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趙節度使

    這個問題很可笑,我第一次聽到有人質疑隋朝算統一嗎?

    隋朝當然算統一王朝,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看看一下幾幅隋朝地圖。

    這三幅地圖都是隋朝地圖,大同小異。

    不過都有樓主說的問題:不包括遼東半島。

    但這是問題的關鍵嗎?

    我個人認為並不是。

    因為當時遼東已經屬於外國了——高句麗。

    這當然不是隋朝造成的,而是歷史遺留問題,以西晉滅亡後,一系列動亂,最終導致高句麗崛起,佔據了遼東。

    在遼東,隋朝和高句麗連年征戰,邊境線基本上固定在遼河一帶。後隋煬帝以舉國兵力征討高句麗,雖然沒有完全征服,但也打的高句麗大傷元氣,為以後唐朝徹底征服高句麗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北方,隋朝打敗突厥,收復了河套地區,把邊界擴充套件到五原、定襄等陰山以北。

    在西域地區,隋朝打敗突厥,奪取伊吾郡(今新疆哈密地區),溝通了西域各國,重建絲綢之路。

    隋煬帝時,隋朝趁吐谷渾汗國被高車打敗之機,攻滅吐谷渾,佔領青海一帶,於河西走廊設定鄯善(治所在今新疆若羌縣)、且末(治所在今新疆且末縣南)、西海(治所在今青海湖西古伏俟城)和河源(治所在今青海興海縣東南)四郡,深入青海湖及西域東部。

    西南地區方面,隋初本來南中地區,在593年設南寧州總管府於味縣(今雲南曲靖市),但數年後因爨族反抗而放棄。

    南方方面,605年隋朝攻滅林邑國,設定比景郡、象浦郡、海陰郡等三郡,其中海陰在西漢日南郡南,不久林邑人收復故地。

    隋朝管轄海南島,設定珠崖郡與儋耳郡。

    隋朝滅陳後,疆域東起遼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據交趾,幅員萬里之廣。

    大業元年(605年)又一度吞併林邑 ,國土面積達427萬平方公里。

    大業五年(609年)時隋朝一度吞併吐谷渾 、伊吾,勢力擴張到西域,西域各國紛紛前來進貢朝拜,疆域達到極盛,國土面積達到467萬平方公里。

    隋朝包括了漢朝絕大部分領土,其中包括漢族主要居住區,我認為理所當然是大一統王朝。

    我們不能那現在的眼光來苛求歷史,更不能拿歷史上中原政權曾經佔領或統治過的地區來作為是否是統一的標準。

    這很不客觀,屬於刻舟求劍。

  • 2 # 心向青山

    對於統一,一般來說,大致恢復秦朝版圖便可以認為是統一的朝代。“中國”的概念是發展變化的,但長城以內是核心,外華人稱之為“中國本部”,這也是我們傳統史書上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原因所在。

    不過統一的標準並不唯一,尤其是中國版圖在農牧兩區合一之後。但如果簡單的說,當東亞地區只剩下一個皇帝,天下便是統一了。

    所以,統一王朝的標準就是是否是天下共主,無論是直接統治還是羈縻統治。

    宋朝之所以被質疑大一統的地位,便是因為當時遼國稱帝了、金國稱帝了、甚至西夏也稱帝了,宋朝並未建立以趙宋為核心的華夷秩序。

    而這一點在隋朝是不存在的,隋朝天子滅南陳之後已是天下共主,無論南北均再無稱帝之人,所以,隋朝的一統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遼東,確實是華夏故土,這也是隋唐四代帝王一定要滅高句麗的原因所在,但這不影響隋朝的大一統地位。

  • 3 # 過去即歷史

    當然算大一統王朝,只是壽命有點短;只是這個統一含義是啥,真不好界定,畢竟古代所有王朝的邊界跟今天都不一樣。

    我們中華文明分為中華文明核心區和中華文明輻射區;傳統上統一了中華文明核心區界被認為統一了;北宋沒有完全收回北方,寬泛意義上還被看做大一統王朝呢。

    隋朝是楊堅建立的,先取代北周,再滅北齊,最後滅南國陳。完成了南北方的統一。中華文明核心區結束分裂局面,是大一統王朝。

  • 4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閩南小生一枚。

    不可以用現在的領土範圍去衡量隋朝的版圖。時、勢都不同,只有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理解。

