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勤奮的小牛
-
2 # 凱恩斯
貝因美17年研發費用4031萬,18年研發費用1560萬。到今年,貝因美1季度研發279.3萬,當然半年報我不清楚具體研發費用減多少,按這個趨勢,應該研發投入不會多。很明顯貝因美應對頹勢的辦法,僅僅是縮減開支。
乳業企業倒不一定需要研發投入很多,比如恆天然,研發大約佔營收1%,2017年1.24億美元。明治大約2.4億美元,佔營收2%。在國外大多數乳製品行業的企業走兩條路徑。由於國外奶粉是在藥店賣,所以很多企業逐漸走向藥企行列,比如雅培,比如如今是輝瑞子公司的惠氏,這類企業醫藥產業可以借用奶粉銷售的渠道,而奶粉銷售又可以透過醫藥研發上面給人的嚴苛印象提高品牌安全認知度,使用者會認為,藥品的製造難度大大高於奶粉,這類企業主觀上給人安全的印象。
另一批企業是抓乳製品產業鏈和乳製品多元化的,代表就是恆天然。全球產業鏈裡面挑選成本優勢產區,然後投入的研發重點是開發新產品和保障食品安全。而恆天然的重頭,應該是控制所有產業鏈的關鍵渠道,那就是奶源。所以恆天然在貝因美有股份,有董事(當年的三鹿,實際上恆天然也入股了,具不可靠訊息,當時的問題舉報者似乎就是恆天然。)國內的伊利,蒙牛之類的,就是走全產業鏈的。
貝因美的頹敗,源自於2016年,那一年貝因美虧了7.72億,營收從15年的46.7億下降到25.1億,接下來若干年,貝因美的銷售都沒有起色。營收穩定在25億左右。從總資產週轉率也可以看出,14年之前,總資產週轉率都是1以上的,而到了15年是0.9,到了16年竟然只有0.49.最近三年也沒有數字變化。
觀察了16年的行業變化,我們發現了一些宏觀政策的影響,比如奶粉配方註冊制,宏觀面的長期影響,諸如海淘奶粉比例上升,生育率下降。一些事件的影響,比如上海查出上億的假貝因美奶粉。這些事件,對於貝因美的確造成了一些負面,我們說過大多數人有代表性認知偏差,我們看到飛機墜毀,就認為飛機很不安全。實際上飛機死亡率是比較低的。那麼同樣的,恐慌的媽媽們在2016年選擇貝因美是猶豫的,因為怕買到假貨。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2015年前,為了抬高業績收入,貝因美向線下壓了很多的貨。
個人看法:奶粉銷售的萎縮是長期性的,但是企業可以透過多元化來規避風險,一方面是走向高階,高利潤附加值的醫藥行業,另一方面是走向產業鏈的縱向,從奶源控到銷售渠道,又或者從嬰童奶製品走向成人奶製品,酸奶飲料製品,冰激凌進發。這是奶企的兩種擴張方式。伊利等國內企業走的是縱向,類似於恆天然,而惠氏等國外企業走得是產業提升。貝因美的問題,在於其依然單一的產品線路,雖然其有很多種的母嬰食品,但是使用者覆蓋沒有擴大,上游不控奶源,有依賴性,下游終端渠道不暢。面對國內出生率下降,國外奶業大量進口的格局,他轉身太慢。
而在處理問題上面,其依然是遵循了一種代償機制,沒有解決主要矛盾。其產品沒有壁壘,渠道沒有壁壘,品牌沒有壁壘,在現如今的競爭中,缺乏優勢。所以,他本不該砍掉這麼多研發費用。
個人的啟發是,任何產品,如果遇到了瓶頸,要考慮自己的壁壘在哪裡?而不是單純的繼續深化價格競爭,現階段全國奶粉由於乳鐵蛋白上漲,有漲價的趨勢,但是貝因美堅持不漲價。其本意,依然是多手段搶佔市場份額。這種辦法,必須要降低費用和成本。然而,這個領域,企業如此眾多,你又如何突圍?
