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吳百蘭
-
2 # 成武暢通
《二十四史》除了《史記》之外,基本上都是後一朝為前一朝修史,除了少數短命王朝和某王朝末期的歷史事件能夠找到當事人,其他歷史事件不可能從當事人嘴裡得到答案!即便是《史記》,除了文景武時期的歷史事件還有可能找到的當事人,高祖、惠帝、高後時期歷史事件的當事人,除了極少數長壽者,恐怕早已入土多年、化作白骨了。換言之,修史不是記實,更加不是新聞採訪。
那麼,修史者有從哪裡得知的具體歷史事件真相的呢?實際上,他們得到的或許也並不是真相,僅僅是接近歷史真相而已,甚至背離歷史真相的情況也是事實存在的。拙荊就是從事修志工作的,因此本人對修史勉強算是略知一二吧。史料的蒐集無非幾個途徑:一、官方文字、實物檔案,這是最主要的原材料來源,如中國古代的帝王實錄以及歷史檔案、人事檔案等等都屬於這一型別。二、當事人的採訪記錄。這個主要針對於時間比較近的、有當事人存世的事件。同時,也包括一些以前留下的採訪記錄。三、當事人的回憶錄或者同時期其他人對於相關事件的記錄,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四、對歷史事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後代、繼任者等等的採訪。五、民間記錄、野史傳聞的整理和去偽存真……
面對這浩如煙海的史料堆,接下來便是修史者需要進行的“大工程”了。對來源不一、真假難辨的第一手、第二手、甚至第N手史料進行重新整理和去偽存真,然後形成系統性的文字記錄。之後再根據需要進行補充、增減,形成一個相對更加完備的文字記錄。接下來便是文字方面的潤色、修改、校對等等工作了,經歷多輪討論、修改才能最終定稿。因此,一部史書往往要耗費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才能最終定稿。修史、尤其是修王朝斷代史是極其浩大的一項工程,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是很難完成的,因此便有了“盛世修史”的說法。
書歸正傳,太史公是如何知道趙高與李斯的密謀以及項羽與虞姬的對話的?彼時沒有錄音、錄影裝置,太史公不可能擁有第一手資料。而且,即便是現在,這類密謀、夫妻間的私話也不太可能留下錄音、錄影!太史公能夠得到的基本上都是二手史料,諸如當事者或者見證者私下文字的記錄,知情者留下的文字記錄以及根據其回憶留下的文字轉記記錄,當事者、知情者對自己後代的口述等等。再就是官方記錄了,像項羽這樣的人,應當是會有史官負責記錄其言行的,大致就類似於後世的帝王實錄那樣。而李斯、趙高擁立秦二世即位,史官也應當會留下相關記錄的。雖然這類東西未必就是真實再現,但多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歷史真相的端倪。
接下來便是太史公的去偽存真和發揮了!面對這一大堆相同的、相似的、乃至相背的史料,太史公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挑出自己認為不正確的,留下認為正確的。之後,對於這些殘篇斷句,太史公還必須將其整理形成系統的文字記錄,這就需要太史公進行一定程度地發揮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趙高和李斯密謀,第一手史料或許只說了他們密謀殺掉扶蘇、扶秦二世上位。那麼,他們具體是怎麼密謀的、說了哪些話,恐怕就要靠太史公根據手裡的史料進行合理性想象和發揮了。如果手裡有關於扶蘇被詔書賜死的回憶或文字記錄,那麼太史公就可以合理化推測,是趙高和李斯偽造了秦始皇遺詔等。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修史是極其專業化的工作,本人是外行,所說的未必就完全是歷史事實。
但是,無論怎麼說,修史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記實,也不是新聞採訪,只是相對更接近歷史真相的記錄而已。這裡面有史官的認識侷限、有時代的侷限、還有政治的需要。因此,《二十四史》中無論哪一步斷代史都不是完全真實的,我們只能說,它更加接近歷史真相。《史記》中與現代考古結論想背離的史實並不少,諸如為了政治需要的為尊者諱及“造神”更是事實存在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史記》中的他居然是他媽和龍配種生的,這顯然是“造神”的政治需要。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史記》是偽歷史,因為其絕大部分篇目還是相對更加接近歷史真相的。太史公對於存疑的史料也是相當謹慎的,有時候甚至將存疑的兩種或幾種說法都作出了記錄,因此《史記》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
3 # 張傑談史
先說個題外話,很多人都認為秦朝法制苛刻,所以說秦末的起義也就有了依託。但是據近幾十年來陸續發現的秦簡,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秦朝的法制並不如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也就是說,對秦朝的若干社會情況,在漢朝都有相當多的抹黑,目的在於漢朝建立的合法性,建構起一套能說服人的話語體系。
也就是說,也正是因為秦簡的發現,才讓我們對秦朝這段歷史有了重新審視的可能。按說,司馬遷離秦末時間其實並不長,但是他所依託的資料卻很多都有問題,從而導致司馬遷所著內容對秦末這段歷史的描述很成問題。至於題主所說的趙高李斯密謀篡改遺詔,自然也是有問題的。
這裡面至少有一個問題,扶蘇真的是秦始皇心目中的接班人麼?現在看起來未必如此,從秦簡和其他史料印證來看,秦始皇對胡亥是有系統性的培養的,培養是為了什麼,難道就單純進行培養?倒是扶蘇已經被趕到邊疆,離開了權力中心,真的是接班人麼?
