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哥說歷史
-
2 # 上國史鑑
一、在古代,元帥的級別要大於將軍,狄仁傑就做過兵馬大元帥,是統領一府,一州,一道等的兵馬,而將軍則是要聽命於元帥的命令。
二、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個概念。丞相是官職,而宰相只是對丞相這類人的稱呼。比如中國古代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長官都可以成為宰相,但是,丞相作為一個官職,在古代也是廢除之後又有所恢復,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就再也沒有了。究其原因,是丞相的權利越來越大,威脅到了皇權,簡單說就是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
3 # 經典守望者
歷史上的元帥稱呼其實真正成型的很晚,早在先秦時期,國家對於軍事最高負責人的稱呼是元戎,稱元帥的只有一次就是城濮之戰中晉國將領先軫為中軍元帥,可是並不常見。真正成型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之後。秦漢時期,軍事最高長官一般稱為上將軍或者大將軍。另外也有雜號將軍統帥全軍,比如驍騎將軍,伏波將軍等。當然,元帥和將軍也存在較大差別。元帥並不常見,一些小規模戰鬥都是由將軍直接指揮。當一些大軍團集合作戰時,由一位元帥統領幾個將軍,目的是為了避免同級將軍之間的相互掣肘,由一名高階武官居中指揮調和更有利於戰爭的順暢進行,在一場戰爭中,自然是元帥的等級高於將軍。
宰相和丞相是不同的叫法,不同時期國家的最高文職官員有時稱宰相,有時稱丞相。在《漢書·薛宣傳》當中就有“初,宣為丞相,而翟方進為司直。宣知方進名儒,有宰相器,深結厚焉。後方進竟代為丞相.”這說明最遲在東漢人們已經把宰相和丞相當做一回事。之後歷朝歷代的史書中都是宰相和丞相通用的。比如唐代許嵩的傳記中就同時出現了宰相和丞相互用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時期由於胡藍之獄後丞相制度被廢除,並無宰相的記錄,明洪武年間一直都是叫做丞相。
-
4 # O亮劍O
歷史上將軍與元帥的級別比較:
元帥有兩重含義,一重是官職概念,一重軍銜概念。從官職上來說,元帥、將軍無所謂誰大誰小,具體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從軍銜上來說,元帥的級別比將軍大。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其志;皇帝額頭可跑馬,宰相肚裡能稱船。將軍跟元帥是軍隊將領的官職,通常元帥大於將軍;先秦時期千人一將,也就是千夫長以上的軍職人員可以自稱將軍;周王室有天子六軍,每一個軍約一萬二千五百人,一個軍的將軍可以自稱元帥。元帥通常是一支軍隊的最高領導,他下面有將軍多人,元帥負責謀劃決策指揮,將軍負責帶兵打仗。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元帥是晉國名將先軫,他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軍,在崤之戰中擊敗秦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漢朝最高軍銜是大將軍,大將軍統領其它將軍,其它將軍可以是前,後、左、右將軍,也可以是步兵將軍、騎兵將軍、車騎將軍、弓弩營將軍等;韓信就是漢朝第一位上將軍,他統帥漢軍追亡逐北,所向批靡。
在這個時期,武將官職都是叫某某將軍,比如衛青是驃騎將軍、霍去病是車騎將軍、關羽是前將軍,趙雲是徵南將軍。他們的正式官號都是將軍。
也就是說,南北朝之前,將帥不分家,不管是多大的幹部,多高的級別,官職都只是某某將軍,頂多加個“大”字,叫“大將軍”。
到了南北朝時期,將帥才正式分家,元帥從一種對高階將領的稱呼,變成了一種凌駕於將軍之上的職務。
唐朝建立後,延續了南北朝的制度,並且還給元帥定了性——若有戰事,以皇子或親王擔任元帥,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副元帥。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之前,就曾經擔任過“西討元帥”一職。
