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超那些事

    中國乒乓球不限制年輕球員上場,也一直人才輩出;歐美、亞洲等國家使用各種辦法培養乒乓球人才,但還是打不過中國隊,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對足球有借鑑作用。

    在五大聯賽及其他歐洲聯賽,都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青訓體系和人才培養機制,各支國家隊的實力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賴青訓體系的開展情況,如果有一段時間青訓搞得不好,那麼就可能出現人才斷檔,接著國家隊成績過幾年就會受到影響,如果青訓搞得好,就會出現人才井噴期,那一段國家隊的成績就可能有飛躍。

    人才斷檔的情況在歐洲足球強國裡經常出現,比如世紀初的德國、前些年的法國、近些年的荷蘭等,國家隊成績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荷蘭隊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估計緩不過來;而一旦人才培養的好,那麼就可能出現人才井噴期,如近幾年人才輩出的比利時、法國、德國等,都成了世界盃奪冠熱門。

    至於中國聯賽,在本賽季之前,很多中超、中甲球隊的梯隊都不健全,可想人才培養體系和選拔機制有多落後,這樣的體系能夠培養出人才,那才見了鬼呢!

    參看近鄰的日本,除了職業俱樂部的青訓培養體系,校園足球也搞得如火如荼,很多國家隊的大牌球星如遠藤保仁、中村俊輔、中田英壽、本田圭佑、長友佑都、岡崎慎司、柴崎嶽等,都是從校園聯賽中走出來的,這樣的發展模式,怎麼能不讓人眼饞。

    中國足球既沒有完善的青訓培養體系,也沒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機制,更缺乏優秀的基層教練人才,還摻雜了不少潛規則之類,想一下子騰飛,無異於痴人說夢。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只有像中國乒乓球那樣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也擁有一大批優秀的基層教練員和青少年教練,中國足球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 2 # 淡淡70後

    大環境影響,國外球員很多很自律,國內球員這方面差很多,進去成年隊到了俱樂部,大家一起吃喝玩,比的是誰掙錢多,名牌多,那個車好,房子大,女朋友漂亮,刻苦努力純粹愛好足球運動的不多,都是把這個當掙錢的工具而已,就這麼簡單

  • 3 # 黑人黑人白

    主要原因在於青訓!歐洲足球的底蘊和職業化遠遠超過我們,長久以來形成了很好的足球文化和水平。足球人口基數比我們大,職業化程度高,系統的青訓培養很容易出現世界級的球員!在中國,青少年走職業球員這條路是勇敢者的遊戲!不是一般家庭能玩得起的。足球人口少加上相對落後的足球水平,職業化程度不夠,沒有系統科學的青訓體系,只能矮子裡面挑將軍。另外說一句,國足的確水平低下,但原因是中國足球從業餘到職業的足球水平低下造成的,全國踢球踢得最好的人,基本都在國家隊那十幾個人之中!

  • 4 # 綠茵守望者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歐洲主流足球聯賽不限制外援人數?怕是不知道歐洲足球勞工證或非歐名額限制之類的規定。小聯賽我不懂得,但歐洲足球五大聯賽,都各自有各自的外援限制,比如說英超,對非歐盟國家球員的勞工證,要求特別嚴格,要求外援在自己國家隊一年,出場率必須達到一定的數字,才能獲得勞工證,才有英超報名資格,而對英超球隊,都有必須幾名本土球員,幾名青訓球員之類的強制規定——不然哪來“英超戶口本加成”的說法?再說意甲德甲西甲,也都有非歐外援名額限制,比如說意甲,每個賽季只能增加一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球員,西甲德甲也有外援人數限制。至於題主為什麼會覺得歐洲足球不限制外援?那是因為歐洲國家對於“外援”的界定,跟我們不一樣,要麼是西甲的拉美地區球員,很多有雙重國籍,不算外援(比如梅西在巴塞羅那就不是外援)。而歐盟其他國家球員,也不算外援(比如說C羅在皇馬也不是外援),歐洲國家人口規模也就那麼大,歐盟一體化都喊了很多年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在咱們國家,遼寧球員轉會到廣東踢球(比如說鄭智馮瀟霆在廣州恆大),總是不算外援吧?其實歐洲足球所謂的不佔外援名額,就是這麼個意思。對此,你怎麼看?

