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科學重口味

    偶來回答下哈!

    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外層有電子圍著原子核高速轉動。磁性就是在電子圍繞原子核公轉以及自轉的過程中產生的。

    我們都學過,電生磁磁生電,電子的運動產生了電場,同時也產生了與這電場垂直的磁場。而這個電子核的磁性有多強,就要看這個公轉、自轉、不同電子間的互相影響(有的原子核不光有一個電子),這些運動都會產生磁性,它們也會互相影響,從而混在一起,表現為原子核的“磁矩”(磁的矩陣)。

    每一個原子核都有磁矩,包括銅和鋁。

    那為什麼只有磁石有磁性呢?為什麼鐵會被吸住?銅和鋁不行呢?

    原子核的磁矩產生後,問題就來了,原子周圍還有千千萬萬個原子呢!

    大家你擠我我及你,有的想往左走,有的向右走,有的前進,有的後退,這樣大家亂作一鍋粥,所有的磁性也都互相抵消了,這就是世界上除了磁石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帶有天然慈性的原因,因為都被中和了。

    超強磁鐵銣磁鐵兩塊擠掉一個蘋果表。

    磁石就不一樣了,人家內部的原子都訓練有素,大家統一指揮,都朝一個方向行軍,於是,天然的磁性就出現了。

    而如鐵鈷鎳這樣的物質,當磁鐵靠近它時,它們的本來雜亂無章的磁矩排列也會受到磁鐵“傳染”,表現出自己的磁性。而銅和鋁永遠都是雜亂無章的,所以,它們當然不會被吸走了。

    另外,磁鐵的磁性,也會因為加熱的原因,當超過“居里溫度”,磁鐵也會因為磁矩的混亂而喪失磁性。我們的電飯煲就是利用的這一原理。

  • 2 # bioxiaoqiang

    要理解磁鐵產生的物理機理,首先需要理解組成物質的原子的狀態(quantum numbers). 目前我們用主量子數,角量子數,磁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描述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量子狀態。第三個磁量子數就是產生我們所見磁場的原因,這裡有涉及到保利不飽和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如下圖,鐵鈷鎳的磁量子數沒有被內部彼此中和而表現出磁性。

  • 3 # 青山綠水250400698

    首先,我們應當弄清楚磁性的本質是什麼?磁性並非只是電子繞原子核公轉、自轉就能產生的,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轉動發生偏心現象產生磁性,即電子運動偏心顯現出正負極性,從而顯現出磁性。比如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都不顯極性、也不顯磁性,當二者結合為水分子時,由於二者原子核對電子引力偏差導致電子運動偏心,從而顯極性,磁性自然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再回頭看, 天然磁石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吸引銅鋁等導電性強的金屬呢?因為這類金屬原子核對外層電子束縛力很弱,電子的偏心運動很難顯示出極性來,也不顯磁性。而磁石對一些絕緣材料也不吸引,是因為這類材料原子核對電子束縛力超強,幾乎不受外界干擾,也不會顯極性、磁性。再做一個類比,銅鋁這類活性金屬可比隨和、凡事看淡之人,不會輕易和別人有爭執吧;絕緣材料可比那些鐵公雞,一毛不拔,由於把自己的利益打理得井井有條,外人休想佔到便宜,涇渭分明,這樣也不會輕易和別人有爭執;而那些既看重利益,而又不善於打理之人可類比半導體,容易受外界干擾而產生爭執,既顯極性、磁性,從而被磁石吸引。磁性的本質小到微觀,大到宏觀一個道理。欲知更多,可參閱我提出的<地磁假說>,歡迎共同探討!

  • 4 # 量子科學論

    首先要了解的是吸鐵石不是人造的,是天然就存在的物質,指南針,司南在古時候就被中國古人所發明!