所以胡亥未必是篡權上位,而李斯趙高的密謀可能是子虛烏有的事。
-
4 # 青史一葉
按照史書記載,趙高當時動了手腳,那他是修改了原來的詔書呢,還是重新偽造了一份?
我感覺他偽造的可能更大,因為真詔書就是他親手寫的,玉璽也在手裡,秦始皇死了,詔書也沒人看過,李斯知道那是因為後來趙高給他說的。所以司馬遷的記載有待考證,如果趙高想對遺詔做手腳的話,非常簡單,自己寫一份,蓋上章,就是真的,沒人會懷疑的。胡亥本也是有資格做皇帝的,所以遺詔裡面說胡亥當皇帝,沒什麼人會懷疑。
實在是想不明白以趙高的智商,為什麼這麼辦事。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司馬遷也沒見過,只是聽別人說的,而且《史記》裡面關於這個關係到國家大事的大事,寥寥數筆,而且沒有詳細描述。詔書早已被銷燬,陪侍的宮人滅殺,簡直就無證可考。如果按照史記來看,假詔書尚且銷燬,真詔書還能儲存?
從歷代的事例來看,所謂遺詔問題,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本無遺詔,後來出現的所謂遺詔,是由處理臨終事宜的人,根據自己的意願製作出來的。據我們現在所知,明代的遺詔多是如此。二,本有遺詔,遺詔的內容也符合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宣揚,被執行。漢武帝死前託付幼子與霍光等人的事情,應當屬於這一類。三,本有遺詔,但是,其內容不合於處理臨終事宜的人的利益,於是遺詔被銷燬隱瞞,再偽造出一個新的來。
回覆列表
保秘的事,首要條件是隻有一個人知道,而且這個人死了還沒說出來的事,才是秘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他有一隻耳朵是借的。這事只有他的貼身護衛一個人知道。
國王的貼身護衛當然知道,這麼大個秘密是不能說的。可是,這個護衛覺得大秘密藏在肚子裡實在是難受。
終於有一天,這個護衛來到沒有人的山頂上,他開始想對著山上的樹,說出這個秘密。但轉念一想,不行,如果國王知道他把秘密告訴了樹,國王一定會命人燒山。
於是,這個護衛在山頂上挖了一個小坑,然後小聲地把秘密告訴了小坑,又將土把小坑埋好,意思是這個秘密永遠埋在了地下了。
說完國王耳朵是假的秘密後,這個護衛自殺了。因為肚子裡有秘密不能說,是件很難受的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世上只要是兩個人知道的事,就根本不是秘密了。因為知道秘密的人,他一定是要說出來才舒服。只有死人的肚子裡才有秘密。
趙高和李斯在密謀時,他們是同盟。可是,等到趙高要殺李斯時,他們就是敵人。試問,有誰會為敵人保秘?
李斯臨死前,一定覺得很冤,所以他會魚死網破地把,他和趙高密謀的事揭穿,以達到死後殺趙高的目的。
畢竟揭穿這樣的驚天大秘密會引起共憤,而天下共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