  • 5 # 學而體育

    前沿

    瀉藥!說到中國足球最值得人驕傲的應該是2002年由米盧帶領的中國國家隊世界盃出線。當時隊伍的配置和年齡構化可謂是中國足球最合理最出色的一代。而從此之後中國隊的身影彷彿就“日漸消瘦”。不但與世界盃無緣,名氣和實力也在不斷遭到各界的質疑。而總結中國足球的發展,竟與此類問題有所重疊。

    中國足球的青訓教育

    從中國足協2017年推出在中超聯賽每場比賽必須上一名U23球員,但還是被俱樂部鑽了制度的空子。在2018年中國足協再次改革推行新制度,所上U23球員必須與外援人數(<=3)保持一致。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足協當然是想讓這群“年輕的”奧運年齡階段的球員快速成長,在國際大賽上拿出成績,從而多少能抵消些社會多年來對於一提到中國足球的失望與憤怒。

    而從目前的前輪8輪中超聯賽中,中超聯賽的80%各家主帥對於U23球員的使用基本還是首發1名球員,等到80分鐘結束後再進行球員更換。這也讓媒體和輿論對政策本身引發了更深的質疑與思考—“我們真正鍛鍊到中國足球的未來了嗎?”那些足協規劃的“中國足球地方特色學校”是否每年真正願意拿出場地和資金為足球發展做出貢獻。還是在操場上樹立標語踢足球者與戀愛者不得入內?

    U23球員的心裡話

    在一檔名為《中超吐口秀》的網路節目中,新晉國腳、裡皮最看好的U23新星韋世豪聊起了這個話題。韋世豪說:“我為什麼選擇回國,我覺得自己在國外踢不出來了。剛去國外踢球的時候很年輕就踢上了葡超,那時候有夢想,然後慢慢慢慢沒了。因為知道自己踢不上了,能力跟不上了。現在現實了,回國就意味著收入大幅增加。”

    總結

    1、我們必須承認與歐洲,甚至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有差距。正視差距,尋求改革!

    2、著力未來,從娃娃抓起。建立起有效的制度體系。給送孩子們踢球的家長們一種“安全感”和“榮譽感”

    3、同意在超級聯賽和甲級聯賽積極開展青年球員培養,但更要注重頂級聯賽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性!

    4、作為媒體人,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中國足球的春天不會來的太遲!更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中國足球!

    (圖為正在興起的校園足球青訓工程)

  • 6 # 體壇混子

    以歐洲五大聯賽為例,德甲、西甲以及法甲聯賽都有外援名額的限制,而且法甲聯賽同樣對同時上場的外援人數做出了規定:同時上場外援人數限制在3人(2014賽季)。沒有外援人數限制的英超和意甲有著其他方面的相關限制規定:前者需要外援持有勞工證而且俱樂部聯賽註冊球員名單中必須至少包含8名英國本土球員,同樣在名單中有本土球員限制的還包括德甲聯賽;意甲聯賽則對每個視窗期外援球員的引進數量做出了明確規定,且對每傢俱樂部名單當中的自家青訓球員數量有著明確的規定。

    因此,限制外援並非中超專利。

    然後再談足球人才的問題,這其實是我們跟歐洲足球整體水平全方面差距的體現,足球人才的培養體系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站在塔尖的球員只是龐大足球人口當中的一小部分,相比較於歐洲龐大的金字塔基,我們的青少年足球註冊人口少得可憐,說句不好聽的,某些年齡段我們只能矬子裡拔將軍,又何談人才輩出。

    除了少的可憐的足球人口基數,我們的足球競賽體系也遠遠無法望歐洲的向背,包括職業和業餘聯賽體系在內。以英格蘭為例,包括其頂級聯賽英超在內,英格蘭足球總會管轄之下共有多達11級聯賽,而我們的職業聯賽僅僅包含中超、中甲以及關注度極低且大多都在場地問題上的中乙三個級別;我們的業餘聯賽最引人關注的則往往是打架鬥毆等負面新聞。

    歐洲不同水平的球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級別的聯賽來繼續自己的足球夢想,從而得到更多的鍛鍊,相比較之下,我們的球員在這方面所面臨的選擇機會要少的多。

    高水平外援的加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但同樣也會給本土球員帶來更高級別的足球理念,中國足球人才出現斷檔其實跟外援沒有直接關係,根基在與我們的青訓以及足球競賽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有哪些常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