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入龍門
-
2 # MBA徐老師
不一定非要創業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現在創業的成本那麼高,不是路奇一個人厲害就能成功的。
馬雲這麼厲害不還是考手下的兄弟姐妹們才成功的,而成功的代價是無數的失敗和時間的成本,馬雲到了多少歲才成功的,他走南闖北這麼些年,最後靠電商發了家。
所以國內的BAT請你去當大掌櫃,擁有無盡的資源供你呼叫,那你何樂而不為呢。陸奇的突然離職也讓百度措手不及,股價掉了十個點,這不也恰恰證明了陸奇的厲害嗎。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陳勝吳廣舉起伐秦的大旗,天下英雄才 雲起而響之。路奇還年輕,機會成熟了未嘗不會舉起創業的大旗。
-
3 # 劉權林
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是很多人的夢想,所以也就不理解陸奇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自己去做老闆呢。
首先,機緣巧合。很多人的創業方向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好的,而是由於機緣巧合。如果馬雲不做翻譯,就不會陪別人去美國要賬,就不會接觸網際網路,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阿里。那麼陸奇要創業,就必須首先得找到這個創業方向,這個是需要緣分的,如果陸奇要創業AI領域,很難逃過BAT的圍剿的。
其次,風險承受能力。創業是有很大風險的,隨時可能倒閉。創業者要每天都和風險打交道,富貴險中求。現在如果陸奇失敗,損失是由李彥宏承擔,但如果自己創業,這個壓力就大了。
第三,綜合能力。技術大牛創業是有優勢,但企業做大了,就要依靠管理能力了,調動各種資源,打通各方關係,處理辦公室政治,甚至和政府打交道。這些不僅對技術要求很高,而且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
第四,追求不一樣。不是每個人都要創業的,經濟收入對得起付出,這點就足夠了。陸奇雖然收入比不過李彥宏,但比普通打工者要高出太多,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沒必要讓自己再去冒險、再去那麼勞累。
-
4 # EmacserVimer
相信大家這幾天對於陸奇的離職還在錯愕當中,沒想到李彥宏又爆出了和妻子馬東敏不和,並且養小三的事件。今天且不談八卦,只談為什麼陸奇在很多人眼裡很厲害,但是不自己創業的原因。
其實不能問題這麼看,厲害的人不一定都要創業,創業的人也不一定都厲害,這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擅長的事情不一樣而已,所以承擔的角色也就不一樣。我把企業家分為以下幾大類:
第一類企業家最為全能,也就是什麼都能做!既是很好的創業者、也是很好的管理者或者說職業經理人、還是很好的投資人。這一類企業家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全世界範圍內也是不出來多少。
這一類企業家裡面最典型的就是亞馬遜的傑夫貝索斯、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小米的雷軍、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等等企業家最具代表性。他們往往是全能的代表,什麼方面都做得很好,甚至有的人還是技術出身,實力超群。
第二類是一方面是很好的創業者、同時也是很好的管理者或者說職業經理人。
第三類企業家是很好的創業者,但並不一定是很好的管理者,這一點在很多企業都非常常見,尤其是在科技公司,企業創始人大多數都是技術出身,很多人更願意專研技術,不願過多的參與企業日常的管理,擅長的事情也不是企業的日常管理。
這類企業家比較典型的就是喬布斯1.0版本,拉里佩奇,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百度的李彥宏,這類企業家往往需要一個很好的二當家,比如蘋果的蒂姆庫克,微軟的鮑爾默,谷歌的埃裡克施密特,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否則的話很有在發展過程中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現在的百度李彥宏就是最好的例子,陸奇無疑是最佳人選,但是毫無疑問李彥宏沒把握好這個機會,陸奇還是離開了。
第四類就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這類企業家往往在某一家企業待了很多年,沒有創業史,也沒有做出過太多的創新業務,但是在帶領已經成型的業務告訴騰飛是一把好手。
