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心有猛萀

    其實這是個相輔相成的問題,內涵的因素太多,一樣產品可能是你需要才會用,也有可能是你看到這個產品後才覺得自己有用,心情好的時候用什麼都順,心情不好的時候感覺事事不順心,用啥都難受。所以,一件產品用不用有沒有需求,只有到那一刻才知道

  • 2 # 華禹護欄

    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是與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問題同出一轍,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荷蘭當代藝術家亨克·霍夫斯特拉表示,蛋是生命的起源,人和動物都是從蛋和卵而來,就跟愛從吻開始,然後才有了生命是同樣的道理。

  • 3 # 子睿的成長手冊

    是先有問題,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沒有發現問題,就先創造一個問題。如果你不會創造問題,那你也無法找到需求。

    發現問題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

    如果你沒有問題,那你就沒有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動力;如果你沒有問題,那你就沒有可以著手的方向;如果你不會創造問題,那你也無法找到需求。如果你能提出正確的問題,那麼問題本身就已經被解決了一半了。

    整體而言,發掘問題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當你遇到困難和障礙的時候,發掘出問題是處理困難的前提,你只有找出產生當前困難的問題是什麼,你才知道怎麼開始著手;另外就是,如果你能夠從所有人都沒發現的地方找到問題,那你就發現了一個有潛力的需求,如果你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自然地你就能獲得回報。要知道,現實世界裡的大部分需求,都是為了解決問題,顯性的問題和隱性的問題。

    “問題”,也是有套路可走的。

    不過任何問題套路都一個前提,那就是你要有追問的意識。檢驗一個想法是否成熟的方法,就是對這個想法進行連續的追問。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有一個創業的好主意,如果你對這個主意連續追問七八個問題,他依然能夠給出複合邏輯的回答,那麼不管這個創業主意是否能成功,至少他是已經深思熟慮,並且有足夠的理由去開始行動的。

    我之前有個朋友,打算做一個幫助那些幾個人的小團隊管理接單接專案的管理工具,初衷和出發點是大公司的管理系統太複雜不好用,那些自由職業的小團隊根本不會用,他們需要的是小而美的管理工具。

    OK,第一個問題,這個產品的目標使用者是誰?

    這個很簡單,那就是做自由職業,像那些在“豬八戒”網站等等上面接單給人做專案,或者自己有客戶的團隊,都是目標使用者了。

    第二個問題。既然你確定了你的目標使用者,那麼你打算提供什麼形式的產品給到他們來用?

    這個問題就是初衷,大企業的太難用了,因為他們出的管理系統的目標使用者其實也是大企業,是用來管理幾千幾萬人的,所以對於幾個人的自由職業者來說,是不適用的。想提供的是一個很簡單就可以用的管理工具,並且隨時可以。所以產品的形態是一個網站雲服務,登入網站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用了。功能就是管理接單的專案,比如任務分工,進度管理,客戶管理等。

    第三個問題。那麼什麼情景下,你的目標使用者會需要用你的產品?

    那當然是自由職業團隊接了單之後。他們要開始做專案了,這個時候他們就可以上來建立一個專案,分解和分配工作,開始專案進度跟蹤管理了。

    第四個問題。所以他們理所當然地需要上網站建立一個專案來開始工作嗎?我意思是,我一個三幾個人的自由職業夥伴,我在“豬八戒”上面也好,自己有客戶也好,你覺得我接的是什麼專案呢?老實說,絕大多數,不就是給人做個設計,搭個網站之類的嗎?建個專案來分解分配,這根本就是畫蛇添足。

    嗯.....但是分解工作,可以幫助你管理工作進度,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啊。

    第五個問題。既然你提到了每個人的工作管理,但事實上,我作為一個自由職業團隊,說直接點就是我和我的夥伴一個做事罷了。大家商量下,有問題就說,這就是最簡單最方便的方式,否則就不是所謂的“自由職業”了。你提到的這個方式,其實還是以公司管理的方式來去約束自由職業的夥伴。

    但是你們至少可以透過這個來進行訊息和進度同步吧?

