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意外事故的原因
1、窒息
1、原因
(1)異物吸入呼吸道:豆類、花生米、紐扣、瓜子、別針、小玩具等。
(2)內外科疾病:喉頭水腫、梗阻、有外傷等。
(3)其他:觸電、溺水、受壓等。
2、處理
(1)去除病因:異物進入氣管 ,最初可引起連續刺激性咳嗽,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可引起窒息死亡。應立即用力拍打後背,藉助震動,使異物滑入左右一側支氣管內,緩解呼吸困難,以便爭取搶救時間,迅速送往醫院。
(2)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吃飯或遊戲時,如突然有異物卡入氣管,首先應將幼兒倒立,頭向下,拍擊胸部,同時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壓,以利異物滑到幼兒的口腔,能夠吐出或嚥下。如無效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2、溺水
如兒童不慎溺水,應立即將兒童腹中的說倒出。可雙手抓住兒童腹部,將其高舉過頭,令其背部朝上,頭腳下垂,同時雙手臂不時顛簸,使呼吸道中的水自然流出。也可將患兒置於肩上,頭足下垂,之後快步奔跑(或不時顛簸),藉助重力的作用,使呼吸道中的水迅速排出。然後清除呼吸道(口、鼻)中的淤泥、汙物,拉出舌頭,使呼吸道通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復甦等。
3、觸電
發生觸電後應立即是幼兒脫離電源,關閉電門或用幹木棒等非導電物將肢體與電源接觸處分開。要分秒必爭,電流透過人體時間越長使人體損傷越嚴重。
如兒童倒在電線上,一時無法找到電源開關,可用木板、凳子拉開電源,活用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兒童的身上將其拉離電源。因為人是導體,救護者應切記不可用手去拉觸電者,應立於木板、厚塑膠或棉被等絕緣物上,以保證安全。脫離電源後,立即檢查兒童呼吸、心跳,如僅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或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馬上進行人工呼吸。以下為人工呼吸的方法:
1、口對口呼吸法:即將兒童的頭後仰,一手託其下頜,使其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止舌後墜阻塞氣管,另一隻手捏住兒童的鼻孔,在兒童的口上墊兩層紗布,口對口吹氣,吹氣者額口幾貼兒童的口,吹氣的頻率為每分鐘14~22次。注意吹氣時宜輕,胸廓微微起伏即可。
2、胸外心臟按摩法:讓兒童仰臥,將一手掌根部放在兒童胸骨中下段,適度用力,有節地壓迫胸骨下半段及與其連線的軟肋骨。每分鐘60~100次,如效果不明顯時,可將速度減慢,在進行胸外擠壓時,應防止用力過度或部位不正確而引起的肋骨骨折、肝破裂或心包積血等。人工呼吸應耐心,不可隨意放棄搶救機會,在堅持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同時,必須聯絡急救站或急送到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4、骨折
1、原因和症狀
直接或間接暴力、跌跤、墜落或病理性骨折(如佝僂病)引起的自發性骨折。
骨折根據外傷暴力程度,臨床可分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為面板表面未損傷,與外界不相通;開放性骨折為骨折處面板損傷,與外界相通。兩者緊急處理原則有很大的不同,如出路不當會造成肢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1)患兒手上後未經急救包紮不要輕易搬動其肢體,特別是受傷的肢體,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損傷血管或神經,發生大出血,甚至使閉合性骨折轉為開放性骨折。
骨折處用木板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近端及遠端兩關節間距離,檢查和包紮時動作輕柔。如找不到合適的板或棍,可將患肢與健肢固定在一起,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2)對開放性骨折可在傷口處覆蓋消毒敷料(紗布),包紮傷口止血後再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3)送醫院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因此時區域性未發生嚴重組織水腫,便於復位和進行急救處理。