    大家都知道物質是有原子構成的,磁鐵是可以吸引含有鐵,鎳,鈷原子的鐵磁物質!其他大部分原子在磁場下都會表現為抗磁性和順磁性這兩種狀態!不會

    所以問題肯定是出在了原子內部,在原子內部電子的高速自旋,就產生磁場(電磁效應),大部分物質不表現出磁性的原因是原子內部電子排列的混亂磁場被抵消!所以不具有磁性!

    鐵磁性物質一遇到磁場,原子內電子會乖乖的排隊,自旋統一指向一個方向,物質表現為磁性!

    銅和鋁為什麼不能被磁化,或者說不能被磁石吸引!鋁其實在外部磁場下表現為順磁性,原子內電子方向也會發生改變,是可以產生微小的磁力,以至於我們感知不到方向也,大約只有鐵的千分之一!

    而銅表現為抗磁性,在外部磁場下,內部原子會產生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磁場。

  • 5 # 漫步科學

    電流可以看做是電荷的移動,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場,但是對於天然磁石來說,其自身並不帶電,卻依然具有磁性,這就要深入到構成磁石的原子內部來分析了,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電子是帶有負電荷的亞原子粒子,永不停歇的圍繞原子核運動,在這個模型中,帶有負電荷的電子不斷的運動,而電荷的運動不就是電流嗎?因此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會產生相應的軌道磁矩,電子在圍繞原子核運動時也會做自旋運動,因此其自身也有自旋磁矩。當然,這種模型不太準確,因為真實的電子是以一定的機率出現在原子核周圍,電子具有量子特徵,因此不管是電子的軌道磁矩還是自旋磁矩都是量子化的。

    相似的道理,原子核是帶有正電荷的粒子,現代科學認為,質子、中子以及它們構成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現象,因此它們都有自旋磁矩,所以整個原子表現出的磁性是其內部基本粒子磁性的疊加結果,再推廣一下,由原子構成的物質表現出的磁性也服從這個規律,所以,理論上任何物體都具有磁性,只是強弱不同罷了。為什麼強弱不同呢?其實就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磁性疊加效應的表現。

    再來說說為什麼磁石不會吸附銅和鋁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如果把磁石吸附在鐵上,那麼鐵也就具有了磁性,可以繼續吸附其他鐵塊,這就表明鐵被磁化了,而銅和鋁卻不可以。

    磁化可以看做是物體磁中性被打破的過程,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物體內方向混亂的磁矩被定向,整體表現為順磁性,順磁性的原因可以認為是構成物體的粒子具有無法中和的粒子磁矩。除了順磁性外,還有抗磁性,抗磁性可以結合楞次定律來理解,我們把楞次定律放到微觀世界,電子運動產生的磁通與外加磁場的方向必然相反,起到阻礙作用,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抗磁性,當物體具有順磁性時,其抗磁性效果就會被覆蓋,而且由於磁化率的不同,即使有些物質表現為順磁性,但是單純憑藉人類的感覺是很難判斷吸附效果的。在本題中,銅表現為抗磁性,所以無法被磁石磁化並吸附,鋁雖然表現為順磁性,但是磁化率非常低,我們很難察覺。

    結語

    在本題中,銅表現為抗磁性,所以無法被磁石磁化並吸附,鋁雖然表現為順磁性,但是磁化率非常低,我們很難察覺。

  • 6 # 科學重口味

    偶來回答下哈!

    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外層有電子圍著原子核高速轉動。磁性就是在電子圍繞原子核公轉以及自轉的過程中產生的。

    我們都學過,電生磁磁生電,電子的運動產生了電場,同時也產生了與這電場垂直的磁場。而這個電子核的磁性有多強,就要看這個公轉、自轉、不同電子間的互相影響(有的原子核不光有一個電子),這些運動都會產生磁性,它們也會互相影響,從而混在一起,表現為原子核的“磁矩”(磁的矩陣)。

    每一個原子核都有磁矩,包括銅和鋁。

    那為什麼只有磁石有磁性呢?為什麼鐵會被吸住?銅和鋁不行呢?

