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影生活
-
2 # 草根談娛樂
整體來說,徐崢在《我不是藥神》裡的演技還是很到位的,他飾演的程勇起初是一個市井小民,有著小人物的心態,為了生存和生活做起了走私藥品的事情,徐崢在影片前半段將程勇的這種小人物形象塑造的很到位,一言一行間都透露著一個“小”!
進入電影后半段,徐崢飾演的程勇開始進行轉變,身上的小人物特質也已經褪去,程勇也開始懂得悲天憫人,一言一行也不再有小人物的“小”,這樣的轉變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挑戰,這就好比在一部電影裡飾演兩個甚至三個角色!
《我不是藥神》裡有一個橋段能夠看出徐崢的演技,就是在被自己前妹夫盤問時還要裝作以前貪婪的樣子,這樣的偽裝對於一個演員是一種挑戰,一方面他要遊離於兩種人格之間,另一方面他還要把握好度,將這個度拿捏的正好,而徐崢很巧妙地把握好了這個度,讓人感覺很自然!
徐崢在影片最後的表演也可謂觸動人心,那一句“他今年才20歲,他只是想活,他有錯嗎?”問的直抵人心,那面對被捕的從容也將這個角色詮釋的充滿活力,在被審判時的那一段簡短的自述更是將整個影片昇華到了一個檔次!
綜上,徐崢在《我不是藥神》裡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前後劇情的人格變換把握的很到位,情感的表達足夠細膩!
-
3 # 雲商之家主編
個人認為是徐崢區別於以前角色的重要轉型。他證明了自己不侷限於《人在囧途》這樣型別的喜劇片,在內心戲上下了較大功夫。但單純論演技,徐崢可能並未達到影帝級別,比如橫向對比《鬥牛》中的黃渤,《解救吾先生》中的王千源。
徐崢作為本片的製作人,也拍過很多高票房電影,深知此中邏輯。所以,我們展開看劇情時,會很清晰的理解劇情和風格。徐崢飾演的一位落魄中年男子,為了拯救家庭拯救自己,以身試險去進行仿藥走私。從剛開始的春風得意,到後來遭遇挫折後的妥協放棄,再到劇情高潮中的英雄主義形象,徐崢都拿捏有度。三個層次的表演,既表現了徐崢最為拿手的喜劇形象,也展示了他個人在內心戲和感情戲上的用力。
前段形象,層次感強前半段,完全是徐崢一個人帶著影片的節奏在走。經典的“油滑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徐崢的最擅長的角色尺度。影片開始,賣印度神油時狡黠的表情和粗俗的話語,為角色奠定性格基調,形象上,不修邊幅的亂髮,加上一身幾乎沒換過的深色外套,基本就把這個角色的雕像畫圓滿了。影片為了加深這個角色的前期性格,又在原型的基礎上補充故事,例如真實人物陸勇的家庭關係並不想片中一樣失敗且落魄。徐崢在毆打律師之後進去派出所,面對前來教訓他的小舅子,幾句叫罵將他嚇退在牆角的表演像極了一個真實的中年loser。仔細看錶演的細節,跟以前徐崢的狡黠形象有較大出入,頷首縮肩,延伸不知所措,完全失去了賣藥和打人時那種自大形象。
自此,前半段的三場表演,徐崢飾演“程勇”這個人物的層次感躍然紙上。自大,高傲,大男子主義,恃強凌弱,狡猾商人。但同時,一場與父親和孩子的戲,又將人物的苦衷突出表達。但這兩場戲仍然是以喜劇的形式展現,從本質上並未逃出他個人的表演框架。
中部形象轉變中部片段,人物的心理經過走私事件的變化,從一位落魄男到一位暴發戶的形象轉變。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物細節是都夠給演員加分的,例如:與女主角的對戲,一位離異男人同時又是女主角的上司,是如何透過事件過程逐漸建立人物關係的。徐崢在兩場主要戲份上確定中期人物形象的轉變,一個是夜總會中為女主角出頭的砸錢場景,完全表現出一位X絲變成暴發戶後的傲氣作風,而後,隨女主角回家後的行為又讓人物形象矛盾叢生,本質上還是“程勇”這個人並沒有完全陷入自我膨脹。另一個場景,團隊吃散夥飯時,徐崢氣氛凝重,欲言又止,而後乾脆做回自己的油滑作風,寧願自己一時獲利也不遠挺身走險幫助病人的“狠心”,這個心理過程恐怕是整部戲的核心表演。心理衝突的矛盾產生,也為之後的人物性格轉變奠定最終鋪墊。
