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風瑟瑟

    首先,司馬遷家族是傳承有序的世家,祖先曾是周朝太史,其父司馬談也是漢武帝時期任太史令,主要職責就是記載史事,編輯史書!作為司馬談的兒子,子承父學是很正常的,肯定可以獲得不少史學資源!

    其次,司馬遷受教於董仲舒,孔安國,伏生等!此三人都是一時大儒,定是學識淵博,藏書豐厚,知識面廣,能接觸到的史料更是數不勝數!別的不說,據史書記載,司馬遷從孔安國家裡就看到過《古文尚書》,這是最權威史料之一!

    再次,司馬遷聽從其父之命,曾遊歷天下,足跡遍佈今湖南,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等,去一地,對當地人文歷史進行考察記載,充實了他的史學知識。

    最後,在漢武帝身邊先後任郎中,中書令之職!接觸到皇宮海量的史料輕而易舉,而且接觸面比較寬廣,更加豐富!

    以上所述說明,司馬遷獲得的史料並非有限,反而是極其豐富,流傳久遠的,難免有記載不清晰的,別說當時條件有限的他,就算放到現在也沒有辦法!

    透過以上介紹,知道司馬遷史料的來源,那麼基本可以判定史記是真實可信的。《報任安書》中司馬遷這樣評價到: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也說自己只是一個整理者,把諸多史料編輯成自己之言寫出而已!對於史記記載的真實性,我們無從考證,因為歷史有著特殊的不可重複性!不過自漢以來,後世史書都以其為鑑,而且在後來考證的過程中,陸陸續續也佐證了部分史記記載的真實性!所以,史記這本史書基本上真實的!

  • 2 # 暗夜思考

    在缺少史料的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記載的事情肯定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真實的。但是我相信,司馬遷在編寫史記的過程中肯定有經過長期的考查與論證,因此,其內容應該基本屬實。

    首先,關於歷史的魅力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盜墓筆記之怒海潛沙——秦嶺鐵樹》中的一段臺詞:“我們人類的經歷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我們將來發生的事情將來會知道,今天發生的事情今天正在知道,可是我們古代發生的事情,特別是某些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永遠不可能知道!!所以,我們只能是考查、論證而且永遠達不到百分之一百!!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有關於對歷史真實性的探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肯定也跟我們一樣面對著同樣的疑惑。因此,他也只能透過對當時所能找到的所有資料、所能聽到的所有傳聞,進行反覆的考查、論證與整理,力求能夠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的真相,最後再把自己所有整理的結果編寫成冊,從而有了流傳至今的《史記》。

    其次,司馬遷的為人

    對於歷史的認知:司馬遷出生於史官世家,其父親就有任過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之後司馬遷繼承父業,接任太史令一職,著述歷史。早年便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遊歷各地,瞭解風俗的同時也收集了大量的歷史傳聞。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司馬遷從小就對於歷史研究耳濡目染,對歷史有著足夠的認知。

    對於歷史的態度:司馬遷遵從父親的遺命,立志要寫一部“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之後遭遇李陵案,在李陵案中,司馬遷因替李陵求情而被捕入獄,並遭受宮刑!他也一度走到了自殺的邊緣!即便如此,司馬遷依然忍辱奮起,歷時18年終於完成了《史記》!!由此可知,對於司馬遷而言,編完《史記》的重要程度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越了他自己的生命!!而歷史,已經成為了他畢生追求的信仰!!

    最後,《史記》編寫的過程

    司馬遷很早就開始了遊歷天下,在這個過程中考查各地的風俗與舊聞,為後來編寫史記提供了很充足的參考素材。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臨死之前,要求司馬遷接替自己的事業,並完成自己編寫歷史論著的心願。

    司馬遷因李陵案而被捕入獄遭受宮刑之後,想到周文王在囚牢之中推演《周易》,因而司馬遷忍辱奮起,在囚牢之中堅持編寫《史記》。

    《史記》完成之後,卻並未能面世,而是傳給了司馬遷的女兒。直至漢宣帝之時,司馬遷的外孫也是當時的平通候楊惲才將《史記》獻了出來。從此,世人才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著作。

    另外,學習歷史的魅力

    個人認為,透過閱讀史書來了解歷史是每個人都值得且應該去做的事情。但是,我們在學習史書的同時,最好能夠抱有考查與論證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得我們對於歷史的瞭解越來越接近於歷史本身的真相。雖說不能百分之一百的還原歷史的真相,但哪怕能夠稍微靠近一點點,其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或許,這就是學習歷史的魅力吧。

  • 3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太史公接觸的史料很豐富的,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呂思勉認為 《史記》當中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極大部分並非司馬遷所作,而是司馬遷抄篡古書所得,《序》和《論贊》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他自己所作,但仍然有可能為其父親司馬談所作,無法加以考證。其史料來源,一是簡牘。《諜記》、《五帝系諜》、《世本》、《尚書》、《秦記》、《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左傳》、《春秋》、《國語》、《戰國策》、《離騷》、《天問》、《韓非子》等;

    二是檔案。司馬氏世為史官,司馬遷當任太史,因此能見到漢初檔案如詔令、記功冊等,並且用作寫史的資料;

    三是見聞。比如文中有諸如“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為餘道之如是”等;

    遊歷。比如文中有諸如:“餘嘗西至崆峒,北至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五帝本紀》);“餘登廬山”(《河渠書》);“吾過大梁之墟”(《魏公子列傳》)等。

  • 4 # 榮耀歷史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涵蓋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時間,是一本優秀的史學鉅著,但是不得不說,《史記》裡面有部分內容並不見得就是史實,為何?

    1、上古時期

    夏商周斷代工程到現在都沒有完成,甚至找不到夏朝、商朝存在的直接物證,以致於國際社會並不承認周朝以前的歷史。

    現代技術都無法找到的存在,司馬遷是怎麼獲得相關歷史資料的呢?因為夏商時期據司馬遷也過去了2000年,再加上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紙,文字是什麼形式的也不清楚,所以這部分歷史是靠著傳說等方式流傳下來的,經過口口相傳的真實性就要大打折扣。

    2、秦始皇焚書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有史官配置,都有“國家檔案館”,但是秦始皇統一之後,採納李斯的意見,把秦國以外的史書都燒了!也就是說司馬遷能看到的可能只是秦國的官方史書,還有像《春秋》這樣的私人撰寫的史書,那麼這部分的真實性就要推敲了,很多史實是不是受了秦國史書的影響。

    3、太史公的藝術加工

    魯迅誇讚《史記》是“無韻之離騷”,足見其文筆,而且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上多出現《史記》文章,可曾見到其他史書文章?這說明史記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這得益於司馬遷的妙筆生花,比如說秦始皇出巡,日後爭霸天下的兩人項羽和劉邦都看到了,而且都發出了感慨,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此”,歷史上兩個人是不是都見過秦始皇出巡,是不是都說過這樣的話,我估計機率是很低的,就算說了,當時這些話都是要殺頭的大罪,其他人怎麼可能得知?那麼是誰告訴司馬遷的呢!所以,很大機率,這部分就是為了藝術性的需要,司馬遷進行了文學加工。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但是是否因為以上的原因就否定《史記》呢?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史記》在歷史主線上保持了絕對準確,司馬遷出身史官世家,而且少年時期遊歷全國,走訪名師,掌握了很多資料,所以《史記》是那個時代最權威的史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威少赴火箭聯手哈登能進總決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