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記歷史

    慈禧開始對日本的態度還是強硬主戰,可無奈甲午戰爭前夕正處於慈禧60大壽時期,此時的慈禧正耗費大量財力在頤和園大興土木,甚至一些海軍軍費都被挪用來搞“建設”,耗費如此巨大隻不過是為慈禧60大壽做襯托,這時國家安危和一己私利的選擇真是個笑話。

    慈禧當得知和日本開戰需要停止挪用海軍軍費,並暫時擱置頤和園的土木工程時,慈禧內心主戰的風向標已經變了。後來清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加上李鴻章主和建議,慈禧對日本的強硬態度就消失殆盡了。當時的慈禧可能就是想怎麼辦好自己的60大壽,相比她的60大壽其他一切都是小事,諷刺的是在清軍各地戰事吃緊的情況下,慈禧雖然縮減了自己壽宴的規格,但還是轟轟烈烈的舉行了賀壽儀式。

    慈禧這種安於享樂的思想,得知宋育仁購買它國軍艦募集水兵準備奇襲日本肯定是不支援。因為她當時認為只要自己不倒臺,將權力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國家割幾塊地賠償點錢都不是事。你宋育仁這種行為就是主動給我惹事,這和慈禧能安於現狀就行的主線是不相符的,所以慈禧肯定就不會支援。

    對於宋育仁費盡心機所籌劃的偷襲計劃,我感覺就算計劃成功,也不會直接滅了日本。先說下宋育仁籌備的軍事戰力,他設想5艘戰艦10艘魚雷快艇,再募集2000名外國僱傭兵。暫且不說這些七湊八湊外國兵的忠誠度和戰力如何,就這個陣容就算奇襲最大化的成功,也只不過是對日本某個地區重創罷了。其實宋育仁的計劃如果成功,好的話可能會起到“圍魏救趙”的效果,畢竟當時日本會將大部分兵力放到中國戰場,這樣也許會讓日本大軍返回馳援本土。

    還有一些理論說日本國內當時空虛、經濟緊張、全部兵力都在中國戰場,宋育仁如果計劃能成功實施必滅日本,我感覺就算這些條件都成立,日本對宋育仁小股部隊的偷襲應該還是能應付的。當然這並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主要也和清朝長期墮落閉關鎖國,嚴重和世界發展脫節有關。當時的現實情況確實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國力強勁,清朝正好相反,後來的維新變法也被慈禧攪黃了。

  • 2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甲午戰爭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甲午戰爭中突襲日本的創意,其實最早是中國駐英公使龔照瑗提出來的,當時是駐英使館參贊的宋育仁在所撰《借籌記》中曾提到這件事,而後又有洋人又向宋育仁提出了組建艦隊攻擊日本本土等密謀。

    這種計劃,猛的聽來,著實讓人感覺熱血沸騰。不過只要仔細看史料,實際上這幾件事都是無中生有的空話,而且有些還有被洋人玩仙人跳的嫌疑。

    這些計劃的關鍵,是要能夠從外購立刻買到現成的軍艦。而當時中國駐英公使先後透過代理商、中間人,與智利、巴西以及英國方面解除,得到了真真假假的訊息,最終的結果是,一艘也買不到。

    既然一艘現成的軍艦都買不來,也就根本談不上什麼組建海外艦隊的謀略了。

    另外,這個謀略的施行與否,和慈禧太后半點關係都沒有,因為甲午戰爭時,慈禧太后身處幕後,真正在前臺主持決策的是光緒皇帝本人,而且所謂購買外國軍艦奇襲日本的設想,實際上也根本沒有彙報到清政府的最高決策層。只是駐英使館和李鴻章以及總理衙門之間來回商量而已。

    退一萬步,假設宋育仁所說的花費2000萬兩銀子買10艘軍艦的計劃真的能成,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奇襲的效果。

    因為,日本的海岸也是有防禦的啊。甲午戰爭前,日本的東京灣,廣島等地,都構築了規模非常龐大的海岸炮臺群,主要裝備從法國進口的260毫米口徑要塞炮,而且均設有水雷防禦部隊。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突進海灣都是個問題,別說登陸了。

    除此之外,長途奔襲日本的情報支撐在哪裡?長途奔襲的燃料、彈藥補給怎麼辦?日本各港口的留守軍艦是否應該考慮?還有光靠軍艦其實達不成什麼真正的襲擊任務,還需要有配套的陸軍,清政府是否有足夠能戰的陸軍來面對日本本土的師團?即使有陸軍,清政府全國只能湊不到10艘運兵船,這種運力是否足以支撐一次奇襲?

