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小咖

    在二戰的歐洲戰場,美軍總是喜歡收集一些紀念品,其中德軍的魯格P08手槍成為搶手的紀念品,在經典二戰劇《兄弟連》中就有類似的片段。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沒有魯格P08手槍怎麼辦?日本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王八盒子”,因為長相類似魯格手槍,因而美軍稱之為“東方魯格”因而爭相收藏。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和德國魯格P08手槍,乍一看的確有幾分相像,但是卻遠遠不能稱的上是仿製的魯格P08,兩者也僅僅在握把的角度和彈匣結構有相似之處,雖然都是槍管短後坐的自動方式,但是像這種自動方式使用的手槍比較多,算不上仿製。其他相差很大。例如魯格P08採用的則是肘節式槍機閉鎖機構,而南部十四式手槍採用的則是前後直動閉鎖結構。因此被稱為“東方魯格”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並不是仿製的德國魯格P08,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的確有借鑑之處。

    就像科學的發展,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一樣。一款槍械在設計時,必然會借鑑很多優秀槍械的設計,然後根據本國的國情,作戰的場景,來進行合理的設計。

    南部十四式雖然不是仿製的魯格P08,但是的確借鑑了當時很多優秀槍械的設計,有意思的是日本借鑑的那些優秀槍械的優秀設計,僅僅是形似,並沒有發揮出其作用。

    先來說說和魯格P08相似的握把角度,南部十四式的握把與槍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0度,這樣設計的優點是,使手槍的質心位於手掌的位置,使射手快速的出槍,並且提高射擊的精度,算是一種比較優秀的設計,但是南部十四式手槍,又把握把設計身份纖細,這樣以來握起來沒有一種穩定感,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壯漢在拿一個繡花針的感覺。

    前面說了南部十四年式的手槍借鑑的魯格P08的彈匣結構和彈匣扣的設計,但是這個借鑑也僅僅是學到形似,精髓並沒有學到,或者作用並沒有顯示出來。魯格P08的彈匣扣與握把護板並不處於同一平面,而是略微向下一點點,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射手單手退彈匣,但是南部十四式手槍彈匣扣與握把卻是在同一平面,結果就是手槍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因為誤觸彈匣扣而掉落彈匣,想象一下,正打著仗呢,結果彈匣掉了,尷尬不尷尬。後來不得已在後續的改進型號中加了一個彈匣防落簧,算是解決了掉彈匣的問題,但是這樣以來,單手退彈匣的優點就蕩然無存了。似乎日本老是喜歡做這種白費勁的事。例如歪把子機槍,設計漏斗式供彈機構,是因為想通用步槍彈,但是因為只考慮通用步槍彈和步槍彈夾,把供彈機構設計的異常複雜,咱們知道越簡單的東西越可靠,越複雜的東西越容易出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客機的艙門,至今還是讓空姐用手動的原因,雖然費勁,但是架不住它可靠啊。結果就是歪把子機槍的那個供彈機構經常出故障,沒辦法只能讓歪把子機槍使用減裝彈,但是這樣以來通用步槍彈的優點就沒了。就是這麼尷尬。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採用了類似於勃朗寧手槍的空倉掛機,但是這僅僅起到的一個彈藥耗盡的警示作用,此時還必須射手的另一隻手將彈匣拽出,並不能自動脫落,上面提到的加了彈匣防落簧,然後換上彈匣以後,再次拉動槍機,才能繼續射擊。

    然而上面敘述的只能說這把手槍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算不上缺點。在二戰式,咱們繳獲的南部十四式手槍不少,但是正規部隊使用的卻很少,一般是民兵,或者游擊隊使用。由此看來南部十四式手槍的缺點很明顯。這就是有的軍迷戲稱的“自殺都卡克”,雖然不是每次都卡克,但是還是有這種機率的,導致這種缺點的原因是,南部十四式手槍的擊針在設計時有重大缺陷,在使用時經常發生擊針折斷,或者擊針無力,打不響的狀況,而且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最先配給的就是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塗抹在擊針上的潤滑油在寒冷的狀況下粘稠度增加,導致發生這種事情的情況更為普遍。因此不得不每支手槍多配備一根擊針,隨身攜帶,一備不時之需。

