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容濟點火器
-
2 # Double1948
當工廠裡這些工業機器人得到普及的時候,很顯然,對於勞動力的需求情況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一個是要的人數少了,另一個則是要的技能結構不同了。
我們公司是做空調壓縮機部件的。車間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數控裝置。重複且單一的工作對公司來說,就現在90後的態度和觀念而言,人員是硬傷。引進機械手後人員需求減了百分之七十。基本普通工人都撤退。留下的都是管理人員。同時有另一點需要提及的是,工業機器人本身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整個價值超過500億人民幣的產業。
工業機器人本身的製造涉及到從材料,感測器,馬達,軸承等精密儀器到金屬加工鑄造,控制系統,本身會帶來一大批的新型企業的興起。所以對於例如上海這些勞動力面臨缺口,產業升級和轉型壓力極大的城市而言,工業機械人(機械臂)是一個夢幻的產業。那麼工業機器人現在普及到什麼程度了呢,我們來用數字說話。
2011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85億美元,按1美元兌6人民幣的匯率,約510億人民幣。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近5年成長率約為60%,中國市場在近5年裡成長了400%。
2011年全球在執行的工業機器人約115萬臺,這個數字在5年前是74萬臺。日本每萬名工人就有340臺工業機器人,南韓則是347臺,中國是21臺,德國是261臺,北美平均是97臺。同時工業機器人嚴重依賴汽車工廠(塗裝)、液晶面板工廠(面板搬運)和半導體廠的問題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地悲觀。
下圖是2011年日本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的銷售情況。實際上汽車產業加電子產業的需求也不過就是64%,在金屬及機械行業和其他一些行業機器人都有極大的潛力。
為了更直觀地給大家一個印象,再上傳一張這次2013國際機器人展裡各廠商大力展示的食品行業的應用。下圖是ABB的裝箱機器人流水線。
所以工業機器人在許多行業其實已經得到了相當的普及,同時這種普及正在加速。但是,在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仍然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北美平均的機器人臺數,僅僅是日韓德的三分之一。對於現階段制約工業機器人普及的原因,現在大致有下面幾個觀點。
價格問題:現行的導致中小企業難以承擔機器人的成本。中小企業理想的低成本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區間大約在5,000到10,000美金之間。同時,匯入工業機器人所花費的鉅額的整合成本(主要是控制系統的開發以及除錯)急需削減。
系統靈活性的問題:現階段中小企業還無法簡單地對工業機器人的動作計劃作出變更,甚至缺乏有效的模擬系統以方便使用者展開設計。從外部聘請專門的人員,其開發和除錯費用相當不菲。
部件功能的問題:中小企業能夠承受的價格區間下的機器人普遍功能較差。總的來說,行業需要更廉價的動力控制部件,更靈活多變的機械爪,更多功能以及更廉價的感測器。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還是1和2裡涉及到的控制系統的問題,可以說現在的工業機器人的行為還是相對單一和僵硬的,一些區域性的細微的變更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二次開發。控制系統的工程師們可不便宜。對於需求相對單一且大腹便便的土豪產業和企業們,以上的幾個問題並沒有那麼致命,這也是現在日韓德每萬名裡有200-300臺工業機器人的基礎,但是對於大量的中小型製造業來說,上述的問題就要命了。換一款產品生產,就要找原廠再開發一次系統,成本可不便宜。
現在有許多企業透過和高校等企業的合作在嘗試解決控制系統的問題,在國際機器人展上,產學合作論壇的議題清一色都是在說motion control。至於完全解決motion control的問題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合著各製造業的需求去不斷地作調整,工業機器人在這幾年開始就會是一個朝陽的行業。
-
3 # 機器人觀察
工業機器人的出現,有很多年了。並且,全球現在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接近200萬臺(截止2018年底180萬臺左右)。
工業機器人年度銷量(資料來自IFR)
全球機器人應用密度最高的國家,是南韓,新加坡,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但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國家。
全球機器人供應量與使用量
每千人機器人人口密度,能夠看到最高的是南韓,其次是新加坡,然後是德國,日本,瑞士,美國,以及中國的臺灣省。
機器人都用在什麼地方了?為什麼都用了這麼多的機器人,老百姓還是不知道呢?
全球機器人,主要應用生產領域。汽車廠,電子製造領域(電腦,手機,消費電子)。
好,這裡切入正題,機器人都在做哪些工作?
一、汽車廠的衝壓,焊接,噴塗,裝配。汽車廠這四大主要工藝,基本都實現了機器人的高度使用。(知道你理解不了,我直接上圖)
機器人衝壓上下料,包括汽車車門衝壓成型,等白車聲衝壓工藝。
焊接工作,包括弧焊(例如說二保焊焊,氬弧焊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機器人行業工藝。
噴塗,整個企業產業,噴塗基本都實現了自動化,主要是噴塗對身體的傷害太大。
此外是汽車裝配產線的相關應用。
二、電子行業的工人。大量的電子行業工作崗位被機器人代替。例如,裝配工作,檢測工作,打螺絲工作等等。
同時還有大量的機器人被應用到電子廠。
富士康大量的裁員背後,不單單是經濟效益不好,更多的是開始大量的進行自動化產線的升級加工。
有多少行業的工業會被機器人產業衝擊?
機器人打磨——大量的打磨工作可能被替代
焊機機器人——包括各類弧焊,鐳射焊,現在機器人已經可以做到焊縫跟蹤焊接。
碼垛機器人——4-2300kg的大型負重碼垛機器人。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及行業。
折彎機器人——國內廠家埃斯頓推出的折彎機器人,已經成為鈑金行業的不二選擇。
上下料機器人——機床上下料,一直是一個勞苦的工作。機器人就可以完美解決。
以上是當下機器人在做的大量的工作。
有人一直在問,機器人做了人類做的工作,人來做什麼?
社會在進步,人的需求也在進步,我們能夠看到服務業的不斷大戰,服務業佔比三產的比重不斷升高。這就說明,未來人類的工作主要在服務型行業領域。(當然,我們所說的服務業,不單單是餐飲,還有所謂足浴)。教育,醫療,旅遊,電商零售都是服務業。
而且,新型的製造業專項,開始將:規模化產業向高階自動化發展,銜接規模化產業,以及下游消費終端的是:服務型定製化的製造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製造業的定製化。
事實上,製造業的定製化是一個泛概念,真實的製造業並不是定製化發展,也沒有定製化發展的想法。(這裡不議論製造業定製化了,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的針對製造業定製化的相關文章)
回覆列表
當然,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工業機器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比如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可以讓這些裝置取代了一些檢驗性的工作,像一些質檢員可能會下崗。
工業機器人,本質上和加工中心,3D列印這些控制技術差不多的,就是多軸的空間定位而已。
機械的發展,一直都在取代人工,但是人似乎從來都沒有遠離過生產線,只是換了一個工種而已,以往的操作工,包裝工,的確會越來越少,但是維修工會越來越多,所以炒作機器取代人,沒有實際意義,讓更多人衝髒黑累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有創造性的勞動裡邊,這樣收入才會更高,工作更加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