元帥在這個時代是表示指揮全國兵力的軍事統帥,但它並不是一個正常存在的職位,只有在發生戰事時由皇帝臨時冊封。將軍是軍中的常職,軍隊中可以沒有元帥但是絕對不能沒有將軍,因為將軍直接指揮部隊在前線作戰。級別肯定是元帥高,但有時候直接權力還是將軍比元帥大。
歷史上宰相與丞相的區別:
丞相和宰相不是一個概念,丞相是官職,宰相是對丞相這類人的身份統稱。
在中國歷史上,丞相是一個明確的官位職稱,而宰相則是對那些輔佐皇帝處理事物者的口頭稱呼,並非官方定下的用語。“丞相”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設定相國的職位,用以輔佐國政,然而相國和丞相不是一個職位。 丞相是相國的副手,後來隨著歷史發展,丞相漸漸侵蝕相國的權利,在戰國後期,丞相正式取代相國成為輔政大臣。當然丞相也不是歷朝歷代都有的,比如西漢哀帝就將丞相改叫“司徒”,除曹操和蜀漢短暫設定過丞相以外,直到當代設定左右丞相,丞相這一職位才再次出現在歷史中。 而宰相與丞相出現的時間大致相同,早在春秋戰國的《莊子》一書中,就已經有了宰相的記錄。“宰”意為管理,“相”意為輔佐,宰相一詞,就用於指代那些輔佐天子的大臣,包括但不限於宰相,還有其他,尚書,中書之類均在此列。
-
5 # 孤筆春秋
歷史上元帥的級別比將軍大,因為元帥的定義是統率全軍的主帥。
宰相是封建時代輔助君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而丞相是代替君王總理國事職位最高的大臣。
-
6 # 亭安讀書
將軍和元帥
拋開近現代軍階軍銜制度,只看中國古代歷史中,“元帥”的使用不如“將軍”廣泛,兩者經常也是有著很大區別的概念。
唐朝時,有元帥、副元帥為最高統帥,並且也多是戰爭中象徵意義上的統領。因此,所謂“元帥”多集中在“帥”的含義上。
帥,統帥之意,也就是軍中統領。往往一軍之中,最高職位的將領,就會被認為是軍中統帥,也會被叫做“帥”。
相對於元帥代表性的含義多一些,將軍更加具體,也是古代各朝各代更加具體的官職。
按照我們接受度最廣也最常見的古代將軍名稱看,漢朝的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將領名稱,最被後世朝代所接受。
其中,大將軍最高,是古代王朝軍事武官的最高官職,之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次之,這三個將軍職位最高,其他如衛將軍、前後將軍等,在三個將官職之下。
並且各朝代中的史料當中,“將軍”的使用是比“元帥”廣泛的,觀兩者的級別來看,能夠稱得上一軍之帥“元帥”的人,必定位高權重,實際官職也必定是王朝的將軍等軍職。
因此,籠統看來,元帥當然是比將軍級別要高。
宰相和丞相宰相的含義,是在古代王朝之中高階官職人員的統稱。而丞相更具體一些,是一些朝代中具體的官職,負責統領百官,輔佐皇帝。
丞相制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的叫法是“相邦”,西漢為避劉邦諱改為丞相。在漢代,丞相是相國的助手,不過相國一職後被廢,甚至發展到最後成為權臣的代名詞,丞相一職反而更被後世廣泛接受。
一直髮展到明代,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加強君主權力,丞相稱呼走到盡頭。
宰相的說法,相傳得於商代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因此輔佐皇帝的高官被稱為宰相。
宰相併不是具體的官職,只要是輔佐皇帝的中樞官員,都可以稱宰相,丞相也可以被稱為宰相。
因此,宰相和丞相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籠統的官員說法,另一個則是具體的某些朝代的官職。
回覆列表
歷史上元帥比將軍大一個級別,新中國成立時彭德懷是元帥,粟裕是大將軍,彭總比粟裕大一個級別!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即百官之長。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區別: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