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柏多拉小影片

    也許,時至今日當身邊的人談論起關於電影的敘事結構時,第一個會拿出<無間道>來舉例,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偉大的影片,無論是其潛藏在故事底下關於承受無間地獄一般的苦難的概念,亦或是其形似古典主義的雙線敘事結構(當然,說實話也僅僅是形似而已.因為時至今日一切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都是為人所稱道,令人拍案叫絕的.

    可是,在1990年和1995年,相隔萬里的兩個地方的兩位導演卻拍出了兩部不一樣的偉大作品.他們就是吳宇森和達拉邦特的<喋血雙雄>以及<肖申克的救贖>.

    首先,從敘事上來看兩部電影都選擇了雙線敘事手法.吳宇森用的兩條線,一條是警官李鷹,另一條則是殺手小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他們的身份也意味他們兩個人必須站在對立面,在人們看來,他們唯一的交集便是四個字--你死我活.

    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漸漸會發現,他們兩個人都是和所處背景格格不入的人:李鷹正義感極強,為了撲滅罪惡往往不計後果,因此不拘小節的他不受上司待見,被內部調查,很多案子都不能夠插手.誠如他所言:我相信正義,卻沒有人願意相信我.他有一個正義的理想,但是通往理想的路充滿荊棘.而小莊是一個殺手,他槍槍要人命,但是他從來不濫殺無辜,更重要的一點,他的心裡一直想著是要救人.但是這樣一個"不太冷"的殺手,卻處處被人追殺,窮途末路之時,只有一個警察和他的朋友站在他身邊.

    當然了,在這部戲裡小莊是主心骨一切都是圍繞他而展開的,而李鷹,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配角,正是他和四哥使得小莊的整個形象都豐滿起來.這部戲是講"killer"的,但是最出彩的地方是"雙雄"的對決:正義,友情,忠誠與背叛.這些構成一個世界的元素透過人物之間的聯絡而顯得相得益彰.

    <肖申克的救贖>裡的主角毫無疑問是Andy,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Red,那Andy的形象絕對不可能達到那個光輝的高度.他們兩個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但是同一片天空下,他們被投入了監獄,失卻了自由.有的人是罪有應得,像Red;有的人是無辜的被人陷害,像Andy.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想究竟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罪呢?當人們習慣了體制內的生活,他們對這個問題也不願意去想了,簡單的回答一句"my lawyer fuck me."

    Andy一直認定自己無罪,但是對於自己虧欠妻子的愛與理解,成為了他心中的羈絆,所以他默默的忍受著一切.直到他發現了事情的真相以及周遭的黑暗.他終於決定踏上了自我救贖的路.

    Red是一個老油條,他殺了人,但他依然渴望能夠得到假釋,卻無一例外的被駁回.肖申克監獄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生命裡永恆的一部分.他"一開始恨它,然後你慢慢習慣它,最後變得離不開它".對於他而言數十年的牢獄生涯已經足夠懲罰他了,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衝動叛逆的小子,但是他依然無法出去,一方面是假釋官不允許,令一方面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未知,讓人恐懼.

    一開始,是Red幫了Andy,給他枯燥的日子帶來了樂趣.而後,Andy漸漸的展示自己的才華,他用自己的能力為獄中的朋友爭取了更多的權利.也給Red那似乎看不到盡頭的鐵窗生涯帶來了一絲希望.最後應驗了那句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吳宇森與達拉邦特在運用雙線敘事時,最大的共通點變是透過一條線使得另外的一條線更加的圓滿與豐富.透過對主線的"潤色",影片所要表現的情感與訴求自然是更加能打動人了.當然了,我也同意另外一種觀點,就是說這兩條線其實是互為佐證,說誰突出誰都是有失偏頗的.

    現在很多影片都喜歡採取多角度,多線敘事.在影片的進行過程中,觀眾就好像透過一個寬闊的視角來領會這個故事.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既可以給觀眾一個廣闊的角度來觀賞和評論影片,也使得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儘可能的看起來更加厚實與豐富.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譬如通天塔,撞車,還有博比.題材都很好,但是選擇了這樣的一種表現手法,容易使得場面混亂,演員失控,讓人對其中的一些情感難以感受,當然了,題材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表現的手法.

