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時模樣影紫秋水

    要想使孩子學習優秀,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全面,不吃垃圾食品,少吃糖。特別是早餐很重要,要有蛋白質類、穀類蔬菜水果類。吃好早餐的孩子比沒吃好早餐的孩子要頭腦敏銳。

    二、要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有研究說,運動能提高大腦的思維靈活度。

    三、在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自理程度越高孩子各方面的自信心越強。

    四、家長要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互動,這樣能及時發現孩子生活和思想中的許多問題並隨時解決。

    五、誘發孩子強烈的求知俗,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總之,要從飲食、運動、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多管齊下。兒童的學習能力是千差萬別的,但兒童的學習能力的發展順序則是相對固定不變的。一般總是由感覺動作階段開始,向知覺動作階段發展,最後是概念符的智慧。起初,幼兒的主要活動為大肌肉活動,他們透過爬、翻、滾來接觸外部世界,瞭解外部世界。這種大肌肉活動能力,就是他們的基本的學習能力。透過身體作用於外部世界,幼兒開始對物理世界形成穩固的表象,與此同時,內部的心理世界也從混亂無序狀態,向有序狀態過渡。接下來便是感覺動作的學習。當幼兒會走、會坐之後,他們開始在動作的基礎上形成了感覺,並透過感覺與運動的配合,形成較為複雜的身體運動。大概從3~4歲開始,幼兒能夠接住物體,會拍球,會騎三輪車,能跳遠跑步,身體協調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開始憑藉觸覺、聽覺、嗅覺與味覺來認識事物。在感受事物時,形成較為簡單的判斷。經過這兩個階段的學習活動,兒童基本能夠理順身體感覺運動與外部物理世界的關係,他們眼中,外部物理世界是有序的,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外部物理世界有大有小、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前有後、有運動有靜止、有聲音有顏色。另一方面,兒童內心的世界即心靈世界也變得有條理,自己是動作的發出者,動作是有節奏的,可由主觀意願控制的,協調的動作可以達成一定的目的,如只要姿勢正確就可以接到球,等等。在大肌肉動作和感覺動作的發展基礎上,兒童開始形成豐富的知覺表象世界。由於動作和感覺能力的提高,學前班或上小學的兒童可利用視知覺或聽知覺學習,動作能力仍然必不可少,但許多動作已由知覺所取代。當老師要孩子做某種事情時,孩子不必先模仿該動作,而是能夠知覺到老師的手勢、表情或言語,並根據對這些資訊的記憶去完成某項活動。於是,兒童的學習能力的發展就進入了知覺-動作階段。在知覺-動作階段,兒童的視知覺與聽知覺是最重要的學習途徑。兒童開始利用視知覺辨認有意義的事物,學會區分經驗中的物件與背景,辨認相似圖形中的不同部分,辨別點、線、面,並能夠記憶呈現的圖形與文字。在聽知覺方面也有長足的發展。兒童開始將不同的語言與不同的事物相聯,辨別不同的發音並從中提取意義,兒童能夠將聽到的記在大腦中,按照這一指令去行動。現實中,視知覺與聽知覺總是與動作反饋相的,看見或聽到對個體有用的資訊,個體便不能不無動於衷。積極地看或積極地聽是為了積極地行動。所以,本階段的知覺發展又離不開動作,只不過在過去的階段,動作為主,動作誘發知覺;而現在,知覺為主,知覺統轄動作。兒童現在受知覺經驗的支配,將頭腦中的知覺經驗如實畫出來,或如實說出來,有能力仿繪,照著某一圖形畫,或仿說,將大人的話跟著說一遍。而在從前,兒童只是在大量動作中偶爾形成感知覺經驗。兒童內部的心理活動佔優勢了,但動作仍然必不可少,這就是為什麼該階段又叫做知覺-動作統合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發展兒童的視知覺與聽知覺能力,尤其是視知覺與動作的統合能力。因為這一階段,兒童開始學習文化課,其聽課能力與寫作業的能力,都直接依賴知覺-動作統合能力的發展。知覺-動作統合能力發展完善之後,才有可能發展符認知與閱讀能力。閱讀是對文字元的視覺辨認與領會過程,文字與圖形有相同之處,它是由點線組成的,但又有不同之處,它是代表一定意義的。閱讀與圖形辨認涉及到更高階的大腦過程,即領會、理解或提取語義的過程。所以,閱讀能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眼球運動、視知覺速度、視知覺辨別能力,二是符轉變成語義,即理解字詞意義的過程。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字詞意義提取的訓練,如字詞聯想訓練、閱讀策略的訓練。此時的兒童如果經診斷是視知覺-動作統合能力低下而導致閱讀困難,則要進行前一階段的補救訓練,即訓練兒童的知覺-動作統合能力。