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頭會說話
-
2 # 文玩研習社
這個需要大量的積累,多上手看料子,瞭解不同產地的特徵,比如毛孔,皮色,結構,潤度,油性等。青海料主要特徵是透,青海也有青玉也可以接觸。
俄料,死白油性一般,俄黑皮白度不錯價格也不低,俄羅斯還有碧玉,結構顏色也不錯。
新疆料,可以瞭解山料(比如若羌 且末)山流水 籽料 戈壁料等。
-
3 # 李沫說玉
在這裡首先要講清楚和田玉分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指的是透閃石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摩氏硬度6.5以上的玉 產地分佈新疆 青海 俄羅斯 南韓等產的玉屬廣義和田玉 這是國家礦物質檢給的標準 也是近幾年才形成的共識 俠義和田玉特指新疆和田地區所產的玉石稱之為和田玉 也是正統真正意義的和田玉 和田玉和其他地區所產的玉最大的區別就是油潤性 市面所指的羊脂玉的說法更多是指油潤性極好的和田玉 其次才看和田玉的白度 細度 還有皮色毛孔 綜合這幾個都能達到很高的標準才算是極好的和田玉 我所說的這些是特指和田地區產的籽料 玩玉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 希望對你有幫助
-
4 # 軍師直播
那就要看細度,和潤度,這個可能一直以來玩玉朋友們容易忽略的地方,都知道白好,或者色好,但是細度同樣重要,只要看上去沒有明顯的顆粒最起碼要肉眼看不到才可以稱之為玉質好,而且看一個很和田玉的真假也需要可以看玉質,總結一下玉要看白,潤,細,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精品,但是通常價格高一些,畢竟一份報價一分貨,買家沒有賣家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下圖就是好玉質,謝謝!
-
5 # 玉青牛
判斷一件和田玉的玉質成色。主要有三個方面,色彩飽和度,色彩表現明顯。淨度,不能有明顯的瑕疵雜質。細膩度,能夠過燈,過燈無明顯條狀,顆粒狀,絛狀等結構。
-
6 # 玉飾良緣談石說玉
對於和田玉品質的判斷,主要從外形、皮色油潤性、內部組織結構的緻密性(細度)來看,如果是籽料看的是皮色(黑色皮色較為稀有,因為形成時間久遠)市場上常見的有紅褐色的 灑金皮的較為常見,透過玉石的毛孔,皮色來判讀是否為籽料也是常見的方式,其次透過燈光看玉石的內部結構是否緊密(上手把玩結構緊密的相對密度大一些,有壓手的感覺)有無水線 緊密的相對無棉絮 韁花,在看外形特徵是否有象徵意義,有無綹裂;透過以上幾方面去仔細觀察,給予整體評估玉石的品級,希望對於初入玉石江湖的愛好者給予幫助,這方面的認知還需要多看多琢磨,總結自己的經驗方法來判斷,以上所說為個人看法,喜歡的可留言或私信交流溝通.
-
7 # 老山玉器
和田玉籽料質地緻密潤澤,玉肉如凝脂一樣細膩,有皮色的籽料更是給它增添了靈動之氣。玩籽料,玉質是放在第一位的,辨別籽料的肉質要從細膩度、油性、脂粉等方面來辨認。 和田玉籽料質地緻密潤澤,玉肉如凝脂一樣細膩,有皮色的籽料更是給它增添了靈動之氣。玩籽料,玉質是放在第一位的,辨別籽料的肉質要從細膩度、油性、脂粉等方面來辨認。
玉質,古人早有判斷標準,如東漢許慎提出的“五德”說中,玉質有“潤澤以溫”,“觚理自外”,“其聲舒揚”,“不撓而折”,“銳廉而不忮”五個方面,即是質地溫潤,裡外一致,聲音清揚,質體堅硬,斷口不鋒。
判斷和田玉籽料玉質的幾個方面:
1.細膩度:
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細膩度。“細膩”其實應該是很高的指標,細度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晶體顆粒大小及均勻度,另一方面也指結構的細度,即短雲絮的細密均勻程度。通常細膩度高的和田籽玉,溫潤感也高,給人以很舒服的、想把玩的感覺。
2.油性:
