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a東北小朱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

    每逢開學季,總會有各種的集體活動,像是班級活動、組織活動,等等。

    我們常常有一個特點,就是愛扎堆,就是愛湊熱鬧,總認為朋友越多越好,關鍵時刻說不定還能有人照應一下,甚至老祖宗曾經還說過,“多個朋友多條路”。

    於是,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集體文化,形成所謂的集體榮譽感,班級活動、組織活動是最能體現這種特殊集體文化的“場所”。

    首先,說起各種班級活動,就不得不說班會,尤其是我們大一、大二的時候,班會就特別多,有時甚至讓人“防不勝防”。甚至有人一邊抱怨班會沒有意思,很無聊,一邊卻又得硬著頭皮參加班會,否則班級就會給他扣“沒有班級榮譽感”的黑帽子。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班會,那次班會是我感覺比較無聊的一次班會,雖然我參加了這次班會,但我卻發現有節目的演節目,而沒有節目的呢,就在刷手機,但節目也很無聊。

    我後來和我朋友談起此事,提到:“班會真是一個可以讓學生‘合法’墮落的一個平臺啊!”當然,若干天之後,我的一個朋友也向我抱怨說,班會真的很無聊,所以她都不想再參加班會了。所以,這就是她們面對班會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其實我也感同身受,參加第一次班會後,透過對比,發現班會很無聊,所以我就能不參加班會就不參加班會了。

    好像還有一件故事呢,我在分流之前,所在班就有一個班長,每次他和其他班委們每隔一週就組織班會,班會上會組織寢室表演節目之類(說實話質量很Low),也就這些了。班級裡可能有人再怎麼反感班會,他們也要硬著頭皮去,因為有德育分。班長可能自己也覺得組織集體活動挺好的。

    雖然他是很幸運,在大三下學期終於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最近他已經報名,準備考英語六級了,但是,這件事卻讓我們有了無盡的深思。

    實際上,你有多大本事,能成多大事,每個人心裡是有一杆秤的,你的能力不能被所謂的班級榮譽感取代,班級裡的感情有時候也無法延伸到班級外。

    可是,像班級活動這樣的集體活動,常常給人以一種錯覺,那就是好像不需要你有多努力,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才能,不需要你有多遠的格局,只要有朋友,只要有人脈,只要有集體榮譽感,一切就能萬事俱備,如魚得水,就能否極泰來,苦盡甘甜,這就像溫水煮青蛙似的,把你一步一步拖入這個虛幻的假象當中。

    可你卻忘了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道理,要想使別人欣賞你,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班級榮譽感,不是那些人脈,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紮實的功底。而班級活動是一種非常無效的社交,那些班會佔據的,永遠都是你本可以自我提升的寶貴時間。

    2

    和班級活動相似的,還有一種常見的無效社交,那就是同學聚會咯。

    說同學聚會也是無效社交,估計很多人都覺得不服氣。比如,有的人會說,同學聚會不用太勢利,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就好啦,談什麼利益得失。也有人說,同學聚會是重續青春情誼的機會,怎麼會是無效社交呢?

    不過,也許很多人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參加同學會?

    其實,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動機的。至於參加同學會,不外乎有兩條動機:一是情感訴求,二是利益訴求。

    在同學會中的情感訴求是為了回憶當初單純美好的青春時光,讓你感覺世界沒那麼艱難;而利益訴求,既是抱住一個大腿,以便有所照應,還是希望感覺世界沒那麼艱難。

    然而,真相卻是,這兩種目的都無法實現。

    情感訴求的唯一開啟方式,就是共情。援引某作者的話說,就是“你哭的時候,別人會難過,你笑的時候,別人會開心。”

    然而很多時候,眼界不同,環境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想發生共情,都難。你想訴說你的痛苦,而他們無法理解你的痛苦;你想分享你的快樂,而他們無法理解你的快樂。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可能唯一引起共情的,就是哭窮了,但這也不值得抱團。

