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上詞話作者

    【壹】近日從有關媒體報道得到“十二屆書法國展”的訊息,從“中國書協某領導給資深的書界老先生拜年”對話中透露了一些此次展覽的策展情況看,大體上看到了此次“國展”與往屆不同的三個方面:【貳】一個是多體投稿。這個觀點新,但頗為難以操作,是五體分開投稿,又同庭展出呢?還是一張卷子中反映呢?因為它與展出的數量相聯絡。從節約資源上考慮值得商榷,總共就那麼點展數嘛;從展示最美的角度看,猶如人的面孔,不是每個角度都一樣好看,以此可以從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看,還沒有出現過某一位文豪的書法諸體樣樣俱全,樣樣皆被後人作為法帖臨習的。王羲之行書天下第一,草書不及懷素,楷書不及唐楷,隸書不及漢隸,包括簡書和帛書,篆不逮殷商等等;另外,這樣的設計構想雖好,那麼怎樣操作才算完美?這樣的初衷或設想,也許來源於展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擅長的書體,而不是展示基本功的楷書等,一旦展出被人“罵”怕了,擔心展出的作品被一些書法愛好者,或關注書法者“噴”為醜書。其實,世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事,讓人評論是為了把事辦得更好,但能守住陣地,方顯自信滿滿。【叄】另一個是展覽件數。這個猶如考大學擴招一樣,書法展出件數的增加,就意味著多給人以機會,贏得作品亮相的機會罷了,與是否公平競爭無關。總之,這個不是問題的核心。關鍵在於書法展覽的載體,這是第三個方面的資訊,即書法展覽的主題內容要求,是此次談話中透露出的重要資訊,也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即書法活動是“文化”的活動呢,還是“工藝”活動的大問題。當然書寫本身就是文化,但它是識字層面的事,不代表文化活動的整體創新能力。於是終於發現了問題,即提出了“提倡書寫自己的心聲”的設想。其實,這還不夠,不是“提倡”,這個很勉強,底氣還不甚很足,應該是硬道理才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凡徵稿都有這一條,但效果又怎樣呢?從幾十年的展覽情況看,翻一翻歷屆歷次的書法集子,實際上跳不出徵稿要求歸要求,評選歸評選的窠臼。【肆】關於“提倡書寫自己的心聲”的問題,這是專題性的東西,標誌著新一屆中書協領導班子的銳意改革的決心,這個應該肯定和支援!其實,歸根結底,書法是文事,“文以載道”,“文”是首位的,透過“書”的過程來體現。這樣就要求“文”與“書”的能力二者兼備,達到珠連璧合的效果。曾無數次看到書法展的主題要求諸如“強國、強軍”的要求,但展出的作品內容五花八門,不是唐詩宋詞、書論史記內容,就是歷代的這個“辭”,那個“賦”等,不是說古老的內容不能書寫,至少寫的時候和地方不對。難道到了二十一世紀沒有新東西呈現?幸喜的是此次談話中亦提到此事。如果不從現在做起,不從自身做起,這樣下去,再過幾百年,或更長的時間,反觀今天又有什麼?還不是讓後人再寫今天之前的那些內容嗎?今天有屬於這個時代的詩詞歌賦,並不乏兼有好的書寫能力者,只是願不願意發現罷了!雖然是書法上的事,但冠上“國展”,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必然的必須的!【伍】如今的時代,還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只是文與書的分離,具體是書法活動太注重書寫功能,少有拿出時間和辦法來考察書法內容的事。既然“文以載道”“文可以發心”,“關注文,關注文背後的人”的事,光有好的動念還不夠,還必須有個章程來約束。為了便於操作,此次十二屆書展,建議給出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在書寫能力同等條件下,書寫內容首創者優先選拔,並建立評審機制,形成評委的雙軌制,即組建書法文字專家評審委員會,由有研究有業績有創新的實力派專家和人員擔任。通過了內容關,即文字關後,再交給經建立書法評審委員會專家庫,屆時抽取評委進行藝術層面的評審。如果有了好的評審辦法,“評審制度就要真正地引導書法家在對藝術重視的同時關注文,關注文背後的人”的提倡和要求,才能得到自覺的落實到位,而不致落於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當中,真正使“文可以發心”成為一種時尚潮流,成為文化人羨慕的文化盛會。【陸】我們現處在於一個歷史性的新時代,文化工作者的重任在於挖掘潛力,發現人才,推舉人才,為時代爭光,無愧於時代,這才是十二屆書法國展最具崇高的歷史使命。

