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珍惜53261796

    《蜀道難》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表達了蜀地道路的崎嶇、突兀、崢嶸的驚險,同時也歌頌了蜀地的山川壯觀和陡峭,展示了祖國的河山的氣勢宏偉,把詩人的浪漫主義和對大自然的那份熱情充分的體現出來了,詩人李白藉此詩也透漏了對當時社會的憂慮和關切。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逢躓礙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 2 # 詩意江湖

    自來答!

    古詩文網賞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詩採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迴環反覆,讀來令人心潮激盪。

    原詩:

    《蜀道難》唐·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 3 # 一抒己見

    我覺得表面上寫蜀地道路的艱險,不便於行走,這是實寫。其實是作者想借描寫蜀道之難來抒發自己難展抱負的感慨,詩歌浪漫灑脫、豪邁奔放之氣的背後,是詩人抑鬱的內心!

    重慶那地方可是山城,挨著它的四川省位於中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過渡地帶,地貌複雜著呢,山地不少,高原也有,當然也有盆地,高低起伏變化多端。

    《羋月傳》中關於巴蜀的那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秦國對於要不要攻打巴蜀,整個朝堂政見不一,嬴蕩和嬴稷兩小兒還辯論來著。為什麼群臣對於巴蜀會如此忌憚,想據為秦有嗎?想!但為什麼反對?還不是那地方地形險惡,路不好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讓作戰犯難。不過,秦王自有良策。由於巴蜀之地的國王十分貪財,於是他舉全國之力修建了平坦寬闊的大道,就為了將那些裝著寶貝財物的大傢伙搬運回宮,中了秦國的套路。天上才不會掉餡餅呢,威武勇猛的秦軍就沿著這條寬闊的大道順利地攻進了蜀地。

    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他的才華天下皆知。但是,唐玄宗並沒有重用他,只是讓他做個御用文人,今天梨園譜了新曲,讓他給填上詞;明天請他歌頌一下貴妃娘娘的美貌,為美人寫詩。

    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才不滿足當個作詞家呢,他有著壯志雄心,奈何懷才不遇,抱負難酬,他想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可是,天不遂人願。自己的仕途之路、建功立業之路,真是好難啊,難於上青天!只能側身西望長諮嗟,發發牢騷了。

  • 4 # 長慕

    詩仙的《蜀道難》出現在人教版《語文3》中。作為才學完不久的人來說,我應當是有發言權的。

    《蜀道難》沿襲樂府舊題,系"即事成篇″。當時上鑑賞課,老師分析的是送友人入蜀,抒離情別意,望友人好自珍重。可通讀全文,我卻覺得不止是這樣。

    文中確實有個"友人″,但我認為,這友人不是別人,正是太白自己。太白嘆這蜀道高峻,以此送"友″亦是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藉此來表明自己於仕宦一途艱難曲折的心路歷程。

    在我看來,大凡古人作文,多會在行文中體現一個"友″。或與"友″問答,或描寫這個"友″。這個"友″或許真是友人,但亦是產生於作者心間,落墨於一種契合的場景。世間的巧合不多,是以我認為,這個"友″是作者藉助另一段人生替己身發言,自敘平生,自敘心志。從而達到一種涵蓄而幽深的意趣。太白詩作《蜀道難》亦作此理。

    太白借送友抒己思,思的是什麼?蜀道如此高峻險遠,又為何非要攀緣前行?歷蜀道之難,所求究竟為何?

    先從太白的平生來看。太白出身名門,五歲學蒙,聰明自現端倪。及至十五,已是詩賦不知凡幾,且皆令人拍案。十八,太白棄士人科舉入仕,遠走歸隱大匡山。李白這段幼年時光,足以令我們見其不凡。他成長的這段時光無人能夠複製,他也在這樣一段時光中堅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富貴皆如浮雲,人生當存恣意。

    二十四歲,他開始仗劍遠遊,像他想象中真正的少年遊俠一樣"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他一路西遊,遊山川訪好友,真個恣意疏狂。可這時,與昔年夢想全然處於另一端的追求卻開始悄然發芽。

    長安大雁塔,將名字刻在這裡是盛唐每個讀書人的心願。太白亦不例外。文人骨子裡的出仕慾望顯露出來,迫使他羈旅長安。

    出仕這條艱難的蜀道,這時才是真正的開端。於太白而言,對他人來說極易的事情,真正才是"難於上青天″。最開始,太白灑脫又驕傲的性格為他斬斷了很多路徑。這時,於功名的不削與對出仕的迫切,讓他時刻內心煎熬。此刻的自己正在做自己曾最鄙視的一切,卻又不能後悔。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又是他在告誡誰?

    所幸他等到了機會,他營營汲汲卻求而不得的仕宦夢想,將在此時達到最輝煌。玄宗西行!恰巧李白也於此時西遊。他揮筆就《大獵賦》獻與玄宗,又獻文於玉真公主等權貴。此後的太白,為統治上曾所知曉。賀之章見他,更是大呼謫仙人,又解金龜換酒與之對酌。李白的光華未在碌碌中埋沒,反而更是熠熠生輝!

    更可喜的是玄宗亦知其人,傳其入宮降輦步迎,親手調羹。及問策,太白對答如流,一舉任職翰林,侍奉皇帝左右。此時便好比攀山蜀道最高峰,看那飛湍瀑流。

    然,煙花再美只有一瞬。所外環境的汙濁,很快令李白厭棄。所謂距離產生美。對求來的生活失望的太白變得更加恣意。他眠於長安酒家,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令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由於當朝權貴的不滿,李白也最終被玄宗疏遠,賜金放還。此時再聽蜀道上"子規啼夜月″"悲鳥號古木″,想必也別有一番悽愴。

    李白出仕為官的時間就這樣止於天寶初年。他再次在大好河山間放縱自己,歷最險的蜀道,寫下這首歌行體的《蜀道難》。

    他的理想受挫,在當朝"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背景下一番才華無可寄託。然而他並未放棄。在這條"蜀道″上,他仍歸踽踽獨行。這段在"友人″身上體現的心路歷程,如盤盤青泥般曲折。

    詩中他送"友″,囑咐友人蜀道之高、峻、險、遠,勸慰"友人″不如早還家。但這個"友人″顯然很頑固,"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亦為他所不悔。這個"友人”,執意踏過蜀道,流給世界一個瀟灑的背影!

    這就是李白。他心繫國家,當他明白他所求完不成他的夙願時,他毅然折回。當他看見走過一段重巒疊嶂前路反倒更加曲折悠遠,他依舊要努力走過去,尋找能實現夢想的地方。我認為,這才不負詩仙風骨。

    無論你去或不去,蜀道就在那裡。歷經風雨,無論你會不會放棄。我想,這就是李白的《蜀道難》要寫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如何維持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