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聽到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是啊,大概所有華人的唐詩啟蒙都繞不開《春曉》這首詩,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首詩的作者,大詩人——孟浩然。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贈孟浩然》,表達了另一個大詩人李白對孟浩然氣質的推崇。要知道,李白這個人,可不是輕易會送給誰一首詩的。
都說盛唐下,李白杜甫最有名氣,兩人關係也不錯,杜甫一生寫過15首送給李白的詩,什麼《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就差跟李白說,我要跟你一起過了。
但是李白呢,沒寫過一首送給杜甫的詩,卻給孟浩然寫過五首,剛才的《贈孟浩然》還有個上半段,怕大家聽著肉麻,就沒說,這裡再續上: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聽聽,絕對迷弟般的真情流露。
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為什麼這麼喜歡孟浩然?我接著跟大家聊。
孟浩然的家族,世代都是當地有文化的小地主,不缺錢但也不富貴,求功名,但官也做不大。
20歲那年,孟浩然逛完鹿門山,就愛上這裡,23歲就歸隱鹿門山。
這個“歸隱”並不是與世隔絕的生活,這麼年輕的人,歸隱當然有他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可以心無旁騖的學習。
這段歸隱對他一生的性格和文學風格形成帶來深遠的影響。
歸隱一年多,和孟浩然一起歸隱的好朋友張子容就去應考進士了。
夕曛山照滅,送客出柴門。
惆悵野中別,殷勤岐路言。
這一別,再見面,就是十三年後了,孟浩然在這裡,依舊過著清苦的“學隱”生活,年輕青青,就能這樣安於平靜的生活,在那個盛唐時代,顯得非常難得。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有些詩人因為官場失意不得不隱,有些因為年老而隱,但只有孟浩然——是真正的從內而隱。
這也是李白非常喜歡的地方,不貪官位,是個純粹的人。
同時,孟浩然還表現出另外一面,就是他沒有在學成之後去應試,似乎他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才華似乎並不適合應試,於是,索性連考都不考,而是拿著自己的詩稿,到處交朋友,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十年之久。
這樣做當然也是為了搏名,但是,參加科舉考試似乎是孟浩然特別迴避的事情,他似乎是希望透過名氣來入仕。只是名氣有了,朋友也有了,但是,一直沒有被推薦去做官。
三
孟浩然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任俠。孟浩然對待朋友可以說相當仗義。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價值千金的寶劍說送就送,一點都不心疼。這首《送朱大入秦》,講得是好朋友朱大要遠去秦地了,孟浩然匆匆趕到長亭處,依依不捨。
多說無用,此去萬里,溫言軟語御不了寒,我且將這把寶劍相贈,殺敵或是典當,表達一下我的心意。
後人都因為這首詩知道了孟浩然的為人。
還有一次,送一位叫蘇六的朋友去從軍,分別時,又送對方東西:
旌旆邊庭去,山川地脈分。
平生一匕首,感激贈夫君。
就這樣,孟浩然的朋友多啊,我們看到——看重友情,任性而且不差錢的孟浩然,今天送劍,明天送匕首……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感情有多深,後世倒是留下了朱大,蘇六,馬四這樣一幫沒有任何資料記載,只留在孟浩然詩中的朋友。
四
孟浩然38歲的時候,估計是想明白了,在大唐各地遊歷了這麼多年,交了一大幫朋友,沒個官聲似乎還是差點什麼,好吧!那我就去考一次吧!
於是,聲名遠播的詩人孟浩然,終於去長安參加了一把科舉考試。結果,沒考中。唉!還不如不考呢。
於是,孟夫子又開始了搏名之路。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就這樣,一篇又一篇佳作流傳,傳到了大詩人王維耳朵裡。兩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王維和孟浩然兩人在家,一個吟詩,一個擊節欣賞時,突然一聲:皇上駕到——驚得兩個人差點兒從床上掉下來。
確認了一下不是“聖旨到”,而是“皇上到”,孟浩然一看來不及了,趕緊躲到床榻底下。王維看藏好了,就趕緊來接駕,跪在地上,也不知道皇上來是啥事兒。
唐玄宗今天興致不錯,看到王維在那低著頭接駕呢!就說了句:“平身吧!朕今兒沒什麼事兒,就是想和愛卿聊聊詩詞風雅的事兒,不要那麼緊張!”
王維鬆了一口氣,也不敢怠慢,畢竟床底下還藏一活人呢!聊了半天,一邊還有個人聽著,這也是欺君啊!於是,王維就把孟浩然也在這裡的事兒告訴了玄宗。
玄宗早就聽說了孟浩然的才名,就說:“那就一起聊吧!”