-
3 # 風生焱起
貝因美完全就是一手好牌被公司管理層打得亂七八糟,最終走向衰敗。
在日前,貝因美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淨虧損1.1億-1.5億元,而原因則主要歸結為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及非經常性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建立在公司2016年和2017年分別鉅虧7.81億元、10.57億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之後,2018年扭虧為盈保殼成功、一季報淨利891.87萬元同比增長12.67%的大背景下更是顯得格外惹眼,容易惹各方的不滿。
想當年,時值三鹿奶粉事件爆發,貝因美身為A股專注奶粉第一股、並在澳洲發力外國奶粉源的戰略贏得了不少的關注和看好,並且此後國內放開二胎、“史上最嚴”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推行整頓國內奶粉市場,這些都是有利於貝因美趁勢發展壯大的機遇,可惜的是因為經營發展策略的因素,貝因美這些年卻是陷入大衰退格局。
2018年公司扭虧為盈,保殼成功的背後有也題中所提的“為省成本研發費同比減61.30%”的因素,這種行徑對於企業發展而言並無益處,只是有利於一時保殼罷了,貝因美這些年的發展實在令人失望。
回覆列表
這就是垃圾企業,垃圾中的戰鬥機,沒有最垃圾,只有更垃圾。下面我說說為什麼說這家企業是一個垃圾企業。
1、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
公司屬於嬰幼兒食品行業,主要從事嬰幼兒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嬰幼兒食品行業屬於良心行業,公司主要產品有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米粉,親子食品,兒童奶和其他嬰幼兒輔食。
2、這家公司業績怎麼樣
早在2018年4月25日,貝因美披露了2017年年報,繼2016年虧損7.8億元之後,2017年淨利潤虧損10.57億元。貝因美同時釋出公告稱,公司股票於4月26日停牌一天,4月2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貝因美”變更為“*ST因美”。
貝因美這家公司剛剛摘帽扭虧才三個月,剛剛公佈的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又虧損1.1億到1.5億元。儘管公司說這次虧損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而對於此次虧損,貝因美解釋稱,配方奶粉新政正式實施後,市場趨勢趨於明朗,行業秩序逐步向好,公司經營策略調整初見成效,銷售逐步趨穩。但由於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及非經常性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致使公司利潤同比相應下降。據市場人士透露,乳鐵蛋白從2018年上半年的4000元/千克瘋狂漲至近23000元/千克,同比上漲475%。不過,專業人士預測下半年乳鐵蛋白原材料的全球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
3、這家公司負債率怎麼樣
瞭解這家公司負債情況你會發現該公司資產負債率竟然高達63%實上,2因美從2016年到2017年,連續兩年業績不達標,損失慘重,股市上也是連連戴“綠帽子”。面對這樣的困境,貝因美公司也開展了一系列的“保命”措施。比如創始人重新擔任董事的職位、瘋狂甩賣公司的資產等。
4、這家公司經營管理怎麼樣
這家公司頻繁更換董事長和主要管理層。公司創始人謝宏在貝因美上市三個月後,就提出了辭職,卸任董事長等各項職務。此後,第二任董事長朱德宇也上任僅9個月後便遞了辭呈。2012年4月,第三任董事長黃小強上任,但不到兩年也提出離職。2014年2月,第四任董事長王振泰上任,直到2018年5月,謝宏宣佈迴歸,當選貝因美董事長。多年的董事長更替,導致政策難以持續,團隊凝聚力不足,貝因美內憂嚴重。公司管理團隊混亂,主要領導層換人頻繁,戰略發展沒有持續性。
5、這家公司員工怎麼樣
貝因美因為公司管理不完善混亂,導致公司員工人心不穩,人才流失嚴重。2015年之後,貝因美八個重要的大區銷售經理紛紛出走。貝因美曾經對大區銷售經理授予了較大的自由度,因而產生了“八大金剛”的銷售經理,渠道商和經銷商的積極性極大促使了貝因美的迅速崛起。而“八大金剛”的出走,導致了市場的失守,市場頹勢漸顯。
6、這家公司產品質量怎麼樣
肯定有問題。2012年7月,貝因美米粉違規新增豬骨粉引起輿論譁然。2014年2月,貝因美生產的黑芝麻營養麵條被相關部門檢出亞硝酸鹽超標。同年,貝因美主營的奶粉,又因進口乳清蛋白粉檢出阪崎桿菌,而上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黑名單。2016年貝因美又捲入假奶粉案,直接導致上半年終端銷量下降了31%,這一年虧損了7.8億元。這是有良心的企業嗎?
其它我就不再說了,一個本應該用良心做事的企業居然一點良心都沒有,這就是垃圾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