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吉偉
-
2 # 工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目前,工業網際網路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很難稱得上“時代”,可以認為是在新一代資訊科技(大資料、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發展新形勢和新時期面臨的“新局面”,至於是否能上升到“時代”的高度,需要隨著時間的沉澱和歷史性躍遷來作答。
也就是說,命題轉變為“中小企業如何在新形勢和新時期迎接挑戰,有所作為?”中小企業主動作為,在資金受限和解決方案之間,可適當採取“輕量級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解決當下經營和管理痛點,也能避免大量的佔有資金,加快資金流轉,降低資本成本。
就上週在南京剛剛舉辦的智慧製造大會上,《中國智慧製造發展年度報告》指出,“中國智慧製造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這一判斷與#造奇智慧新媒體#對於國內智慧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階段是相一致的。
報告中指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廣大中小微企業還無法融入智慧製造發展浪潮!
這是從2015年開始推進“中國製造2025”和智慧製造以來,一直無法迴避但現實存在的問題。這裡面有多個方面原因在起作用。
政府引導(主導)智慧製造程序、企業市場參與的格局:引導(主導)的方式透過一攬子的專項政策體系(1+N體系),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試點資金補助、產業基金、主辦大型會議、招商引資等全方面推動;
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包括大型製造業企業、ICT、自動化廠商及解決方案服務商。他們獨自或者“組團聯合”的方式拿到政策優惠、試點補助、被招商引資所覆蓋等;
中小企業處在邊緣:要麼無力參與登上臺面參與試點示範,要麼無資本購買新解決方案;
如何破局?
政策上的普惠“Sunny普照”:國家級試點示範帶來國家水準和行業領先,可以優先大型企業參與,這無可厚非,但在部分領域和省級、市級層面,可以釋放一些適合中小企業的試點專案和資金,以推動中小企業的參與力度;
稅收優惠的普惠性:當然,也要理解體制上的處境。畢竟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製造在許可權上歸屬於工信部,但有關中小型製造企業的降稅減費等,需要跟財政部、央行等部門協調,處理起來流程就會很長;購買工業軟體、自動化產品等的補助等
對待中小企業要與大型企業、央企國企一視同仁:這點現實存在,業界人士都有觀感
中小企業主動作為,在資金受限和解決方案之間,可適當採取“輕量級解決方案”,這樣既可以解決當下經營和管理痛點,也能避免大量的佔有資金,加快資金流轉,降低資本成本。
—超過210位付費研習社社友遍佈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武漢、蕪湖等工業重鎮,初步構建起覆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軟體、底層資料採集、工業資料分析、系統整合商、大學及產業資金在內的全國價值網路。
回覆列表
工業網際網路時代,中小企業該如何迎接挑戰?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什麼是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工業系統深度融合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其核心是透過自動化、資訊化、聯網化、智慧化等技術手段,激發生產力,最佳化資源配置,最終重構工業產業格局。從產業發展層面來看,工業網際網路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階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網際網路連線融合的結果。
工業網際網路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它可以透過智慧機器間的連線並最終將人機連線,結合軟體和大資料分析,重構全球工業、並可以激發生產力。工業網際網路還將帶來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等一系列社會公共價值,進而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物聯製造新業態。
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為標識解析、IPv6、行動通訊等網路基礎的能力升級發展帶來了新契機,亦為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空間,更為工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反過來,這些技術也推動了工業網際網路的飛躍發展。
如果說5年前,人們在提及工業網際網路時,更多還停留在說的層面上,現在則已經開始真正落地。隨著新技術推廣及應用,近些年工業網際網路取得了長足進展。
同時,在工業製造重新被重視之後,工業網際網路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搶佔國際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全球多國都在積極推動其發展。不管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戰略”,到英國的“高價值戰”,再到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全球主要製造業大國均在積極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據諮詢機構IoT Analytics的統計,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超過150個,預計2021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規模將達到16.44億美元。
根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旗下企業推出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有30個左右,可以預見的是整個數量在接下來幾年會翻倍。當前,以阿里雲、華為雲等為首的雲服務企業,都已推出相應平臺,同時以海爾等為代表的製造型企業,也打造COSMOPlat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已經能夠輸出整體解決方案,為其他企業的物聯網化提供服務。
上面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介紹,做了儘量的簡化,想要詳細瞭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說回今天要解答的問題,題目是:工業網際網路時代,中小企業該如何迎接挑戰?解答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先從今後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的業態談起。
我認為,今後5-10年,整個工業網際網路業態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超級企業佈局工業網際網路生態。我們已經看到像海爾、徐工等製造型企業,在雲計算廠商的技術支援之下,開始向外輸出整體解決方案,以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工業化轉型。超級企業是工業互聯主幹網的主要締造者,這些玩家主要是各行業的超級工廠以及ATBJM等網際網路企業。工業網際網路的主要玩家還會帶著各行業大、中型企業共同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最後每個超級玩家都會攜其輸出解決方案的企業,構成各自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
大企業搞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型企業有資金實力,也有融資能力,同樣可以打造自身的或者面向某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而且已是趨勢。一方面,將來千萬企業上雲,企業經營以及企業之間的對接都在雲上進行,這種被倒逼的“上雲效應”哪個企業都套不掉;另一方面,物聯網時代的萬物互聯特性,讓謀求新業務轉型的企業不得不將產品、運營等環節都物聯網化,這也是未來企業的基本特徵。
剩下的中小企業,或自搭平臺,更多融進工業網際網路。打造自有工業互聯平臺是趨勢,但這不是所有中小企業都能玩的。在中小企業群中,有實力的企業可能會自己搞平臺,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採用某個服務商的解決方案即可。但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會被動加入某個平臺或者幾個平臺,融入工業網際網路。
簡而言之,在工業網際網路面前,未來的所有企業,無非就是兩種身份:要麼加入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讓自身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的一部分;要麼就加入工業網際網路,成為各大平臺的使用者。
其實說到底,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並不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同體量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所以,在如何迎接挑戰這個層面,中小企業當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維,至少應該先接受工業網際網路,其次才能進一步考慮如何迎接挑戰。
說具體點,早期的工業網際網路挑戰,是已經藉助工業網際網路轉型成功的企業與尚未轉型或者仍在猶豫的企業之間的競爭。
所謂轉型成功的企業,就是透過雲服務廠商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上雲的企業。這些企業透過資訊化改造,將製造、倉儲、物流、財務、營銷等企業運營環節全部打通,供應鏈、物流鏈、資金鍊融會貫通,企業經營效率大大提升,相較仍以傳統方式經營的企業,它們已經煥發新的生命力。
其實瞭解了未來的競爭形勢,也就明白為何各地相關部門要如此迫切的推動企業上雲了。你的企業,千萬不要放棄這個絕佳的轉型機會哦。
【關注TMT與IOT,專注網際網路+及企業轉型研究。公號ID:jiwei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