    第六個問題。我為什麼要登入你的網站來向我的夥伴傳遞訊息?這顯然也是一個偽命題,並且依舊是公司管理的思維。

    到此為止,這個想法的邏輯已經站不住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問題”的套路是什麼。

    1.直接

    “問題”最簡單的方式,是直接提問,然後獲得直接的答案。比如你要問比利時的首都是哪裡?那麼你可以簡單的搜尋獲得直接的答案——布魯塞爾。

    其次是直接提問,或的公式答案。有些問題是不會有那麼幹脆的問題-答案的對應的,你依舊需要先獲得一個獲取方式,然後再去套用這個方式來去獲得答案。而這些就是我們初中高中時代一直在學習的事情。比如說知道力和質量,怎麼獲得加速度。

    為什麼知道公式答案很重要呢?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問題都已經被人問過、探索過了,並且也幫你解決了,最後還給你總結出了一套獲得答案的公式。知道公式答案,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最後一個是你負責解析清楚問題就行了,解析清楚之後將問題丟擲去,讓有能力的人來去獲得答案。有一個數學界的笑話:“如果你有一個未解決的問題,那麼你有兩個辦法。一,自己解決它。二,讓陶哲軒對它感興趣。”

    事實上,能把問題說清楚,知道哪裡是問題的關鍵,這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前提。

    2.抽象

    “問題”套路的第二層是抽象。

    如果我們回憶一個學生時代,尤其是高中的時候,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都是非常善於歸納總結的。“題海戰術”對提高成績有效的前提是,你需要能夠在各式各樣的題目裡,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要能夠透過題目,找出這個題目的本職——這就是抽象的能力。

    很多題目,都是不過是同一個問題換一種問法來讓你去處理。對於不能將問題抽象出來的同學來說,100個問題就需要找100個處理方法,而善於抽象的同學,在他們的思維裡其實就是幾個方法轉化打遍天下了。

    抽象能力對解決問題思維的影響,這就好比面對一塊磚頭,不抽象的話,那它的用途就只是用來砌牆——磚頭不就是用來砌牆的嘛。但抽象出來,磚頭的本質是——堅硬的立方體。那麼用途的外延就擴充套件了。

    再來看下,所有宏觀世界的運動,都是力學三定律;經濟學的諸多問題,都可以從需求和供給的變化裡面去著手分析。

    很多商業問題也是這樣,抽象出一個模型來去分析。

    比如用SWOT去進行競品分析,評估產品機會;

    用PESTEL模型去分析宏觀環境和戰略分析;

    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去分析使用者需求;

    用FOGG行為模型關於行為動機、執行能力、觸發機制的方式去分析人為何會去做一個行為。

    3.轉化

    “問題”套路最後一個層次是轉化。

    本來是沒有問題的,ok,那我們就製造問題。

    沒有問題我們怎樣製造問題?兩個方式——改變程度,改變條件。

    如果讓發簡訊成為問題?

    改變條件。你能發圖片嗎(你不要跟我說發彩信)?你能像QQ那樣發表情嗎?我總不能登入QQ來去聊天吧,別人還不一定線上了。

    改變程度。網速越來越快了,流量越來越便宜了。

    是技術讓這些東西漸漸發生了變化——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訪問和使用稀缺資源的能力改變了!這就是關鍵。

    記住,技術的作用只有一個——以更方便更廉價的方式去訪問稀缺資源!

    如果你發現原本稀缺的資源,已經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訪問了。那麼這就是你進行問題轉化的機會來了。

    最後總結一句。需求是從問題中來,如果你不會創造問題,那你也無法找到需求。

  • 4 # 藍湖產品設計協作

    發掘使用者痛點、解決使用者需求,並對行業和產品有一個深度思考,他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論:

    使用者視角是最重要的一個點,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使用者行為,觀察使用者。

    將業務本身的目標和使用者行為相結合,去洞察其中的共同利益點,再輸出方法和需求,演化成功能。

    各種行業資訊的輸入,多向前輩虛心請教,用其他行業的經驗來驗證本行業的經驗和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防潮箱、防潮櫃、乾燥櫃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