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波探史

    一、一條鞭法產生於何時 一條鞭法是一種封建剝削制度,產生在明朝的嘉靖年間(1522-1566年)。1581年(萬曆九年)通行全國,從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一項主要賦役制度。

    二、明朝時期的傳統賦役制度 在一條鞭法實施以前,明朝傳統的賦役制度是將賦和 役分開徵調的。賦以田為物件,分成夏稅和秋糧,向田主徵收!役的物件是人丁,官府需要力役時,按戶出丁,輪流應役。官府分別把每戶的田地和戶口,記錄在魚鱗圖冊和黃冊上,作為徵調賦役的依據。隨著土地兼併的擴充套件,戶丁逃 亡,田地隱匿,使得這兩個文冊的記載十分混亂和失真。那些善於隱產瞞丁的富戶,和享有優免權的權貴,“地連阡陌,而欺隱無稅”,貧苦農民往往產去而稅存,弊端百出。統治 者在田賦以外加派的貢品,對戶丁的任意役使更是數不勝數。這樣苛重的剝削和混亂不堪的賦稅制度,加重了農民 的負擔,迫使農民“甘願拋荒田產,避役四方”,或者“逃亡山林,轉為盜賊”,使得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國家稅源枯竭,人 丁短缺,社會混亂。到嘉靖、隆慶年間,可收租賦的田地日漸減少。1571 年(隆慶五年)的徵賦地比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減少近 一半,戶丁的流亡也相當嚴重,這對封建政權來說,是個很大的危機。為了穩定統治,減少財政損失,必須重新清查土地、戶口,改革賦役制度。地主階級中一些有作為的官吏,也為此作出許多努力。

    三、誰先提出一條鞭法 1539年(嘉靖十八年),應天巡撫歐陽鐸和蘇州知府王儀,提出“以田為母,以戶為子”的辦法辦理賦役。後來相繼 有人提出“綱銀”和“一串鈴”的辦法。綱銀就是把民間應役歲費,丁四糧六總徵,易知而 不繁,就象網之有綱一樣。一串鈴則是一種夥收分解的辦法。這都是一條鞭法的先導。嘉靖末年,經海瑞、龐尚鵬在 江南地區大力推行,才逐漸推廣開來。1581年(萬曆九年) 在明代著名政治家張居正主持之下,在全州實行一條鞭法。

    四、一條鞭法的具體內容 一條鞭法就是通計一個州縣的賦役,量地計丁,丁糧全部交官。一年中所需的力役,由官府僉募,付給工食費用。其他雜稅土貢等也與稅糧合為一條,計畝徵銀,由官府折辦。這就是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現在看來簡單,但 在當時卻是一項重大改革。力役從按戶丁籤派,改為賦役合一,一律按畝徵收銀兩,戶丁只要出錢就可以免除力役。 這無異於從實際上取消了力役,從而削弱了人身依附的關係,開始有了一定限度的人身自由,有利於商人、農民、僱工的謀生活動。由於銀兩可以用來代替實物,繳納賦稅,這就 改變了徵收實物稅的舊制,擴大了銀兩的流通範圍。這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了刺激的作用。同時,在一條鞭法實行的初期,把一切苛捐雜稅歸併成一種,簡化了徵收的手續.,減少了官吏從中舞弊的機會,改變了某些賦役不均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所以一條鞭法的實施,在當時是具有積伋意義的。

    五、一條鞭法究竟損害了誰 一條鞭法雖然有其進步的意義,但它仍是一種封建剝削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鞏固已經衰弱的封建經濟基礎。一條鞭法既沒有觸及豪紳權貴的優免權,更不能遏制土地兼併的繼續發展。它不可能真正減輕人民的負擔,而且,一條鞭法實行不久,所規定的法,就不斷遭到破壞,雜役冗費,又重新增加起來。明末在既有的賦稅上又加派遼餉、剿餉、練餉,地方官仍然窮兇極惡地派差、拉夫、 追徵,人民仍然受著殘酷的剝削和沉重的壓迫。正如當時的民謠所揭露的,“吏弊如鼠穴,此塞則彼通。”

  • 2 # ww3721王建文

    一條鞭法,早在嘉靖十年(1531)年由南贛都御史陶諧就在江西實行,取得了成績。他把一省地賦人丁徭役,課捐雜稅象絞成一條鞭子成為統一項,摺合一定數量銀子,以交納銀子方法上交財政。隨後在江西,廣東,浙江,應天,山東推廣。使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張居正認為一條鞭法很好,不分南北在全國普推廣。萬曆九年(1581年)下令在國範圍都實行一條鞭法。

