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月

    我不用給父母打電話,我們都在一個小區裡住,我父母最疼我了,我也最疼父母,我天天去看父母的,我父親去年不在了,現在只有母親了,我每天都要給她送飯,我和父母沒有隔閡,我心疼父母,其實!父母養我們真的不容易,為什麼要有隔閡呢?父母是我們一生敬重的人。

  • 2 # 四季——花開

    以前在外地工作,少則三五天打一個電話,多則半月二十天給家裡打一個電話,打電話的頻率要看電話是否方便

    現在天天在家待著,幾乎每天都回家看看,也沒覺得特別的

  • 3 # 陽光下的秋桃

    提問:你多久給父母打一次電話?說說長大後的你和父母的隔閡?

    記得自己幾年前還呆外地的時候,幾乎很少回家,即使是平時也沒回家鄉看看父母,更別說春節了,更有理由因春運人太多而買不到票當藉口,就這麼忽悠了老媽好幾年。

    雖說現在已在家鄉生活,離老媽也相當的近。可老媽因我好幾年不曾回家看她的事起了心結,跟我較勁,不光經常在外人面前數落我的不是,還會在我孩子面前氣呼呼地重複嘮叨。沒辦法,說就說唄, 我也從不與老媽爭辯,因為身為女兒的我有錯在先,不該欺騙自己的媽媽!

    曾經老是認為父母重男輕女不喜歡自己,而偏愛和疼護弟弟。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洗禮,自己的思想越來越來成熟,考慮問題也越來越周全,從而學會了理解和諒解父母。

    由於看到老媽滿頭的白髮,蹣跚的步伐,衰退的記憶力,一天天老去的容顏,一下子心酸想哭起來,所以決定從今往後不再幼稚和固執地與父母鬧情緒,對著幹!

  • 4 # 梁凱光

    如果奮鬥在千里之外,沒有誰不掛念著老家的年邁父母,而在家鄉的父母也每天無不思掛著遠方的你。

    父母莟辛如苦培養你成人直至自立,關心和愛護父母是為人之子的最低要求,也是為人之道德。“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

    平時打個電話問候,誰都不會影響到誰的生活,做子女的沒有必要把打電話做得如此規範化,應該多聽聽父母的聲音。

    如果說一個人在外奮鬥成功了,已大富大貴了,到了那年那時才衣錦還鄉,那麼父母是不是想看看你的音容笑貌,竟要如此漫長的期待。

    子女隨著歲月的增長,人也會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了,對父母的愛也會變得更加深厚,是沒有什麼隔閡的,相反會相互依賴,養兒防老必竟華人的傳統,人老了需要子女照顧。

    打個電話或常回家看看,是做子女者應盡的義務,沒有必要想得如此複雜化。父母需要的是子女平安快快樂樂,有錢也好無錢也罷,只要一家子老少平安滿門祥和,日子過得幸福快樂就滿足了。

  • 5 # x談情

    我媽我想給她打隨時都會給她打電話,但是我爸爸我其實特別怕給他打電話,我不知道我該說些什麼,有時候跟他打電話聊個幾句我就搭不上話題弄的兩個人在電話裡不做聲,很尷尬。我爸爸是個非常嚴肅的人,但是他對我很好,他對我的好也不善於表達出來,但是他總會把好的留給我。小的時候一回家在睡夢中總會摸摸我的手,我知道他想我了,其實那時候是醒著的,但總是裝睡,一回來就喜歡抓我剪頭髮。把我當男孩子看待,現在一想到他我就覺得很愧疚,很難過,總是惹他生氣,讓他為我操心,為我煩惱,看著他一根根的抽著煙,心裡痛的滴血,因為他只有心情煩躁的時候才會瘋狂的抽著一根又一根。時間好快他在慢慢的一天天的變老,好希望時間能夠停在小時候。長大以後和父親的隔閡越來越深的,總是很難與他親近,對他是一種敬畏,尤其嫁人以後,給他打的電話也少了,以前三四天一次,現在的十來一次。不是自己不想他,空閒的時候就會想他,想他最近怎麼樣了,在外面一個人孤孤單單有沒有把自己照顧好,好想與他好好的談談心,但是他總是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讓我好難親近,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現在的我想好好的掙錢,不為別的,只想讓你和媽媽好過點,別再為我煩了白頭!

