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就該嚴打

    保險也是有利息的,意外時還有保障。銀行也只是企業,也有倒閉的風險,保險公司倒是不讓倒閉的。銀行存款超過50萬的倒閉了無人理賠本金。保險公司是要保障本金的。各有利弊,看你存多少錢了。

  • 2 # 其實沒什麼不一樣

    針對銀行存單變保單的現象頻發,涉及交易的三方需要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首選要明確涉事的三方是誰?這三者分別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儲蓄客戶;

    二、三者之間是如何發生交易關係的?

    1、保險公司為獲取更多新單保費,會定向對銀行渠道設計產品(其中產品型別以年金險、分紅險、萬能險佔絕大多數,繳費方式也多以躉交、三年交居多,存期5年或10年結束,另少量產品還會是高額意外險和醫療重疾類健康險)。

    2、銀行作為銷售渠道,利用自身終端網點遍佈、直接擁有大量儲戶及鉅額存款並對儲戶存款資訊掌握全面、社會公信力高等諸多優勢,為保險公司提供銷售平臺,並默許保險公司派駐業務人員,與銀行客戶經理前後臺配合提供便利,實現保險業務銷售,在其中掙取居間費。

    3、儲蓄客戶到銀行存款,都希望利息更高回報更大,就會自主挑選或聽取銀行客戶經理的建議,購買非銀行基礎存款以外的各種理財產品(如信託、基金、國債、保險等等)

    在這樣的相互條件情況下,三者的關係就聯絡起來了。

    三、本來看似很正常的交易,不斷髮生的矛盾糾紛,根源何在?

    1、保險公司為獲取保費收入,在派駐銀行渠道的業務培訓和營銷指導中過於激進,必然導致一線人員的銷售誤導和急功近利行為發生,主要表現就是產品功能屬性誤導、過分誇大分紅或返還收益、迴避條款責任等等。

    2、銀行方為保險公司和儲戶之間搭橋提供便利,本無可厚非,屬於正常的居間服務,但是也會顧及居間費收益或其他實惠利益,而對在網點發生的不當銷售行為無視或默許,等問題出現時又完全置身事外、將儲戶推給保險公司,急於洗脫嫌疑和責任。

    3、儲戶這方雖是個人,相較銀行和保險公司屬於弱勢群體,有資訊不對稱、被坑被懵的可憐,但爆出問題的人群中,存在較多的狀態:一種是盲目偏聽偏信銷售人員一人之言,罔顧手中的保險合同於不顧,主觀臆斷自己買的是一款理財產品,選擇性聆聽,被靈活支取、高收益還兼顧保障所打動,事後不如意沒有達成預期就會扯皮;一種是心知肚明買的是保險產品,但是覬覦銷售人員宣傳的回報和功能,在持有過程中如遇到困難需要用錢時,就不管不顧的申冤抱屈,說自己被騙,對產品完全不知情!

    綜上所述,於保險公司和銀行是國家金融機構被監管被審查,有法律法規做準繩,自查自糾,嚴肅紀律為首先!於儲戶老百姓,存錢理財要理性多學習,理性客觀自律,不貪小便宜不主觀臆斷、對自己的錢財要有謹慎、嚴肅的態度,最後叮囑一句,遭遇不良銷售人員再怎麼誤導誆騙,保單合同在自己手上、15天的猶豫期裡不看看?不問問?不諮詢?銀保監規定所有保險合同生效後都必須電話回訪投保人的,這個電話自己接聽時怎麼可以敷衍胡亂應答呢!這是典型對自己的人錢不當事不負責的態度!行業管理會越來越規範,相信這樣的糾紛案件會越來越少,現代文明社會誠信之路才越走越寬。

  • 3 # 財富公元

    銀行存單變保單,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原因:

    銀行方面

    我們知道很多銀行都代理銷售著種類繁多的保單的產品。

    銀行代理銷售出一份保險產品,會從保險公司獲得一筆不菲的代銷費用。畢竟銀行不會免費為保險公司提供銷售渠道,手續費比例,銷售分成肯定不低。

    代銷保險可以為銀行增加收入,銀行憑啥不要呢?

