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羅斯男高音維塔斯(Vitas)檔案資料 目前世界樂壇,誰最低調又風頭無兩?當推維塔斯(Vitas)。他能以5個八度飆音,有一副閹伶歌手的唱腔,海豚音直入雲霄。傳說維塔斯有次在西藏飆歌,廟宇裡的東西都飛了起來,一眾僧侶目瞪口呆,直呼是十一世紀某藝聖轉世。儘管粉絲們成分豐富輩分不一,但維塔斯很神秘,從不接受採訪,任由各種小道訊息流傳。 據較為可信的說法,維塔斯1981年2月19日出生於拉脫維亞,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拉脫維亞人。七歲起移居烏克蘭敖德薩。維塔斯從小就接受音樂薰陶,後進入敖德薩藝術學院學習,畢業後在一個劇院當業餘演員,直到遇見莫斯科著名製作人謝爾蓋·普達夫金。 在謝爾蓋·普達夫金的精心栽培下,維塔斯出道短短兩個月,就創造了奇蹟———2000年,維塔斯成了在克里姆林宮舉辦個唱最年輕的歌手,他在那兒演唱了《歌劇2》。這是維塔斯第一次在觀眾面前露面,評論界圍繞他的嗓音、音樂、詩、經歷及外表議論紛紛。“那鬼魅的高音真是人唱的嗎?怎麼不用換氣?”“俄羅斯麥當娜”普加喬娃還有一次突擊檢查了他的排練場,親耳確認是他的原聲。 維塔斯自出道以來出了5張專輯,他的作品雖然根源於美聲歌劇,但剔除了那些炫技的高音之後,其實還是很純粹的流行歌曲,折衷於“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之間。他的音樂一向以抒情見長,技巧嫻熟的高音、滑音、裝飾音不勝列舉。他的高音乾淨清澈,停頓恰到好處,轉承自然流暢,顫音輕巧靈活,氣息運用自如,完美地將激情、魅惑、理性、信仰結合在一起,美輪美奐,仿似一幅中世紀的名畫或雕塑,令人擊節讚賞。 2,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準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透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3, 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1941-) 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生於馬德里。 1966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登臺,出演馬斯卡尼歌劇《鄉村騎士》中的圖裡杜。他是70年代以來演唱《蝴蝶夫人》中的平克爾頓、《遊吟詩人》中的曼里科、《茶花女》中的阿爾弗雷多、《阿依達》中的拉達梅斯等義大利歌劇男主角的最佳人選之一。此外,在瓦格納歌劇中多明戈也有出色的表現,尤其是演出《羅恩格林》和《名歌手》中的瓦爾特。 4,卡雷拉斯(Jose Carreras)1946年12月5日生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7歲時立志要成為歌唱家,11歲登臺演出,22歲時經著名女高音卡巴耶發現並提攜,成就了一代歌王的事業,最重要的是與卡拉楊12年的合作,使他的水平進一步提高。1987年患上血癌,1988年治癒復出仍聲名不墜,他是抒情型男高音,並且擅長演唱音樂劇,其招牌戲是;比才《卡門》和伯恩斯坦的音樂劇《西區故事》,1998年來華演出獲得成功。 另附世界八大歌劇之王,之後: 1,施瓦茨科普芙( 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波茨南。 1938年在柏林首次演出歌劇,1948年定居英國。她是同時代歌劇女高音中最傑出者之一,尤其以扮演莫扎特《唐喬萬尼》中的艾爾維拉、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中的策賓內塔和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中的漢娜著稱於世。此外,施瓦茨科普芙也擅長於演唱德國的藝術歌曲,如馬勒《少年魔角》,特別是沃爾夫的作品。 2,尼爾森( Birgit Nilsson,1918-)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於卡魯普。 1946年於斯德哥爾摩首次登臺,演唱威柏歌劇《魔彈射手》中的阿格泰。1955-1956年在慕尼黑演唱《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女主角布倫希爾德,從此與這一角色結下緣分,成為全球頭號瓦格納女高音,幾乎所有重要的《指環》錄音都是由她扮唱布倫希爾德。此外尼爾森還是理查?施特勞斯歌劇《莎樂美》和《埃萊克特拉》的女主角最佳人選。 