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92舒暢
-
2 # 伾山風水
我是六零後生人,父母去逝時我記憶猶新,我們兄妹五人,當時生活條件十分貧困,父母千辛萬苦、省吃儉用,甚至餓著肚皮,把我們拉扯大、供我們讀書、撫養成人,待我們皆成家後,各方面條件逐步好轉,家裡又分到了責任田,又能出去打工掙錢,我在想該讓父母親享享清福了,忽然那一年我母親生病了,才僅僅五十八歲,我三次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做CT、檢查結果為肝總管癌,這時我心如刀絞,恨自已無能為力,不能回報母親的養育大恩,也只能到醫院進行化療,減緩痛苦,有時在為母親按摩時,看到母親那逐步消瘦的面目與她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脫髮,我只能跑到側所裡暗暗流淚,一年後媽媽終於離開了我們,在臨終前,她還對我們千叮萬囑:“你們五兄妹一定要團結好,另外要夫妻和睦、家庭團結、家和才能萬事興旺”,媽媽走了,我感覺她是那麼的無私、那麼的偉大!
由於名地的喪藏文化不同,我們那裡實行土藏,即家裡停靈三天,通知親戚、家族人祭拜,三天後放棺選一地方、刨一土坑入土為安,後續女兒為亡人做三日、五七、百日,到了一、二、三年再通知親戚族人,在家裡設靈位祭拜即可。最後一句心裡話:有父母時一定要珍惜!
-
3 # 萬木叢中一片葉
謝邀。半個月前,我大伯父走了,死的第二天下午送去火化,火化前幾個剩下的長輩坐一排,堂哥堂嫂下跪請示,三次後同意了才能火化,還有吃餅乾,喝糖水,這個信耶穌的不能吃不能喝。送去火化還有告別儀式,對著遺體三拜,低頭默哀,信耶穌的不能做,因為只能敬拜神,不能拜偶像,回來後下葬前也要三請示同意了才能下葬。下葬去時的路回來不能走,說不走回頭路。還有回來的路上,要分松,在路上,死者生前的衣物都燒了,走到那,將松扔在火上,腳在火上過一下,信耶穌的不拿松不過火。還有的人家死人會專門給錢讓哭喪的替自己哭。一首20元。
-
4 # 張臨青
謝邀:長輩在世是我們要尊重長輩,孝敬長輩,教育子女尊老,多抽時間多陪陪年老的父母,給他們儘量創造衣食無憂的的生活,有什麼好吃的儘量讓老人先吃,抽空陪父母到處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老人說話要耐住性子聽下去,對老人說話平和一點,耐心一點,因為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把兒女扶養成人,現在己經老了,該讓父母享受安逸的過老年生活了,總地來說活著多孝敬,走了喪事簡單辦,我父親是個老中醫,他救治了千千萬萬人的性命,但是他沒能挽回自己生命,被病魔奪走了生命,父親在生前有遺言,他不穿壽衣,要穿中山服,帶有沿帽,穿布鞋,不請陰陽唸經,父親去逝後壽服按他的要求辦了,其他還是按家鄉習俗停屍三天,陰陽也請了,這個沒有聽父親的遺言,出喪葬哪天,在父親棺材裡面裝了一套紅樓夢書籍,一個茶壺,一幅近視眼鏡,然後在陰陽吹吹打打和我們兄弟姐妹的哭喊聲中入的葬,葬在了最有意義的地方,烈士陵園,就這樣父親己和我們陰陽相隔三十三年,願父親在哪邊安好,沒有病疼。
-
5 # 紛飛的木槿
12月10日收到我二姥爺(我姥爺的親弟弟)去世的訊息,當天趕到哈爾濱送老人最後一程。
因為我也是第一次參加葬禮,不能全部詳盡說明,我把我的所見所聞所做給大家說一下吧。
老人是9日夜間11:30去世的,東北一般停屍3天,所以我們是11日早晨發喪。也有因為兒女遠在異鄉不能及時趕回的,就停5 天或者7天。
老人去世後聯絡殯儀館,在專門白事司儀的指引下完成整個喪葬全程,花費不同,專案檔次不同。
淨身穿衣,靈堂布置,遺體冷藏,買喪葬用品等在我去前都準備妥當。我說一下我到後的情況吧。
1、發喪前一天晚上,親屬到殯儀館給老人燒祭。祭祀前親屬每人戴孝布,胳膊上戴黑紗,腰上系白布,有的頭上戴白孝帽,意思就是“披麻戴孝”。
胳膊戴的黑紗上面印一個“孝”字。死者老伴健在,戴半孝。半孝就是把圓筒的黑紗從中間扯開,兩邊窩一下,用別針別在衣服上,胳膊下方黑紗不能重合。如果死者老伴也不在了,戴全孝,直接把黑紗套胳膊上固定上即可。
死者子女輩分的親屬戴黑紗,孫子輩分的親屬在黑紗上戴一條紅布。
黑紗佩戴和腰間白布系的方向按照死者性別,遵循男左女右原則。
戴好孝布按照子女,兒媳女婿,侄女婿,孫子,外孫順序依次在棺材前燒紙磕頭。嘴裡唸叨收錢,一路走好等話語。
然後到殯儀館外進行辭靈儀式。我小舅(長子)拿著類似棍一樣的東西,有沒有學名我不太知道,指著西南方喊話:
爸,你走西南大道,西南大道有三條,你走中間那一條,過金山邁銀山,不成佛也成仙。喊三遍,重要事情說三遍。
指完路在燒紙爐裡燒紙錢,元寶,金磚,香之類,燒紙人嘴裡唸叨著收錢,一路走好之類,把所有紙錢投入火爐中後,所有祭祀的人站一排,三鞠躬,轉頭離開。
