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看愛思考

    假設歷史?有什麼意義?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如果!歷史上朱標就是先於他爹朱元璋死了。這個怎麼改變?如果這都可以假設?那麼就會有無數種可能性了,又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

  • 2 # 西門不帶刀

    大明首任皇太子朱標,做了25年太子,執政15年,可惜天妒英才37歲英年早逝。他天生就是應該做皇帝,他的一生所學,就是如何做好一個皇帝。應該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業務能力(執政經驗)最強的皇太子。如果他沒死的話,別說朱棣不會反,不敢反;就算朱棣真的反了,也是必敗。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朱標不死,順利繼位,大明會如何發展?

    1.藍玉案就不會發生,大明的武力會更加強盛。

    大明朝的軍事帥才只有三位:徐達,常遇春,藍玉。徐常二人去世後,藍玉為大明朝第一帥才無可厚非。我們先看看藍玉的戰績,他攻佔過四川,平定過雲南叛亂,打過雁門關,打到內蒙古,打到過吉林,我們可見藍玉在大明國土上各個地方都作戰過,實戰經驗極為豐富。

    藍玉與朱標的關係非常好,朱標是常遇春的女婿,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是朱標的舅舅,藍玉活著的時候就極力的維護朱標的儲君地位。同時藍玉也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執政班底中的第1位武將。

    如果朱標順利即位,君臣一心,再加上實戰經驗極為豐富(打了30年仗)的60萬大明軍,元蒙勢力就不會有喘息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大明強盛的國力至少會持續100年.

    2.大明會遷都

    朱標在世的時候,曾經考察過洛陽,開封和長安,為了應對北方的戰略威脅,少校個人認為,可能會遷都到長安。那時的大明朝首都長安,會成為政治文化中心;而南京則會成為經濟中心。政治中心的北遷,會促使大明勢力,往北部發展。為後世會形成一片更大的國土。

    3.大明依舊會削藩,但手段會更加溫和

    以朱標在朝廷內外的人望加上朱標寬厚仁慈的性格,削藩手段會更加溫和,效果會更加明顯。而且不會有人敢反叛。

    4.內閣制會提前形成。

    朱標對文臣很重視,自朱元璋廢除宰相之後,朱標應該會逐步恢復文臣治國,但為防止一人專權,內閣制便應運而生。

    按理說,歷史不會一個人的命運而發生轉折,但實際歷史往往因為一個人的命運而發生轉折。

    始皇帝去世後,胡亥矯詔即位,斷送了大秦朝。

    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建立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燭光斧影,北征失敗。

    明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慘案疊生。

  • 3 # 曹城少年

    如果朱元璋長子朱標不死,那個時候的朱棣攻打京城沒有勝算。

    首先我們先看看朱棣在朱允炆削藩之後,造反之路。從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這段時間,兩個人的爭鬥被稱為“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兵力來看,朱棣號稱30萬大軍,以當時朱棣駐防北京的常備防禦兵力和後期秘密招募的人員,恐怕實際的兵力也就12-15萬之間,其中,真正有戰鬥力的,還是他的老底子也就5萬左右。朱允炆這面,可以說是富甲四方,號稱擁兵百萬,這個數量多少還是有點誇大的。但是從後期的戰鬥中,50萬的兵力還是有的。從兵力多少來看,朱棣基本是處在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地步。實際上,最後的勝利者是朱棣。

    兵法有云: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可見決定戰場勝負,主帥起決定性作用。朱棣年輕時跟著藍玉身經百戰,重創北元。後分封燕地,常年練兵。反觀朱允炆這面沒有什麼可以用的大將,基本讓他爺爺朱元璋給殺乾淨了。有一個鐵鉉守著濟南城還是很有成就的。但是,朱棣聽從謀士姚廣孝,直取南京城,沒有想到會像老虎捉雞一樣容易。現在看看,從朱棣造反,到最後勝利,建元元年到建元四年,在第四個年頭才取的勝利,可見打的也是很艱難的。

    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不會大開殺戒,像藍玉,藍玉是朱標的擁護者。退一步講,藍玉太過於功高蓋主,把他給殺了,但不會把下面所有淮西勳貴的將領都給殺了。當然,朱標下面的幾個弟弟也不敢造反。朱標有兵有將,也是一個極大的威懾。更主要的是朱標根正苗紅,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嫡長子,這個地位是誰也難以挑戰的,朱棣一直標榜自己是馬皇后的兒子,關於這個總有一些隱晦的事情。當時的每一個人肯定都是知道的,尤其是朱標和朱棣兩人。正統輿論的力量是偉大的,也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關於削藩,朱標也會為了後世的子孫考慮,削藩政策也不會操之過急,會更緩和。

