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家譜
孔孟後人現在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崇禎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衍植)奏準。後續十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再添十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諮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佈。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它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由於孔氏譜系的完善,有時孔姓人也會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處。如若按孔氏家規規定,同姓同宗晚輩見到長輩一定要按輩份稱呼,往往出現年齡相仿者輩分相差數輩甚至十數輩的情形。另衍聖公府裡面不用孔姓為傭人,主要原因就是衍聖公很可能比多數同宗人輩份要低,導致主僕關係和輩分關係發生尷尬。一些孔姓貧窮人家可能會先改名姓再進府為僕。
孟、曾、顏三族亦用孔姓行輩排序,唯開始時期和嚴格程度各有差異。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黃帝軒轅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囂)
卌五世祖 蟜極
卌四世祖 帝嚳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恆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報乙
卅四世祖 報丙
卅三世祖 報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湯(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陽甲 商王盤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廩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紂)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勝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紇
孔子
子 孔鯉
孫 孔伋
曾孫 孔白
玄孫 孔求
六代孫 孔箕
七代孫 孔穿
八代孫 孔謙
九代孫 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十代孫 孔忠
十一代孫 孔武
十二代孫 孔延年
十三代孫 孔霸,漢元帝封為“褒成侯”,賜食邑八百戶。
十四代孫 孔福,漢成帝綏和元年封為“殷紹嘉侯”
十五代孫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孫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孫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孫 孔損,褒亭侯
十九代孫 孔曜,奉聖亭侯
二十代孫 孔完、孔贊,褒成侯
二十一代孫 孔羨,宗聖侯
二十二代孫 孔震,奉聖亭侯
二十三代孫 孔嶷,奉聖亭侯
二十四代孫 孔撫,奉聖亭侯
二十五代孫 孔懿,奉聖亭侯
二十六代孫 孔鮮,奉聖亭侯
二十七代孫 孔乘,崇聖大夫
二十八代孫 孔靈珍,崇聖侯
二十九代孫 孔文泰,崇聖侯
三十代孫 孔渠,崇聖侯
三十一代孫 孔長孫,恭聖侯
三十二代孫 孔嗣悊,紹聖侯
三十三代孫 孔德倫,褒聖侯
三十四代孫 孔崇基,褒聖侯
三十五代孫 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三十六代孫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孫 孔齊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孫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孫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孫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孫 孔昭儉,文宣公
四十二代孫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孫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四十四代孫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四十五代孫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歷代衍聖公:
第46代衍聖公 孔聖佑,文宣公兼知縣事、孔宗願,宋仁宗改稱孔子嫡長孫為衍聖公,
第47代衍聖公 孔若虛、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聖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聖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聖公 孔拂、孔摠、孔晉、孔拯
第51代衍聖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遠(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聖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萬春、孔之周
第53代衍聖公 孔浣、孔治、孔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聖公 孔思晦、孔思誠、孔思許(南宗)
第55代衍聖公 孔克堅、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聖公 孔希學、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聖公 孔訥、孔議(南宗)
第58代衍聖公 孔公鑑、孔公誠(南宗)
第59代衍聖公 孔彥縉、孔彥繩(南宗)
第60代衍聖公 孔承慶、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聖公 孔宏緒、孔宏泰(字永實)、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聖公 孔聞韶)、孔聞音(南宗)
第63代衍聖公 孔貞幹、孔貞寧)、孔貞運(南宗)
第64代衍聖公 孔尚賢、孔尚幹(南宗)
第65代衍聖公 孔衍植、孔衍楨(南宗)
第66代衍聖公 孔興燮、孔興燫(南宗)
第67代衍聖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聖公 孔傳鐸、孔傳錦(南宗)
第69代衍聖公 孔繼濩、孔繼濤(南宗)
第70代衍聖公 孔廣棨)、孔廣杓(南宗)
第71代衍聖公 孔昭煥)、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聖公 孔憲培、孔憲坤(南宗)
第73代衍聖公 孔慶鎔、孔慶儀(南宗)
第74代衍聖公 孔繁灝、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聖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聖公 孔令貽(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時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第77代衍聖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明令,承襲衍聖公爵位