(4)鎖骨骨折。小兒常易發生鎖骨骨折,區域性疼痛、腫脹,拒抱,可用“8”字形繃帶固定後送醫院檢查。
5、燒(燙)傷
因面板接觸沸水、蒸汽、熱湯(飯)、火或化學性藥物(強酸、強鹼)引起的區域性或大面積組織損傷。
2、分度
(1)度燒(燙)傷:表皮紅、腫、痛。
(2)度燒(燙)傷:在面板淺層可有水皰,有疼痛感。燒傷達真皮層的為深度燒傷,痛覺遲鈍。
(3)度燒(燙)傷:燒傷達真皮深層、皮下組織,神經、血管、肌肉及骨骼等均受到破壞,並伴有全身症狀。
嬰兒面板細嫩,接觸60℃水一分鐘即可形成度燙傷;70℃水30秒即可形成度燙傷;高於80℃水15秒即可形成度燙傷。因此為小兒洗澡時可用手臂內側試水溫(約38~40℃)以熱不燙為宜。
3、處理
(1)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冷水浸衝區域性降溫,隨即減掉被熱源浸透的衣服。再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汙染。
(2)輕度燒(燙)傷的,用燙傷膏、藍油烴塗區域性。
(3)燒燙傷面積較大的、不要隨便塗藥,可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床單、衣服包裹,送往醫院治療。
(4)強酸、強鹼灼傷,應先以清潔冷開水或者1:2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後,送醫院處理,
6、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健康的人經口攝入正常數量的可食狀態的受汙染或黴變食品都所發生的的疾病。如果攝入非可食狀態的食物,如某種未成熟的水果,或有暴飲暴食引起的胃腸炎,以及攝入被汙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傳染病都不屬於食物中毒。
(1)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和銷售的過程中,受病原微生物汙染後很快繁殖大量活菌,例如沙門菌屬的汙染。
(2)食品被病原微生物汙染後,雖然沒有活菌,但細菌在食品中大臉產生黴素,使食品帶有毒性。如葡萄球菌、肉毒桿菌和某些黴菌等可以產生黴素。
(3)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被有毒的化學物質汙染。如大劑量的農藥、金屬及其化學物質的汙染。
(4)因某些有毒的動植物外形的常用食品難以分辨而導致誤食中毒。
(5)有的食品因儲存不當,自身產生了毒素,如發芽馬鈴薯;有的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質,加工烹調時未能除去,如木薯、四季豆等。
2、特點
儘管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發病情況多樣,症狀各異,但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1)發病突然。在短時間內有很多人同時發病,病勢急劇,很快形成高峰。
(2)所喲偶病人都有相似的症狀,多為急性腸胃炎。
(3)病人在某一時間內都食用過同一種食物,發病範圍都侷限於食用同一種食物的人群中。停止食用這些食物後,發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的病人對健康人沒有直接傳染性。
(1)發生食物中毒應立即報告有關單位,如區(縣)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所)、所轄地段醫院防保部門。
(2)必須要儘快搶救病人,不管中毒輕重,都要分秒必爭,搶救治療越早越好。首先要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如醫院較遠,對神志清醒的病兒,可幫助儘早消除胃內尚未洗手的毒物,進行催吐。簡單方法是用手指,壓舌板或筷子輕輕刺激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再送醫院處理。
(3)將患兒送往醫院後,廚房內食品均應保留樣品,供化驗和查明原因用。
七、誤服藥
多因藥品保管不善或兒童服藥時查對不仔細而導致誤服。
(1)誤服腐蝕性很強的藥物,對食道和腸粘膜刺激很大,應立即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湯或豆漿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附著在食道和胃黏膜上,起保護作用。初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2)誤食非腐蝕性藥物時應立即催吐,用手指或壓舌板刺激口咽部,使其嘔吐後送往醫院。
