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註釋
[註釋]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將:偕,和。
賞析
[賞析]
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後各自分散。李白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並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由於月不解飲,影徒隨身越發顯出了詩人的孤獨。也抒發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這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詩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關山月①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②。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⑤。
高樓當此夜,漢息未應閒⑥。
①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②天山:指祁連山,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困劉邦於此。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⑤戍客:指戍邊的兵士。
⑥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古樂府《關山月》傳統的主題就是寫征戍或遠別之苦。李白此詩即嘆息前方戰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詩一開始以天山明月出沒於蒼茫雲海起興,由萬里長風把人們帶到遙遠的邊塞,接著寫征戰的激烈和戰爭的嚴酷。然後寫戍客思歸,閨婦懷遠。後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有異曲同工之妙。詩的主題是反戰,表現了詩人對征戍戰士及其家屬的無限同情。全詩氣勢雄渾,意境蒼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①。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②。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①共此時:在這個時刻都在賞月。
②竟夕:終夜。
這是抒寫懷念遠方之人的詩作。月夜獨處,最易牽動對遠方之人的思念。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託了對遠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傳誦之句,背景闊大,感情深摯,意境幽遠含蓄。全句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令人回味無窮。一對遠隔天涯的情人,對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覺長夜漫漫,三四兩句,以“怨”字為中心,以“竟夕”呼應“遙夜”,上承開頭兩句。終夜相思不能入睡,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這皎潔的明月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更難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潤溼了。一個“滋”字不僅有潤溼之意,還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灑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滿腔的情意,卻又無法傳送,睡吧,睡吧,讓我在夢中與你相見。詩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覺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全詩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現了張九齡詩歌渾成自然的風格。
贈衛八處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②。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④。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⑤。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⑥。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⑦。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⑨。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⑩。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①衛八:名不詳。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處士:隱居不仕的人。
②動:往往。參(shēn)與商:二星名,東西相對,此出彼沒,故不相見。
④熱中腸:內心激動。
⑤君子:指衛八處士。
⑥父執:父親真摯的朋友。
⑦驅:差遣。羅:張羅,擺設。
⑨累:接連。觴(shāng):酒杯。十觴:十杯,極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朋友之間的相聚,就像參星和商星,往往實在難有機會。今夜是什麼良辰吉日,讓我們共同享有一盞燈燭之光。青春年華能有幾時?看歲月催人已經白髮蒼蒼了。曾記得分別時你還未成婚,現在已經兒女滿堂了。他們彬彬有禮地招待父親的朋友,親切的問我來自什麼地方。沒有說盡所有的往事,孩子們已殷勤地擺好了酒菜。夜色中剪來的青鮮的韭菜,散發著撲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嚐。主人稱道我們會面多麼艱難,一觴觴地敬酒接連敬了十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連喝了十杯也無醉意,感謝你待故友情深意長。明日分別後,我們將被華山阻隔。相見的日期喲,又變得多麼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冬末赴洛陽。次年春又從洛陽返華州,途中遇衛八處士。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局勢動盪不安,詩人能與少年友人相會,並受到熱情招待,自然又欣慰又感慨。詩中有相逢艱難的感嘆,久別重逢的喜悅,也有舊友逝世的悲傷,世事茫茫的惆悵。全詩以憂患餘生(時年四十八)話家常,以敘為主,而又句句關情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註釋
註釋
[註釋]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將:偕,和。
賞析
賞析
[賞析]
我歌唱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時影子零亂。清醒之時一起歡聚,酒醉以後各自分散。李白描寫了一個以月影為伴的人酣飲歌舞的奇特場面。詩人化無生命的自然物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們一同飲酒、唱歌、起舞,並且還要和月亮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由於月不解飲,影徒隨身越發顯出了詩人的孤獨。也抒發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這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終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詩以動寫靜,以熱鬧寫孤獨,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關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②。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⑤。
高樓當此夜,漢息未應閒⑥。
註釋
註釋
[註釋]
①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②天山:指祁連山,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困劉邦於此。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⑤戍客:指戍邊的兵士。
⑥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賞析
賞析
[賞析]
古樂府《關山月》傳統的主題就是寫征戍或遠別之苦。李白此詩即嘆息前方戰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詩一開始以天山明月出沒於蒼茫雲海起興,由萬里長風把人們帶到遙遠的邊塞,接著寫征戰的激烈和戰爭的嚴酷。然後寫戍客思歸,閨婦懷遠。後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有異曲同工之妙。詩的主題是反戰,表現了詩人對征戍戰士及其家屬的無限同情。全詩氣勢雄渾,意境蒼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①。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②。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註釋
註釋
[註釋]
①共此時:在這個時刻都在賞月。
②竟夕:終夜。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是抒寫懷念遠方之人的詩作。月夜獨處,最易牽動對遠方之人的思念。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託了對遠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傳誦之句,背景闊大,感情深摯,意境幽遠含蓄。全句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令人回味無窮。一對遠隔天涯的情人,對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覺長夜漫漫,三四兩句,以“怨”字為中心,以“竟夕”呼應“遙夜”,上承開頭兩句。終夜相思不能入睡,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這皎潔的明月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更難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潤溼了。一個“滋”字不僅有潤溼之意,還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灑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滿腔的情意,卻又無法傳送,睡吧,睡吧,讓我在夢中與你相見。詩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覺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全詩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現了張九齡詩歌渾成自然的風格。
贈衛八處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②。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④。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⑤。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⑥。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⑦。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⑨。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⑩。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註釋
註釋
[註釋]
①衛八:名不詳。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處士:隱居不仕的人。
②動:往往。參(shēn)與商:二星名,東西相對,此出彼沒,故不相見。
④熱中腸:內心激動。
⑤君子:指衛八處士。
⑥父執:父親真摯的朋友。
⑦驅:差遣。羅:張羅,擺設。
⑨累:接連。觴(shāng):酒杯。十觴:十杯,極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賞析
賞析
[賞析]
朋友之間的相聚,就像參星和商星,往往實在難有機會。今夜是什麼良辰吉日,讓我們共同享有一盞燈燭之光。青春年華能有幾時?看歲月催人已經白髮蒼蒼了。曾記得分別時你還未成婚,現在已經兒女滿堂了。他們彬彬有禮地招待父親的朋友,親切的問我來自什麼地方。沒有說盡所有的往事,孩子們已殷勤地擺好了酒菜。夜色中剪來的青鮮的韭菜,散發著撲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嚐。主人稱道我們會面多麼艱難,一觴觴地敬酒接連敬了十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連喝了十杯也無醉意,感謝你待故友情深意長。明日分別後,我們將被華山阻隔。相見的日期喲,又變得多麼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冬末赴洛陽。次年春又從洛陽返華州,途中遇衛八處士。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局勢動盪不安,詩人能與少年友人相會,並受到熱情招待,自然又欣慰又感慨。詩中有相逢艱難的感嘆,久別重逢的喜悅,也有舊友逝世的悲傷,世事茫茫的惆悵。全詩以憂患餘生(時年四十八)話家常,以敘為主,而又句句關情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註釋
[註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賞析
賞析
[賞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