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水微波

    關羽在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就是其中一條。粗看確有點說不過去,好象他是在反漢失敗了,然後降漢。但仔細分析關羽的想法就能明白一二了。

    當時的曹操名為漢相,實則挾天子以令諸侯(至少書中是這樣寫的)。早在董承接受漢獻帝衣帶詔時,劉備就是受詔殺曹的六人之一,那麼在關羽眼中曹操就不屬於漢臣,即便是也是奸臣。

    當時劉備與曹操交戰于徐州,劉備大敗,兄弟三人被打得各在一方,關羽一支帶著劉備的二位夫人被曹操圍困在一土山上,土山約三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如按關羽的本領,獨自一人完全可衝出重圍,但劉備兩個夫人在他的保護下,無法帶走,投降不是關羽的性格,不投降則只能戰死。曹操喜愛關羽之才,派張遼勸降關羽,因張遼也是關羽的朋友,是仁義之人,在關羽心中有信譽度,所以關羽向他提出了投降的三個條件,也就是土山約三事。

    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這三個條件被曹操全部同意,於是關羽投降,暫時依附了曹操。

    關羽所說的降漢,是因曹操仍是漢丞相,又自己是對立面,降漢僅以曹操的職務身份而言,而不降曹是表示自己不會向曹操本人投降,其實說來等於沒有降,還把漢和曹分割開了。

    史上關羽的確被曹操所俘併為曹操所用,被拜為偏將軍,並無約三事一說。《三國演義》如此描述就是讓關羽體面的投降,不但無損關羽型象,反將他忠義兩方面都顧及到,使關羽的型象進一步提升。

  • 2 # 逐影夢

    首先,這件事的起因是曹操率20萬大軍親征徐州,這個時候的劉備還沒有諸葛亮,劉備和張飛商量半夜去劫營,被曹操提前做了準備,劉備獨自一人投奔袁紹,張飛跑到了芒碭山,關羽在家守城,半夜城門被詐開,最後關羽出城決戰,被圍在土山,按關老爺的能力,獨立突圍而出,還是沒問題的,

    正準備整軍突圍,卻來了個張遼,這傢伙一頓白活,關老爺走不成了,因為這個傢伙知道關公向來忠義,所以說“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其一,兄與劉備結義之時,誓同生死,兄即戰死,豈不負當年之盟誓?其二,劉備將二位夫人託付於你,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靠,有負劉備相托之重。其三,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和劉備共扶漢室,徒以匹夫之勇,拼得一死,安得為義?這三不義加身,關老爺沒辦法才要求曹操答應自己三件事,

    降漢不降曹,是三件事之一,這句話原著應該是”事漢不降曹”才對,這樣就能解釋的通了,關羽是加入漢,為漢獻帝服務,不是投降曹操的

  • 3 # 伊耆角木

    這就屬於“畫虎不成反類犬”。文學作品為了樹立某個人物高大全的形象編造了情節,反而犯了原則性錯誤。土山約三事本不存在,為了強調關羽的“忠義”而虛構了這樣的情節,反而給人“反賊”的感覺。

    歷史上,漢末三國時期,文臣武將改換陣營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就以曹操麾下來說,張遼原屬呂布、張郃原屬袁紹、徐晃原屬楊奉、文聘原屬劉表、龐德原屬馬超。這些人都不是一開始跟隨曹操,但從來不會有人對他們的道德進行指責,特別是龐德,後來還拒降關羽,更是被標榜為楷模,沒人會嚼舌頭說他曾經是曹操死對頭馬超的部下。

    關羽雖然投降了曹操,但是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徐州一戰,畢竟劉備生死不明,自己孤木難支,白白送死毫無意義,投降不失為明智之舉。而且關羽做的非常到位了,當斬顏良立功後毅然回到劉備身邊,可謂忠義了。這在當時已經非常難得。

    但是,為什麼要加一段土山圍約三事?因為三國演義(包括前身三國志平話)的創作背景已經不同了。宋代開始,程朱理學興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作為忠義化身的關羽怎麼能有一點點道德進行的瑕疵呢?不行,所以就給他加一段故事,為了保護皇嫂而不得已歸降,並且堅定不是“降曹”。

    但是,你不能說“降漢”啊。什麼樣的人才能“降漢”?不是外族就是反賊啊。關羽肯定不是外族,那隻能是反賊了。你自己做“反賊”也就算了,怎麼還能給劉備頭上扣屎盆子呢?要知道,劉備被曹操追殺可是因為參與了“衣帶詔”事件,也就是董承搞的所謂漢獻帝衣帶詔密謀誅殺曹操的事件。你說自己降漢,那好好的劉備替主殺賊就真成了造反了。關羽說這話的話,那真對不起劉備,真沒臉說自己忠義了。況且,後來關羽還離開曹操回去找劉備了,這算什麼?再次叛漢做反賊?