    雙線敘事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因為故事的重點是放在這兩條線上(當然還有其他支線了),所以戲劇的張力是足夠的.也可以使得觀眾更好的體會.不過,這裡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在角度的選擇上,相對來說會比較狹隘

  • 2 # 時光深存夢少年

    <喋血雙雄>經典中的經典,90年代最的槍戰片。

    那時候我剛好讀初中,彩色電視VCD碟片才剛剛流行起來,記得最深的是我三叔買回來VCD到街上租的碟片就有這個片子。一部片子連續放了幾天。

    周潤發,李修賢把兩個相對面人物演活了,從開始爭鋒相對到最後相互扶持。打破了在我心中貓就是抓老鼠的念頭。也成功讓導演吳宇森進入了好萊塢。

    最喜歡這三張劇照。現在拍不出來那時候的電影了,那時候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 3 # 大春撩遊戲

    看到這個問題,剛剛又去看了一遍電影,雖然是很久以前的片子,但是很有味道,很特別,值得讓人回味,一直以來,我對槍戰片可以說是並不感冒,但這部被稱為“完美的暴力喋血詩”的電影還是讓我覺得珍貴非常,甚至覺得要超出倍受讚譽的《英雄本色》,雖然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如那個系列的作品。

    它的特別在於,雖是槍戰暴力,兄弟情義,但是從頭至尾,它都一股陰鬱憂重的氣氛籠罩。沒有《縱橫四海》的那般快意瀟灑,也沒有《英雄本色》那樣讓人熱血沸騰。那個教堂,每每有流血,總會有溫暖的燭光,聖潔的神像,飛躍的白鴿,暴力美學,很特別的詮釋。開場的幾幕,就能感到這個片子是不落俗套的,當阿莊救起珍妮,走到她身邊,問出的可不是想像中的“你沒事吧”,而是撫慰著驚嚇中的珍妮,說道“我每天都來聽你唱歌,也許我們感受一樣,都在編織海市蜃樓,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壞人……”。《喋血雙雄》,聽起來有些血腥,實則是展現另兩位英雄間的惺惺相惜。警與匪,黑白殊途,卻可以為情義化而化至交,一個眼神,無需多言,便可會意,不僅是他們二人,阿莊與四哥,李警官與曾爺,亦是充滿這種默契,這不僅是行業門套,江湖規矩中磨合出的,更是朋友間不需言說的情義。影片色彩凝重,從最初的舊日氣息,到世事悲涼的層層展開,導演吳宇森在向我們講述一個逝去的江湖,槍林彈雨血肉橫飛,可細細回味卻充滿溫情,像曾爺鼓勵李鷹的話:輸贏並不重要,有時輸了不等於失敗,沒人能贏得了全世界。

    兩人一個警察,一個殺手,一個逃命,一個抓捕,兩人惺惺相惜,結局悲慘,令人無限唏噓。兩位表演的真的是太好了,經典之處我都記憶猶新。還有很多對白出乎意料,可是又在意料之中,這是兩人的真性情。有人說,發哥不是在表演電影,而是在演他自己,這是他自己的身影,而不是劇本里的那個人。敢作敢當,敢愛敢恨,

    說它有味道,是有著不與時代脫節的味道,兩個有原則的警察和殺手,在一個不講道義,人情淡薄的社會上,剛剛結成生死兄弟就天人永隔,對於小寶而言,這是個悲劇,一個多年的老朋友和一個新兄弟相繼死去,自己堅持的正義在上司面前,或者說在這個社會面前卻又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而對於毛頭而言,這或許是個喜劇,他唯一的老朋友真的沒有變,又在這樣一個殘酷的世界再次找到了一個新朋友,對於他這樣看朋友重於一切的人來說,他是幸福的,他早已做好了死的準備,除了不能和珍妮廝守終生,他死而無憾。但這個結局整體來說是殘的,“我們不再適合這個江湖了,我們太念舊了。”想要退隱的殺手終究沒能離開,堅持道義的警察也終於被同事們拿槍頂住了腦袋,兩個惺惺相惜的兄弟最終也難免天人永隔,或許像《殺手不冷》,不完美的結局成就了電影的偉大。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被奉為經典,個人認為,不在暴力,而在美學。血腥暴力帶來的感官刺激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真正打動人的,是暴力背後的詩意與悲劇美。這部《喋血雙雄》,帶有一種既浪漫又悲傷的英雄主義意味,浪漫在於主角們的鐵漢柔情與義薄雲天,悲傷則在於人物那無法抗拒的宿命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馬克龍訪美,將力勸特朗普留在伊朗核協議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