    再有就是銀行與三方保險公司合作,對於保險公司准入和銷售人員把關不嚴,名義上的“銀行員工”銷售,讓信賴銀行的儲戶吃虧,其實所謂的“銀行員工”只是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從而誤導儲戶存單變保單。

    銀行不該為了圖那點代理銷售費用分成,過份消耗儲戶對於銀行的信任。

    銀行員工方面

    銀行接了保險公司代理銷售保險的業務,為了追逐代銷手續費,必然給自己的員工下達相關的營銷任務。

    員工為了完成保險銷售任務,拿到高額提成獎勵,必然想盡一切手段營銷。

    由於銀行員工水平和素質參差不齊,會有部分銀行員工混淆銀保產品,把保險當作存款向儲戶包裝、推銷。

    對於缺乏金融知識的人來說,一不小心就入坑了。

    存單變保單大部分原因還在於銀行員工的不負責任,誤導銷售,承諾高收益造成的。

    儲戶方面

    存款變保單,很多時候是因為儲戶被所謂的高息、高收益所誘惑。

    其實存單和保單很好辨別。

    你存的存單,拿到手的要麼是紙質定期存單,卡存的也會有存款回執。

    而購買的保險,你拿到手的要麼是一張保單,要麼是購買保險的資金轉賬回執單。

    看好合同條款,看清憑證所用的業務章是銀行的還是保險公司的。

    所謂的銀保產品,大多數時候會用”高利息,零風險“來誘惑你購買,不明真相,不缺少金融嘗試的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總結

    歸根結底,存單變保單大部分責任還是在於銀行及其員工方面。如今銀保監管部門合併成為銀保監會,對於銀行存單變保險這類誤導銷售行為是零容忍的。一旦出現這類請款,一定不能吃啞巴虧,據理力爭,挽回損失。

  • 4 # 易將學財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小便宜的心理?

    01 銀行是中心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銀行好像除了P2P之外,其他的金融產品都有。銀行自己的存款就不用說啦,基金,債券,股票沒有但是有證券公司的業務員駐點,或者直接就是銀行工作人員的兼職。當然還有題主提到了保險了,以前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也是直接會在銀行進行駐點的,大家都知道去銀行的人肯定有錢。

    銀行就是個小型的“金融中心”容納了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

    02業務員的忽悠能力

    只要你去銀行進行存款,或者是讓理財顧問給你推薦理財產品。在以往很多時候,理財經理會給你介紹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或者直接自己就開始推銷保險產品。

    不過也確實,一方面保險佣金高,他們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保險的收益的不確定也讓他們有了很強的底氣進行銷售,這裡的不確定性是指保險一般分低中高三檔收益,而基本上在給客戶介紹的時候都會用高檔收益來進行介紹。

    保險確實存在高檔收益啊,你又不能說他欺騙顧客,最後如果收益低,只能說是這幾年經驗情況不穩定之類的。不過有些無良的業務員也會隨意誇大保險,現在監管嚴格之後這種情況應該是基本上很少了。而且一個保險業務員可能也不會做那麼長時間,比較保險是個人員流動量超級大的行業。

    03客戶的貪小便宜

    這裡的小便宜就包含了兩種,一種是相信了高收益,另一種則是返傭或者是送禮品。

    高收益

    高收益很好理解,那就是業務員在給你介紹的時候,用最高檔的收益在給客戶介紹。客戶一聽,這麼高的收益,還是在銀行買的能有什麼問題,一下子就刷卡了。

    2.返傭及禮品

    返傭是保監會明令禁止的,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以前監管並沒有現在這麼嚴格,背地裡返傭了也沒誰查的出來。有些客戶一聽到,只要你存這個產品,不僅到期了拿本金拿高收益,現在做活動,還給你返多少多少錢,或者送你一個什麼樣的高檔禮品,就開始眼冒金星了,毫不猶豫的就刷卡。

    綜上:存單變保單其實是三方面的問題。

    銀行沒有更好的對自己的客戶負責,沒有解釋清楚這並不是銀行自己的產品(也可能並不想解釋);

    保險業務員(以前的)為了自己能拿到更高的提成,什麼都敢講,沒有職業道德;

    客戶自己的鑑別能力不高並且還貪小便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開機就直接播放電視的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