    南部十四式手槍的扳機護圈太小,並且由於是在寒冷的地區,當射手帶厚的棉手套時,甚至手指根本放不進去,因而經常發生走火的事故。後來這兩種情況才有所改觀。

    南部十四式的拋殼窗是設計在機匣正上方的,因而射手在射擊時,彈殼是垂直正上方的,高度甚至達到兩米,尤其是在室內射擊時,滾燙的彈殼很容易反彈回來,燙傷射手,並且南部十四式的威力並不大,在二戰各國手槍中算是一款比較平庸的手槍。

  • 2 # 東斯坦因

    南部十四式手槍,是以南部麒次郎1904年研製、1915年裝備日軍“南部”4型手槍的基礎上研製的。於1925年(大正十四年)列為日本軍隊制式武器,是二戰前和二戰中日本軍隊制式手槍,從將軍到士官都有裝備,也是日軍中配備和使用最多的手槍。

    由於採用這種類似德國魯格P08 手槍的造型佈局 ,在太平洋戰場上,許多美國大兵稱之為 “ 亞洲版的魯格”。(部分仿製德國魯格手槍)

    南部十四式手槍基本引數:

    口徑8毫米;

    全槍長227毫米;

    全槍重0.9千克;

    彈匣容彈量8發;

    有效射程50米;

    工作方式,半自動。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其實是個西方手槍仿製“大雜燴”。

    握把與槍管軸線 之間 的夾角設計為 120度 , 在緊迫局面倉促 出槍射擊時 , 可以握槍手食指指向物體的習慣開槍 , 有效提高手槍的戰鬥反應時間和射擊精度,仿製自“德國魯格”;

    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 閉鎖卡鐵後端下落開鎖 ,仿製自毛瑟軍用手槍(盒子炮、駁殼槍);

    後拉式槍機與奧地利羅斯-斯太爾M1907半自動手槍非常相似;

    空槍保險機構(針對日軍中誤以為取出彈匣、槍就“ 安全 ”了的錯誤觀念),學自比利時 勃朗寧M1910手槍。

    日本設計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時可謂集眾家之所長,但卻落得個“邯鄲學步”,可靠性差、故障率高。如卡殼頻繁,由於彈匣卡筍設計上的失誤導致射擊時彈夾易脫落,容易走火;撞針硬度不夠且較脆,擊發無力,容易折斷,甚至連自殺也無法保證。

    同時,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採用的日本 8mm 南部自動手槍彈,彈頭初速 260米/秒,彈頭質量6.6克;與德國9mm手槍彈(8克)和美國11.43mm手槍彈(14.9克)相比,槍口動能小得多,這導致了,南部十四年式手槍距離一遠子彈就亂飛,穿透力極差。

    當然,南部十四年式手槍雖然缺點不少,但是也有優點,其細長的槍管 , 對瞄準 的導 向起到 了 良好的作用。 因此 ,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的射擊精度 , 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手槍中, 算是比較優秀的。

    在中國,由於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的皮質槍套,採用的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 遠遠看去 , 那圓鼓鼓的槍套蓋子還真的挺像 “ 王八蓋子 ”;再加之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與憎惡。所以,在中國管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叫做“王八盒子”。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河東三叔

    游擊隊都嫌棄、自殺都無法保證順利擊發!被這麼調侃過的手槍正是南部十四年式,先不論具體效能如何,能在戰場上被這麼調侃估計確實不咋樣。在抗戰戰場上因其形神兼備的造型,還被稱之為王八盒子,總得而言一個字“醜”。

    二戰日軍手槍這塊還是堅持自主研發,唯一和魯格P08手槍能扯上關係的就是南部十四年式的造型佈局,考慮到射擊時的指向性,握把和槍管軸線之間夾角設計成120°。在較為緊急戰鬥中可以直接握槍指向物體開槍,提高反應時間和射擊精度。

    魯格P08手槍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二戰期間日軍制式裝備,普及到幾乎所有部隊,採用8mm手槍彈,8發彈匣供彈,彈頭初速317米/秒,有效射程50米。由於可靠性一般對於日軍這次很喜歡為天皇盡忠的軍隊而言,自殺還是用刀比用王八盒子保險,萬一沒有擊發成功被嚇死就無語了。同樣的對於這支手槍在抗戰戰場上,就算是繳獲了也沒多少人肯用,反而在日後美軍加入戰場把這款“亞洲版魯格手槍”作為珍藏品收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中子星引力波為什麼只能觀測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