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筆

    左宗棠,是率領湖湘子弟激戰天山南北,打敗阿古柏,驅逐沙俄,收復新疆的民族大英雄,是晚清為數不多的能臣之一。坊間傳聞以及野史均有左宗棠曾經主動靠攏太平天國甚至進言獻策的說法,這種說法小史官並不能確定可信與否,所以,給大家簡述一下有關左宗棠接觸太平天國的幾種說法,以及反對這個說法的一些理由。

    首先是支援這個觀點的說法。

    筆者最開始知道這個事情,並不是在書上看到的,而是從電視劇《太平天國》裡得知的,劇中左宗棠還沒有出山,聽聞太平天國到來,秘密會見了翼王石達開,兩人相談甚歡,然後經過石達開的引薦,東王楊秀清也會見了左宗棠,當左宗棠指出太平軍在金田起義之後的種種決策失誤之後,楊秀清勃然大怒,左宗棠見到並不被楊秀清認同,於是認定太平天國命不久矣,於是放棄對太平天國的幻想,回去之後開始走上了平定太平天國的道路。

    當然了,這只是電視劇,但是既然能夠出現在電視劇中,就證明這種說法早已人盡皆知。在《太平天國全史》、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以及日本人稻葉君山源的《清朝全史》中都提到了這個故事,左宗棠給石達開兩個建議,一、尊崇儒學,弘揚孔孟之道,二、放棄南京作為首都,南京城王氣洩露,註定偏安。但是石達開堅持認為有天父保佑,這些都不是問題。

    其實,作為漢人,左宗棠對於清朝的感情並沒有多麼強烈,從他暗示曾國藩取代清朝自立就可見一斑,後來維護清朝政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讀聖賢書,是傳統士大夫,他是為了維護儒學。左宗棠出身平民,雖然飽讀詩書,卻屢試不第,最終只能在“世外桃源”鬱郁不得志。洪秀全剛開始有影響的時候,清廷曾派人請左宗棠出山,但是被他拒絕了,有人說他是在等待、在觀望。1852年,左宗棠終於出山,輔助湖南巡撫張亮基,而張亮基對左宗棠是言聽計從,經過左宗棠的運籌,太平天國圍攻長沙三個月,卻沒有破城。

    再來看看反對的觀點。

    蕭朝貴率軍到長沙在1852年9月,而洪秀全等人到達長沙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這時候,左宗棠還在和郭嵩燾一起在湘陰東山白水洞經營避難處所,而在洪秀全等人到達的前6天,左宗棠已經進入張亮基的幕府,坐在長沙城運籌帷幄了。

    說左宗棠聯絡太平天國,只是小說《洪秀全演義》裡的杜撰環節罷了,後人以謠傳謠。

    歷史就在那裡,但是很多事已經難以考證。無論左宗棠有沒有主動聯絡太平天國,他抬棺進疆的英雄事蹟不會變,風雨飄搖的年代,只有左宗棠這樣的英雄一心維護國家統一。

    左公千古!

  • 2 # 歷史茶坊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門。”這首詩中所讚譽的“大將”正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二十歲中舉,此後六年間三次赴京會試均鎩羽而歸,從此斷絕科場之念,在家鄉鑽研經世致用之學,自詡為“今亮”,認為自己是當世諸葛亮,可見左宗棠的狂傲之氣。不過左宗棠雖狂傲但卻也有他狂傲的資本,曾任兩江總督的陶澍對左宗棠的才幹推崇備至,並主動提議讓獨子陶桄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結為兒女親家。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也與左宗棠一見如故,徹夜長談,稱讚左宗棠為“不凡之才”、“絕世奇才”,對他期望很高。但卻有野史傳言說左宗棠曾經打算投靠太平天國,差點成為亂臣賊子,這樣的說法會是真的嗎?

    先來看時間,1851年初,廣西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1852年5月,太平軍從廣西突圍而出,進入湖南,克道州,郴州,8月26日,西王蕭朝貴率軍進攻省城長沙。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奉天王洪秀全之命招攬天下名士,共圖大業。石達開幕名拜訪因科場失意而避居家鄉湘陰白水洞的左宗棠。左宗棠應邀前往太平天國軍營,與石達開暢談時政。左宗棠向石達開提出“尊儒重教,宣揚孔孟,廢上帝教”的主張,被石達開婉拒。左宗棠因此認定太平天國難成氣候,藉故而回。從動機來看,左宗棠恃才傲物,狂傲乖張,但屢次科場失意使他對仕途備感失望,太平軍打到湖南使他重新燃起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進入軍營後發現太平天國的陳規陋習之多甚至還不如腐朽的清政府,於是轉而投入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幕府中,走上了鎮壓太平天國的道路。

