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衣人

    我認為應該是說智慧手機的巔峰時刻過去了。也就是從山頂下來了。

    所以若說下坡路是下坡路,但是並不是只有蘋果在走的下坡路,也不是說就這麼一蹶不振了。更多的只是迴歸正常而已。

    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看來,老喬的iPhone所帶來的智慧手機革命似乎是老喬一個人的天才行為。然而從消費電子市場的從業者的角度來說,這一切並非是一夜之間產生,而是有相當長的一個積累過程的。

    如果對於iPhone的產品歷史有所瞭解的話,就應該知道在iPhone之前在海外存在著一塊很大的個人資訊終端市場:PDA市場。這個市場發展了很多年,有很多成熟的產品。

    然而,PDA這個產品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其移動性(或者說可攜帶性)與可用性之間的矛盾。2007年之前,全世界都沒有普及3G網路,即便有,也是超級貴。那個時候我的一個部長出差到美國,在外面想發一封他覺得挺緊急的電子郵件,於是將電腦連線到了手機上發了一下,結果收到相當於20萬日元的一張賬單,被全公司通報批評。

    所以那個時候的PDA裝置,雖然是便攜裝置,但是離開家或者辦公室亦或是咖啡廳基本上就是個離線閱讀器。為了最大限度緩和這個問題,PDA上面的軟體沒有少動腦筋,弄了各種各樣的離線模式,一旦連上網路,會自動快取同步很多東西。

    另外一個矛盾就是螢幕。那個時候的行動式裝置的螢幕基本上最多也就是QVGA,就是320x240。但是那個時候的電腦已經普遍是VGA或者是EGA,甚至是WVGA等等。網頁設計一般都是按照VGA(640x480)進行,這使得在這些便攜裝置上閱讀這些內容變得十分不方便。

    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無論是需求,還是現有裝置的痛點,其實是很明確的。當時看到這個市場的也並不是老喬一人。實際上,諸如諾基亞、索愛、黑莓、三星等等,很多當時涉足移動裝置的廠商都很明白這個問題。

    但是事實上只有老喬成功破冰。為什麼?很多理由,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蘋果沒有這方面的歷史包袱+老喬的偏執與影響力。

    其它公司看到這些問題和市場趨勢的,都是下面實際做業務的基層。雖然現有裝置從使用者角度來說有著各種各樣的痛點,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別的選擇,要麼PDA,要麼傻兮兮的行動電話。除了蘋果之外的企業,都在這些傳統市場上獲得了足夠豐厚的利潤,所以,雖然知道問題,但是沒有人願意去打破這個安全區。

    而蘋果則不同。蘋果作為一個挑戰者和破局者,本來就是沒有地位,必須打破這種穩定的結構,才可能有自己的生機。加上老喬對使用體驗的一貫苛刻要求、偏執狂、以及在蘋果的地位,所以老喬決定要做的事情蘋果只能義無反顧地去做。

    我說這些並非只是主觀臆測。因為在老喬開發初代iPhone的時候,我在索尼作為一名工程師開發著索尼版本的iPhone。但是,與蘋果不同,索尼內部是bottom up,下面的人一方面知道市場需求和產品痛點,一方面非常小心謹慎地對產品規格進行各種閹割,生怕觸及負責傳統市場的部門(比如索愛)的神經。所以最終推出的產品就變成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雞肋貨,很快就死了

    我不是在為索尼喊冤,我想說的是,2007年出現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產品,並非是老喬一覺睡醒覺得差不多了就差不多了,而是在這一年終於各方面都準備得差不多了。首先,2007年是全球主要國家3G開始大範圍普及的一年,各國的通訊運營商都希望在這個市場搶得最大的蛋糕,為此他們需要能夠誘導使用者使用3G網路的產品。在美國,最初支援3G的iPhone是sim lock在AT&T上的,因為老喬必須說服通訊供應商給他足夠廉價的流量套餐,智慧手機才能夠賣得掉。這件事情在2007年之前是很難的,因為這等於是讓通訊運營商自宮。但是,在2007年,通訊運營商為了搶佔3G市場,他們答應了這個要求——前提是,你必須將使用者死死繫結在我們的網路上。

