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向品茗水清

    被粉碎成細小顆粒的固體物質稱為粉塵。粉塵中有很大部分遇火源或其他能量源易發生燃燒爆炸。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1900-1956年共發生粉塵爆炸事故1000餘起,英國近10年發生240餘起。日本1952-1979年也發生此類事故200餘起。在中國,1942年發生的本溪煤礦煤粉爆炸事故、1987年哈爾濱亞麻廠粉塵爆炸事故等,損失和教訓都十分慘重。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粉塵種類的數量急驟增加,粉塵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對粉塵的火災爆炸危險性應該高度重視。本文就粉塵特性及其危害作簡要介紹。

    一、粉塵爆炸的內在原因。

    處於粉塵狀態的物質較之固體狀態物質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燃燒特性方面,原來非燃物質可能變為可燃物質,原來是難燃物質可能變成易燃物質,可燃、易燃物可能變為易爆炸物質,而這一變化是由粉塵的特性所決定的。

    ——粉塵的表面自由能:

    對於任何粉塵粒子來講,其表面分子與內部分子所處的能量狀態是不同的(如圖所示,小圓圈代表分子引力範圍)。在粉塵粒子內部的分子1,因四面八方均具有同類分子包圍著,所受周圍分子的引力是對稱的,可以相互抵消而受力總和為零,它做分子運動(震動)時不需要消耗功,而靠近粒子表面的分子2、3,由於內部密集的同類分子的引力遠大於外部其他分子(念氣體分子)對它的引力,所以不能相互抵消,這些力的總和垂直於粉塵表面而指向粉塵內部,亦即表面分子受到內向的拉力,表面上的分子總比內部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這種能量叫做表面自由能。

    ——粉塵的分散度和表面積:

    所謂粉塵的分散度就是粉塵按不同粒徑(直徑)分佈的一種形式。其中小粒徑粉塵越多,我們就稱其分散度大,而分散度的大小又決定著粉塵的表面積,其分散度越大,則表面積越大,表面分子越多,導致表面自由能越大。

    ——粉塵的吸附性:

    其他物質分子在粉塵表面上相對聚集的現象稱為粉塵的吸附現象。由於粉塵具有較大的表面及自由能,而物質又具有由高能態向低能態轉化的趨勢。能態越低越穩定,所以,它對周圍分子尤其是快速移動的氣體分子具有吸附性。透過吸附其他分子來降低部分表面自由能。

    綜上所述,由於粉塵的分散度較大,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從而具有較高的表面自由能,使粉塵的狀態不穩定,活性增高,在理化性質上表現為粉塵較之原物質具有較小的點火能量和自燃點。(如塊狀時不能燃燒的鐵塊,在粉碎成粉塵時,最小點火能量小於100mJ,自燃點小於300℃;煤粉的點火能量小於40mJ)。表面積的增大和吸附特性的存在,使得粉塵與空氣中氧分子的接觸面增大,增加了反應速度;表面積的增大,還使固體原有的導熱能力下降,易使區域性溫度上升,也有利於反應進行。

    同時,粉塵在擴散作用大於重力作用時具有懸浮狀態的穩定性,易與空氣形成粉塵雲。當各種條件具備時,粉塵就會發生爆炸。

    二、粉塵爆炸的條件。

    粉塵的火災爆炸事故多發生在煤礦、麵粉廠、糖廠、紡織廠、硫磺廠、飼料、塑膠、金屬加工廠及糧庫等廠礦企業。這與粉塵爆炸所需條件有關。粉塵爆炸本身是一類特殊的燃燒現象,它也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三個條件:

    ——粉塵本身是可燃粉塵。可燃粉塵分有機粉塵和無機粉塵兩類。有機粉塵如麵粉、木粉、化學纖維粉塵等,基本是可燃的。而無機粉塵包括金屬粉塵和一部分礦物性粉塵(如煤、硫等),也都是可燃粉塵。黃沙和塵土的粉塵也很微小,但由於它們本身不能夠燃燒,因此不具危險性。

    ——粉塵必須懸浮在助燃氣體(如空氣中),並混合達到粉塵的濃度爆炸極限。粉塵在助燃氣體中懸浮是由於粉碎、研磨、輸送、通風等機械作用造成的。大粒徑的粉塵一般沉降為只有燃燒能力的沉積粉塵,只有小粒徑的粉塵才能在助燃氣體中懸浮。同時,爆炸粉塵的危險性也用濃度爆炸極限下限來表示,一般是20-60g/m3,低於這個濃度,難以形成持續燃燒,更談不上爆炸。