3,苔芭爾迪( Renata Tebaldi,1922-) 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於佩薩羅。 1944年首次登臺,演唱包伊託歌劇《梅菲斯特費勒斯》中的愛倫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賞識,邀她參加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復業典禮演出,從此走紅樂壇。她是演出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剛勁有力,她扮唱的阿依達至今令人難忘。 4,卡拉絲( Maria Callas,1923-1977) 希臘裔美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紐約曼哈頓。 1940年在雅典首次登臺,演唱《菲德里奧》中的萊昂諾拉和《托斯卡》女主角。1948年在威尼斯受到塞拉芬賞識,應邀主演貝里尼《清教徒》,將這個美聲角色唱得空前飽滿、精彩。卡拉絲無疑是20世紀女歌手中名氣最大的一個,這雖然與她的兩次婚變滋生出種種傳聞不無關係,但憑才情出眾,卡拉絲終究無愧於她的巨大聲譽,畢竟20世紀除她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兼唱瓦格納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這兩種角色。迄今在愛樂者心目中卡拉絲仍是諾爾瑪、薇奧萊塔和托斯卡的最佳扮演者。 5,路德維希( Christa Ludwig,1924-) 德國次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柏林。 1946年首次登臺參加《蝙蝠》的演出。路德維希最令人難忘的角色是扮演貝多芬《菲德里奧》中的萊昂諾拉。此外她還是德國藝術歌曲的傑出詮釋者,尤以演唱馬勒《大地之歌》和沃爾夫《義大利歌曲集》著稱。 6,菲舍爾-迪斯考( Dietrich Fischcr-Dieskau,1925-) 德國男中音歌唱家,生於柏林。 1947年在弗萊堡首次登臺,演唱布拉姆斯《安魂曲》。他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大師,尤其是舒伯特歌曲,無人可與他平分秋色。在歌劇方面,他是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蓋諾、貝爾格《沃採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爾-迪斯考在宗教聲樂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詣。 7,薩瑟蘭( Joan Sutherland,1926-) 澳洲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悉尼。 1947年於悉尼首次演出,劇目為珀塞爾的《狄朵與埃涅阿斯》。1959年在英國柯文特花園歌劇院演唱多尼采蒂《拉美莫爾的露契亞》女主角,大獲成功,蜚聲世界樂壇。從此頻繁出演許多因為有了她而重新上演的劇目中的美聲角色,成為60-70年代全球首屈一指的美聲女高音。 8, 蓓克( Janet Baker,1933-) 英國次女高音歌唱家,生於哈特菲爾德。 1956年首次演出歌劇。60年代飾演了一系列巴羅克時代的歌劇角色,以及埃爾加、布里頓等現代英國作曲家的劇目。此外,她在柏遼茲、馬勒的樂隊伴奏藝術歌曲的演唱方面,享有很高聲望,尤其是和指揮家巴比羅利合作在EMI的錄音,迄今仍為愛樂者珍視。
1,俄羅斯男高音維塔斯(Vitas)檔案資料 目前世界樂壇,誰最低調又風頭無兩?當推維塔斯(Vitas)。他能以5個八度飆音,有一副閹伶歌手的唱腔,海豚音直入雲霄。傳說維塔斯有次在西藏飆歌,廟宇裡的東西都飛了起來,一眾僧侶目瞪口呆,直呼是十一世紀某藝聖轉世。儘管粉絲們成分豐富輩分不一,但維塔斯很神秘,從不接受採訪,任由各種小道訊息流傳。 據較為可信的說法,維塔斯1981年2月19日出生於拉脫維亞,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拉脫維亞人。七歲起移居烏克蘭敖德薩。維塔斯從小就接受音樂薰陶,後進入敖德薩藝術學院學習,畢業後在一個劇院當業餘演員,直到遇見莫斯科著名製作人謝爾蓋·普達夫金。 在謝爾蓋·普達夫金的精心栽培下,維塔斯出道短短兩個月,就創造了奇蹟———2000年,維塔斯成了在克里姆林宮舉辦個唱最年輕的歌手,他在那兒演唱了《歌劇2》。這是維塔斯第一次在觀眾面前露面,評論界圍繞他的嗓音、音樂、詩、經歷及外表議論紛紛。“那鬼魅的高音真是人唱的嗎?怎麼不用換氣?”