    原子核的磁矩產生後,問題就來了,原子周圍還有千千萬萬個原子呢!

    大家你擠我我及你,有的想往左走,有的向右走,有的前進,有的後退,這樣大家亂作一鍋粥,所有的磁性也都互相抵消了,這就是世界上除了磁石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帶有天然慈性的原因,因為都被中和了。

    超強磁鐵銣磁鐵兩塊擠掉一個蘋果表。

    磁石就不一樣了,人家內部的原子都訓練有素,大家統一指揮,都朝一個方向行軍,於是,天然的磁性就出現了。

    而如鐵鈷鎳這樣的物質,當磁鐵靠近它時,它們的本來雜亂無章的磁矩排列也會受到磁鐵“傳染”,表現出自己的磁性。而銅和鋁永遠都是雜亂無章的,所以,它們當然不會被吸走了。

    另外,磁鐵的磁性,也會因為加熱的原因,當超過“居里溫度”,磁鐵也會因為磁矩的混亂而喪失磁性。我們的電飯煲就是利用的這一原理。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大多數人都知道鐵被磁鐵吸引,而其他金屬如銅和鋁則不然,為什麼磁鐵有如此神奇的關係。要找到答案,你需要深入到原子層面,檢查原子電子的磁性。

    磁性背後的科學,像電一樣,歸結為電子,即圍繞原子核的負電荷粒子。所有的電子都有磁性,就像它們有電性一樣。當一個電子錶現出磁性,並因此表現出與外部磁場相互作用的能力時,它就被稱為具有磁矩。

    電子的磁矩是基於它的自旋和軌道,這都是量子力學的原理。不用進入量子方程,只要說一個電子的磁矩是由於它的運動就足夠了。

    雖然任何物質中的單個原子都可能有磁矩,但這並不意味著物質本身就是磁性的。為了使物質具有磁性,你需要足夠數量的原子一起工作。

    原子之間一定有一些分歧。在許多物質中,所有的電子成對有序排列,每一個都抵消了另一個的磁性。一種物質要有磁性,它的電子不可能全部配對。

    然而,這本身不足以使物質具有磁性。僅僅因為一種物質的電子不是成對排列,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物質是磁性的。例如,錳是人體和穀物中的一種重要礦物質,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但它不具有磁性,儘管它的電子不是成對排列的。

    有足夠數量的電子彼此平行排列,它們與外部磁場相互作用的能力足以移動整個物體。

    任何具備這兩種條件的材料都被稱為鐵磁材料。鐵是最常見的鐵磁性元素。另外兩種鐵磁性元素是鎳和鈷。

  • 8 # bioxiaoqiang

    要理解磁鐵產生的物理機理,首先需要理解組成物質的原子的狀態(quantum numbers). 目前我們用主量子數,角量子數,磁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描述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量子狀態。第三個磁量子數就是產生我們所見磁場的原因,這裡有涉及到保利不飽和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如下圖,鐵鈷鎳的磁量子數沒有被內部彼此中和而表現出磁性。

  • 9 # 青山綠水250400698

    首先,我們應當弄清楚磁性的本質是什麼?磁性並非只是電子繞原子核公轉、自轉就能產生的,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轉動發生偏心現象產生磁性,即電子運動偏心顯現出正負極性,從而顯現出磁性。比如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都不顯極性、也不顯磁性,當二者結合為水分子時,由於二者原子核對電子引力偏差導致電子運動偏心,從而顯極性,磁性自然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再回頭看, 天然磁石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吸引銅鋁等導電性強的金屬呢?因為這類金屬原子核對外層電子束縛力很弱,電子的偏心運動很難顯示出極性來,也不顯磁性。而磁石對一些絕緣材料也不吸引,是因為這類材料原子核對電子束縛力超強,幾乎不受外界干擾,也不會顯極性、磁性。再做一個類比,銅鋁這類活性金屬可比隨和、凡事看淡之人,不會輕易和別人有爭執吧;絕緣材料可比那些鐵公雞,一毛不拔,由於把自己的利益打理得井井有條,外人休想佔到便宜,涇渭分明,這樣也不會輕易和別人有爭執;而那些既看重利益,而又不善於打理之人可類比半導體,容易受外界干擾而產生爭執,既顯極性、磁性,從而被磁石吸引。磁性的本質小到微觀,大到宏觀一個道理。欲知更多,可參閱我提出的<地磁假說>,歡迎共同探討!