(3)送患兒去醫院時要把誤服藥的藥瓶帶上,供醫生搶救時參考。
常見意外事故的原因
1、窒息
1、原因
(1)異物吸入呼吸道:豆類、花生米、紐扣、瓜子、別針、小玩具等。
(2)內外科疾病:喉頭水腫、梗阻、有外傷等。
(3)其他:觸電、溺水、受壓等。
2、處理
(1)去除病因:異物進入氣管 ,最初可引起連續刺激性咳嗽,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可引起窒息死亡。應立即用力拍打後背,藉助震動,使異物滑入左右一側支氣管內,緩解呼吸困難,以便爭取搶救時間,迅速送往醫院。
(2)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吃飯或遊戲時,如突然有異物卡入氣管,首先應將幼兒倒立,頭向下,拍擊胸部,同時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壓,以利異物滑到幼兒的口腔,能夠吐出或嚥下。如無效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2、溺水
如兒童不慎溺水,應立即將兒童腹中的說倒出。可雙手抓住兒童腹部,將其高舉過頭,令其背部朝上,頭腳下垂,同時雙手臂不時顛簸,使呼吸道中的水自然流出。也可將患兒置於肩上,頭足下垂,之後快步奔跑(或不時顛簸),藉助重力的作用,使呼吸道中的水迅速排出。然後清除呼吸道(口、鼻)中的淤泥、汙物,拉出舌頭,使呼吸道通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復甦等。
3、觸電
發生觸電後應立即是幼兒脫離電源,關閉電門或用幹木棒等非導電物將肢體與電源接觸處分開。要分秒必爭,電流透過人體時間越長使人體損傷越嚴重。
如兒童倒在電線上,一時無法找到電源開關,可用木板、凳子拉開電源,活用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兒童的身上將其拉離電源。因為人是導體,救護者應切記不可用手去拉觸電者,應立於木板、厚塑膠或棉被等絕緣物上,以保證安全。脫離電源後,立即檢查兒童呼吸、心跳,如僅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或者已停止呼吸和心跳,馬上進行人工呼吸。以下為人工呼吸的方法:
1、口對口呼吸法:即將兒童的頭後仰,一手託其下頜,使其呼吸道通暢,注意防止舌後墜阻塞氣管,另一隻手捏住兒童的鼻孔,在兒童的口上墊兩層紗布,口對口吹氣,吹氣者額口幾貼兒童的口,吹氣的頻率為每分鐘14~22次。注意吹氣時宜輕,胸廓微微起伏即可。
2、胸外心臟按摩法:讓兒童仰臥,將一手掌根部放在兒童胸骨中下段,適度用力,有節地壓迫胸骨下半段及與其連線的軟肋骨。每分鐘60~100次,如效果不明顯時,可將速度減慢,在進行胸外擠壓時,應防止用力過度或部位不正確而引起的肋骨骨折、肝破裂或心包積血等。人工呼吸應耐心,不可隨意放棄搶救機會,在堅持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同時,必須聯絡急救站或急送到附近醫院進一步搶救。
4、骨折
1、原因和症狀
直接或間接暴力、跌跤、墜落或病理性骨折(如佝僂病)引起的自發性骨折。
骨折根據外傷暴力程度,臨床可分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為面板表面未損傷,與外界不相通;開放性骨折為骨折處面板損傷,與外界相通。兩者緊急處理原則有很大的不同,如出路不當會造成肢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2、處理
(1)患兒手上後未經急救包紮不要輕易搬動其肢體,特別是受傷的肢體,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損傷血管或神經,發生大出血,甚至使閉合性骨折轉為開放性骨折。
骨折處用木板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近端及遠端兩關節間距離,檢查和包紮時動作輕柔。如找不到合適的板或棍,可將患肢與健肢固定在一起,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2)對開放性骨折可在傷口處覆蓋消毒敷料(紗布),包紮傷口止血後再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3)送醫院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因此時區域性未發生嚴重組織水腫,便於復位和進行急救處理。
