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告訴我們,賺錢的方式有兩種:資本和勞動。
資本如何賺錢想必各位在這樣一個紙醉金迷(這個詞會不會用得有點過?)的時代應該是瞭解甚多了,我們平常把錢存銀行裡買理財產品、買房換房等都屬於此類。
但對於勞動如何賺錢,或者說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大部分人可能就相當迷茫了,通常的認知就是流血流汗耗精力,出賣個人體力和腦力去賺錢,比較典型的說法就是替人打工。
這其實是一種被動思考的結果,在當前這樣一個劇變的時代,充斥著這樣那樣賺錢機會的時代,如果還是持續這樣的被動思考,你錯過的可能就不止一個億了。畢竟,你生命剩餘的光陰和你所經歷的生活可不是用金錢能衡量得了的。
這兩年,我對於透過勞動賺錢的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感悟,現在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1、選擇行業利潤率高的行業能讓你賺得更多
中國有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是一點沒錯的,上篇所講的職人精神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三百六十行不是每一行都能賺到同樣的工資,同樣是做財務,不同的行業工資不一樣,這背後是什麼?行業利潤率。因為每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是不一樣的,房地產行業因為生產一種資本性產品——商品房而受到熱錢的追捧,金融行業因為滿足了人們對於利潤率的想象而吸引了全民的儲蓄,網際網路行業因為站在資訊時代的風口而得到VC的青睞…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一個共同的結果,即在有限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拉昇了行業收入。
和行業利潤率相應的還有公司利潤率,同行業內為什麼有的公司能基業長青,而有的公司卻瀕臨倒閉?這和一家公司的戰略設計、管理體系、創新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如果你想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首先要學會選擇行業和公司。本質上你選擇的不是行業和公司,而是一種盈利模式、一個管理體系。想一想,如果你手上有閒錢去投資股票,你一定會選擇那些基本面良好、盈利性強的公司,求職也是一樣,只不過投入進去的不是資金,而是你本人。
2、選擇更接近盈利端的工作能讓你賺得更多
靠近收入端是什麼意思?邁克爾波特曾經提出企業價值鏈的概念,即可以將組織事務分為基礎性工作和支援性工作,基礎性工作涉及企業生產、市場、銷售等;支援性工作涉及人事、財務、計劃、採購等,基本活動和支援性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這個概念是波特於上世紀80年代提出,雖然時過境遷,當時提出的很多概念已經不完全適應當今的商業形勢,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歷久彌新的,即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客體,它一定分為直接的盈利活動和間接的盈利活動,舉個簡單的栗子:公司為了開拓市場,首先需要招到一名合格的市場經理,其次再由市場經理直接對接市場去為公司搜尋利潤的可能性,那麼在這個環節中,市場經理的工作就是直接的盈利活動,而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就是間接的盈利活動。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如果是從事市場、銷售類工作的人一定會比從事人力資源、財務類工作的人薪水更高。為什麼?原因就是市場、銷售類工作離企業的盈利端更近或者工作本身就是盈利活動。
這可能會令人力資源或財務專業的同學有點失落,但是請繼續看下去。
3、選擇管理崗位能讓你賺得更多
公司內一定是分層級的,也許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官僚主義歷史的地方,每個人都會相當直觀的認為越在上面的人越有權、越有錢,這幾乎是一個毋庸置疑且無任何學習成本即能獲取的觀點。但是這裡不是在談官場,而是在說一個商業組織,所以我想說的並不是國家機關裡面“上面的人”,而是企業組織裡面的“管理者”。
在企業組織內部,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來講,崗位無貴賤,但是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上來講,管理者的確會賺得更多,這是為什麼?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絕不能從人的角度去解析。很多人會說這個人很厲害、能力強,所以理所當然拿得多。不可以這麼說,厲害在什麼地方?什麼能力強?這是一個相當主觀的評判,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到底是什麼樣子?不知道。所以,管理者工資高本質上來講是管理崗位賦予的,原因就在於管理崗位是具備槓桿效應的!怎麼說?一個管理者並不需要自己在工作中展現出多強的能力,而是需要讓他所管理的團隊展現出最強的能力,管理者的終極目標即是用一個人的力量去撬動一群人的力量,取得槓桿效應。
對於公司而言,與其容忍一個優秀的人帶領著一支表現平庸的隊伍,不如接受一個能帶領出優秀團隊的能力一般的人。正是崗位的槓桿效應,讓管理者變得更值錢。
4、選擇一級代理工作能讓你賺得更多
