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在老一輩人心裡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
臘八粥的由來:
典故一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麼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幹著地裡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業奔日子。家裡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裡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院裡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麼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裡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怎麼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裡掃呀掃的,從這裡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裡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穀各湊幾把,數量不多,樣數可不少,最後又搜出幾枚乾紅棗,放到鍋裡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穀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後悔極了。
哥倆嚐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後,每逢農曆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穀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
古人對節日,節日習俗、節日飲食,都是很講究的,就說這一碗臘八粥中吧,就蘊含了八大吉祥寓意、功效。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祭祀的供品,祈福
中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
古時幹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穀物等全都變成幹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幹物。後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幹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贈送親友,聯絡感情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穀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鹹的,,......就在互相品嚐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三、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製臘八粥,將臘八粥施捨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禦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捨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四、食材五行俱全,強身健體
臘八粥的食材豐富,花生、大豆、綠豆、赤小豆、芸豆、蠶豆、核桃、粳米、薏米、小米、大米、桂圓、龍眼、紅棗、桂花、紅薯、松子、乳蕈、白果、百合、蓮子、柿子、板栗、蜜餞......等等,各地各家各有不同。
色彩各異的食材讓臘八粥五彩繽紛,令人食指大動。
周易五行理論認為,綠色屬木,主肝膽;紅色、紫色屬火,入通與心;黃色屬土,入通於脾;白色屬金,入通於肺;黑色、藍色屬水,入通於腎。
臘八粥的食材五行俱全,對五臟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五、特別搭配的八寶粥,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六、臘八粥食材彙集全年各季,慶賀豐收
古人是非常講究吃應季食品的,固然這也和當時的條件有關係。即便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可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卻也只侷限於應季的時候。
冬季萬物蕭條,相對而言,沒有什麼正好應季的食材。但是,臘八粥中的各種食材,卻幾乎匯聚了一年中各個季節的收穫。只不過,蔬菜水果穀物等都成了幹物。
這種食材的大彙總,相當於向天地、神靈、祖先展示這一年來的收穫,慶賀今年的豐收,並禱祝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土地肥沃,昆蟲不作,災害不生,再來一個好收成。
七、御賜臘八粥,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八、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說,福壽粥最初源於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乾,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幹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
後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臘八節,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在老一輩人心裡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
臘八粥的由來:
典故一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麼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幹著地裡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業奔日子。家裡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裡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院裡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麼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裡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怎麼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裡掃呀掃的,從這裡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裡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穀各湊幾把,數量不多,樣數可不少,最後又搜出幾枚乾紅棗,放到鍋裡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穀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後悔極了。
哥倆嚐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後,每逢農曆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穀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
古人對節日,節日習俗、節日飲食,都是很講究的,就說這一碗臘八粥中吧,就蘊含了八大吉祥寓意、功效。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祭祀的供品,祈福
中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
古時幹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穀物等全都變成幹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幹物。後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幹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贈送親友,聯絡感情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穀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鹹的,,......就在互相品嚐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三、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製臘八粥,將臘八粥施捨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禦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捨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四、食材五行俱全,強身健體
臘八粥的食材豐富,花生、大豆、綠豆、赤小豆、芸豆、蠶豆、核桃、粳米、薏米、小米、大米、桂圓、龍眼、紅棗、桂花、紅薯、松子、乳蕈、白果、百合、蓮子、柿子、板栗、蜜餞......等等,各地各家各有不同。
色彩各異的食材讓臘八粥五彩繽紛,令人食指大動。
周易五行理論認為,綠色屬木,主肝膽;紅色、紫色屬火,入通與心;黃色屬土,入通於脾;白色屬金,入通於肺;黑色、藍色屬水,入通於腎。
臘八粥的食材五行俱全,對五臟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五、特別搭配的八寶粥,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六、臘八粥食材彙集全年各季,慶賀豐收
古人是非常講究吃應季食品的,固然這也和當時的條件有關係。即便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可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卻也只侷限於應季的時候。
冬季萬物蕭條,相對而言,沒有什麼正好應季的食材。但是,臘八粥中的各種食材,卻幾乎匯聚了一年中各個季節的收穫。只不過,蔬菜水果穀物等都成了幹物。
這種食材的大彙總,相當於向天地、神靈、祖先展示這一年來的收穫,慶賀今年的豐收,並禱祝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土地肥沃,昆蟲不作,災害不生,再來一個好收成。
七、御賜臘八粥,皇恩浩蕩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八、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說,福壽粥最初源於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乾,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幹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
後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