  • 6 # 柳青163347303

    我覺得長大後和父母的隔閡,主要在於我媽媽更年期期間,每天情緒低落而且懶動,不回家媽媽又覺得我不孝順 回家了她又覺得還得煮飯做菜的麻煩

  • 7 # 生活味兒

    最幸福的事情,出嫁了,還可以每天回到父母的家中。領著孩子,陪著老人,其樂融融。

    我們姐妹三個,老二石家莊,老三北京。都是說遠不遠,說近卻又難得回來一趟的距離。所幸,我就嫁到了鄰村。自小體弱,當時父母為我安排的這樁婚事,離家近,就是為了照看我方便。如果說我與摯愛雙親的隔閡,那便是當時年少輕狂的叛逆,覺得這樁婚事不能由我做主,好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會埋怨父母。雖沒有正面衝突,但時常任性,耍些小孩子的脾氣。父母用無私的愛來維護我這個大小姐的玻璃心。直到自己有了兒女,方才理解父母的心思。原來愛孩子們,就是想把他們時刻留在身邊。孩子們漸漸長大,我也年歲漸長,這時候才覺得上有老,下有小,這種被雙重需要的感覺真好。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攜兒帶女的,回媽媽家裡蹭飯偷懶。偶爾因為一些事情回不去,也是電話不停,嘮叨不斷。現在的我以為這就是幸福。

    父母漸漸年邁,我也越來越發現他們就像孩子一樣,離不開我的陪伴。只要哪天不回去,老媽或者老爸的電話,都會如約而至。就算每次回去,我們什麼都不做,閨女笑,兒子鬧的,老爸老媽嘴上叨叨著煩死了,可是看得出來,每次從媽媽家回到自己家的時候,就算知道,明天還會回來,老爸老媽也會送我們到家門口,還時常唸叨著,你們就不能住一晚上嗎?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真好,歌詞很棒:”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這份天倫之樂便是穩穩的幸福。

    幸好父母雙親,依然健康,安享晚年,幸好兩個兒女,依然茁壯,快樂成長,幸好歲月靜好,給我這份幸福的安寧。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那種遺憾不會發生在所有做兒女的身上,孩子們漸漸長大,老人們卻越來越像孩子,常回家看看看看呵護我們,愛我們的最無私的父母。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 8 # 墨青蘇

    談到給父母打電話的頻率,我實在是感到羞愧。從來沒有固定的時間,一般是有事了才會打電話。

    倒是媽媽每週會打電話給我,很多時候她打過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和我瞎聊聊。每次和她打電話,我都還挺開心的。我不時地會用自己的毒舌本質,逗逗媽媽。不過她也不會怎麼樣,頂多就是笑笑。

    電話裡的媽媽,讓我感覺很可愛,很純樸,而和她通話也很幸福,真切地感受到了被媽媽疼著、愛著。

    和爸媽的隔閡也是有的,主要是一些關於認知方面的。

    比如人情世故。爸媽的是特別熱情好客的人,而我是個很隨性的人。有時候家裡來了客人,爸媽會想盡一切辦法招待。但是我不喜歡,也不太會主動招待別人。有時候就會和爸媽產生爭執,或者小矛盾。

    不過,都不是什麼太大的隔閡,不至於產生什麼不好的結果。在我心中,能夠做爸媽的孩子,真的是我幸運。

  • 9 # 南空

    我其實跟母親沒有隔閡,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她陪在我身邊時間多點,如果說有隔閡,那隻能是跟父親了,因為父親在我小時候常年在外,跟我們的溝通很少,在當時的心裡爸爸是嚴厲的,對我們的要求也很高。男孩跟父親的隔閡,我覺得在現在大部分家庭裡還是存在的,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小時候分離;可能是因為某件事情產生的影響。所幸慢慢長大,我也懂得怎麼逐漸改變,消除這種隔閡。

    後來我上完了初中去了北京繼續唸書,畢業了在北京工作了幾年,直到去年回到了南方,我基本都保持每週最少給媽媽打一次電話,有時候因為忙一週沒有打電話過去,在第二週媽媽都會打電話給我,會跟我說是不是忙,怕你忙不該打擾你,但就是想你,忍不住想跟你說說話,怕你有什麼事…;這就是生我們養我們長大的父母,在她們眼裡,不管我們在哪,不管我們有什麼成就,我們永遠都是他們牽掛的人,放不下的人。

    後來即使我再忙,每週我都會抽時間打電話回去,這個習慣已經九年了,每次聽完她的嘮叨,我都會覺得很舒服。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她們只關心你吃不吃得飽過得好不好。

    後來結婚後,我依舊保持著這種習慣,不能“有了老婆忘了娘”啊哈哈。後來媽媽查出了腎衰竭,我不想讓她覺得自己沒用了,不管怎麼樣,我都是她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需要她囑咐我多穿衣服,多注意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幫三歲以上的孩子糾正吃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