(4)鎖骨骨折。小兒常易發生鎖骨骨折,區域性疼痛、腫脹,拒抱,可用“8”字形繃帶固定後送醫院檢查。
5、燒(燙)傷
1、原因
因面板接觸沸水、蒸汽、熱湯(飯)、火或化學性藥物(強酸、強鹼)引起的區域性或大面積組織損傷。
2、分度
(1)度燒(燙)傷:表皮紅、腫、痛。
(2)度燒(燙)傷:在面板淺層可有水皰,有疼痛感。燒傷達真皮層的為深度燒傷,痛覺遲鈍。
(3)度燒(燙)傷:燒傷達真皮深層、皮下組織,神經、血管、肌肉及骨骼等均受到破壞,並伴有全身症狀。
嬰兒面板細嫩,接觸60℃水一分鐘即可形成度燙傷;70℃水30秒即可形成度燙傷;高於80℃水15秒即可形成度燙傷。因此為小兒洗澡時可用手臂內側試水溫(約38~40℃)以熱不燙為宜。
3、處理
(1)脫離燒(燙)傷源,立即用冷水浸衝區域性降溫,隨即減掉被熱源浸透的衣服。再用清潔紗布覆蓋傷面,以防汙染。
(2)輕度燒(燙)傷的,用燙傷膏、藍油烴塗區域性。
(3)燒燙傷面積較大的、不要隨便塗藥,可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床單、衣服包裹,送往醫院治療。
(4)強酸、強鹼灼傷,應先以清潔冷開水或者1:2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後,送醫院處理,
6、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健康的人經口攝入正常數量的可食狀態的受汙染或黴變食品都所發生的的疾病。如果攝入非可食狀態的食物,如某種未成熟的水果,或有暴飲暴食引起的胃腸炎,以及攝入被汙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傳染病都不屬於食物中毒。
1、原因
(1)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和銷售的過程中,受病原微生物汙染後很快繁殖大量活菌,例如沙門菌屬的汙染。
(2)食品被病原微生物汙染後,雖然沒有活菌,但細菌在食品中大臉產生黴素,使食品帶有毒性。如葡萄球菌、肉毒桿菌和某些黴菌等可以產生黴素。
(3)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被有毒的化學物質汙染。如大劑量的農藥、金屬及其化學物質的汙染。
(4)因某些有毒的動植物外形的常用食品難以分辨而導致誤食中毒。
(5)有的食品因儲存不當,自身產生了毒素,如發芽馬鈴薯;有的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質,加工烹調時未能除去,如木薯、四季豆等。
2、特點
儘管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發病情況多樣,症狀各異,但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點:
(1)發病突然。在短時間內有很多人同時發病,病勢急劇,很快形成高峰。
(2)所喲偶病人都有相似的症狀,多為急性腸胃炎。
(3)病人在某一時間內都食用過同一種食物,發病範圍都侷限於食用同一種食物的人群中。停止食用這些食物後,發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的病人對健康人沒有直接傳染性。
3、處理
(1)發生食物中毒應立即報告有關單位,如區(縣)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院(所)、所轄地段醫院防保部門。
(2)必須要儘快搶救病人,不管中毒輕重,都要分秒必爭,搶救治療越早越好。首先要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如醫院較遠,對神志清醒的病兒,可幫助儘早消除胃內尚未洗手的毒物,進行催吐。簡單方法是用手指,壓舌板或筷子輕輕刺激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再送醫院處理。
(3)將患兒送往醫院後,廚房內食品均應保留樣品,供化驗和查明原因用。
七、誤服藥
1、原因
多因藥品保管不善或兒童服藥時查對不仔細而導致誤服。
2、處理
(1)誤服腐蝕性很強的藥物,對食道和腸粘膜刺激很大,應立即喝生蛋清、牛奶、稠米湯或豆漿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附著在食道和胃黏膜上,起保護作用。初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進一步處理。
(2)誤食非腐蝕性藥物時應立即催吐,用手指或壓舌板刺激口咽部,使其嘔吐後送往醫院。
(3)送患兒去醫院時要把誤服藥的藥瓶帶上,供醫生搶救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