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年錦時光
-
2 # 兔媽媽育兒
自信的孩子,都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幾乎是所有媽媽們的心願,可是,自信心並不是教出來的!自信心是基於孩子能力,氣質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自信。
提高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自信心的基礎,吃飯,穿衣,收拾屋子都能夠很輕鬆的完成,這些是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礎,上幼兒園有分離焦慮的寶寶,大都是自理能力相對弱的,自然離開家長就無法自信了!
提高身體的運動能力自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很多孩子在3歲之前就有了比較明顯的分別,這是因為孩子在早幼年時期,更多的是追逐,合作等等的互動,如果跑的快的,自然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如果跑的慢的,經常落後,長此以往,就會被邊緣化,自然自信心會受到影響!
因此,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慢慢培養,也得虛心呵護,從自理能力,自主能力,身體能力等方面去綜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
3 # 春宓晗
上星期四,女兒學校裡組織半天開放日活動,要求小朋友帶著水果去學校做遊戲。回來我媽一頓批評,說我女兒各種膽小,老師提的問題明明知道卻不敢舉手回答。我媽一頓罵,說我女兒沒出息,膽小怕事,什麼都不敢。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在學校太內向,為此我也是很頭疼。但是我始終不認為女兒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我和所有的家長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自信滿滿,但是自信心並不是一兩天可以培養的。每個孩子都會在某個時刻有不自信的表現,但並不能因為這個而一棒子打死,認為他就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這只是因為他尚處在成長進行時。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就像一顆正在萌芽的種子,正在生長。我們不必太焦慮,只要堅持好的做法,這個小苗終會長大、長壯。
如何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呢?
不吝嗇對孩子的誇獎誇獎孩子也是有技巧的,夸人要誇到點子上,不然就是白誇。要多誇獎過程,不要只看中結果;誇獎要真實中肯,不要太浮誇。
誇獎大致有兩類:
一種是描述性誇獎,就是肯定孩子做的具體事情,並指出這件事情帶來的好處。比如,你今天自己把玩的玩具收拾好了,讓房間變的很乾淨。
一種是總結性誇獎,比如,你今天玩遊戲雖然沒有得第一,但是你能一直堅持下去,直到遊戲結束,你是個能堅持的小孩,媽媽為你驕傲。
浮誇的表揚,對孩子的自信心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具體的誇獎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讓孩子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尊重他人很多人都認為自信就是認為自己非常的厲害,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這兩個正好相反。不是有句話說的好,越是缺什麼就越炫耀什麼。以自我為中心、傲慢、不謙虛,這些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有健康的自尊心的孩子,不需要透過貶低別人來獲得自信。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是個漫長的持續的過程。我們想想自己,誰敢說自己從小到大都那麼自信。只要我們相信孩子是出色的,有閃光的地方,孩子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成長。
我相信,每個孩子最終都會長成比我們自己更自信的人。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管這個世界怎麼看待自己的孩子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你就是在幫他樹立自信心!對你的孩子有信念,就是給他最大的祝福和力量!
-
4 # 泰壹說
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錢上的富足,而是“自我”的富足。
因為孩子可以隨身攜帶的,不是父母,也不是金錢,正是他們的“自我”。
分享六個培養孩子自信的小妙招
1 父母要適當放手很多孩子習慣被動接受大人的指導。他們的操控能力,在不知不覺中被大人過度干預。
不斷干預孩子的父母,會阻礙童年及青春期發展最重要的任務——發展出自我的意識。
父母需要鼓勵孩子把父母、老師和朋友的觀點綜合起來,進而組成他們自己的觀點。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越來越能認清自己,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不斷地強化自我意識。
2 讓孩子自己在錯誤中學習任何能力的學習,就像幼兒學會自己繫鞋帶之前,必須笨手笨腳地自行摸索一番。
在不斷地系錯、修正之後,5歲的孩子高興地說,“我會自己綁鞋帶,我媽媽很驕傲”。
青少年必須從不斷地出錯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的任務和選擇。只有這樣,當父母不在身邊指導時,他們才能做出獨立、健康、道德的決定。
3 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由於捨不得孩子辛苦,很多父母只希望孩子學業成績出色,其它幫忙張羅安排。這導致孩子習慣等人“幫忙收拾爛攤子”,而不是自主學習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學會自我管理。
有兩個小朋友在用電腦謄寫作業,兩人都因停電來不及儲存檔案,而失去了大部分的作業。其中一個孩子,選擇重新謄寫,直到深夜;另一個則乾脆把作業丟給媽媽,自己跑去睡覺。
看到孩子熬夜重寫作業,這位母親也會心疼,但仍選擇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她要讓兒子知道,她信任他的判斷,也尊重他的積極主動。這位母親的做法,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學會自我管理,可以讓讀幼兒園的孩子舉起小手,跟老師說明自己想上廁所;可以讓十歲大的孩子不會責罵失分的隊友;也可以讓16歲的青少年跟朋友出去玩之前,先完成作業。
4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很多獨身子女會被父母寵壞,學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相反,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隨時隨地都要準備分享,也就更能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心理活動。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尊重自己的需要,也能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培養同理心,是讓孩子擁有情感交流和愛人的能力。
健康的人際關係,永遠包括慷慨的心。父母要注意多讓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觸,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才能學會關注他人的需求。
5 給孩子專屬的內在家園內在家園,不是用磚頭和水泥搭建,而是用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和自我管理的心理建材打造出來的。
也許只是一個喜歡的公園、一座小橋、奶奶廚房裡的餐桌,或者只不過是一股安詳寧靜的內在感覺。
理解這一點的父母是這樣做的:孩子說自己感到很沮喪,父母建議她“出去走走”。孩子把這話聽進去了,還轉化成了自己的方法——跑步,“每當我感到情緒失落時就會去公園跑步。”
對於這個孩子來說,經常跑步的公園,就是他可以喘息、冷靜下來的內在家園。
6 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泰勒的爸爸白手起家,一路從基層做起,嘗過生活的艱辛,因此不希望兒子跟自己一樣辛苦。
不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忽略了兒子與他性格迥異:泰勒比他更溫和內向,不喜歡主動積極。
泰勒的媽媽雖然性格開朗,但長時間被認真工作的丈夫忽視,加上沒有傾訴的物件,於是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全傾注在乖巧聽話的長子身上。
父母努力幫他塑造的樣貌是成績好、很堅強、高成就。但泰勒卻不快樂:
“我雖然擁有所有小孩都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事實上我對任何事情都不是很感興趣。我只是隨波逐流,試著讓我父母覺得驕傲罷了。爸媽不是真的愛我,不接受我真正的模樣。”
這個案例想提醒大家:父母教養子女的任務,不是打造完美性格和成就,而是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
回覆列表
1.獨立活動,樹立信心。
2.增加交往,多見世面。
3.多種方法,有勇有謀。
4.內心有愛,個性堅強。
5.父母當先,行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