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伊爾2的光芒並沒有突然消失,這種攻擊機二戰時生產了36000多架,快頂的上某國的坦克生產數量了。這種被斯大林稱為“麵包和空氣一樣不可缺少”的飛行坦克,佔據了蘇聯戰機產量的1/3,一直到戰爭結束它都天空閃耀。

    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IL-2的光環在二戰後期開始有點褪色,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戰爭形勢的轉變,以及蘇軍開發出了更新型號的IL-2發展機型IL-10,這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嘛。

    IL-2實際是一種航空先驅機型,當時的航空發展並沒有強擊機這種機型,各國普遍採用專用俯衝轟炸機以及各型戰鬥機對地攻擊,像德國的JU-87施圖卡俯衝轟炸機,它也被稱為“飛行的炮兵”,這種戰機透過大角度的俯衝攻擊,能精確的對目標投彈,是當時的主流。

    然而蘇聯在這方面並不是很在行,1940年訪問過德國後,蘇聯高階軍事代表團讓德軍施圖卡表演震撼得無以復加,因此蘇軍高層開始追求自己的對地攻擊機型,它們起初要求研製出俯衝轟炸機,還將當時預計設計為戰鬥機的“100”機型強令改成了Pe-2“彼什卡”俯衝轟炸機。

    之後為了快速大批次的裝備部隊,儘早提高蘇軍的遠端對地打擊能力,最高指示又繼續插手了設計,令依柳辛將飛機的後座機槍去掉,這樣能節省更多的人手、成本和製造工時,它們不認為依靠編隊飛行的水平輕型水平轟炸機需要增加武裝,畢竟在防護上IL-2已經很不錯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蘇軍最後設計出來了一種怪物機型,IL-2介於輕型轟炸機-重戰鬥機之間,作戰方式也以機炮掃射+炸彈投放為主,大部分時候它們以4機編隊為1個轟炸單位,執行點對點的直接轟炸任務。

    德軍相當惱火這種機型,它們極難被地面火力擊落,MG-42的7.92mm子彈根本對其無能為力,只有依靠機關炮和高射炮才能對其造成一定損傷,然而IL-2並不執行巡飛任務,它們襲擊的大都是德軍進攻的坦克叢集或者行軍時的隊伍,一個4機編隊的火力能將地面殺得透穿。

    關鍵是空軍還不好對付它們,IL-2裝甲厚實,一見到敵機馬上下降到近乎0高度,擦著樹梢強行逃逸。德軍的BF-109戰機很頭痛這種打法,BZ戰術造成的傷害有限,還容易觸地身亡;銜尾追殺難度太大,對方屁股被打爛都能撐回去,往往是德軍沒彈藥了,IL-2還在飛。當然,腹部的滑油艙是IL-2的大弱點,但那也要能打呀?不然人家飛這麼低作甚?而且德軍戰機主動被拉到低空,這可是蘇軍戰機最高興的事情。

    就這樣IL-2得到了“飛行坦克”和“黑色死神”的名號,還得到了“強擊機”的稱謂。IL-2走出了一條與當時世界流行的俯衝轟炸機所不同的道路,關鍵部分都被合金裝甲板防護的強擊機,儘管沒有俯衝轟炸機那麼好的載彈量和投彈精度,航程和巡航陪伴能力也很差,但它們能作死一般的殺透敵陣,然後瘋狂的肆虐屠戮,這是攻擊路線死板、防護力脆弱的俯衝轟炸機所做不到的。

    這種半步登天的情態,不僅令IL-2成為了空中的死神,還讓它成為了一種開創性的機種,這是它身上比任何作戰光環都閃耀的地方,放到今天這層光環也不會褪去。

    不過,單座版的IL-2表現總體來說還是有點差強人意,蘇軍IL-2飛行隊的抱怨特別大,問題直指單座版防禦不足的毛病。特別是當德軍的BF-109G等一些機型出現後,德軍的空中火力大大加強,德軍新型飛機可以透過210mm的反轟炸機火箭筒輕易幹掉IL-2;沒有後座機槍防禦的IL-2被追殺時,只能靠裝甲硬扛敵機的攻擊,損失相當大,死的還憋屈。

    為了在戰場上活命,有些IL-2機隊在1941-1942年間出現了私自改制後座的行為,他們或者自己動手增加座艙,或者將戰機拖到維修廠威逼利誘,因為IL-2本來就設計過後座,所以這種私自改裝非常相容。