  • 10 # 量子科學論

    首先要了解的是吸鐵石不是人造的,是天然就存在的物質,指南針,司南在古時候就被中國古人所發明!

    大家都知道物質是有原子構成的,磁鐵是可以吸引含有鐵,鎳,鈷原子的鐵磁物質!其他大部分原子在磁場下都會表現為抗磁性和順磁性這兩種狀態!不會

    所以問題肯定是出在了原子內部,在原子內部電子的高速自旋,就產生磁場(電磁效應),大部分物質不表現出磁性的原因是原子內部電子排列的混亂磁場被抵消!所以不具有磁性!

    鐵磁性物質一遇到磁場,原子內電子會乖乖的排隊,自旋統一指向一個方向,物質表現為磁性!

    銅和鋁為什麼不能被磁化,或者說不能被磁石吸引!鋁其實在外部磁場下表現為順磁性,原子內電子方向也會發生改變,是可以產生微小的磁力,以至於我們感知不到方向也,大約只有鐵的千分之一!

    而銅表現為抗磁性,在外部磁場下,內部原子會產生反作用力,以抵消外部磁場。

  • 11 # 漫步科學

    電流可以看做是電荷的移動,我們知道電可以產生磁場,但是對於天然磁石來說,其自身並不帶電,卻依然具有磁性,這就要深入到構成磁石的原子內部來分析了,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電子是帶有負電荷的亞原子粒子,永不停歇的圍繞原子核運動,在這個模型中,帶有負電荷的電子不斷的運動,而電荷的運動不就是電流嗎?因此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會產生相應的軌道磁矩,電子在圍繞原子核運動時也會做自旋運動,因此其自身也有自旋磁矩。當然,這種模型不太準確,因為真實的電子是以一定的機率出現在原子核周圍,電子具有量子特徵,因此不管是電子的軌道磁矩還是自旋磁矩都是量子化的。

    相似的道理,原子核是帶有正電荷的粒子,現代科學認為,質子、中子以及它們構成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現象,因此它們都有自旋磁矩,所以整個原子表現出的磁性是其內部基本粒子磁性的疊加結果,再推廣一下,由原子構成的物質表現出的磁性也服從這個規律,所以,理論上任何物體都具有磁性,只是強弱不同罷了。為什麼強弱不同呢?其實就是構成物質的粒子磁性疊加效應的表現。

    再來說說為什麼磁石不會吸附銅和鋁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如果把磁石吸附在鐵上,那麼鐵也就具有了磁性,可以繼續吸附其他鐵塊,這就表明鐵被磁化了,而銅和鋁卻不可以。

    磁化可以看做是物體磁中性被打破的過程,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物體內方向混亂的磁矩被定向,整體表現為順磁性,順磁性的原因可以認為是構成物體的粒子具有無法中和的粒子磁矩。除了順磁性外,還有抗磁性,抗磁性可以結合楞次定律來理解,我們把楞次定律放到微觀世界,電子運動產生的磁通與外加磁場的方向必然相反,起到阻礙作用,所以任何物體都具有抗磁性,當物體具有順磁性時,其抗磁性效果就會被覆蓋,而且由於磁化率的不同,即使有些物質表現為順磁性,但是單純憑藉人類的感覺是很難判斷吸附效果的。在本題中,銅表現為抗磁性,所以無法被磁石磁化並吸附,鋁雖然表現為順磁性,但是磁化率非常低,我們很難察覺。

