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守竹園的老熊

    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文人中的猛人,前者為革命把自己的命都革了,你說猛不猛?後者可以和皇帝比肩,出遠門有小洋樓,和皇太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你說猛不猛?然而,兩位主導的改革全無意外地失敗了。前者改革相當深刻,卻被利益既得者所反對,還沒推行就身死,令人扼腕嘆息。後者本身就是利益既得者,所以改而不革,妄想訂立新的分配製度,但忽略自身壽命和“餅就這般大”的原因,導致最後人亡政息。

    當然,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總會有這或那的偏頗,以上都只是本熊的觀點而已。

  • 2 # 端木賜香

    一、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王朝中葉的改革家。

    他們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朝廷的利益,緩和社會矛盾。王安石改革失敗,張居正改革卻能成功。原因如下:

    1、改革的理論支撐不同。改革肯定會觸及某些人或階層的利益,肯定會有阻力。作為改革的操盤手,為減少不必要的爭論,要儘可能的不貽人口實。王安石聲言“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分明是不拿祖宗的法令制度當回事,自然會招來守舊派的激烈反對。張居正比他聰明許多,在改革中始終打著“恪守祖制”,即恢復太祖之制,革除不符合祖制的東東,堵塞了守舊派之口。

    2、改革的針對性不同。王安石在地方任職時,曾進行過一些經濟改革,效果不錯,他以為全國性的改革也不過如此,所以直接從整頓財政著手改革,根本沒考慮各地情況的複雜性,更沒有考慮地方官吏的態度和認識,導致新法不僅沒能惠民,反而成了擾民、困民之舉,不僅利益受損的地主不滿意,百姓也不滿意,最後只好不了了之。張居正知道吏治最關鍵,“安民之要,惟在於核吏治”,先行整頓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然後才進行了經濟、軍事方面的改革,使改革得以積極穩妥地進行。你再看看我們現在,是不是先整吏,再改革呀。一句話,人事都沒有安排好,你啥改革能推進呀。

    3、用人方式不同。在對反對派無情打壓的同時,王安石沒有爭取中間派壯大自己,將其推向了反對派一方。張居正在改革之初,除了“以言亂政”者外,一律唯才是用,團結了儘可能多的人,增強了自己的威望,保證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神童學霸,宰輔之尊,人生結局卻大大不同。

    王安石生活的宋朝是一個政治環境相對寬鬆的時代,即便被罷相及新法停止後,也沒有受到衝擊,死後備極哀榮。

    整肅吏治、開源節流、穩定邊關取得重大功績的張居正死後不久卻差點被“斷棺戮屍”,家人慘遭清算,為什麼呢?

    王安石的結局很正常,大宋是文人士大夫最嚮往的朝代。政府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士大夫有風聞言事的言論自由,最大的懲罰,不外是京官貶成外官,外官貶成邊官,都是公費旅遊了,不算個嘛。所以王安石改革再失敗,人生仕途再失意,但沒有後顧之憂地回家抱孩子,過陶淵明的悠閒生活還是可以的。

    張居正的結局也不算例外,要知道你可是在大明呀,大明是個士大夫屁股都不保隨時撅出來給政府打的朝代,更是個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就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來需要給家人提前遺囑的朝代,對士大夫來講,不能說是最黑暗,但是很黑暗還是可以確定的。

    具體到張居正本人,兩個方面:

    一是張居正得罪了傳統,為了使司禮監不掣肘監督內閣,竟然不顧首輔之尊討好太監馮保,為士大夫所不恥。

    二是突破了制度的紅線,按明制,內閣首輔只是皇帝的行政大秘而已,根本沒有決策權,更無考核百官之權,張居正雖然是為了朝廷的利益行宰相之實,觸及了官員們的利益不算什麼,可違犯了大明的祖制,也就是大明公司的組織原則,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其後來被清算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萬曆如果不治張居正的罪,就表明萬曆不守祖制,允許甚至贊同首輔行宰相之實,所以必須治其罪。一旦治其罪,對其行為“不恥”計程車大夫們又不好意思為他求情,所以只能是我們所看到的結果了。

