回覆列表
  • 1 # ACGER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母為袁氏(司徒袁安曾孫女)。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說起楊修,人們就會想到“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說到楊修之死,很多人認為是他太聰明,在曹操面前賣弄,結果引來殺身之禍。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真正的原因另有隱情。

    楊修出身名門,他的家族弘農楊氏是東漢有名的家族,他爺爺的爺爺是東漢有名的大儒楊震,楊修的爸爸也是當時有名的人物。楊修本人也很有才華,絕不是所謂的靠家族吃飯,而是響噹噹的靠本事吃飯。

    曹操自詡才華橫溢,但他卻親口說,自己跟楊修的才思差了30裡。為什麼才思用“裡”這個距離單位衡量?這裡有一個故事。

    曹操曾經從曹娥碑下路過,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秘書楊修,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點點頭,剛要說,就被曹操制止了,先不要說出來,讓我想一想。

    曹操邊走邊想,走了三十里路,終於想出來。他讓楊修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和自己的一對照,結果一模一樣。於是,曹操感嘆自己的才華跟楊修差了三十里。

    這其實是一個字謎遊戲,而楊修和曹操,似乎對字謎有偏好。

    有一次,曹操視察正在修建的相國府大門,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走了。楊修立刻讓人把門拆了,說,門裡加個“活”,是“闊”。魏王正是嫌門大了。

    還有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乳酪,他在蓋子上寫了一個“合”字。楊修拿起來就吃,還說,曹公讓我們一人吃一口。這就是有名的“一人一口酥”的故事。

    楊修最有名的是“雞肋”的故事,他憑著曹操說出“雞肋”這兩個字,猜中了曹操撤軍的心思。

    當然,楊修的這些小聰明讓曹操心裡膈應,但如果單憑這些,他還罪不至死。那曹操為什麼要殺了他呢?因為他參與了曹植和曹丕的奪嫡之爭。

    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是按照傳統的立長子,還是找一個有才華的接班人,曹操拿不定主意。因此,他當了魏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確定接班人,這也讓他的兒子們蠢蠢欲動,爭著想表現自己。曹植在這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

    曹植本人才華橫溢,同時,他還籠絡了很多更有才華的人給自己增加力量,這些人中包括楊修。當時的楊修擔任曹操的大密,主管內外事務,而且每件事都做的符合曹操的心意,因此曹操對他很信任。這樣,不止是曹植,包括曹丕在內的很多人都拉攏、巴結楊修。

    面對曹丕和曹植,楊修慢慢的表現出自己的傾向,跟曹植更接近一些。每次曹操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時候,楊修都會向曹植洩密,提前告訴他應對策略,這讓曹操很不高興。而所謂的“司馬門事件”,把楊修直接推上了斷頭臺。

    曹操為了考查曹丕和曹植的臨機處事能力,故意安排兩人出城,同時,又暗中吩咐門官不讓兩人出門。結果,曹丕遇到阻礙,老老實實地回來了,而曹植,在楊修的指點下殺了門官。得知此事的曹操,已經不是簡單的對楊修厭惡,而是怒火沖天了。自己身邊的大臣參與奪嫡之爭,這是歷來都很忌諱的。

    楊修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他臨死前對故人說,我知道自己死的晚了,早該被殺頭。他既然知道這個結果,為什麼還向著斷頭臺跑去?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權利遊戲,奪嫡之爭,才是造成楊修必死局面的罪魁禍首!

  • 2 # 講理

    先說觀點:自然是有聯絡的,因為這七件事逐步挑戰曹操的底線

    這個是楊修的畫像,是不是也有點囂張啊?