一、孔子家譜
孔孟後人現在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崇禎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衍植)奏準。後續十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再添十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諮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佈。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它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由於孔氏譜系的完善,有時孔姓人也會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處。如若按孔氏家規規定,同姓同宗晚輩見到長輩一定要按輩份稱呼,往往出現年齡相仿者輩分相差數輩甚至十數輩的情形。另衍聖公府裡面不用孔姓為傭人,主要原因就是衍聖公很可能比多數同宗人輩份要低,導致主僕關係和輩分關係發生尷尬。一些孔姓貧窮人家可能會先改名姓再進府為僕。
孟、曾、顏三族亦用孔姓行輩排序,唯開始時期和嚴格程度各有差異。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黃帝軒轅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囂)
卌五世祖 蟜極
卌四世祖 帝嚳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恆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報乙
卅四世祖 報丙
卅三世祖 報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湯(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陽甲 商王盤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廩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紂)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勝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紇
孔子
子 孔鯉
孫 孔伋
曾孫 孔白
玄孫 孔求
六代孫 孔箕
七代孫 孔穿
八代孫 孔謙
九代孫 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十代孫 孔忠
十一代孫 孔武
十二代孫 孔延年
十三代孫 孔霸,漢元帝封為“褒成侯”,賜食邑八百戶。
十四代孫 孔福,漢成帝綏和元年封為“殷紹嘉侯”
十五代孫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孫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孫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孫 孔損,褒亭侯
十九代孫 孔曜,奉聖亭侯
二十代孫 孔完、孔贊,褒成侯
二十一代孫 孔羨,宗聖侯
二十二代孫 孔震,奉聖亭侯
二十三代孫 孔嶷,奉聖亭侯
二十四代孫 孔撫,奉聖亭侯
二十五代孫 孔懿,奉聖亭侯
二十六代孫 孔鮮,奉聖亭侯
二十七代孫 孔乘,崇聖大夫
二十八代孫 孔靈珍,崇聖侯
二十九代孫 孔文泰,崇聖侯
三十代孫 孔渠,崇聖侯
三十一代孫 孔長孫,恭聖侯
三十二代孫 孔嗣悊,紹聖侯
三十三代孫 孔德倫,褒聖侯
三十四代孫 孔崇基,褒聖侯
三十五代孫 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三十六代孫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孫 孔齊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孫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孫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孫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孫 孔昭儉,文宣公
四十二代孫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孫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四十四代孫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四十五代孫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歷代衍聖公:
第46代衍聖公 孔聖佑,文宣公兼知縣事、孔宗願,宋仁宗改稱孔子嫡長孫為衍聖公,
第47代衍聖公 孔若虛、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聖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聖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聖公 孔拂、孔摠、孔晉、孔拯
第51代衍聖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遠(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聖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萬春、孔之周
第53代衍聖公 孔浣、孔治、孔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聖公 孔思晦、孔思誠、孔思許(南宗)
第55代衍聖公 孔克堅、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聖公 孔希學、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聖公 孔訥、孔議(南宗)
第58代衍聖公 孔公鑑、孔公誠(南宗)
第59代衍聖公 孔彥縉、孔彥繩(南宗)
第60代衍聖公 孔承慶、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聖公 孔宏緒、孔宏泰(字永實)、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聖公 孔聞韶)、孔聞音(南宗)
第63代衍聖公 孔貞幹、孔貞寧)、孔貞運(南宗)
第64代衍聖公 孔尚賢、孔尚幹(南宗)
第65代衍聖公 孔衍植、孔衍楨(南宗)
第66代衍聖公 孔興燮、孔興燫(南宗)
第67代衍聖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聖公 孔傳鐸、孔傳錦(南宗)
第69代衍聖公 孔繼濩、孔繼濤(南宗)
第70代衍聖公 孔廣棨)、孔廣杓(南宗)
第71代衍聖公 孔昭煥)、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聖公 孔憲培、孔憲坤(南宗)
第73代衍聖公 孔慶鎔、孔慶儀(南宗)
第74代衍聖公 孔繁灝、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聖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聖公 孔令貽(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時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第77代衍聖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明令,承襲衍聖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