    ——有足以引起粉塵爆炸的點火源。粉塵具有較小的自燃點和最小點火能量,只要外界的能量超過最小點火能量(多數在10mJ-100mJ)或溫度超過其自燃點(多數在400℃-500℃),就會爆炸。

    當上述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時,就可能發生粉塵火災爆炸事故。

    需指出的是,粉塵極有可能發生破壞性更大的二次爆炸。當粉塵懸浮於含有足以維持燃燒的氧氣環境中,並有合適的點火源時,可能發生初次爆炸,並引起周圍環境的擾動,使那些沉積在地面、裝置上的粉塵彌散而形成粉塵雲,遇火源形成災難性的第二次爆炸;另外第一次爆炸後,在粉塵的爆炸點,由於空氣受熱膨脹,密度變小,迅速形成爆炸點逆流(俗稱“返回風”),遇粉塵雲和熱能源,也會發生第二次爆炸。

    三、粉塵爆炸的預防和火災撲救措施。

    由於粉塵爆炸事故撲救極為困難,因此做好預防工作是尤為重要的。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條:

    ——消除粉塵源。採用良好的除塵設施來控制廠房內的粉塵是首要的,可用的措施有封閉裝置,通風排塵、抽風排塵或潤溼降塵等。除塵裝置的風機應裝在清潔空氣一側。應注意易燃粉塵不能用電除塵裝置,金屬粉塵不能用溼式除塵裝置。裝置啟動時應先開除塵裝置,後開主機;停機時則正好相反,防止粉塵飛揚。粉塵車間各部位應平滑,儘量避免設定一些其他無關設施(如窗幕、門簾等)。管線等儘量不要穿越粉塵車間,宜在牆內敷設,防止粉塵積聚,另外,在條件允許下,在粉塵車間噴霧狀水,在被粉碎的物質中增加水分也能促使粉塵沉降,防止形成粉塵雲。在車間內做好清潔工作,及時人工清掃,也是消除粉塵源的好方法。

    ——嚴格控制點火源。消除點火源是預防粉塵爆炸的最實用、最有效的措施。在常見點火源中,電火花、靜電、摩擦火花、明火、高溫物體表面、焊接切割火花等是引起粉塵爆炸的主要原因。因此,應對此高度重視。此類場所的電氣裝置應嚴格按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範》進行設計、安裝,達到整體防爆要求,儘量不安裝或少安裝不易產生靜電,撞擊不產生火花的材料製作,並採取靜電接地保護措施。被粉碎的物質必須經過嚴格篩選、去石和吸鐵修理,以免雜質進入粉碎機內產生火花。需要指出的是,近幾年因集塵設施粉塵清理不及時,長期運轉積熱引起的火災事故屢有發生,這也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採取可靠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於較小的粉碎裝置,可以增加其強度,並要考慮防止爆炸火焰透過連線處向外傳播;為減小爆炸的破壞性可設定洩壓裝置,如對車間採用輕質屋頂、牆體或增開門窗等。但應注意,洩壓裝置宜靠近易發生爆炸的部位,不要面向人員集中的場所和主要交通要道;為減少助燃氣體含量,在粉塵與助燃氣體混合氣中新增惰性氣體(如N2),減少氧含量,也是可行方法之一。(但對有些場所不可能實現,且造價亦高,目前實用價值較小)。也可以採用先進的粉塵爆炸抑制裝置,避免事故的發生。另外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加大管理力度,及時清掃、檢修裝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防護措施。

    撲救粉塵爆炸事故的有效滅火劑是水,尤以霧狀水為佳。它既可以熄滅燃燒,又可溼潤未燃粉塵,驅散和消除懸浮粉塵,降低空氣濃度,但忌用直流噴射的水和泡沫,也不宜用有衝擊力的乾粉、二氧化碳、1211滅火劑,防止沉積粉塵因受衝擊而懸浮引起二次爆炸。

    對一些金屬粉塵(忌水物質)如鋁、鎂粉等,遇水反應,會使燃燒更劇烈,因此禁止用水撲救。可以用幹沙、石灰等(不可衝擊);堆積的粉塵如麵粉、棉麻粉等,明火熄滅後內部可能還陰燃,也因引起足夠重視;對於面積大、距離長的車間的粉塵火災,要注意採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勢沿沉積粉塵蔓延或引發連鎖爆炸。

    總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塑膠、有機合成、粉末冶金及糧食加工等工業也不斷髮展。粉塵的種類和用量急驟增加,加之操作工藝的自動化、連續性,粉塵爆炸的潛在危險性大大增加,預防粉塵爆炸有較高的現實意義。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落實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避免粉塵爆炸事故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三國演義中的袁譚是誰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