    從上面兩個方面來看,將兵多寡,正統輿論來看,朱棣若造反,基本會馬上被剿滅。而且,毫無還手之力。

  • 4 # 滄海拾遺錄

    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明顯。如果朱標沒有過早去世,成功地繼承皇位,朱棣沒有膽量、沒有理由、也沒有威望起兵造反,朱棣攻打南京沒有什麼勝算,更沒有可能篡位成功。

    首先來談一談朱棣為何不會起兵造反。一是中國傳統嫡庶之分,長幼之分的影響根深蒂固。朱標既是朱元璋的長子,又是嫡子,又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在宗法上具有天然的繼承優勢。而朱棣作為皇四子,僅被封為燕王,即使是在親王的冊封序列中,也要排在晉王秦王之後,起兵在道義上得不到各路藩王、朝廷官員集團和天下百姓的認可。二是朱標得到朱元璋的悉心培養,具備帝王的良好素養。朱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自幼得到宋濂等名家大儒的指導,時常到民間體察民情,雖然主張仁義為主,與其父意見不合,但仍然得到朱元璋的充分認可和背書。三是朱標政治威望很高。作為其父從小加以培養的接班人,在朱元璋不在京城期間,多次擔任監國,政治才能得到鍛鍊和認可,並時常奉旨外出巡視,在朝廷和地方積累了極高的政治威望,這是偏居邊塞的藩王所不可比擬的。基於以上考慮,正常情況下,朱棣權衡利弊,絕不會貿然起兵造反。

    接下來談一談朱棣起兵篡位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假如朱棣利令智昏,統帥所屬軍隊南下爭奪帝位,勝算幾何。一是兵力有限。作為燕王,朱棣可以調動帝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軍隊和所屬護衛,數量不超過10萬,與朝廷可以調動的軍隊相比,無疑處於下風。加上週邊晉王代王秦王也兵力雄厚,特別是代王擁有的“朵顏三衛”戰力彪悍,由於朱標一直對諸位兄弟很好,多次為秦王和晉王等藩王求情加以庇護,上述諸侯王對朱標大多感恩,倒向燕王陣營的機率很小,更不要說帝國南部和西南部還有大批藩王的軍隊可以作為朝廷的後備力量。二是師出無名,道義上處於劣勢。以下犯上、以弟抗兄、以臣反君,在任何時候都是難以有效爭取道義上的優勢,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朱標沒有極大過錯的情況下,如果未能短時間內速戰速決,失敗的結局將不可避免。三是財力相對不足。帝國的財賦重地均位於江浙一帶,沒有受到大面積的戰亂波及,可供養能力很強。而燕王所屬燕趙之地,財賦能力相對不足,加上軍隊持久作戰耗費錢糧無數,難以有效支撐長久。四是朱標沒有過早去世的話,朱元璋不會因為擔憂朱允炆難以掌控開國名將而過度大開殺戒。比如名將藍玉桀驁不馴,但其與朱標關係交好,且有姻親關係,朱標在位時期可以有效控制藍玉。正常情況下,“藍玉案”中涉及的眾多名將都可以活到朱元璋歸天之日。有藍玉等名將坐鎮軍隊,論戰績論資歷論威望,都可以輕易勝過朱棣軍隊。

    此外,朱元璋早已有遷都的打算,朱標是因奉旨勘察關中之地遷都事宜回程途中染病身亡,如果朱標沒有早亡,朱元璋任內很有可能遷都長安,以關中易守難攻的地勢,朱棣攻取長安難度要比攻取南京要大得多。

    總的來看,儘管朱棣對皇位極為渴望,但作為嫡長兄的朱標有無可爭議的優勢穩佔皇位,朱棣不是一個莽夫,他會權衡利弊,儘管心有不甘,但也不會在朱標任內有所異動。再加上朱標一貫對兄弟寬厚,執政經驗又很豐富,即使推行削藩,也會採取徐徐漸進的方式,不會大動干戈,給朱棣起兵的口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邢岫煙在大觀園度日如年,薛家為何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