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仙人闆闆20344346

    1對的 ,

    1、防洪: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巨大的水庫,滯蓄洪水,使下游荊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禦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禦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庫容在73—220億立方米之間。如遇1954年那樣的洪水,在堤防達標的前提下,三峽能減少分洪100—150億立方米,荊江至武漢段仍需分洪350—400億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禦。

    2、發電: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這個水電站每年的發電量,相當於4000萬噸標準煤完全燃燒所發出的能量。裝機(26+6)×70萬(1820萬+420萬)千瓦,年發電846.8(1000)億度。主要供應華中、華東、華南、重慶等地區。

    3、航運:

    三峽工程位於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鬥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游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從現在的每年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當然三峽工程,對生態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 2 # 綜改1

    不但沒錯,而且具有偉大作用,只是現在只發揮了重大作用!修建了三峽工程以後,再單純去規劃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才是大錯特錯,嚴重失誤!

    三峽工程的偉大作用:

    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透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大華北去新增五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

    第一是全程自流,取代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

    第二是取代漢江水,滿足漢江中下游需求!

    第三是支援漢渭工程調水!

    第四是取代黃河水,配合根治黃河,恢復航運!

    第五是降低調水成本價,提高水質級別!

    第六是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標準由一百年一遇提高到一千年一遇!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河!體現出三峽工程移民的偉大貢獻!

    美華人早年築壩修建水庫,新增了三十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降低了糧食成本價,把大量的糧食出口中國,而中國現在旱澇保收的耕地還不足十億畝!

    華人要端穩自己的鐵飯碗,富民強國,真是任重道遠!南水北調仍需努力!

  • 3 # 運河之楊

    三峽工程浩大,有利也有弊,利多弊少。高峽出平湖,有效降低了中下游的洪澇災害,水力發電造福廣大區域工農業生產與生活。

  • 4 # 我的專利是農民工

    大埧的建成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肯定的,自從三峽大壩建成後周邊地區,又特別是重慶那每年的上半年或更長時間那雨天太多哪,讓人難以接受,早有反對的專家就說哪,幾十或上百年後將會是得不償失。

  • 5 # 大樹50678296

    我是重慶涪陵人,我們涪陵人支援修建大壩,包括當地移民,涪陵移民幾乎是全部本地消化,當時大家是過了段苦日子,但現在那個不說個人是三峽工程的收益者。我等平頭說不出大道理但網上那些胡說八道的哈兒不曉得是撒子心態。

  • 6 # 航海人羅羅
    哥住長江頭,妹住長江尾,共飲一江水。滾滾的長江門前過,聽慣了艄公的號子和長長的汽笛。順流而下,過三峽,翻大壩,高峽出平谷,一直到海不停息。三峽大壩錯與否,個人認為真不是一二個字可以決定的。一、大壩,不是你家的大壩

    我,贊成修建大壩。

    重慶,地處三峽腹地,是三峽工程的奉獻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大壩建成以來,沿江的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顯著提高。作為一名見證者和受益者,我用生活中的故事來書寫對它的感受。

    利大於弊,這是重點。三峽大壩的修建,那是國之重點工程。國家能夠下定決心修造這樣的世界水利設施,那是多少專家、學者論證的結果。

    看了下大家的爭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從自身的感受或者部分人的利益點出發來看待這個問題,以一概全。

    顯然,這是一個不太符合實情的觀點。不要忘了,三峽大壩的建成,那可不是一兩個人的事。說大了,這是影響區域發展,甚至國家發展的一項重大工程;往小的說,這也至少影響著三千多公里水路的兩岸人民。如果只取一段或者一小部份人的情況作為論點,不全面吧。

    開頭,我就闡述我的觀點,支援。贊成的原因,並不因為我們是受益者。別忘了,三峽工程的修建,多少重慶人民背景離鄉去了別的省市安家,這可是作了大貢獻的喲。關注我問答的小夥伴一定不會陌生,我以前還寫過一篇文章《當年重慶三峽外遷至上海等地的移民現在生活過得怎麼樣了呢?》,很多移民的老鄉都有留言,大家感觸頗多。

    為大家,舍小家。為了服務於國家的建設,這一大批人選擇了服從大局,舉家外遷重新開始生活。想想這樣的事,是不是很值得點一個贊呢!

    二、大壩,是時代的呼喚

    三峽大壩的修建,直接帶來了電力、航運、旅遊、環保等幾大主要改觀,促進經濟發展。

    我是一名水上工作者,自然對於航運建設特別關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多少年口口相傳的佳句,更是向世人昭告了當地的交通情況——難。在以前陸地交通還不太發達的時候,遠行,水路可是唯一的出行方式。

    滾滾的長江水,從源頭一路飛馳而下。青海、雲南、四川、重慶、湖北宜昌等地是中、上游險要航段,每一段都讓航運人心力交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原始河段表現的淋漓盡致。以前坐過客輪的老一輩人應該更有體會,那種上天入地的感覺,過後想起來還會讓人後怕。

    設航標、修訊號臺、加絞灘站、派助拖船,甚至在一些險要航段禁止夜航。雖然沿江的航道部門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這些小小的改變在大自然力量面前就像一隻螞蟻和一頭大象搏鬥。在這一條江上,每年要出現多少險情,一場又一場的洪水要給兩岸人民帶來多少傷痛,這樣的往事不堪回首。

    終於,人的智慧又一次降服了大自然這頭猛獸。三峽大壩造成,開始試驗性蓄水。一年一年的,這些情況得到了改觀。作為一名船員,天天和江水打交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這樣的變化。現在三峽蓄水175米後,壅水可以一直追溯到重慶江津段,對於上游的航行有著質的改變。

    就拿現在大家熟悉的三峽航道,當年那是多少險灘窄槽的考驗。現在好了,閘門一關,上游的水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千、萬噸船舶的航行如履平地。如果你有機會到船上的駕駛部參觀,你會發現駕駛員、舵工當班都是四平八穩的坐在椅子上。想想以前的日子,別說坐著,連站著都感覺腳不夠用。面對一波一波洶湧的洪水,掌舵的人都在後面排著佇列等候。一個險灘出槽,駕駛室的地上一地汗珠。現在的情況,老駕駛員是打死也沒有想到的事情。當班,原來還可以這般清閒。

    雖然這裡有船裝置改進的功勞,但最主要的還是航道條件的改善。正因為此,現在的江船越來越多,噸位越來越大,操作的難度往來往低。但對於責任心、敬業心的要求,卻是從來沒有改變。畢竟,船舶駕駛可不是兒戲。這是航海人的底線和原則。

    近年來,國家更是吹響了西部大開發的號角。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的目標正一步一步的在實現,長江的航運更是迎來大好機遇。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看得見、摸得著,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事實。這裡的功勞,三峽大壩註定是要畫上濃濃的一筆。

    大壩的修造,在國內影響非凡,在世界上同樣備受矚目。雖然它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但同時也給環境、氣候、兩岸地質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是新的課題,有大批的科研學者正奮戰在這些課題、難題上。這是自然發展的規律,也成為了一些異樣聲音的來源,我認為這也是正常的情況。出現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不正是這樣一天一天的改變,一年一年的創造發明出來的嗎?

    大壩,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員、工程師和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如今它雄偉的身姿屹立在長江之上,對於每一個前來調研、參觀、旅遊的國內、國際友人都敞開了懷抱。如果有機會,來看一看、轉一轉,走一走,定不虛此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年、二十年後,房子是不是不再像現在這麼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