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點241
-
2 # 崑崙之柏
我們這裡過年,年三十早上三至四點鐘吃年飯。家中有的什麼好菜都要上,而且人多的每道菜都是“雙上”(即,每個菜兩碗,整桌二十四碗右右。即使在原來最困難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意思“多多益善,如吃如有”。而且說什麼話都要帶一個“有”字。家中貼春聯,還要寫一些“小標籤”貼上,標籤寫這麼幾個內容:貼在對面的,“對我生財”;貼在雞籠上的“六畜興旺”;貼在中間山牆上的“不忌童言”;與它對應的是“百無禁忌”,這都是防小孩說不吉利的話。除此之外,也是不準小孩亂說話的。原來就是進入臘月就不準小孩說不吉利的話。
如果在春節前這一年中誰家去世了老人(叫做白喜事),村民在初一的早上都要去他家在供著的“遺象”面前跪著三瞌頭,然後被扶起來與他家的人一起互相拜年。如果關係好一點的還要送一個“包衭”(即拿一對小焟燭,三根香,一個包“紙錢”,一掛短鞭炮)送到供像面,跪下磕三個頭,被他家人扶起來後互相拜年。
在初三之前誰家也不要去幹農活,有句俗話:“叫花子也有三天年”,意思叫花花子也要休息三天。
總之,農村過年的禁忌很多,現在簡化了不少,但主要的傳承是沒有改變的。
-
3 # 攀枝花雨花石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圍爐,午夜守歲,初一早上賀正,拜天公,祭祖先,吃長萊,鄰居們互相拜年,不許罵人講粗話,不幹農活。這是我們這裡的習俗,不知道與其他地方有何異同?謝謝邀答!
-
4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風俗兒時盼過年,大人心肝都煮爛!沒有關係看電影,而今川戲早絕弦。一一一倩何人?難往綦一看,戲團藝術家,牌子照掛懸!一一一巜水龍吟調》
-
5 # 宇璽龍
有何不同?主要是年夜飯。年夜飯顧名思義是在除夕的夜晚來吃的一頓大餐。大多數都是最豐盛的菜餚配置,雞鴨魚肉,無所不有,豈止一個豐盛能言?或者可以認為這是過年的重頭戲。但一轉話鋒,在我們那裡有不同的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般沒有太多的豐盛夜餐,一般都是吃餃子,有小菜,大多數喝酒的人家已經把下酒菜品上全了,一直吃喝到子夜。然後這個重頭戲的大餐是在大年初一的中午來吃,如果這家近門今年有迎娶的新媳婦,往往也一併邀來,在一起共進午餐。這桌飯菜的豐盛程度也是無所不包,雞鴨魚肉,寓意吉祥深長。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來話別已去的舊歲,暢想剛到的新年。初一的酒場往往也從這時開始了,好不熱鬧。
其餘的我看都大同小異,有區別的往往是時間上的差異,不會少任何的過年專案。
這可能就是常言說的:出門十里地,風俗大不同吧。不管這頓大餐在年三十晚上,亦或在大年初一的中午,其豐盛程度和寓意吉祥是永遠不變的主題吧。
-
6 # 方哲健康生活
筆者家鄉在廣東省中山市,過年習俗也大相徑庭,只是小時候在鄉村見過一些民俗和城市有點不一樣,現在想起來還是感覺“年味”暖暖。
年廿八,每家每戶都要打掃清潔,稱之為“掃屋”。頭上戴一頂報紙折的帽子,用竹竿紮上雞毛撣子,將屋樑、屋頂、牆身都清掃一遍,門窗、隔斷、臺椅通通用清水溼布拭擦。最費時的要數清潔紅木傢俱的雕花了,得一個孔一孔地鑽入布條來回拖擦。最後到地面了,洗抹乾淨後,開一盤硃砂,把每塊正方形的紅地磚染得通紅。
貼對聯、揮春,揮春為四個字的吉祥語,在紅紙上寫上出入平安、萬事如意、財源廣進等,張貼於牆上、通道和醒眼處,兩扇大門倒貼上一對“福”,寓義“福到”,紅紙金字的大門對聯、門楣橫批貼上後,“年味”漸濃。
炊年糕是農村的一大特色,年糕寓義“年高”,家家戶戶炊煙裊裊香飄四溢。年糕的份量非常大,準備一個大盆,倒入糯米粉和紅糖水拌勻後,讓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搓洗清潔乾淨雙腳,採進大盆裡搓揉,並放入些豬肉塊,再倒入墊上蕉葉的竹編大盤裡,面上正中央放一顆紅棗,然後放上大灶大鍋,以米糠通宵達旦地炊蒸至熟。大鍋邊上還放些“臨禽”即葉仔茶果,一小時左右先取出來宵夜吃了,解解饞。