當解決了符認知-閱讀的能力提升問題後,兒童才有可能發展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與推理能力,才能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理解抽象的數量概念,領會應用題的條件。例如:速讀記憶專業訓練是集生理科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系統工程學等多種學科於一體的綜合訓練系統。其基本原理就是人的“眼腦直映”和左右腦綜合運用的快速閱讀。透過三十個小時的訓練均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的速讀能力,你就可以做到“一目半行”“一目一行”、“一目多行”直至“一目十行”。一個對字詞不善領會、不能熟練閱讀的人,不可能真正領會數量概念,不可能有效地抽象思維。許多家長訴說,自己的孩子學習數學不紮實,有時在課下經家長講解會做題了,但到了課上又不會了,或者當時會做題了,過後又不會長,個別家長甚至將這一現象歸結為記性不好,說自己的孩子忘性大。其實,這是由於孩子並沒真正理解題的解法,不能真正掌握解題的條件。有時孩子僅憑機械記憶記住瞭解題的步驟,但稍一變化題意便束手無策。孩子的推理能力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種能力是動作、感覺、知覺、符-言語等諸項基本能力發展的累積,體現的是多種基本學習能力的累積效應。只有前幾個階段順利發展之後,這一階段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具備。抽象的數學學習能力是高階的思維活動,它還取決於智力的高低。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可以透過訓練數形關係、數量之間的關係來進行,而數學的運算則可以透過將運算與動作相而傳授給兒童。兒童的學習活動的另一重要保證因素就是自我監控與自我管理能力。學習活動是由人來發出並執行的,而人是有意識、有目的、有動機的。所以,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能力是調控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能力。有的人學習被動,態度消極,不能思考自己的學習計劃,鑽研學習方法,努力尋找自己學習上的弱點,然後加以改進。自我監控能力不僅與智力有關,還與人格有關,體現的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是一項最複雜、最高階的學習能力。當然,自我監控能力本身也是有結構的,從最簡單的時間管理到較為複雜的學習策略,但在整個學習能力的階段發展中,它是最高階的。在此,最高階的意思並不是指它一定要最後發展,而是說,它要以前面的諸項學習能力的適當發展為基礎。自我監控能力與家庭教育有關,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關心與培養、給孩子以自主的空間和平等的家庭氣氛等,都有助於自我監控能力發展。但僅此還不夠,另一個易被人忽略的因素是成功的學習體驗,而成功的學習體驗離不開諸項學習能力的發展。這裡,有一個學習能力與成功及自我監控能力的相互作用問題。前面若干項學習能力的發展越順利,越能導致學習成功的體驗,而學習成功的體驗越多,兒童就會越傾向於認為,自己能控制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有趣的、有價值的,能滿足自我的進取需要。所謂學習優秀的學生,大都是在這種自我強化的良性迴圈中成長的,所以,他們的學習一般不用家長操心。由此可見,這種由低到高的學習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是有規律可循的。前面的諸項能力發展好了,後面的學習能力才能順利發展起來,後面的學習能力發展不良,首先要檢討它之前的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習能力是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過程,當你無論怎樣教育孩子都不生效時,你就要考慮是否已拔苗助長了,你所要求的學習活動是否已經超越了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違反了學習能力發展的規律。如果你總是跨越孩子的自身能力來要求孩子,使孩子在學習活動面前,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你就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學習對孩子便毫無樂趣而言,是一個萬惡不赦的惡魔。於是,孩子寧可寂寞得在馬路邊茫然地望著行人,也不願在家裡溫習一小會兒功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0 杜甫的絕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