離開時要從頭到腳拍打身體,不帶走任何髒東西。
完成這個儀式後,腰上的白孝布可以摘下來,不能配戴回家,但要自己拿自己的,不能混淆。胳膊上的黑紗除了子女,兒媳,女婿和孫子之外,其他人也可以摘了,發喪那天白布和黑紗再配戴上。直系親屬帶夠七天才能取下。
2、發喪當天
很早就要到殯儀館進行遺體告別,再去火化。
在去告別廳前,要在停屍間進行開光。開眼光觀六路,開鼻光聞貢香,開嘴光吃貢糧,開耳光聽八方,開心光,手光,腿光和腳光我忘記了,太傷心光哭了,沒有注意司儀說什麼。
然後親屬對著遺體三鞠躬,長子拿番,女兒拿遺像,孫子拿燒紙盆,前往告別廳。
在告別廳,帶孝家屬站在遺體一側,參加吊唸的朋友站在遺體對面,跟著主持人的指令進行默哀,鞠躬,獻花等一系列程式。
告別完後,遺體由工作人員推往靈車,帶孝家屬去往起靈棚跪等靈車。等靈車緩緩開到指定地點,長子摔燒紙盆,大聲喊一路走好。然後所有家屬磕三個頭,起靈去火葬場火化。
火化之前,家屬能看最後一眼,三鞠躬後,送入火化爐。三四十分鐘後就可以接骨灰了。
一家出三個人去接骨灰,我家出的是老人的長子,孫子,女婿。接著骨灰來到裝灰堂,由工作人員一邊唸叨詞一邊將骨灰裝入骨灰盒,裝完後,長子捧著骨灰盒到指定地點祭祀。
把老人生前穿的少量衣服,花圈,開光的童男童女和紙馬(男燒馬,女燒牛),燒紙,戴的孝布等放入燒紙爐,三鞠躬後方可離開。
家屬捧著骨灰盒或下葬或寄存,一場葬禮就算完事了。
以上就是我經歷的葬禮,因為我家沒有什麼講究,也不信佛信教,所以比較簡單,我們只求將老人平安順利的送走就好。
葬禮後,家屬會設宴答謝前來送老人最後一程的親朋好友。
葬禮過後,三天圓墳,七天頭期,然後燒五期,週年,清明,中元節,農曆十一等。
-
6 # 老於52080
對於長輩的離去,作為後人特別是兒孫輩,心情都很痛苦,至於怎麼送走和殯葬各有自己的地方風俗,但,悲傷的心情卻是一樣的。
我們當地的風俗,送逝者的風俗,特別是長輩,一般都是穿白衣服,自己的兒孫還得和古代那樣,披麻戴孝……
-
7 # 無法超越的足跡
死亡是一個人必經的過程,正常生老病死其實是有一個死亡的過程,而非正常死亡就是比較突然,所以沒有說有時間去進行臨死的送別,而是隻有進行喪葬儀式的最後送別,喪葬文化中死亡是最後的送別,當然送別有兩種,一種是送別死亡的過程,一種是送別死亡之後,喪葬是死亡之後,死亡之後的送別很多人參與過,但是死亡過程的送別真正參與的人其實比較少的。
死亡之前的送別基本上都是滿足當事人所有的要求,辦得到與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基本上都會先答應下來,這是對死者最後願望的滿足,一般的人死亡之前其實自己心理都清楚,特別是病重的和一些老人,其實在臨近死亡的時候都會知道自己的基本情況,所以會做好一些有關遺願的交代,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家屬都會答應下來,讓老人安心的走,而且時刻陪伴在老人身邊,陪伴老人度過最後的時光。
在老人離世後家屬就著手開始做喪葬方面的一些事情,比如說給老人淨身和換裝準備好的壽衣,還有就是派人去通知一些遠的親戚朋友,這也就是所謂的報喪,擺靈堂進行各種該有的帶有地方風俗的傳統儀式,後進行大殮,就是把老人放進準備好的棺材裡面,接下來就是最後的階段選好日期時間蓋上棺材後準備下葬,這基本上就是大概的送別老人的過程。
當然在城市流行火葬,老人去世有不少在醫院,也有不少在家裡面,在醫院去世基本上都是直接家人的陪同下拉到殯儀館,進行儀容儀表的最後裝扮,家人進行完一些儀式後基本上就馬上進入了火化階段,而在家裡面去世其實除了最後的送葬方式不一樣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和農村的形式區別並不是太多,送別老人基本上都是帶有悲痛的情緒 ,而在臨死前基本上都是陪伴老人答應老人的所有要求,然後用各種話安慰老人,在這種行為下送別老人離世。
回覆列表
殯葬文化源遠流長,十里不同鄉,隔河不同樣,中國地大物博,不知你在何方?大江南北不一樣,不知你在北方還是在南方?
不過,有一點都基本上大致是一樣。披麻戴孝是農村,個別城中村也差不多;城市簡單化,帶個黑孝紗即可,守靈大小三天就行!
一般情況下,故在家中或故在醫院,都需要在殯儀人員的指導下,由家人親自為逝者淨身穿衣,這就是風俗習慣。這個只看當地情況,是否聘請殯儀公司給行程(全程)辦理……一般都差不多。
然後,該叫車運屍去殯儀館冷藏屍首;回家設辦靈堂,接客弔唁,北方多數是三天、五天不等。
期間,需要很多辦理事情,等待著一一落實☞遺像放大☞香案供桌☞記賬桌案☞管賬先生☞靈前吆喝☞飯菜準備☞車輛安排☞人員落實☞
準備情況基本是這樣☞買路錢、遮光傘、生前衣物(必備)、鋼鏰、獻食罐……
不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