    思考題:

    【壹】書法作品展覽,聽起來是寫字活動,實際上是進行的一種文化活動,而且是文化的會餐。既然是會餐,就不會只是像雞蛋炒西紅柿那樣簡單的“一盤菜”,而是有酒有肉有菜而豐盛的“一桌菜”。 如果書法“國展”是有血有肉的個體,那麼,就可以這樣形容書法活動,書法內容是“國展”的“血”,書寫形式是“國展”的“肉”,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血肉之軀,才能賦予靈魂的力量依託。還有一種比擬是,如果命名為書法國展,那麼,優秀的自創詩文是“皮”,良好的書寫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是人人共知的道理。

    【貳】聯絡到書展盛事,尤其是命名為“國展”的書法活動,書寫能力是一回事,書寫內容又是一回事,這是硬生生的剝離了書展的體魂。雖然書展區別於類似高考、國考,寫字是否工整,具有美感,只是個參照系數,但卷面分還是有的,而且僅僅是個卷面分。 同樣,作為書展活動,它同樣不是單一的形式和要求,它不僅僅是寫字比賽,而且是賽文的擂臺,展現著華人文精神的力量體現和聚力發力的場所。這樣的話,可以試想一下,號為書法“國展”,假如沒有優秀的自創詩文作為原動力,何以倡導和引領文化方向,何以體現時代精神。

    【叄】所謂時代精神,就是透過毛筆或書法這個載體,反映當代的新生事物,也就是當代的文化,既是一個傳承的文化,更是一個創新的文化,同時也是區別以往的過去的文化。如果是一般的書法活動也就罷了,只要發動廣大民眾參與其中就是一種進步。 對於書寫的內容什麼,不能要求太苛刻,抄抄寫寫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書寫內容達到積極健康向上就完全可以了,不然就會消弱書法活動的負載量,使書法活動成為少數人的生活,喚不起全民的文化自覺,無疑對傳承文化和交流活動不利,甚至變為孤獨的行動。對此,書法活動是一個面上的不同層次,猶如萬事萬物一樣。

    【肆】縱覽歷史長卷,幾千年的書法藝術史,是脫離不了的一場文學史,從鐘鼎文開始,到竹筒帛書,再到碑文紙卷,文字就是載文載史的過程,也體現了原始創作的偉岸,使不斷演化推進的歷史賦予了新鮮活力。 以此,如今的國字書法大展,只管操筆,不能成文,如何才能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有如何發揮好領頭羊的榜樣作用?如果傾一國之力的書展盛典,如果連有字有文這個起碼的要求,都變為提倡或勉強提倡,甚至不是積極的提倡,使之成為只是理論探討上的事,評審時只管字,不管文,那麼不妨設想一下,這種文化活動到底能走多遠?!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注:圖片書法系“三上”之作。

  • 2 # 子衿書法

    你好!我對書展不感興趣,並不熟悉書展的要求和規則。

    在古代,書法是文人士大夫們的一門技能。他們能作詩寫文。在手寫的年代,字寫不好對自己的前途事關重大。官員的選拔都是透過科舉考試。所有的官員都是飽學之士。寫詩作詞,也是他們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寫幾首詩對這些飽讀詩書的古代讀書人來講,根本就不是問題。

    今天的教育側重點是科學技術,所使用的書寫工具也不再是毛筆。詩詞的寫作,至少在中學階段以前,在課堂上是沒有的。詩詞教學以賞析為主。這也和現代白話文有關。古詩詞的寫作,需要有深厚的古代漢語基礎。詞語典故,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遣詞造句,聲韻平仄等等,不經過系統的學習,這個詩詞是作不出來的。

    現在的書法家作品,很難見到自作詩詞。不是沒有,是很難。普遍的是抄寫古代詩詞。所以現在的書法作品缺少了一種書卷氣息。這也不能全怪書法家們無寫詩詞的才能。大家都沒有受到寫詩作詞方面的教育,與其生拼硬湊的編幾句順口溜,還不如抄寫古代優秀的詩文。古代書法家他們也會抄寫別人的詩詞歌賦,我覺得這並無不妥。文中所有的配圖,都是趙孟頫所書,而內容都不是他所作。古人能抄寫,現在的人為何不能抄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功效?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