“俄羅斯麥當娜”普加喬娃還有一次突擊檢查了他的排練場,親耳確認是他的原聲。 維塔斯自出道以來出了5張專輯,他的作品雖然根源於美聲歌劇,但剔除了那些炫技的高音之後,其實還是很純粹的流行歌曲,折衷於“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之間。他的音樂一向以抒情見長,技巧嫻熟的高音、滑音、裝飾音不勝列舉。他的高音乾淨清澈,停頓恰到好處,轉承自然流暢,顫音輕巧靈活,氣息運用自如,完美地將激情、魅惑、理性、信仰結合在一起,美輪美奐,仿似一幅中世紀的名畫或雕塑,令人擊節讚賞。 2,盧恰諾.帕瓦羅蒂,1935年10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摩德納。令人驚奇的是,這位號稱“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並不識譜。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結束後透露說,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系統來學習歌曲的。 帕瓦羅蒂有一次在羅馬翁布里亞區小鎮卡斯泰洛舉行的萬國音樂節期間對記者說:“是的,這是真的。我不識譜,我不是音樂家。我沒有研究過專業的東西。樂譜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記得一種音樂並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來,那就已經很好了。” 帕瓦羅蒂是在一位歌劇演員維托里奧.加斯曼說他發現這位男高音不看樂譜後作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說過,他發現他們在準備一首二重唱時帕瓦羅蒂不參照樂譜。加斯曼說:“我非常震驚。我是在排練期間認識到這點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調節奏,但是沒唱錯一個音符。” 伴奏師萊昂內.馬傑拉說,帕瓦羅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筆在樂譜上做記號,幫助他記憶曲調的升降處。馬傑拉說:“盧恰諾在這方面有點兒不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與樂師們發生爭論。他本來是想透過正規渠道學習音樂的,但是現在太晚了。” 帕瓦羅蒂青年時代曾受教於A.波拉等名師。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亞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因在歌劇《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其後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圖亞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專家公認,帕瓦羅蒂的嗓音豐滿、充沛,帶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聲區統一,音色寬厚,帶有強烈的自然美感。 3, 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1941-) 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生於馬德里。 1966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登臺,出演馬斯卡尼歌劇《鄉村騎士》中的圖裡杜。他是70年代以來演唱《蝴蝶夫人》中的平克爾頓、《遊吟詩人》中的曼里科、《茶花女》中的阿爾弗雷多、《阿依達》中的拉達梅斯等義大利歌劇男主角的最佳人選之一。此外,在瓦格納歌劇中多明戈也有出色的表現,尤其是演出《羅恩格林》和《名歌手》中的瓦爾特。 4,卡雷拉斯(Jose Carreras)1946年12月5日生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7歲時立志要成為歌唱家,11歲登臺演出,22歲時經著名女高音卡巴耶發現並提攜,成就了一代歌王的事業,最重要的是與卡拉楊12年的合作,使他的水平進一步提高。1987年患上血癌,1988年治癒復出仍聲名不墜,他是抒情型男高音,並且擅長演唱音樂劇,其招牌戲是;比才《卡門》和伯恩斯坦的音樂劇《西區故事》,1998年來華演出獲得成功。 另附世界八大歌劇之王,之後: 1,施瓦茨科普芙( 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波茨南。 