什麼是“一級代理工作”?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想去買一雙特定的運動鞋,工廠直營店一定比它在專賣店內賣的便宜,為什麼?少了中間物流和櫃檯展示等一系列的銷售或營銷環節;當我們想去買一張機票,最後一定是官網的票要賣得比旅行網站上的便宜,為什麼?因為旅行網站只是代理出售官網的機票,有的甚至是二級代理,那代表其中的週轉費用更高。
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工作是幾級代理?本文開頭提到過替人打工這個說法,替人打工的意思其實是:本來需要人家去做的,人家僱傭了你去替他做,那麼假設這個事情最後做成了,是你賺得多還是僱傭你的人賺的多?這是一個基本上沒太大爭議的問題。如果你是普通打工者,那麼你的總經理會比你賺得多;如果你是總經理,那麼你的股東會比你賺得多。
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是一級代理工作?直接接觸資本家(無任何感情色彩,即用資本投資的人,下同)的工作就是一級代理工作。超市裡面售出一件商品,超市賺的不會比經銷商賺的多,而經銷商賺的不會比生產商品的老闆多。越是接近事務核心的人,他所承擔的風險和事務處理的難度一定是最高的,一旦有了代理,即將這種風險和難度逐步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會存在代理這件事的原因:降低風險、減少難度。那麼很顯然,代理這件事越是往下,越是不值錢。
喜歡自助遊的人,機票、住宿、行程都是自己一手安排,雖然行程具備極大風險無法實現(因為前期無法準確預估遊玩時間或其他臨時狀況),而且個人會非常辛苦勞累,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自助遊?原因就是這種方式比低端團更具滿意度,比高階團更廉價。
其實這都是一個道理。
至此,我已就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提出了四個方式,那麼諸位是否就能很快實現工作致富的目標呢?顯然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你會發現:
1、如果我要選擇利潤率高的行業和公司,那我必須要是能力突出且能脫穎而出的人;
2、如果我要選擇更接近盈利端的工作,那我必須對人性有更深入的把握,而這顯然比掌握科學要複雜;
3、如果我要晉升至管理崗位,那我必須拿出比現在、比同事更優異的表現說服公司選擇我;
4、如果我要去找一級代理工作,那我必須能承擔風險且能處理複雜高難度的問題。
所以,替人打工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在替人打工,因為與此同時,你也是在觸碰一個又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而當你自我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你一定不需要透過太多的工作甚至是工作本身而得到大量的財富,因為那個時候你成為了資本家,而資本家是靠資本投資賺錢的。
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首先投資你自己,直到你可以用你的資本去投資。
教科書上告訴我們,賺錢的方式有兩種:資本和勞動。
資本如何賺錢想必各位在這樣一個紙醉金迷(這個詞會不會用得有點過?)的時代應該是瞭解甚多了,我們平常把錢存銀行裡買理財產品、買房換房等都屬於此類。
但對於勞動如何賺錢,或者說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大部分人可能就相當迷茫了,通常的認知就是流血流汗耗精力,出賣個人體力和腦力去賺錢,比較典型的說法就是替人打工。
這其實是一種被動思考的結果,在當前這樣一個劇變的時代,充斥著這樣那樣賺錢機會的時代,如果還是持續這樣的被動思考,你錯過的可能就不止一個億了。畢竟,你生命剩餘的光陰和你所經歷的生活可不是用金錢能衡量得了的。
這兩年,我對於透過勞動賺錢的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感悟,現在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1、選擇行業利潤率高的行業能讓你賺得更多
中國有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是一點沒錯的,上篇所講的職人精神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三百六十行不是每一行都能賺到同樣的工資,同樣是做財務,不同的行業工資不一樣,這背後是什麼?行業利潤率。因為每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是不一樣的,房地產行業因為生產一種資本性產品——商品房而受到熱錢的追捧,金融行業因為滿足了人們對於利潤率的想象而吸引了全民的儲蓄,網際網路行業因為站在資訊時代的風口而得到VC的青睞…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一個共同的結果,即在有限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拉昇了行業收入。
和行業利潤率相應的還有公司利潤率,同行業內為什麼有的公司能基業長青,而有的公司卻瀕臨倒閉?這和一家公司的戰略設計、管理體系、創新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如果你想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首先要學會選擇行業和公司。本質上你選擇的不是行業和公司,而是一種盈利模式、一個管理體系。想一想,如果你手上有閒錢去投資股票,你一定會選擇那些基本面良好、盈利性強的公司,求職也是一樣,只不過投入進去的不是資金,而是你本人。
2、選擇更接近盈利端的工作能讓你賺得更多
