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mz44037062

    禮敬原則

      禮以敬為主,敬是禮的核心,是禮儀的本質。在《左傳》成公十三年中,孟獻子認為:“禮,身之幹也。敬,身之基也。”他把為人處世的恭敬態度當作安身立命的基石。首先,“敬”表現在人們言行舉止的方方面面,反應的是行禮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如果僅僅是裝模作樣、流於禮儀形式,就不算恭敬;其次,“敬”滲透著平等的成分,作為禮的本質特徵,尊敬的心態不因交際物件而異。《禮記・曲禮上》雲:“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隨時隨地能保持待人接物的恭敬態度,是衡量一個人禮儀素養和道德品行的最高原則。第三,敬人即是敬己,“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敬”被賦予了人性尊嚴的內容,不是一種單向的義務,而是不同等級之間所應共同遵守的準則。

      禮敬不僅要包括見面時“禮節性”的微笑、握手等言談舉止的儀式,還包括真正對人有誠意的尊重,不計較身份差異,對每一個生命都袒露敬意,對個體、人民、國家、自然規律,對所從事業務工作的敬意,專注自身工作,對上級交付的任務負責完成,最終追求敬人與敬業的完美統一。

      禮敬原則是公務員禮儀的基本原則。有一些黨政幹部往往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常常缺乏敬人意識,尤其面對普通群眾的時候,更是居高臨下。在公務活動中,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群眾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公務員只有在公務活動中對每一個人懷有一顆尊敬之心,才能贏得公眾信任,避免與公眾發生衝突,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入鄉隨俗”,充分尊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們的習俗禮儀,在公務交往中消除溝通障礙。

      適度原則

      適度是使禮儀靈活多變,適應社會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禮記・禮器》中說:“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理萬物者也。”即禮要符合天時,配合地利,順應鬼神,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符合人心,使萬物各明其禮。適度原則要求公務員在遵循禮節、用禮節規範自己言行的同時做到有節有度、合理適宜、無過也無不及。首先,禮要相稱。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禮要適應時代,要順乎倫常,適合物件,合於事宜,與身份相稱。其次,禮要適度、中庸。“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儀有度要求公務員在禮儀修養的過程中遵從禮義、守正不流;節制有度、權衡利弊。遵從禮義是指對於年紀比自己小的人,地位低的人,或是貧困的人,不要做出輕視、欺凌的行為;對於有權有勢的人,不表現出過分親近的神態。守正不流是指公務員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取財有道、堅韌勇毅、謙虛謹慎、豁達大度、虛懷納諫。權衡利弊要求公務員理性面對欲求和利益,遵循禮義。節制有度是指公務員在公務活動中應當力求正當,符合正常、恰當的程式,符合自己的身份;凡事不走極端,行禮既不拘泥又不放肆。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談自己的職業經歷時曾說:“是的,我不願意太接近上司,更不願意去完成上司要我去完成的某些事,因為一不小心,你會發現,其實那些事不適合你去做,或者說,你不應該知道,否則,很可能被人認為是熱心過度。”安南的成功秘訣便在於“科學地懶惰”。有一次,一位中國外交官要給各國大使傳送一些檔案,而聯合國的電腦系統並不為他人所熟悉,所以,通常工作人員會直接幫對方完成任務,因為這樣更方便快捷。但安南沒有,他硬是透過電話遙控就在不遠處的中國外交官,哪怕耗費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任務,他也不願意移步去看看。

      那些關於制裁伊拉克,關於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還有中國的人權問題等,安南必須過目相關檔案,但當這一切變成爭議,變成國際問題時,他卻從不發表任何意見。他曾在日記裡寫道:“一個事實,如果我透過別人整理的觀點去認知它,那麼,我便失去了對這一事件的評判權,因為我的思想已經不再獨立。既然如此,便有悖獨立的原則,所以,我什麼都不知道。”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南從世界衛生組織的預算幹事一步一步做到部門分部負責人、主任、助理秘書長的部門領導人,然後是副秘書長,最後成為秘書長。

      安南的成功在於把適度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與同事協作、與上下級溝通方面不過分熱情,把握人際關係的度,盡到自己應盡的工作責任,工作內容不超出自己的許可權和能力範圍,工作講究原則和方式,保持內心乾淨,不窺探別人隱私,始終保守秘密。這是安南成功的秘訣,也是每一個公務員需要把握的。

      自律原則

      自律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自律乃自我約束的原則。“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是人區別於禽獸的根本特徵,禮“出於人情”,但情要“受制於禮”。人情作為個體的自然情感,與具有明顯的約束性、規範性、普遍性的禮往往是相矛盾的。人情一旦放開,以其慾望的無止境,其活躍性是無限的。人只有抑制慾望,遵循禮義,禮儀才能正確地施行。   公務員在公務活動中,要在心中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行為修養準則,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嚴以律己,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律與慎獨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公務員不僅要堅守不貪汙不腐敗的底線,而且要做到繼續提升自己業務能力、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人民群眾和國家所要求和期望的公務員標準來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不辜負國家的栽培。

      生活中,公務員要以禮儀規範自己的人際交往。禮儀是我們自我意識的道德追求,自我素質的自然流露以及自我修養的自覺行為。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自我剋制能力,例如公務員尤其要在公共場合遵守公共秩序,要善於自我約束和自我剋制;另一方面要慎獨,即要做到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一個樣,人在、人不在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不能領導在時一個樣,領導不在一個樣。作為國家公務員首先應成為一個受人歡迎和尊重的文明公民,必須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講究禮儀的好習慣。

      誠信原則

      誠信即誠實、講究信譽的原則。“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誠信是道德的基石,沒有誠信,禮儀就會缺乏尊敬,流於形式。“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是指守信用,說過的話要兌現。“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信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信也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是立民之本。《論語・顏淵》曾記載: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子認為,軍備、糧食和民眾對當局的信任是治理好國家的三大條件,而民眾對當局的信任又居三者之首。可見,誠實守信理所應當成為公務員禮儀的基本原則。

      公務員在公務活動中尤其講究守時和守約。守時,即在約定的時間與人約會、會見、會談、開會等,決不拖延遲到;守約,即口頭答應他人的事、與人的約定和所簽訂的協議一定要說到做到,所謂言必行,行必果。按照社會契約原理,我們對對方的承諾,就是與對方簽訂的一個契約、一個合同,違背承諾就會使自己誠信盡失,給自己現在和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難。誠信不僅包括口頭及書面應允別人的事情要在實際中落實,而且包括任務沒完成要告知另一方自己未完成的原因及進度,求得對方諒解和合作。

      公務員禮儀的本質和規律由其基本原則體現,因此,實施禮儀的過程遵循其基本原則,可以不受具體禮節形式的限制,根據具體的情境適當變通,或者對具體禮節形式創造性地改造,使公務員禮儀的實施達到最好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做期貨交易時就只考慮做單,不要太關注盈利多少”這個說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