    結語

    在本題中,銅表現為抗磁性,所以無法被磁石磁化並吸附,鋁雖然表現為順磁性,但是磁化率非常低,我們很難察覺。

  • 1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大多數人都知道鐵被磁鐵吸引,而其他金屬如銅和鋁則不然,為什麼磁鐵有如此神奇的關係。要找到答案,你需要深入到原子層面,檢查原子電子的磁性。

    磁性背後的科學,像電一樣,歸結為電子,即圍繞原子核的負電荷粒子。所有的電子都有磁性,就像它們有電性一樣。當一個電子錶現出磁性,並因此表現出與外部磁場相互作用的能力時,它就被稱為具有磁矩。

    電子的磁矩是基於它的自旋和軌道,這都是量子力學的原理。不用進入量子方程,只要說一個電子的磁矩是由於它的運動就足夠了。

    雖然任何物質中的單個原子都可能有磁矩,但這並不意味著物質本身就是磁性的。為了使物質具有磁性,你需要足夠數量的原子一起工作。

    原子之間一定有一些分歧。在許多物質中,所有的電子成對有序排列,每一個都抵消了另一個的磁性。一種物質要有磁性,它的電子不可能全部配對。

    然而,這本身不足以使物質具有磁性。僅僅因為一種物質的電子不是成對排列,並不一定意味著這種物質是磁性的。例如,錳是人體和穀物中的一種重要礦物質,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但它不具有磁性,儘管它的電子不是成對排列的。

    有足夠數量的電子彼此平行排列,它們與外部磁場相互作用的能力足以移動整個物體。

    任何具備這兩種條件的材料都被稱為鐵磁材料。鐵是最常見的鐵磁性元素。另外兩種鐵磁性元素是鎳和鈷。

  • 13 # 認知皆模型

    千萬不要小瞧這個問題,因為直到1928年才有了真正的解釋,涉及到了一種純粹的量子效應(交換作用),在宏觀世界沒有可以與之類比的現象。

    當然,也有簡單的回答:

    銅、鋁等金屬不是鐵磁體,所以不能被磁鐵吸引。

    至於什麼是鐵磁體

    這就要從抗磁性、順磁性、鐵磁性一步步瞭解,如果直接講鐵磁體,你很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

    抗磁性

    所有物體都有抗磁性,因為所有物體內部都有電子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電子任意朝一個方向運動。現在施加一個垂直於電子運動方向的磁場,電子會受到洛倫茲力,做圓周運動。

    電子做圓周運動就相當於一個小磁鐵,主要會產生與外部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此時的電子就會被外部磁場排斥。

    順便提醒一句,非勻強磁場才能產生“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勻強磁場是沒法吸引小磁鐵的,只會讓小磁鐵轉個方向。下面提到的磁場都是指非勻強磁場

    不管物體的哪個方向面對磁場,內部的電子都一定會有垂直於磁場方向的速度分量,所以物體一定會有被磁場排斥的趨勢,這就是抗磁性

    抗磁性通常都很弱,弱到我們平時根本察覺不到。

    不過在外界磁場足夠強的時候,抗磁性還是可以被察覺到的,比如“磁懸浮青蛙”:

    另外,超導體的抗磁性非常強,超導磁懸浮就是利用了超導體的“完全抗磁性”。

    順磁性

    有些物體除了抗磁性之外,還有順磁性。

    這和組成物體的原子的結構有關係,原子內部有電子、質子、中子。

    電子、質子、中子都有自旋磁矩,不用管自旋磁矩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只需要知道電子、質子、中子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小磁鐵。

    原子中大部分電子、質子、中子的自旋磁矩都互相抵消了,抵消之後就不再相當於小磁鐵了。

    不過有些電子的自旋磁矩不會互相抵消,這就是“未配對”的電子,具體內容有些複雜,在這裡就不提了。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瞭解一下“泡利原理”和“洪特規則”。