靠近收入端是什麼意思?邁克爾波特曾經提出企業價值鏈的概念,即可以將組織事務分為基礎性工作和支援性工作,基礎性工作涉及企業生產、市場、銷售等;支援性工作涉及人事、財務、計劃、採購等,基本活動和支援性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這個概念是波特於上世紀80年代提出,雖然時過境遷,當時提出的很多概念已經不完全適應當今的商業形勢,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歷久彌新的,即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標的客體,它一定分為直接的盈利活動和間接的盈利活動,舉個簡單的栗子:公司為了開拓市場,首先需要招到一名合格的市場經理,其次再由市場經理直接對接市場去為公司搜尋利潤的可能性,那麼在這個環節中,市場經理的工作就是直接的盈利活動,而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就是間接的盈利活動。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如果是從事市場、銷售類工作的人一定會比從事人力資源、財務類工作的人薪水更高。為什麼?原因就是市場、銷售類工作離企業的盈利端更近或者工作本身就是盈利活動。
這可能會令人力資源或財務專業的同學有點失落,但是請繼續看下去。
3、選擇管理崗位能讓你賺得更多
公司內一定是分層級的,也許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官僚主義歷史的地方,每個人都會相當直觀的認為越在上面的人越有權、越有錢,這幾乎是一個毋庸置疑且無任何學習成本即能獲取的觀點。但是這裡不是在談官場,而是在說一個商業組織,所以我想說的並不是國家機關裡面“上面的人”,而是企業組織裡面的“管理者”。
在企業組織內部,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來講,崗位無貴賤,但是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上來講,管理者的確會賺得更多,這是為什麼?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絕不能從人的角度去解析。很多人會說這個人很厲害、能力強,所以理所當然拿得多。不可以這麼說,厲害在什麼地方?什麼能力強?這是一個相當主觀的評判,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到底是什麼樣子?不知道。所以,管理者工資高本質上來講是管理崗位賦予的,原因就在於管理崗位是具備槓桿效應的!怎麼說?一個管理者並不需要自己在工作中展現出多強的能力,而是需要讓他所管理的團隊展現出最強的能力,管理者的終極目標即是用一個人的力量去撬動一群人的力量,取得槓桿效應。
對於公司而言,與其容忍一個優秀的人帶領著一支表現平庸的隊伍,不如接受一個能帶領出優秀團隊的能力一般的人。正是崗位的槓桿效應,讓管理者變得更值錢。
4、選擇一級代理工作能讓你賺得更多
什麼是“一級代理工作”?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想去買一雙特定的運動鞋,工廠直營店一定比它在專賣店內賣的便宜,為什麼?少了中間物流和櫃檯展示等一系列的銷售或營銷環節;當我們想去買一張機票,最後一定是官網的票要賣得比旅行網站上的便宜,為什麼?因為旅行網站只是代理出售官網的機票,有的甚至是二級代理,那代表其中的週轉費用更高。
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工作是幾級代理?本文開頭提到過替人打工這個說法,替人打工的意思其實是:本來需要人家去做的,人家僱傭了你去替他做,那麼假設這個事情最後做成了,是你賺得多還是僱傭你的人賺的多?這是一個基本上沒太大爭議的問題。如果你是普通打工者,那麼你的總經理會比你賺得多;如果你是總經理,那麼你的股東會比你賺得多。
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是一級代理工作?直接接觸資本家(無任何感情色彩,即用資本投資的人,下同)的工作就是一級代理工作。超市裡面售出一件商品,超市賺的不會比經銷商賺的多,而經銷商賺的不會比生產商品的老闆多。越是接近事務核心的人,他所承擔的風險和事務處理的難度一定是最高的,一旦有了代理,即將這種風險和難度逐步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會存在代理這件事的原因:降低風險、減少難度。那麼很顯然,代理這件事越是往下,越是不值錢。
喜歡自助遊的人,機票、住宿、行程都是自己一手安排,雖然行程具備極大風險無法實現(因為前期無法準確預估遊玩時間或其他臨時狀況),而且個人會非常辛苦勞累,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自助遊?原因就是這種方式比低端團更具滿意度,比高階團更廉價。
其實這都是一個道理。
至此,我已就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提出了四個方式,那麼諸位是否就能很快實現工作致富的目標呢?顯然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你會發現:
1、如果我要選擇利潤率高的行業和公司,那我必須要是能力突出且能脫穎而出的人;
2、如果我要選擇更接近盈利端的工作,那我必須對人性有更深入的把握,而這顯然比掌握科學要複雜;
3、如果我要晉升至管理崗位,那我必須拿出比現在、比同事更優異的表現說服公司選擇我;
4、如果我要去找一級代理工作,那我必須能承擔風險且能處理複雜高難度的問題。
所以,替人打工的時候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在替人打工,因為與此同時,你也是在觸碰一個又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而當你自我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你一定不需要透過太多的工作甚至是工作本身而得到大量的財富,因為那個時候你成為了資本家,而資本家是靠資本投資賺錢的。
如何透過工作賺到更多的錢?首先投資你自己,直到你可以用你的資本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