    事實上,當年索尼也在和AT&T談類似的事情。但是,由於害怕觸及索愛的現有利益,這個事情談得半遮半掩,以至於後來轉向了透過另外一個3G口袋WiFi來中轉這種隔靴搔癢的方向。這就是歷史包袱對創新的扼殺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解決了聯網問題,接下來是螢幕。我在索尼的那個專案的一代產品依然是QVGA解析度。老喬的一代iPhone其實也沒好多少,相當於兩塊QVGA(320x480)。但是,在我們做一代產品的時候,硬體部門就發現了一個廠家馬上就能提供量產品質的800畫素螢幕,DPI高達300以上。在硬體部門拿到樣品之後,他們很快將這塊螢幕整合在了開發板上,然後給了我們軟體部門評價。我花了大約不到一週的時間移植了一個低版本的Firefox(好像是1.x版本)上去,在開啟網頁的那個瞬間所有來看的人都被驚豔到了。由於極高的DPI以及800畫素寬的螢幕,網頁可以按照和PC一樣的排版顯示,而且看起來比PC螢幕精細得多。雖然字比蠅頭還小,但是看上去非常精緻,真是美極了。

    後來iPhone 4便是用的這塊螢幕的升級版,解析度高達920畫素。對比iPhone 3GS,iPhone 4的地位,我想各位果粉比我清楚。這裡面這塊螢幕的份量,我想用過的人都知道。

    說了那麼多,看起來好像有些跑題,所以讓我回到“現在蘋果有沒有走下坡路”這個問題本身。我不否認老喬的重要作用,因為只有蘋果成功打破了舊世界。但是我想指出,iPhone驚豔到世界的這些“黑”科技,其實是整個產業多年積累的結晶。這些結晶在舊世界的死水一潭一般的平衡當中被雪藏,老喬發掘了它們並且將它們有機組合成了一個產品,透過他傑出的執行力將其在正確的時間點推出,引爆了市場當中壓抑很多年的需求。使用者為之流淚,是因為被傳統電信業壓迫得太慘了。

    所以,這種爆發,這種革命,就如同大地震一樣,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的。這個積累不僅包括技術,還包括需求、社會基礎資源等等很多很多東西。正是所謂的厚積薄發。

    當這些在一瞬間被老喬引爆的時候,掀起了10米高的浪花,讓大家把老喬當神,把蘋果推上了全世界的巔峰。但是,很快能量也隨著這種爆發釋放殆盡,從而大家開始覺得蘋果走下坡路了。

    所以,如開頭我所回答的,並不是蘋果走了下坡路,只是煙花放完了,假期結束了,我們又要重新回到積累的過程當中去。

  • 2 # SAMSANG

    第一、蘋果公司的利潤在不斷下滑。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幾年中,蘋果公司幾乎可以拿走智慧手機市場中85%的產品利潤,從經濟效益來講,這一利潤佔比是十分恐怖的。打個比方來講,食堂有100份飯,三星公司能打走8份、華為能打走7分,蘋果能打走85分。這就意味著蘋果公司有更大的動力繼續以後的運作,而華為與三星與其比較則稍顯不足。

    但時間在2018年迎來了轉機,就據統計來看,蘋果公司的利潤佔比已經從過去的85%下降到了64%,這一下降幅度是十分恐怖的。因為其隨之而來的,是三星、華為與蘋果公司差距的不斷縮減。蘋果公司的市場地位再一次受到威脅。

    第二,蘋果的市場份額同樣有所變化

    在過去的2018年,華為手機出貨量曾短時間內超越蘋果,一越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廠商,而被其超越的,真是不可一世的蘋果。當然,在2018年全年手機銷量統計中,雖然蘋果公司對華為形成了反超,但領先幅度,只有0.17億部,這是非常微弱的領先優勢,隨時都有被華為超越的可能。

    第三,蘋果的創新優勢在減小

    我們不能否認A系列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也不能否定iOS系統的流暢性表現。但近幾年智慧手機風向的引領中,只有劉海屏這一項創新由蘋果公司創造,而三攝、全面屏、甚至是AI功能的加入,沒有一項來源於蘋果,我認為這可能是後喬布斯時代蘋果最大的創新危機。

    所以,蘋果公司確實在走下坡路,這一點我們誰也不能否認。但現階段來講,蘋果仍是極為優秀的手機廠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37歲侄兒的生日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