孟浩然一聽招呼自己呢,就從床底下爬出來了。
三個人就開始一邊喝茶一邊談詩論詞。玄宗面前的二位,可以大唐帝國難得的兩位大詩人,沒多久,玄宗就嗨了,在興頭上,玄宗喚了一聲:“浩然啊!來首詩助助興。”
孟浩然也在興頭上,皇上原來長這樣啊!還是很平易近人的嘛!這麼瞧得起自己,好,我就來一首——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玄宗正閉目欣賞,正準備點頭呢!突然眼睛一瞪!什麼?你說你不才,是因為我這明主不抬舉你,玄宗有些生氣,瞅著孟浩然說:“朕從來沒有嫌棄過人才,你既不參加科考,不求上進,也不曾求過朕什麼,怎麼能說朕棄你?這詩幾個意思?”
於是,玄宗起身就走,留下了堆倒在地的王維和孟浩然倆人。王維倒還好,孟浩然可完了,從此以後,再與官場無緣。
不過,孟浩然不在乎!
這太超脫了!李白對這件著名的懟皇帝事件十分著迷,專門做了記錄。要知道,後來李白的活法,幾乎就是在模仿甚至升級了孟浩然,偶像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五
直到48歲的時候,孟浩然被荊州長史張九齡召致幕府。但也沒幹幾個月,就離職了。估計是在外邊太瘋了,後背長了一塊瘡。
郎中叮囑他: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就記著,別吃魚蝦,別喝酒,那都是發物,吃那東西,這傷口不容易癒合。
其實,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孟浩然就是得了一種叫作癰疽(yōng jū)的化膿性炎症,類似於毒瘡,飲食必須素淡,要忌口。
過一段時間,張九齡被貶官,路過襄陽,孟浩然一看老朋友來了,必須好生招待啊。這家鄉的土產,最應時的當然要屬漢江魚啦。這個時節,正是鯿biān魚肥的時候,生在長江岸的朋友都知道這魚——無論紅燒還是清蒸,都十分鮮美。
孟浩然早就忘了郎中的叮囑,一時間,觥籌交錯,相談甚歡,結果,酒沒少喝,魚沒少吃,等好朋友一走,後背的毒瘡發作,用現代的話講,估計是毒瘡惡化導致了敗血症,沒多久,一代大詩人,孟浩然——浩然長辭,享年51歲。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孟浩然的一生,除了這些不羈的故事,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則是他的詩歌。孟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山水田園,自由開闊。因為無論在詩體,比如五言古詩或七言古詩,還是詩風上,都極大的影響了中國詩歌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李白。
李白與孟浩然,一後一前,相差12歲,但是李白卻成為孟浩然最忠實的追隨者,並延著愛豆的腳步,一路成長為大唐甚至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詩人。
不得不說,孟浩然的一生,儘管任性自得,但卻在無心間,為後世留下了閃耀的遺產。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聽到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是啊,大概所有華人的唐詩啟蒙都繞不開《春曉》這首詩,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首詩的作者,大詩人——孟浩然。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贈孟浩然》,表達了另一個大詩人李白對孟浩然氣質的推崇。要知道,李白這個人,可不是輕易會送給誰一首詩的。
都說盛唐下,李白杜甫最有名氣,兩人關係也不錯,杜甫一生寫過15首送給李白的詩,什麼《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就差跟李白說,我要跟你一起過了。
但是李白呢,沒寫過一首送給杜甫的詩,卻給孟浩然寫過五首,剛才的《贈孟浩然》還有個上半段,怕大家聽著肉麻,就沒說,這裡再續上: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聽聽,絕對迷弟般的真情流露。
二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為什麼這麼喜歡孟浩然?我接著跟大家聊。
孟浩然的家族,世代都是當地有文化的小地主,不缺錢但也不富貴,求功名,但官也做不大。
20歲那年,孟浩然逛完鹿門山,就愛上這裡,23歲就歸隱鹿門山。
這個“歸隱”並不是與世隔絕的生活,這麼年輕的人,歸隱當然有他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可以心無旁騖的學習。
這段歸隱對他一生的性格和文學風格形成帶來深遠的影響。
歸隱一年多,和孟浩然一起歸隱的好朋友張子容就去應考進士了。
夕曛山照滅,送客出柴門。
惆悵野中別,殷勤岐路言。
這一別,再見面,就是十三年後了,孟浩然在這裡,依舊過著清苦的“學隱”生活,年輕青青,就能這樣安於平靜的生活,在那個盛唐時代,顯得非常難得。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有些詩人因為官場失意不得不隱,有些因為年老而隱,但只有孟浩然——是真正的從內而隱。
這也是李白非常喜歡的地方,不貪官位,是個純粹的人。
同時,孟浩然還表現出另外一面,就是他沒有在學成之後去應試,似乎他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才華似乎並不適合應試,於是,索性連考都不考,而是拿著自己的詩稿,到處交朋友,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十年之久。
這樣做當然也是為了搏名,但是,參加科舉考試似乎是孟浩然特別迴避的事情,他似乎是希望透過名氣來入仕。只是名氣有了,朋友也有了,但是,一直沒有被推薦去做官。
三
孟浩然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任俠。孟浩然對待朋友可以說相當仗義。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價值千金的寶劍說送就送,一點都不心疼。這首《送朱大入秦》,講得是好朋友朱大要遠去秦地了,孟浩然匆匆趕到長亭處,依依不捨。
多說無用,此去萬里,溫言軟語御不了寒,我且將這把寶劍相贈,殺敵或是典當,表達一下我的心意。
後人都因為這首詩知道了孟浩然的為人。
還有一次,送一位叫蘇六的朋友去從軍,分別時,又送對方東西:
旌旆邊庭去,山川地脈分。
平生一匕首,感激贈夫君。
就這樣,孟浩然的朋友多啊,我們看到——看重友情,任性而且不差錢的孟浩然,今天送劍,明天送匕首……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感情有多深,後世倒是留下了朱大,蘇六,馬四這樣一幫沒有任何資料記載,只留在孟浩然詩中的朋友。
四
孟浩然38歲的時候,估計是想明白了,在大唐各地遊歷了這麼多年,交了一大幫朋友,沒個官聲似乎還是差點什麼,好吧!那我就去考一次吧!
