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拘泥於你

    中國古代詩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學的瑰寶.在文學這個百花園中,有些詩同數學時有聯姻,如把數字嵌入詩中,有的一首詩就是一道數學題.當你在讀聯吟詩時,既提高了文學修養,又學會了解題,還能得到美享受.

    一.數學入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是宋代邵雍描寫一路景物的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這是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這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寫的一道《麻雀》詩.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員,飽食終日,貪汙腐敗,反對變法,故把他們比作麻雀而諷刺之.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這是清代紀曉嵐的十“一”詩.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寫了景物,也寫了情態,自然貼切,富有韻味,難怪乾隆連說:“真是奇才!”

    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

    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枝槍.

    清末年間,鴉片盛行,官署上下,幾乎無人不吸,大小衙門,幾乎變成煙館.有人仿邵雍寫了這首啟蒙詩以諷刺.

    西漢時,司馬相如告別妻子卓文君,離開成都去長安求取功名,時隔五年,不寫家書,心有休妻之念.後來,他寫了一封難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後,拆開一看,只見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萬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寫了一首如訴如泣的抒情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叫丫環.萬語千言把郎怨,百無聊賴,十依闌干,九九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點燭祭祖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梳妝懶,三月桃花又被風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讀後深受感動,親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長安.從此,他一心做學問,終於成為一代文豪.

    二.詩歌趣題

    1.數學是一種抽象思維活動,本來與詩無緣,可是清代詩人徐子云竟將「抽象」與「形象」結合在一起,創作出這首數學詩: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

    三百六十四隻碗,看看周盡不差爭.

    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

    請問先生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

    詩句的意思是:寺內有三百六十四隻碗,如果三個和尚共吃一碗飯,四個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個和尚都有得吃,寺內共有和尚多少個?

    “周盡不差爭”意即很準確,晚數就這樣,一點也不差.

    顯然這一道代數題,初中生只要稍動腦筋就能解決——設和尚數為x,列出以下的代數式子:x/3+x/4=364,x=624.

    2.百羊問題

    明代大數學家程大位著的《演算法統宗》一書,有一道詩歌形式的數學應用題,叫百羊問題.

    甲趕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隨其後,

    戲問甲及一百否?甲雲所說無差謬,

    所得這般一群湊,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隻來方湊,玄機奧妙誰猜透?

    此題的意思是:一個牧羊人趕著一群羊去尋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個牽著一隻羊的人從後面跟來,並問牧羊人:“你的這群羊有100

    只嗎?”牧羊人說:“如果我再有這樣一群羊, 加上這群羊的一半又1/4群,連同你這一隻羊,就剛好滿100只.

    ”誰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這群羊有多少隻?

    此題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3.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壺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

    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

    這是一道民間算題.題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著酒壺邊喝邊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將壺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鬥是古代容量單位,1鬥=10升),這樣遇店見花各3次,把酒喝完.問壺中原來有酒多少?

    此題用方程解.設壺中原來有酒x鬥.得〔(2x-1)×2-1

    〕×2-1=0,解得x=7/8.

    4.百饃百僧

    明代大數學家程大位著的《演算法統宗》中有這樣一題:

    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增;

    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丁?

    這題可用假設法求解.現假設大和尚100個,

    (3×100-100)÷(3-1÷3)

    =75(人)…………

    小和尚人數

    100-75=25(人)

    大和尚人數

    5.啞子買肉

    這也是程大位《演算法統宗》中的一道算題:

    啞子來買肉,難言錢數目,一斤少四十,

    九兩多十六.試問能算者,今與多少肉?

    此題題意用線段圖表示,就一目瞭然.

    從圖可以看出:

    每兩肉價是:(40+16)÷(16-9)=8(文)

    啞子帶的錢:8×16-40=88(文)

    啞子能買到的肉:88÷8=11(兩)

    (注:舊制1斤=16兩)

    6.及時梨果

    元代數學家朱世傑於1303年編著的《四元玉鑑》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九百九十九文錢,及時梨果買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個,七枚果子四文錢.

    問:梨果多少價幾何?

    此題的題意是:用999文錢買得梨和果共1000個,梨11文買9個,果4文買7個.問買梨、果各幾個,各付多少錢?

    梨每個價:11÷9=1 2/9(文)

    果每個價:4÷7=4/7(文)

    果的個數:

    (1 2/9×1000-999)÷(1

    2/9-4/7)=343(個)

    梨的個數:1000-343=657(個)

    梨的總價:

    1

    2/9×657=803(文)

    果的總價:

    4/7×343=196(文)

    7.隔壁分銀

    只聞隔壁客分銀,不知人數不知銀,四兩一份多四兩,半斤一份少半斤.

    試問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銀?

    此題是民間算題,用方程解比較方便.

    設客人為x人.則得方程:

    4x+4=8x-8

    x=3,4×3+4=16

    答:客人3人,銀16兩.

    (注:舊制1斤=16兩,半斤=8兩)

    8.寶塔裝燈

    這是明代數學家吳敬偏著的《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中的一道題,題目是:

    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

    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頂層幾盞燈?

    各層倍數和:

    1+2+4+8+16+32+64=127

    頂層的盞數:381÷127=3(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特拉自精和自豪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