    在秦朝和兩漢時期,華夏的範圍僅僅限於長城以南、嶺南以北、巴蜀以東。否則也不會有秦始皇北築長城抵禦匈奴、南派尉景去征服嶺南。

    因此,只有是基本囊括了上述地方,也就是戰國七雄的土地,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統一的王朝。所以隋朝當然算大一統王朝。

  • 5 # 北洋海軍炮手

    本炮手就把一句話放在這,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南北對立得局面,重建了大一統,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我們可以看一下隋朝之前的歷史,東漢還沒完蛋的時候就天下三分,西晉雖然有一番短暫的統一,但是卻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之後就是十六國和南北朝。而且當時中國並沒有太強的大一統觀念,南北分立反而是主流,比如說西晉末期東晉初期江東小兒歌謠唱的,中國當敗吳當復。由此可見當時南方的分離主義傾向,這主要原因是南方開發的時間較北方晚,再加上歷史上長期南北對立的情緒,以及北方長期為中國的核心區,自然南方會滋生分離主義傾向,在之後的偏安政權南宋也有這種心理。我將其概括為南方分離主義傾向。這是因為每當出現南北分治的情況,北方更多的時候主張南北統一,而南方的偏安政權往往抗拒被北方統一,所以時間長了就是南北分立。所以,隋朝統一後的局面就是,南方人身體上很誠實,但是心理並不服氣,所以分離主義傾向仍然比較明顯。這時候,隋煬帝楊廣就閃亮登場了,雖然楊廣在歷史上名聲可謂是過街老鼠,但是從楊廣為了消除南方分離主義傾向可謂是居功至偉,其歷史貢獻不容磨滅。楊廣主要是以下三條腿走道:

    第一、遷都洛陽。關中地區當時作為首都區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農業發達。但是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關中地區地緣上相對來說是一個半獨立的版塊,只有少數幾個隘口和其他地區相連,不便於帝國對新徵服的南方地區施加影響力。而洛陽則不一樣,洛陽從地理上位於帝國的中心地帶,所以從地緣的角度來說,定都洛陽方便帝國對南方施加影響力。與此同時,定都洛陽還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因為如果其他地區出了什麼事帝國可以更快的做出反應,將其儘快撲滅。

    第二、開鑿大運河。開鑿大運河這事看似工程浩大,但是大運河連線了北方、南方和關中三個地區,方便帝國運輸糧食、資金、人員,同時,開鑿大運河對南北方經濟往來起到了一個促進作用,也方便帝國對南方施加影響力。因為楊廣的戰略很明顯,就是利用南北貿易加強南北方的聯絡,進而完成南北方的同質化,共同建設大隋的大一統。因為古今中外經濟永遠是成本最低的解決辦法,我能用經濟來控制你,比我單純用國家暴力來控制你更省成本。

    第三、南巡。楊廣曾經多次南巡,基本上都是往揚州跑,那時候叫江都。實際上江都是楊廣的基本盤,因為他曾經在此做過封疆大吏。而且從大運河來看江都的地理位置,江都扼守大運河的南北,是一個重要的交通節點,所以南北客商雲集,到江都巡幸也是方便楊廣對南方施加影響力。而且楊廣每次南巡都要以精銳部隊扈從,也就是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以及身披重甲的重步兵。這不是武裝大遊行,而是示威,讓南方人看看帝國的武力,掂量掂量反抗帝國的後果。而且當時隋朝的精銳部隊都是北方人,你南方要不服人家北方人殺你南方人那真是不手軟,因為北方人幾乎掌控了帝國全部的精銳武裝和絕大多數政治話語權。

    所以,隋朝結束了中國自東漢崩潰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一統,這是對中國歷史一個巨大的貢獻。因為隋朝雖然因為楊廣把攤子鋪的太大而短命,但是隋朝重新奠定的大一統為唐朝繼承。之後雖然唐朝崩潰導致唐朝的正統被一分為三,但是元朝卻又繼承了唐朝的大一統之後又重新確立了元朝的大一統,之後又被明朝、清朝先後繼承。

    可以這麼說,隋朝對中國的大一統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全文完

  • 6 # 蕭規曹隨的普通人

    當然算啦!隋文帝發兵滅陳,就是為了一統天下。如果質疑隋朝的大一統,都對不起以晉王楊廣為元帥,丞相高熲為長史,唐公李淵為行軍司馬,上柱國韓擒虎、賀若弼為行軍總管的滅陳陣容。據說韓擒虎故去後,入了地府,成了十殿閻君之一。如果他聽到有人質疑隋朝,會準備隨時約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制發酵的營養土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