於是,聲名遠播的詩人孟浩然,終於去長安參加了一把科舉考試。結果,沒考中。唉!還不如不考呢。
於是,孟夫子又開始了搏名之路。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就這樣,一篇又一篇佳作流傳,傳到了大詩人王維耳朵裡。兩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王維和孟浩然兩人在家,一個吟詩,一個擊節欣賞時,突然一聲:皇上駕到——驚得兩個人差點兒從床上掉下來。
確認了一下不是“聖旨到”,而是“皇上到”,孟浩然一看來不及了,趕緊躲到床榻底下。王維看藏好了,就趕緊來接駕,跪在地上,也不知道皇上來是啥事兒。
唐玄宗今天興致不錯,看到王維在那低著頭接駕呢!就說了句:“平身吧!朕今兒沒什麼事兒,就是想和愛卿聊聊詩詞風雅的事兒,不要那麼緊張!”
王維鬆了一口氣,也不敢怠慢,畢竟床底下還藏一活人呢!聊了半天,一邊還有個人聽著,這也是欺君啊!於是,王維就把孟浩然也在這裡的事兒告訴了玄宗。
玄宗早就聽說了孟浩然的才名,就說:“那就一起聊吧!”
孟浩然一聽招呼自己呢,就從床底下爬出來了。
三個人就開始一邊喝茶一邊談詩論詞。玄宗面前的二位,可以大唐帝國難得的兩位大詩人,沒多久,玄宗就嗨了,在興頭上,玄宗喚了一聲:“浩然啊!來首詩助助興。”
孟浩然也在興頭上,皇上原來長這樣啊!還是很平易近人的嘛!這麼瞧得起自己,好,我就來一首——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玄宗正閉目欣賞,正準備點頭呢!突然眼睛一瞪!什麼?你說你不才,是因為我這明主不抬舉你,玄宗有些生氣,瞅著孟浩然說:“朕從來沒有嫌棄過人才,你既不參加科考,不求上進,也不曾求過朕什麼,怎麼能說朕棄你?這詩幾個意思?”
於是,玄宗起身就走,留下了堆倒在地的王維和孟浩然倆人。王維倒還好,孟浩然可完了,從此以後,再與官場無緣。
不過,孟浩然不在乎!
這太超脫了!李白對這件著名的懟皇帝事件十分著迷,專門做了記錄。要知道,後來李白的活法,幾乎就是在模仿甚至升級了孟浩然,偶像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五
直到48歲的時候,孟浩然被荊州長史張九齡召致幕府。但也沒幹幾個月,就離職了。估計是在外邊太瘋了,後背長了一塊瘡。
郎中叮囑他:這個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就記著,別吃魚蝦,別喝酒,那都是發物,吃那東西,這傷口不容易癒合。
其實,用現代醫學的解釋,孟浩然就是得了一種叫作癰疽(yōng jū)的化膿性炎症,類似於毒瘡,飲食必須素淡,要忌口。
過一段時間,張九齡被貶官,路過襄陽,孟浩然一看老朋友來了,必須好生招待啊。這家鄉的土產,最應時的當然要屬漢江魚啦。這個時節,正是鯿biān魚肥的時候,生在長江岸的朋友都知道這魚——無論紅燒還是清蒸,都十分鮮美。
孟浩然早就忘了郎中的叮囑,一時間,觥籌交錯,相談甚歡,結果,酒沒少喝,魚沒少吃,等好朋友一走,後背的毒瘡發作,用現代的話講,估計是毒瘡惡化導致了敗血症,沒多久,一代大詩人,孟浩然——浩然長辭,享年51歲。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孟浩然的一生,除了這些不羈的故事,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則是他的詩歌。孟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山水田園,自由開闊。因為無論在詩體,比如五言古詩或七言古詩,還是詩風上,都極大的影響了中國詩歌史上另一個重要人物李白。
李白與孟浩然,一後一前,相差12歲,但是李白卻成為孟浩然最忠實的追隨者,並延著愛豆的腳步,一路成長為大唐甚至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詩人。
不得不說,孟浩然的一生,儘管任性自得,但卻在無心間,為後世留下了閃耀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