後段的精彩反差首先,經過走私事件後的程勇心理種下一顆不安的種子。為了私利拋棄指望他生存的患者,即使自己飛黃騰達,也難能戰勝此事的“心魔”。
當王傳君的妻子找到這位“老闆”時,第一句話已經將第三段的人物性格奠定基調。
一身商務範的徐崢此時言語謹慎,面對昔日的好朋友,語言平淡但是語氣上關心絲毫沒變,且沒有了前段中人物的圓滑。王傳君去世後,面對一群白血病患者,徐崢的內心戲在此時十足厚重。有人說這個影片的後端像《辯護人》,而在我看來,也就是徐崢在這場戲中像極了宋康昊。眾生蒼茫,面對社會底層的無助,一位有能力卻沒有去做出他人期望的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無奈?徐崢一個眼神寫滿了內心的複雜——對朋友死去的愧疚,對他人失望之情的慚愧,對眾生無助的傷心,對自己勢單力薄的無奈。
這場戲過後,所有後面發生的一切,變得順理成章。觀眾情緒也在這場戲後全部被調動。
後段劇情中,剋制冷靜,儼然化身正義英雄的徐崢,已經全然變成另外一個人。
結尾我們依照劇情將人物的變化梳理一下,分三段可能最體現演員的心理過程。若本片根據原型故事照實拍攝,精彩程度或許會大打折扣。但為什麼說徐崢尚未到影帝級水平?
理由上文已經提及,在考慮票房情況下,觀眾更喜歡徐崢在喜劇和悲劇上結合的更好。所以,我們看到上半段一如既往的徐崢式的語言幽默,恰似《人在囧途》和《心花路放》一樣被是普通觀眾對徐崢的固有印象。徐崢作為演員和製片人顯然知道觀眾的喜好。再者,題材和劇情的安排,讓故事張力本身要大過演員表演,所以很多人說神父和女主角的表演非常好,其實恰恰是故事本身賦予的演員光環要大很多。
徐崢在精彩的幾個重要場景中一直是軸心作用,負責搞笑也負責調動情緒,從形象上也有較大的變化。但作為負責還原原型人物張力的角度上看,徐崢沒有順應角色基本層面的性格表現,前後較大的形象差距並一定就是完美無缺,反而誇張的喜劇表演並沒有逃出自己慣常的套路。當然,這也是劇本使然。從這一點上看,徐崢只差一點判斷,火候的掌控或許並不在話下。
回覆列表
徐崢著實騙了一回觀眾,沒看電影前,所有人都以為《我不是藥神》是一部《人在囧途》那樣的公路喜劇,抱著看喜劇的放鬆心態進場,卻被劇情虐的淚流滿面。
徐崢在電影中飾演“藥神”程勇,這個人物與現實中的陸勇有很大區別。在得到陸勇同意後,電影做了很多戲劇化處理,激化了矛盾衝突,劇情也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立體。
程勇這個人物成長變化軌跡是從小人物到英雄。
他有家暴傾向,妻子與他離婚,一個人慘淡經營著印度神油店,付不起店鋪的租金,家裡還有生病的老父。
一個被生活快要壓垮的中年人,在萬般無奈之際,抱住了呂受益遞來的救命稻草,就算這根稻草會讓他面臨牢獄之災。
這時候的程勇身上幾乎沒什麼閃光點,跟千千萬萬個底層人民一樣,忍受著生活的摧殘。
所以,他一開始賣仿製藥完全是衝著利益衝著錢去的,當然這其中也有為父親籌手術費的急切心情。
讓他轉變的,是幾個合夥人。
程勇第一次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過的比他還慘。
黃毛得病後為了不連累父母獨自背井離鄉,在父母那裡,他已經死去。
劉思慧女兒患病,丈夫離開,她只能跳鋼管舞,甚至出臺。
最悲情的呂受益,表面堅強,但病痛在一個深夜摧毀了他,沒有絲毫猶豫,選擇自殺。
程勇內心一直在反思自己,賺了那麼多錢,雖說也幫到了病人,但他停下來就等於要了他們的命。
影片後半段是他在贖罪,在救贖,原價賣,甚至貼錢賣,也不再在乎會不會進監獄。
徐崢演出了程勇這個人物的轉變,小人物時的粗鄙懦弱,成為英雄時的毅然決然、不計後果。
不止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羽、楊新鳴、王硯輝,直至每一個群演,都在全情投入得在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