大廳堂上還要用一個大花瓶插上一大株“吊鐘”花或“梅花”,用金線穿上利是掛滿枝頭,花腳插上五顏六色的菊花修飾,地庭內放些年桔、芍藥等年花,寓“花開富貴”,顯得喜氣洋洋。
除夕當日要到宗祠、祖屋祭祖,之後各家各戶由小孩向周圍鄰居派糖餅小食,因為鄉村為僑鄉,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華僑港澳身份的親人,過年回家了,必準備些朱古力、牛奶糖、餅乾、花生之類,向周圍幾十戶鄰居互贈通報,意思講家裡的親人回來了。
晚上就是團年飯了,團年飯後收壓歲利是,到子時跨年,各家各戶“炮竹一聲除舊歲”,這一夜,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通宵。現在為了安全起見,城鄉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只有極個別人家也會選個空鄺安全的地方偷著燃放圖個熱鬧。
到了大年初一,晚輩敬茶講吉利祝辭,收發利是,然後享用早飯,吃羅漢齋菜,這盆齋菜必須又香又軟又甜,方為圓滿。之後同族的晚輩會到有身份的長輩那裡拜年,送禮,彙報一下一年的成績,並收利是,接受長輩的勉勵和祝福。
元宵節最熱鬧了,村裡會張燈結綵“舞龍”,長長的龍身有十幾廿米,小孩子便在龍身的左右兩邊穿來穿去,粘染龍氣吉祥。村裡“戲娘地”有固定的舞臺,春節期間會有免費的“粵劇”戲曲演出,人山人海把整個廣場圍得水洩不通,熱鬧非凡。
現在已是城鄉一體化了,過去鄉村有些民俗已不盡復全,更沒有派糖果的習俗了,因為改革開放以後,村裡工廠林立,發家致富的大款比在港澳打工的同胞富裕多了,而年長的一輩已告老還鄉安享晚年了。
回覆列表
《吃年飯》: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我的老家地處湖北鄂東地區,那個地方很窮很窮,但不管多窮,過年還是要吃一頓大歺的,叫年飯。因為特別講究、特別隆重、特別耗時間、繁瑣…,那裡便有一句罵人的話:你吃年飯啊?這麼難!這麼慢!這麼神秘!從這句罵人的話中你可以體會到我們老家傳統意義上的過年、準備年飯、吃年飯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比如說幾個大項的準備:一,手工豆腐製作,這是各家各戶都必須要自已做的,豆子有黃豆黑豆,從浸泡、推石磨、漓豆渣、燒漿、點滷水、擠壓水份、切塊…;那大鍋、大灶都是現搭的,這家做完了,那家接著來,每家少則做十斤八斤豆子,多則做三五十斤豆子,做出的豆腐特別香甜…!這些豆腐做好後一部分就是過年這段時間吃,(要從臘月十幾吃到正月十五以後)一部分拿來做豆腐乳,記得我母親要做幾大罐子,這可是一家人要吃一年的“貴重”菜了;二,年粑的加工,這可是比做豆腐工程還要大好幾倍的工作,全家總動員,要費時好幾天才能完成…,常常累到腰伸不直,雙眼通紅,但每個人都十分亢奮…!(這也是準備往後幾個月的“乾糧”)當一籠籠年粑出籠的時候,我們小孩子馬上揣著碗、準備好糖,就急不可耐的開吃…,在那個吃不飽肚子的年代,這剛出籠的年粑那叫美味啊!三,各種手工菜、魚丸子、藕爽、藕粉丸子、珍珠丸子、蛋卷…等等那都是媽媽她們的事。四,我們一邦小孩最喜趕的熱鬧是去看各家各戶殺豬、殺牛、殺羊等。五,還有參加村水產乾塘勞魚…,當水產隊長把“四大家魚”抓完後,剩下的“野魚”就是我們的…!小夥伴們一擁而下:…那個場面就是一場“戰鬥”!緊張、熱烈、收穫滿滿…!但個個都是泥人…,狼狽不堪。六,接下來就是製作臘魚、臘肉…等等:全村每戶人家,都是從臘月十幾開始折騰,直到三十夜,這是準備工作;我們那裡,每家吃年飯都是大清早、天不亮開始吃,(年飯吃早上、端午吃中午、中秋吃晚上)而且還是關著大門吃,(富戶人家怕顯富、窮苦人家怕人笑話,所以關門過大年)就一家人吃,不請客,桌子正上方叫上席,空置著,擺上碗筷,倒滿酒…,那是給祖上的位置,我爸媽燒上紙、點上香、雙手合十、一陣咕咕嚕嚕之後,我們才能拿起筷子開吃…,正中間那條“聽話魚”是做樣子,不能吃的,叫“年年有餘”…;年飯要吃幾個小時才能結束,之後便是我們小朋友們各自拿出“私貨”煙花爆竹滿地亂炸的環節了,別一提多開心了…!似乎農耕民族一年四季的甜酸苦辣都濃縮在了“過年”、“吃年飯”這件“天大”事情上,那個過程、那個人人參與、那個親歷親為
、那個累並快樂著的感覺…,那才叫年味!永生難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