    上圖.德軍在觀察被擊落的雙座IL-2

    私自改裝的行為當然與軍規不容,但飛行員中越來越高的呼聲終於傳進了高層的耳中,在調查中許多飛行員表示:“並不是因為對戰場膽怯,IL-2最大的敵人不是德軍的高射炮,而是屁股後面的敵機,如果祖國母親希望兒子們多活幾個,那麼後座機槍必須得改。”

    最終依柳辛接到了軍方的修改命令,於1942年重新進行了IL-2機型的雙座改造和生產,稱之為IL-2M,正是這個機型讓“黑色死神”之名在天空傳頌;雖然後座的機槍手經常在德軍戰機瘋狂的持續攻擊下被打成爛肉,平均7次任務就會換一個,但IL-2M的生存率卻直線上升,甚至還有不少反擊掉敵機的空戰戰績入賬。

    呃,德軍飛行員很難從後面打死IL-2飛行員的原因是——中部油箱採用了4-12mm厚的鎳鉬合金鋼裝甲板防禦,再加上油箱層和結構層,相當於1cm厚的裝甲,要知道德軍3號坦克才30mm的主裝甲呢。

    上圖.陶醉在IL-2殘骸上的德三

    攻擊方面IL-2相對施圖卡等俯衝轟炸機來說比較豐富,它有各種機炮改型,能攜帶航空炸彈,無論是掃地還是水平轟炸都十分擅長,只是投彈精度做不到俯衝轟炸機那麼精準。而且後期越來越密集的大口徑對空火力,也讓飛得太低的IL-2變得不再那麼“坦克”,所以許多IL-2迴歸了水平轟炸職能。此外還有許多IL-2被改成了亂七八糟的型號,比如塞波波沙衝鋒槍、掛榴彈發射器、弄些各種口徑的機炮等等。

    蘇軍後來開發了專用水平轟炸的小炸彈PTAB,2.5公斤PTAB反坦克航空炸彈擁有空心裝藥戰鬥部,一架IL-2能塞進128枚PTAB。水平轟炸的IL-2會選擇編隊輪番通場的方式依次推進轟炸,一架飛機能灑下70米長的轟炸範圍,無論對人員、坦克都有巨大的殺傷力。

    隨著蘇軍開始佔據上風,各型戰機的生產量大大提高,因此他們也擴大了轟炸機、俯衝轟炸機的裝備,這讓後期已經有些乏力的IL-2顯得有點雞肋,畢竟強擊機設計出來是為了衝陣的,敵陣如今大潰,那麼更高一級的轟炸機自然到表現的時刻了,畢竟重磅炸彈的地毯式轟炸再多的IL-2也比不了。

    再加上蘇軍同期還有Pe-2“彼什卡”、圖-2等轟炸機(圖2也搞過波波沙陣列試驗),它們一樣能極好的完成俯衝轟炸、水平轟炸和定點支援任務,IL-2那種在戰況最絕望時刻撐起大梁的身影便開始略顯黯淡了。

    不過,當時的蘇軍依然相當喜歡IL-2強擊機,掠過戰場的IL-2編隊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因此IL-2機型一直都在被試圖進行各種研究、升級和強化,蘇軍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但現實總是打臉的,IL-2並不好繼續發展,機體先天存在的問題太多,比如脆弱的木質部分和沉重的機身等等。但蘇軍當時最在意的並非IL-2的作戰能力,它完全可以滿足戰場,蘇軍也不怕犧牲,他們最在意的是“強擊機”這種新的概念。蘇聯上下從研究部門到拍腦袋部門對“強擊機”不以為然,他們的目光盯到了美國的P-47等多功能戰鬥機上,覺得這才是航空武器的希望,所以IL-2可以按照P-47那樣的思路改,變成新的多功能戰鬥轟炸機。

    這種不自信催生了後期IL-2的修改,為了配合“戰鬥”效能,機體被縮小,更大功率的發動機被安裝,還先後完成了機翼、尾部的金屬化,最後形成了全金屬的IL-2改型。但蘇軍發現,無論怎麼改,IL-2的飛行效能似乎到頭了,這種飛機不可能成為戰鬥轟炸機,它唯一能做的就是頂著防空火力,用火箭彈、機炮和炸彈去攻擊地面的敵軍。

    再加上蘇聯這時候戰爭形勢一片大好,他們完全沒必要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死抱著一架已經沒啥前途的機型,哪怕有160個航空團裝備著IL-2,未來也已經註定好了。

    上圖.各國軍徽的IL-10

    1944年10月,蘇軍開始裝備IL-10強擊機,這是一種集合了IL-2使用與設計經驗後集大成的發展型號,並且蘇軍還開始了更先進的IL-16的設計工作,所以在高層裝備部門的眼裡,此時的IL-2已經是落日黃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鐸和傅山的草書對後世產生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