    如果原子中有“未配對”的電子,那麼原子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小磁鐵。

    至於原子裡面到底有沒有“未配對”的電子,需要看原子的原子序數,這也有些複雜,就不提了。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瞭解一下“構造原理”。

    銅原子沒有“未配對”的電子,鋁原子、鐵原子有“未配對”的電子。

    如果物體內部有“未配對”的電子,就相當於內部有大量的小磁鐵,平時這些小磁鐵無序排列,磁性互相抵消了,對外不顯磁性。

    一旦外部施加磁場,物體內部的小磁鐵就會統一朝向一個方向,這就是磁化

    被磁化以後,物體就會被磁場吸引,這種性質就是順磁性

    順磁性通常會比抗磁性強,會掩蓋抗磁性。

    所以同時具有順磁性和抗磁性的物體只會表現出順磁性,被稱為順磁體。而具有抗磁性的物體只會表現出抗磁性,被稱為抗磁體

    順磁性也很弱,弱到我們平時根本察覺不到。

    不過順磁性已經涉及到交換作用(一種純粹的量子效應)了,降低溫度,一些順磁體就會表現出一種新的性質:鐵磁性

    鐵磁性

    之所以說交換作用是一種純粹的量子效應,是因為它與全同粒子不可分辨(僅存在於亞原子世界)有關。

    微觀世界的粒子基本上都是全同粒子,電子就是一種全同粒子,可以簡單地把全同粒子理解成“完全一樣的粒子”。

    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但是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電子,甚至於世上所有的電子都是一模一樣的!

    交換作用引出了“交換能積分常數”。

    我們不需要知道這個常數到底是什麼,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交換能積分常數”,這個常數越大,“未配對”的電子就會排列得越整齊。

    “未配對”的電子整齊排列,就相當於一種自發磁化,相當於小磁鐵的原子就會整齊排列,形成區域性的“大磁鐵”,也就是磁疇

    通常磁疇會無序排列,磁性互相抵消,對外不顯磁性。

    物體內部一旦有自發形成磁疇,就會表現出鐵磁性,在外部磁場中磁化,磁疇整齊排列,會產生巨大的磁場。

    鐵磁性產生的磁場是順磁性產生的磁場的成千上萬倍,可以產生直觀的現象,比如磁石吸鐵。

    具有鐵磁性的物體就是鐵磁體,比如鐵、鈷、鎳。

    鐵磁相變

    一些讀者可能會疑惑:

    自發形成磁疇,和順磁體在外部磁場中磁化,有什麼本質區別嗎?為什麼產生的磁場差距那麼大?

    磁疇和順磁質磁化最大的區別就是:

    磁疇中的小磁鐵(原子)排列得非常整齊,而順磁體磁化以後,小磁鐵(原子)的方向只是稍微轉動了一點點。

    順磁體內部的原子在磁場中不僅會有排列整齊的趨勢,還會不斷熱運動,引起無序排列。

    如果溫度過高,交換作用就無法和熱運動抗衡,磁疇內部的原子也會無序排列,磁疇也因此解體,鐵磁體就會變成順磁體,這就是鐵磁相變

    相變很常見,固體、液體、氣體的物態變換就是最常見的相變。相變有臨界點,比如熔點、沸點。

    鐵磁相變的臨界點就是居里溫度,溫度超過居里溫度就是順磁體,低於居里溫度就是鐵磁體。

    對稱性破缺

    鐵磁體還有更深層的奧秘,上面提到的交換作用僅僅只是海森堡在1928年的解釋。

    如今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已經發展出了凝聚態物理,鐵磁體、鐵電體、反鐵磁體、反鐵電體、超導體、超流體、……這些神奇的現象都被歸納為對稱性破缺的產物。

    對稱性破缺形成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牛市中,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