    至於利益訴求,那更是天方夜譚。

    兩個人,無論是老鐵,還是萍水之交,其實從來都不必然取決於你們是否在一起吃過飯,或是彼此互相認識多少年。感情的深淺,與聚會無關,與集體活動,亦無關。

    號稱“叉姐”的作者王欣在《真正的有錢人和窮人都不去同學會》上犀利地道出了同學聚會的秘密:

    每年固定發起、參加同學會的最後都是相同的一群人。年復一年,同學會篩掉了飛的過於高的、走得過於遠的、混得過於慘的、性格過於強的……剩下一夥彼此過得差不多、活在同一座標系裡的同學,每年固定約見相互確認“原來過得還是這個樣兒”,便可以繼續相親相愛,同時安心地繼續過自己或許是主流或許是隨大流的人生。

    其實,這些聚會上的無效社交,正和那些無聊的班級活動一起,不斷地消耗這些本可以提高自己的寶貴時間。

    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從大學時期開始的,大學是一個人的增值期,可你卻用這個時間和一群人一起自我安慰,還誇誇其談什麼“班級榮譽感”啦,什麼“同學感情”啦,但你並不知道的是,這些班級活動和這樣的聚會簡直是害人不淺。

    3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既然班級活動和同學聚會有很多是無效社交,我們還為什麼執意地去參加班級活動和同學聚會呢?

    我認為,所謂的班級榮譽感,德育加分等理由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大家真正的動機應該是兩種因素綜合起來的後果:一種是生怕錯過什麼,另一種則是害怕拒絕會影響同學關係。

    其實,人都有僥倖心理,總覺得如果我在聚會、在班級活動中多認識一個人,那我就能多走一條捷徑。

    畢竟比起別人吃吃喝喝和搞些無聊的班級活動,加班加點地學習,或者提高自己的才能,可是費勁多了。

    然而,正是一種“聊勝於無”的錯誤心理,才導致了我們對無效社交的執著。

    說實話,在當今的時代中,有效社交從來不以廣度論英雄,有深度的才算贏。

    無數事實在告訴我們,聚會和班級活動是已有關係的一種延伸,卻不能改變一個人在你心中的地位。

    一個人能否有真正的有效社交,取決於你是誰,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班級活動和同學聚會上當了炮灰,卻渾然不知。這,才是掩蓋在所謂“班級集體榮譽感”底下的真相。

    而在大學四年裡,不管你未來是要找工作,考研,還是出國深造,你的專業能力,包括績點,才是真正讓你擁有足夠底氣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種心態,怎麼說呢,就是擔心別人離開你。

    但是,我得到的教訓卻是,生活中越沒有能力的人,越擔心別人離開。他們不知疲倦第維護著其他人的感情,生怕丟失了一個“朋友”,還說這是學會與人相處的所謂成熟的標誌。

    其實呢,朋友是很重要,人際關係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足夠優秀。存在感絕對不是靠出現在班級活動和同學聚會等這些所謂的集體活動上刷出來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少部分人很少參加所謂的集體活動,卻總被人提起有多優秀,那是因為他們的優秀和成就就是最好的宣傳語和代名詞。

    4

    正所謂,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因為,班級活動也好、同學聚會也罷,這些無效社交會給你製造一種忙碌的假象,讓我們陷入一種熱鬧的幻覺中,以為自己有很多朋友,生活熱氣騰騰,打通了各種各樣的人脈。

    殊不知,這種感情只不過是建立在沙漠上的流沙城堡,根本經不起風吹雨打,到頭來,還是耽誤了我們原本可以用來提升自我的寶貴時間,最終得不償失。

    大學,是學習、思考和創造的地方。與其花時間在形式主義的事情上,還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真才實學。否則將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浪費在這些形式主義的事情上,最終只會荒廢大學時光。可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無論你參不參加這些集體活動,都是如此。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人之下》:“唐門蜘蛛俠”登場!細數整個唐門已出現多少“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