    所以,這真的就是文學作品的疏漏,毋庸諱言。三國志平話是民間文人創作,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也是落魄文人,而這些小說面對的讀者也是文化層次不高的普羅大眾,對於字斟句酌肯定是有所欠缺的。或許再經口口相傳,原本用詞準確也給改的面目全非了。我們必須強調,關羽無論如何也不能“降漢”。

  • 4 # 瘋哥哥l

    關羽是這樣說的:

    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事情是這樣的:

    曹操率20萬大軍攻打徐州,劉備和張飛半夜去劫營,被曹操提前做了準備,敗露後,劉備獨自一人投奔袁紹,張飛跑到了芒碭山,關羽在家守城。

    半夜城門被詐開,最後關羽出城決戰,被圍在土山,按關老爺的能力,獨立突圍而出,還是沒問題的,正準備整軍突圍,卻來了個張遼,一席話,讓關二爺留下了:其一,兄與劉備結義之時,誓同生死,兄即戰死,豈不負當年之盟誓?其二,劉備將二位夫人託付於你,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靠,有負劉備相托之重。其三,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和劉備共扶漢室,徒以匹夫之勇,拼得一死,安得為義?

    能留下的原因:

    關羽忠勇,曹操愛才

    反漢,失敗了不得已降了漢?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劉皇叔打的旗號是皇室正統,是劉皇叔,要得是匡扶漢室,起事是為了勤王,何來反漢之說。當時軍閥混戰,互為爭鬥,名分是很重要的,所以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而劉備也是要入京勤王的,打的旗號都是漢。

    因漢獻帝還在,大漢還沒有亡,都還是大漢的子民,就像東周的時候一樣,互相打,文臣武將會認主公,而已。

    對於關羽來說,他本來就是漢家皇帝的子民,是為了匡扶漢室的正統劉皇叔的人,而曹操是漢獻帝的丞相。所以,自己還只是效忠於漢室皇族的。這個邏輯是通的。

    所以並不違和。

  • 5 # 味哎兒

    西漢末期宦官專權,引發天下大亂,諸候自主割據,互吞地盤開始,但扶漢室仍是正統正宗派,由是天下三分後,都受漢室封爵的,並沒廢漢室王的。

    孔明書生一個,劃分三分天下勢,原於劉邦四川起霸天下,仿劉邦形成的。

    但曹並北方列候,已顯強大,腐生孔明,不收弱吳,七擊強曹,而先滅。

    復漢朝是劉備人馬的口號,關羽也不可能反漢朝,所以歸漢不降曹。而曹挾天子令諸侯,也沒反漢朝。

    三國疆持後,才廢漢室,各宣告自為皇帝的,仍是一統國家式,僅三方割據罷了。

  • 6 # 球員兼裁判

    正相反,土山約三事,就是關老爺在教給你們,咋樣才能即當表子,又立牌坊。

    第一事,降漢不降曹,裝孫子就從這開始,天子都在曹操地盤,降漢降曹有毛區別,關羽又不是腦癱,他自己咋會不明白。,這就是先給自己立牌坊。

    第二事,將皇叔俸祿,贍養兩位嫂夫人。關某投降是為了保護嫂子,不是怕死,真的,關某拿曹操全家發誓,請大家務必要相信啊。這就是給自己找臺階,我要說怕死投降,多沒面子,關某以後還咋混。

    第三事,只要知道皇叔的去向,不遠萬里都要投奔。這就是給曹操打預防針,小曹你以後最好給我待遇高點,寶寶要哪天不高興了,到時候跳槽回原單位,可別怪寶寶事先沒打招呼。這就是在給自己留後路,美名其曰:人在曹營心在漢,既跳了槽,還沒跟原單位撕破臉,曹氏集團要混不好,還能回原單位繼續工作。

    看了關老爺,明白啥叫既當表子,又立牌坊了不?其實這招直到當今,都有很多人在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有效地進行觀課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