    唉,在中國,改革歷來最難,難過革命。唐德剛都說了,革命是耍二百五,敵我分明,一刀了斷;改革呢,抽刀斷水,沾漣不淨,你我不分,利益多元。所以改革家能有好下場的,在中國歷史上很少見。而改革不動,積累到一定程度,只有革命。所以中國革命最多,整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王朝覆滅史,和新朝組建史,改革都是小插曲啦。

  • 3 # BM大嘴

    變法砥柱,一生為國,心繫百姓!

    當我們提起王安石、張居正時,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呢?是“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或者王安石的《傷仲永》,又或許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張居正改革。其實,王安石和張居正都是中國歷史上敢為人先的改革者,張居正、王安石在面對反對改革勢力的阻撓時沒有退縮,沒有害怕,更沒有屈服,他們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和改革。

    王安石臨川人(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江西省撫州市人),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是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家、改革家,任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一手開創了“萬曆新政”的偉大局面。那麼張居正、王安石這二人有什麼樣的相同點?

    1、王安石、張居正二人都推崇變法改革,認為只有變法才可以使國家強大,使人民富有,讓國家統治更加穩固。

    2、二人都身居高位,王安石為當時北宋的宰相,張居正為明朝時期的內閣首輔,二人當時在朝中的地位都是非常的高。

    3、二人推行的改革在當時的朝中都遭到了極大的反對和質疑。他們二人的變法都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

    4、王安石、張居正二人都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作出了巨大改革和政績。

    5、王安石、張居正二人不光在政治方面成就非凡,在文學方面二人也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那麼王安石、張居正又有什麼樣的不同點呢?

    1、王安石的很多變法過於激進,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高強度的變法並不適宜。而張居正的改革因地制宜非常完美的切合了當時社會的弊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變法的命運不同。王安石被罷相之後,其變法與改革中的大多數政策被基本上廢除和否定。張居正死後,雖然保守派舊勢力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但其大部分的政策和改革成果被保留了下來。

    透過以上對於王安石和張居正的分析和介紹,我們知道了這兩人有很多的相同點,同時也有很多的不同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王安石、張居正這二人對當時的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 4 # 四十五度說

    政治

    王安石變法從南宋開始就一直是負面評價,而到了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幾百年的黑暗歷史中,開始了對變法有迷之執念的時代,王安石變法也因此被捧上了神壇。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基本上是還沒有開始改革就已經失敗,和王石強硬推行了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可比性。

    張居正在改革時期手握著朝廷大權,是朝廷之內說一不二的人。當時的萬曆小皇帝唯命是從,整個朝廷也都聽從張居正首輔的。王安石相比之下就很慘了,遇到的阻力比張居正要大得多。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受到封建地主階級的聯合抵制,除了當時的皇帝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有實力的人支援變法。當時反對派比如司馬光和歐陽修等人,都認為王安石變法會嚴重損害農民階級的利益。再加上王安石變法需要政府權力的強制推行,在推行的過程中變法的內容受到了嚴重的扭曲。雖然變法的初衷是好的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所以最終導致了變法失敗。

    張居正就不一樣了,他推行的一條鞭法制度,確確實實給當時的大明帝國帶來了實際的好處。因為在張居正上臺之前明朝的國庫一直都處於虧欠的狀態,張居正上臺之後一直在縫縫補補,大明帝國,這個已經快要壞掉的機器。等到張居正死之前,明朝的國庫已經可以支撐未來九年的變化了。在政治上,張居正順風順水可以說是繼承了他老師徐階的果實,並且有教導新皇帝的便宜,在推行一條鞭時阻力較小。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後人評論最多的一點就是,功在社稷,過在身家。

    張居正這個人在個人政治上相比王安石是不可比的。王安石在文化造詣上,至少得蘇軾沒有出名之前,無人能出右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特翼虎兩驅豪翼和日產奇駿兩驅舒適,選哪個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