油性是籽料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有一種冒油的感覺,有些料子看著很細,但料子很乾,沒有油性,有的料子一眼看去就是一個油疙瘩,讓人不禁的想要在手裡盤玩一下。
關於油性的理解,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既看起來油脂光澤強同時光澤柔和,油脂感強的料子看起來十分渾厚而有質感。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好的籽料要體如凝脂,給人的感覺應該像凝結的動物油脂。
3.脂粉:
籽料中經常提到的就是脂粉。脂和粉,是兩個概念。脂性,一般指潤度,油潤性,只是一種手感,可不是真能摸出油來炒菜用。粉性,是質感,一種渾厚凝重的感覺。比如那種濃濃的牛奶和白開水相比較有質感,是因為有粉(微小固體懸浮顆粒)。
和田玉籽料如凝如脂,細膩晶瑩,和田玉籽料一般塊狀不大,形狀如鵝卵石,圓潤而飽滿。玉質緊緻細膩,油脂性好。
4.皮色:
和田玉籽料多有皮色,皮是籽料的顯著標志,鑑別依據,同時皮也可以製成各種俏色玉器,有皮的料子價值多勝過沒有皮的。同時籽料的皮也分很多種,如灑金皮、黃皮、棗紅皮、秋梨皮等等,以灑金皮、棗紅色的料子最為珍貴。
5.玉性:
指玉性,也是玉內部晶體結構,玉石內部晶體大小排列方式不同,最終而表現出不同的玉性。不過,越好的和田玉,玉性就越不明顯,即好料無性。
-
8 # 行玉
關於和田玉的玉質我們經常聽到各種指標,油性、潤度,脂粉、糯性、淨度等等,很多新手可能會被這些概念搞暈,其實玉質的本質是由幾個因素決定的:細膩度,交織度,緻密度,純淨度,和田玉玉質的所有特性都是由這幾點決定。
-
9 # 玉痴大鯉
問題是:正確、分辨。
首先:要學習建立起和田玉的傳統鑑賞標準(也是玉石文化的傳統標準)。
目前玉石珠寶界兩種審美方式,可以凝練成兩個字:1⃣️閃、2⃣️潤。
那麼傳統和田玉審美就是一個核心:潤。
在潤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水潤、脂潤等。
不說山料,單說籽料。透度好的,渾厚的都有,透度好的也分:水潤潤的,乾透透的。渾厚的也分:肥肉似的、白蠟似的。
所以第一個點是:看油脂光澤的強弱。強和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經驗越豐富的人,見過的玉石越多,對強弱把握的就越好。這就是為什麼要說的第二點。理論歸理論,你會畫餅也充不了飢。
其次:多上手看實物,多實操,多問人。
理論人人都會,人人都能查到,搜到。但是這僅僅是開始。潤度的把握,油性怎麼分級?白度怎麼分級?天下沒有兩個人的級別是絲毫不差的。油性,白度等指標都是一個範圍區間,那麼怎麼讓自己的指標把握更準呢?就是透過大量的實物來認識和感知你對某個“標準區間”的判定,看的越多,摸的越多,你的標準就會越準。這個“準”也是相對的。舉個例子:有兩個人同時學習同一批數量為一萬塊的玉石,那麼最後他們的學習成果——判斷尺度是相近的。如果是兩臺演算法一樣的機器的話,那麼最終結果就是一樣的。這也是玉石版的機器學習(AI。倒是希望有這樣的玉石標準演算法呢,大家都省心)
然後:切勿隨便看圖辨玉。
辨玉看圖識瑕疵(僵裂棉)一般沒問題,小綹可能看不到。但是油脂感和色度太難把握(玉石抹油、照片處理、風光美化)。
最後:辨的玉質,玩的明白,也要以玉為師,溫潤內斂,不亂吹牛。
備註:
圖一是料子生(左,料子幹,沒啥油性)與熟(右)的對比。青海產。
圖二是水潤(左)與脂潤(右)的對比。右側且末產。
圖三是生料子與脂潤對比。右側俄料貔貅。
回覆列表
絮絮叨叨那麼多,簡單說就是,
你覺得好看,那麼上手,看色,越白越好,再看細度,也就是結構,顆粒感,絮狀感重不重,顆粒感不重,結構好,顆粒感絮狀感重,結構松。再看有沒有瑕疵,比如棉裂水線,都沒有就是好,有就逐漸降級。
對於小白,就多問多看,一般小白看到覺得好的,假貨居多,畢竟人工處理的就是為了讓你看上眼,不然作假幹什麼呢?
ps,玉質好壞是次要,喜不喜歡最重要。不要一味地追求玉質,玉無完玉,人無完人,不要在你還有錢買玉的時候錯過了,就如同錯過了當年的那個她,只能回憶再不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