    簡化了財政徵收手續,讓人丁,賦稅一應雜捐課稅都攤人丁入畝,以人丁土地的多少徵收錢糧,改變了當時多種辦法,極端混亂課涓雜稅並在各地嚴重不均的賦役,打擊大官僚,大地主偷奸耍滑侵犯國家農民利益,減輕了農民的不合理賦役負擔,限制官僚地土的各種舞弊措施。特別是地少無地農民差役。農民可交納銀子,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但因為沒有徵收總額的規定,給官吏們又可給予更加橫徵暴斂留下可乘之機。

    他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開創了十年萬曆新政。推倒高拱為首輔,一切軍政大事均由自已主持裁決,十年中推行一系政治,經濟改革措施,仗量田地,推行一條鞭法,大明財政積累餘銀四百餘萬兩,任用戚繼光,李成梁名將鎮守北部邊境,凌雲翼,愛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採取考核政績,使官員聽令,達到朝下令,而夕奉行快速有效政體機能,辦事肅然。但還侵犯皇帝的權力,生前為太傅,太師萬分風光無限,死後被抄家,削除官秩 ,他有著書《張文忠公全集》《張太嶽集》是歷史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內閣自輔。

    他從開始入仕當政三朝,與嚴嵩,徐階,高拱共過事,在那個當時後臣鬥前臣,都是聰明決頂大物之間生活生存,成為極其大伽,必是潛心修煉,方能出人頭地,

    先前是多麼小心緊慎,保持自己要成為大家形象,又要樹立自己的能辦成事權威能力。他沒有急功近利,在前幾屆權貴鬥爭中,站錯隊倒臺的人卻成為最大獲得利益者,成為首輔後。大膽改革不怕觸動在包括皇帝在內利益,連讓皇帝都用錢緊縮,做事緊張。用兵無權。因而死後招致地主官僚及皇帝徹底清算被抄家。家屬被飢死的飢死流放的流放。

    張居正被稱他是幹古一相,他是萬曆老師,小氣到怕費燈油錢將萬曆帝晚上課程,都安排到白天,要求萬曆帝節省一切無益之費,使萬曆很多性趣被制止勸阻。這種苛刻霸道對早先當小皇帝灌輸當政要英明賢聖的理念。限制小皇帝的私慾行為。但自己又獨斷乾坤,好色喜禮,為政顯赫。缺乏個人修養為自己埋下禍根。

    明朝後期,地主大量兼併土地,農民被迫流亡,更以吏治腐敗為主體的汙濁空氣毒害社會,官場內腐敗成風,賄賂當路,經濟崩潰邊防危機。

    張居正的改革,以整治腐敗為主體,反對官員以做官為了撈錢的宗旨,以聚斂財富為國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解除了明帝國政治和經濟危機,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必然觸動大批官僚地主的特權者利益,反腐措施也遭到現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他越來秉公執政非議的誹謗愈急,他又禁言禁行,執行推行改革措施愈是力度加大,自己越孤立。這些改革措施對歷史的發展有積極推動作用,但日以繼夜地奔忙,讓萬曆皇帝早想親操權柄,日赫威風的夢想受阻,張居正也倍感壓力,下臣威權震主,下場極殘張居正也敏感意識到這樣不行前幾任首輔都倍受打擊,自己不能重蹈覆轍,早想謝任歸鄉,沒有獲准。

    他形神疲憊,氣血堵塞,中年鬚髮花白,精神委頓。還是打起精神,強幹到萬曆十年六月十二日病逝,榮歸江陵的墓地。轉眼之間,言官就把矛頭指向張居正。神宗下令抄家。削盡官秩,以罪狀天下。家屬餓死流放。

    迫害是萬曆皇帝對效忠國事,獨握大權,早下限制神宗,使其未能盡欲,蔑視主子的懲罰張居正以一身經驗教導人們懂得法無古令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成功非難處成功尤難,天下之事以為無足慮,則必有大可慮者(有些天下的事情,以為是小事不值得想其實是最值得思考的)懼則思思則之自微懼則慎則不敗。審度時宜虎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告誡年青人西女君子處其實不處其,治其內不治其處常將有日思莫待無時想有時。大丈夫既以身許國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學乃吾人本分內事不可須臾離者。他也在嚴嵩掌握大權寫詩述懷

    豈是東方隱,沈冥金馬門?方同長卿倦。臥病思梁園。蹇予柄微尚,適俗多憂煩。側身謬通籍,撫心愁觸藩。臃腫非世器,緬懷南山原。幽澗有遺藻,白雲漏芳蓀。山中人不歸眾卉森以繁。永願謝塵累,閒居養營魂,百年貴有適,貴賤寧足論。也有《和鐵厓,憶把明珠買妾時》憶把把明珠買妾時,妾起梳頭郎畫眉,郎今何處去,妾獨在怕見花間雙蝶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用磨床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