    究竟是哪七件事?我們不做詳解,先羅列出來:

    1.“園門闊”事件2.“一合酥”事件3.“夢中殺人”事件4.“簏中物”事件5.“斬吏出門”事件6.“代作答教”事件7.“雞肋”事件

    前三件事無非就是楊修耍小聰明,曹操見自己心思被人猜中頂多是心中不悅,還不至於殺人,但是4、5、6三件事就很嚴重了,它說明楊修直接參與了曹操選擇接班人的事情。曹操雖然脾氣不好,但是他還不昏聵,所以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一定要選一個真正賢明的人出來,當然要看他們自己真實的實力,但是楊修居然直接幫助曹植來迷惑自己,如果真選了曹植,那麼曹植水平不行,是不是等於曹家天下姓楊了?這豈不是罪大惡極?所以曹操想殺他也算是情理之中,而最後一件事只不過是給了曹操一個殺人的藉口而已。但是筆者認為,曹操殺楊修也不僅是這七件事引起的,畢竟聰明的人多了,輔助曹丕和曹植的人多了,幹嘛只殺楊修?

    恃才孤傲不尊重曹操

    曹操曾經寫信給楊修父親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這個好兒子啊,仗著你的勢力看不起我,喝酒都不跟同杯,我想教育他,他還忿忿不平。可以看到楊修這個人不尊重曹操,惹得曹操心裡怨恨。但是曹操前期還是重視楊修的,《曹植傳》記載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也就是說楊修有才能,曹操很器重他,而楊修工作幹得好,很多人都巴結他,如果不是曹操重視他,其他人幹嘛巴結他。所以楊修對曹操來說是:

    楊修虐我千百遍,

    我待楊修如初戀。

    奈何小子不知趣,

    一刀殺瞭解我怨。

  • 3 # 吞雲吐霧jtj

    楊修非常聰明,很受曹操器重。楊修常賣弄聰明,又讓曹操厭惡。但楊修絕不是耍小聰明被殺的。

    曹操最終殺楊修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他站在曹植一邊參與了曹植和曹丕爭奪太子,而且陷入過深。

  • 4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楊修之才,聞名遐邇,學問淵博,為人聰慧。初舉孝廉,後曹操徵召為丞相府主簿,現在類似於秘書的位置,平常處理事情得當,曹操對此非常滿意。楊修之死經過七件事,被曹操處死,也是必然。那七件事呢?“園門闊”“一盒酥”“夢中殺人”“吳質事件”鄴門斬吏事件”“作弊答教事件”“雞肋退兵事件”。這些事情看出楊修深深懂得曹操的心思,並對此做出對策,可是犯了曹操的忌諱故而被殺。

    一、前三件事情,曹操覺得這是楊修的小聰明,不會輕易責備他,只是面子上有些不悅,不會太在意。

    二、中間三件事,加速楊修了死亡,也改變了曹操對楊修的態度。“鄴門斬吏”“作弊答教事件”是曹操在選繼承人的時候發生的,當時曹丕和曹植深得曹操喜愛,曹丕是長子(長子為曹昂已戰死),曹植文采出眾,曹操為考驗兩人的能力和才幹,出題考察,結果是曹植勝出。當後來得知,是楊修在背後所教的曹植,曹操十分憤怒。注意,這時候的曹操的心態由當初面上不悅到心中憤怒,已有殺人之意了。但這時曹操還不能殺,曹操需要找個更合適的理由去殺。

    三、最後一件就是“雞肋事件”。

    這裡重點說一下“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這便是關於雞肋的事件”,曹操找到殺楊修的罪名了,陣前亂軍心,是大罪。楊修是很有才華的人,曹操自己也說過自己比不上。透過這七件事,曹操是生性多疑之人,在楊修的面前,感覺自己毫無秘密可言,這樣的人生前可以壓制,如果自己死後,如不能幫助曹丕,而去幫助曹植,那是多麼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楊修必死。從楊修之死,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多借鑑參考,聰明的人,應當收斂鋒芒,遇事多慎重考慮,要懂得審時度勢,不能恃才傲物,不能只顧表現,“鋒芒太露,必遭人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27為何被稱之為側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