最具代表的就是前面說到的創業型企業家的好幫手,我們稱之為二當家,甚至在一定時候可以作為一號人物跟著創始人的步伐繼續前進。比如幫蘋果打造了全世界最頂尖供應鏈的蒂姆庫克,幫助Facebook走上輝煌的雪莉桑德伯格,帶領微軟業績連續告訴增長近二十年的史蒂夫鮑爾默,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和關明生,騰訊的劉熾平,美團的幹嘉偉...等等都是這類代表,而陸奇本質上就是這種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職業經理人,但創業經歷為零,甚至在微軟內部開創新業務的機會都幾乎沒有,從來都是執掌成熟業務,也是華人在頂尖科技公司的最高職位。
所以還是那句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陸奇是個優秀的甚至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職業經理人,但並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
5 # 無線端
那麼這麼一個救世的陸奇,為什麼不自己創業呢?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避免風險。已到高層的陸奇,在百度從事重大的決策和領導,扛起AI的策略大旗,擁有很高且穩定的工作回報。雖不是自己擁有公司,但是權利上、經濟上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但如果,陸奇轉身跨入創業大潮,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不說,單說風險上就翻了很多倍。既可降低風險,又能穩定回報,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權衡訴求。古有將才帥才之別,今日也是存在的。術業有專攻,並不是每個優秀的人都想自己扛起重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擅長的事兒,才能達到更好的價值體現。工作狂陸奇,也許就是苦心於學術工作,求得業務精通的將才。
技術掌權,智慧當道的當下,正是陸奇擅長的不是嗎?
-
6 # dyq裝
如果陸奇去創業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嗎,陸奇作為百度集團的Quattroporte,可想而知,智商是非常高的,那麼他去創業能成功嗎,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呢,考慮的還是很好的,那我就我自己的看法說出一些觀點,希望大家能夠贊同,畢竟還是有值得認同的地方,我覺得成功的人一定有他成功的方法也有他成功的頭腦,去創業肯定也能成功,畢竟他有著超越別人的頭腦,換一條路也是可以成功的,陸奇有著非常厲害的頭腦,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所以我也應該努力創業,也應該走向成功,成功是困難也是容易的一件事
回覆列表
感謝受邀回答職場問題!
1 技術型職業路徑以個人技術嫻熟和業內認可為主要業績衡量指標。技術團隊管理更偏向於誰的技術牛就聽誰的!如果本人不善交際、偏內向性格較為適合研發技術。他們通常不會願意管理公司。
2 管理型職業路徑則是透過潤滑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來推動整個專案程序和公司發展。他們的視野是帶有全域性性和更大責任感的。
一般具有多年行政管理經驗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會選擇自主創業。因為他不是以某一個技術為最核心能力。他是以用獨有的人才留用機制來留住掌握核心技術或資源的人才為公司發展所用。儘管合作不是“永恆”的,但起碼在一定時間內,透過人性化的合作共贏理念,讓公司具備了很高的競爭優勢。
比如:百度聘請吳恩達研發AI領域“小度”,陸奇研發無人駕駛領域。雖然彼此合作的時間都較短,但確實為百度在這兩方面科技前沿領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和市場競爭力。
作為百度掌門人李彥宏雖然也是網際網路科技人才,但畢竟創業後需要兼顧的不僅是技術還有企業管理以及業務擴充套件帶來的新領域佈局,如果光靠自己的能力累死也無法長久存活。他必須逐漸進入企業家角色,引入更多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來共同為公司的全域性發展“平衡”所有人的“共贏利益”。
肩負社會責任感和員工職業幸福感的他,其實所有努力最終都是圓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們的創業夢想---把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做成百年長青企業。
一個長青的科技公司可以有無數個陸奇、吳恩達這樣頂尖人才,他們在搭建好的平臺上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華。但撐起這個平臺的企業家則需要一副承擔更多讓平臺穩健、具有吸引力的堅實脊樑。這就是企業家/創業者需要面對的工作課題。
說白了就是職業選擇的問題,想要操心全域性的就選擇創業或做企業高管,只想安靜的做好某一項技術的人就選擇做技術型人才。無論是管理還是技術做到極致都是稀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