    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甲午年冒出來的奇襲日本的念頭,只是一個紙上談兵式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種種條件都沒能具備,也未能實施。

    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實際上日本早在1891年開始,就不斷以清軍登陸日本本土作為戰役設想,進行了多次海陸聯合的抗登陸演習。

  • 3 # 愛歷史君

    宋育仁,生於1857年,卒於1931年,四川富順縣人。他曾經出使歐洲,逐漸成為維新變法的支持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宋育仁還曾經提出過出兵“奇襲”日本本土的計劃。

    (宋育仁先生畫像)

    這是怎麼回事?

    一、宋育仁先生的“突襲日本”計劃的背景和實施

    1894年7月25日,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初步實現現代化的日本軍隊進攻北韓,攻下平壤,很快打過了鴨綠江,攻入了大清國的本土。陸上清軍一敗塗地。

    海上情況也不容樂觀,北洋艦隊在黃海一戰中,不敵日本艦隊。北洋艦隊遭受了慘重損失,但是主力仍在。李鴻章卻下令北洋艦隊“退港自守”,制海權也被日本軍隊掌控。

    (甲午戰爭地圖。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了戰爭,給華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在這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清軍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後,出使歐洲的宋育仁先生產生了一個設想:

    1、購買阿根廷、智利兩國的軍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2、招募澳洲水兵兩千人,配備武器彈藥,組成水師一旅。3、假稱澳洲商團,以“保護商隊”為名,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挽回戰局。

    宋育仁先生沒有僅僅空想,而是落到實處。一方面他和國內的一些地方督撫通氣,並上報清政府請求採納建議;另一方面他還尋求外國銀行的貸款,並招募外籍水兵。這一切大致完成了。

    結果怎樣?

    二、宋育仁提出突襲日本,為何慈禧置之不理?

    清政府拒絕了!慈禧太后和李鴻章堅決不同意宋育仁的計劃,反而招宋育仁回國,這個計劃最終胎死腹中。

    原因很簡單:清政府腐敗無能。

    此時的日本軍隊已經攻入了大清國的東北地域,離北京城已經不遠,清軍的軍事劣勢一覽無餘。清政府的統治者喪失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已經準備和日本和談了。清政府已經沒有了繼續戰鬥的意志。

    三、假如按照宋育仁計謀,能滅了日本嗎?

    清政府的正規軍隊——陸軍和海軍都打不過日本軍隊,靠一支“僱傭軍”能成事嗎?

    筆者認:不可能。原因如下:

    1、五艘軍艦進和十艘魚雷快艇,外加澳洲水兵兩千人,兵力很單薄。日本雖然大軍出征在外,但是國內留守的兵力仍然不容小視。這麼少的人馬孤軍深入,能打過日本的本土軍隊嗎?要知道日本的民風也是很兇悍的。此時的日本可不是1853年的幕府時代。

    2、外籍軍隊的忠誠度如何?難以保證。他們拿到錢之後一鬨而散或者是避而不戰,也不是沒可能的。要知道此時的日軍已經深入大清帝國的腹地——北京是首都,東北是清朝皇帝的“龍興之地”,明眼人一看清政府的軍事能力如此羸弱,怎會相助?

    3、澳洲那時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華人對日本的態度如何?默許加縱容。要知道,日本與英國在1894年7月16日簽署《日英通商航海條約》,注意:這個條約是平定條約。英華人用實際行動支援日本,給日本打了一針“強心劑”。順便說一句,1904年英國同樣支援日本打俄羅斯帝國,此時的英國和日本還是正兒八經的“盟友”關係(簽了條約的)。

    宗主國英國都縱容日本了,殖民地澳洲的僱傭兵還會賣力嗎?

    綜上所述,宋育仁先生的計劃很難實現。大清帝國行將就木,無可挽救了。

    這不僅是宋育仁先生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其實,早在1881年劉長佑將軍就提出“消滅日本”計策——趁日本羽翼未豐,提前出兵滅日本,清政府都沒采納這個計劃。在甲午戰爭一敗塗地的情況下,清朝無能的統治者們更是嚇破了膽,怎麼還敢主動進攻日本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刀劍亂舞》這款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