    綜上所述,野史上傳聞的左宗棠曾投靠太平天國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存在極大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左宗棠最終並沒有投身於太平天國,而是走上了鎮壓太平天國的道路。左宗棠募集5000湖南子弟,組建“楚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力量,後來左宗棠又率領軍隊抬棺入疆,擊敗“中亞屠夫”阿古柏所建立的洪福汗國,收復新疆南北,又從沙俄手中將伊犁奪回。因收復新疆之功,左宗棠成為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被梁啟超讚譽為:“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 3 # 黑句本

    范文瀾在《中國近代史》中曾有這樣的記載——

    “據比較可靠的傳說,當太平軍圍長沙時,左宗棠曾去見洪秀全,論攻守建國的策略,勸放棄天主耶穌,專崇儒教,秀全不聽。宗棠夜間逃走。”

    范文瀾所說的“比較可靠的傳說”,來自於蕭一山(對太平天國研究頗深)所著的《清代通史》。

    此外,日本人稻葉君山所撰的《清朝全史》(1914年)也有記載:“據長沙人言,洪天王圍長沙時,有一人布衣單履,與天王論攻守建國之策。天王不能用,其人乘夜逃去。”考清末刊行之書,有曰:“以為此人即左宗棠也。此說或不誣也。”

    稻葉君山所說的長沙人指的是誰呢?留學日本的兩湖革命青年。

    初次看到這樣的記載,還是頗讓人驚訝的,但如果深入地看左宗棠後來在督撫大任上的言行,其人所謂的忠似乎更多地是對國家、江山社稷的忠,不像李鴻章,有一份對慈禧的愚忠,只不過他所處的時代,慈禧大玩帝王制衡術,幾大漢家督撫相互制約,清廷的根基未破,因此,他最終呈現出來的還是清廷重臣的面目。

    如果認同這樣一種看法,再看左宗棠的一些事蹟,就容易理解了。

    除了傳說中的打算投靠太平天國,左宗棠還有兩件事也有並不愚忠於慈禧、清廷的意味。

    第一件,咸豐駕崩,曾國藩勢起之時,他送去了一副楹聯——“神所依憑,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左宗棠的這副楹聯,寫的既浩然霸氣,又直白露骨,言下之意,如今的清廷已經德不配位,你曾國藩可以振臂一呼,行問鼎天下的壯舉。

    關於此事,有人還說 ,左宗棠的這副楹聯中也顯露了他的雄霸野心,曾國藩不敢自立稱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忌憚左宗棠,只要他揭起大旗,左宗棠必與他一爭高下。

    所以,曾國藩最終將“似可問焉”改成了“不可問焉”。

    第二件,慈安太后突然崩死時,左宗棠正在京城軍機處,聽到這個訊息,他當晚進宮,立刻嚷說,我今天還見到太后上朝,說話和平時一樣清朗。太后去世肯定不正常!

    表面上看,左宗棠這是政治敏感度低,不懂宮廷政治,實際上也反襯出了他對慈禧沒有愚忠心理,敢站出來質疑。

    將這三件事放在一起看,除了慈安崩死時,左宗棠當眾所言有人耳聞,算是有一些根據外,其他兩件都是野史傳說。

    而如果再深究下去看,這些事極可能都是對左宗棠的另類“粉飾”,至少投奔太平天國一事是謠傳。

    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咸豐二年長沙保衛戰時,長沙知府倉景愉,曾寫有一部回憶錄——《靜叟自述》,其中有記載:“茶陵牧劉旭,失守降賊,獻攻城論及詩文甚多。於城外空屋中獲之。念此等亂臣賊子,登諸奏牘,於國體有關,斃之獄。”(由此可見,太平天國圍長沙時,確實有人出城投奔,但說成左宗棠則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

    倉景愉因“私鑄大錢”案曾遭到左宗棠嚴厲查辦,與左宗棠的關係極不融洽,此人全程參與了長沙之役,若左宗棠真去見了洪秀全,恐怕他不會手下留情。

    另外,再看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洪秀全傳》,洪秀全與左宗棠不僅在咸豐二年,終其一生,他倆也沒有見面的機會。

    所以說,歷史人物的面目往往有世人臆想妄說的一面。

    有的是為了迎合現在,有的是為了抨擊過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開展課後服務,然後組織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由家長委員會收取費用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