1938年在柏林首次演出歌劇,1948年定居英國。她是同時代歌劇女高音中最傑出者之一,尤其以扮演莫扎特《唐喬萬尼》中的艾爾維拉、理查?施特勞斯《玫瑰騎士》中的元帥夫人、《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中的策賓內塔和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中的漢娜著稱於世。此外,施瓦茨科普芙也擅長於演唱德國的藝術歌曲,如馬勒《少年魔角》,特別是沃爾夫的作品。 2,尼爾森( Birgit Nilsson,1918-)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於卡魯普。 1946年於斯德哥爾摩首次登臺,演唱威柏歌劇《魔彈射手》中的阿格泰。1955-1956年在慕尼黑演唱《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女主角布倫希爾德,從此與這一角色結下緣分,成為全球頭號瓦格納女高音,幾乎所有重要的《指環》錄音都是由她扮唱布倫希爾德。此外尼爾森還是理查?施特勞斯歌劇《莎樂美》和《埃萊克特拉》的女主角最佳人選。 3,苔芭爾迪( Renata Tebaldi,1922-) 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於佩薩羅。 1944年首次登臺,演唱包伊託歌劇《梅菲斯特費勒斯》中的愛倫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賞識,邀她參加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復業典禮演出,從此走紅樂壇。她是演出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剛勁有力,她扮唱的阿依達至今令人難忘。 4,卡拉絲( Maria Callas,1923-1977) 希臘裔美國女高音歌唱家,生於紐約曼哈頓。 1940年在雅典首次登臺,演唱《菲德里奧》中的萊昂諾拉和《托斯卡》女主角。1948年在威尼斯受到塞拉芬賞識,應邀主演貝里尼《清教徒》,將這個美聲角色唱得空前飽滿、精彩。卡拉絲無疑是20世紀女歌手中名氣最大的一個,這雖然與她的兩次婚變滋生出種種傳聞不無關係,但憑才情出眾,卡拉絲終究無愧於她的巨大聲譽,畢竟20世紀除她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兼唱瓦格納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這兩種角色。迄今在愛樂者心目中卡拉絲仍是諾爾瑪、薇奧萊塔和托斯卡的最佳扮演者。 5,路德維希( Christa Ludwig,1924-) 德國次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柏林。 1946年首次登臺參加《蝙蝠》的演出。路德維希最令人難忘的角色是扮演貝多芬《菲德里奧》中的萊昂諾拉。此外她還是德國藝術歌曲的傑出詮釋者,尤以演唱馬勒《大地之歌》和沃爾夫《義大利歌曲集》著稱。 6,菲舍爾-迪斯考( Dietrich Fischcr-Dieskau,1925-) 德國男中音歌唱家,生於柏林。 1947年在弗萊堡首次登臺,演唱布拉姆斯《安魂曲》。他是德國藝術歌曲的演唱大師,尤其是舒伯特歌曲,無人可與他平分秋色。在歌劇方面,他是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蓋諾、貝爾格《沃採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爾-迪斯考在宗教聲樂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詣。 7,薩瑟蘭( Joan Sutherland,1926-) 澳洲女高音歌唱家,生於悉尼。 1947年於悉尼首次演出,劇目為珀塞爾的《狄朵與埃涅阿斯》。1959年在英國柯文特花園歌劇院演唱多尼采蒂《拉美莫爾的露契亞》女主角,大獲成功,蜚聲世界樂壇。從此頻繁出演許多因為有了她而重新上演的劇目中的美聲角色,成為60-70年代全球首屈一指的美聲女高音。 8, 蓓克( Janet Baker,1933-) 英國次女高音歌唱家,生於哈特菲爾德。 1956年首次演出歌劇。60年代飾演了一系列巴羅克時代的歌劇角色,以及埃爾加、布里頓等現代英國作曲家的劇目。此外,她在柏遼茲、馬勒的樂隊伴奏藝術歌曲的演唱方面,享有很高聲望,尤其是和指揮家巴比羅利合作在EMI的錄音,迄今仍為愛樂者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