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魏工作生活二點一線
-
2 # 一米1581212
小孩子便秘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或者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果小孩子便秘不治療,症狀嚴重後可能會引起小兒肛裂,痔瘡等疾病,而且還會因為腸道菌群平衡被打亂,導致腸道的免疫力降低。所以小孩子出現便秘後,家長不可掉以輕心,那麼小孩子便秘怎麼辦呢?
一、按摩
當小孩子出現便秘症狀的時候,可以讓小孩子仰臥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沿著順時針的方向對腹部進行按摩,每次大約需要持續十分鐘,每天進行兩三次,可以有效的緩解便秘症狀。
二、食療
1.馬鈴薯汁
小孩子適量的喝一些馬鈴薯汁能緩解便秘的症狀,就是把馬鈴薯洗淨、晾乾、去皮、切碎、榨汁,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到20毫升左右就可以,堅持可以緩解便秘症狀。
2.炒紅薯葉
用油炒切碎的鮮紅薯葉,一天兩次,讓孩子堅持吃,也能有效的緩解便秘的症狀。
3.蒸白薯
白薯的膳食纖維含量比較多,常吃可以軟化糞便,對排便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有便秘的孩子可以在每天的中飯前和晚飯前空腹吃一塊蒸白薯,然後再吃飯,效果不錯。
4.白蘿蔔水
把白蘿蔔切片熬水,吃白蘿蔔喝湯,或者用白蘿蔔,紫菜,蝦等熬湯,讓孩子吃都能起到通氣通便的作用。
5.冰糖燉香蕉
就是把香蕉去皮,加入適量的冰糖,放在碗中隔水燉煮,治療便秘的效果很好。因為冰糖燉香蕉比較甜,口感不錯,所以小孩子更願意採取這種方法緩解便秘。
三、物理療法
1.使用肥皂條
小孩子便秘症狀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把細細的肥皂條插到寶寶的肛門中,要注意肥皂條需要在肛門中停留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起到緩解便秘的作用。
2.開塞露
便秘嚴重時,也可以使用開塞露,這種藥物能夠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所以解不下大便的時候使用開塞露,潤腸通便的作用很好。但是這種方法不宜常用,以免產生依賴性。
小孩子便秘的時候,除了可以採取上述辦法潤腸通便之外,還要注意讓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緩解便秘也有好處。
-
3 #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現在有很多的幼兒都會出現便秘問題,其中造成幼兒便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飲食不當和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的。由於便秘很可能會引發肛裂問題,因此當幼兒出現便秘時需要及早的解決。
想要治療幼兒便秘,家長首先要知道造成幼兒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飲食不足,幼兒進食過少導致食物經吸收後餘渣少,自然大便減少並且變得較為乾燥。
2.食物搭配不合理:如果食物中含蛋白的量較多,含碳水化合物少,食物在腸道內的發酵過程微弱,大便較乾燥。
3.精神因素的影響:孩子受到突然精神刺激,如驚嚇,或生活環境改變等,可出現暫時的便秘現象。
4.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由於排便過程是受神經系統支配的,如果不注意訓練孩子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及時排便,時間長了腸壁末梢神經對糞便刺激的敏感程度就會減低。糞便在直腸停留過久,水分被吸收,變得又幹、又硬,必然引起便秘。
當了解了以上造成幼兒便秘的原因之後,家長就要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多加註意,並且可以按照以下的幾種方法,來促進孩子排便,緩解便秘。
方法一:在幼兒晨起後空腹飲用白開水,或者是淡鹽水,能夠促進幼兒排便。
方法二:在幼兒六個月後即可適量的食用土豆泥或者是蘋果、香蕉泥等幫助潤腸通便。
方法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運動,因為運動可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
方法四:家長也可在孩子臨睡前,以其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其腹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蠕、促進排便,還有助於其入眠。
回覆列表
便秘是指大腸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造成大更乾燥硬結,排洩困難。小兒便秘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飲食因素 嬰兒飲食太少,飲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後殘渣少,大便量少。飲食中蛋白質含量過高使大便呈鹼性、乾燥,次數減少。食物中含鈣多也會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鈣比人奶多,因而牛乳餵養比母乳餵養發生便秘的機會多。蔬菜中的纖維可以剌激腸蠕動,促使排便。有些小兒不喜歡吃蔬菜,也是造成便秘的一個主要原因。
2、習慣因素 由於生活沒有規律或缺乏定時排便的訓練,或個別小兒因突然環境改變,均可出現便秘。
3、疾病 佝僂病、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兒腹肌張力差,或腸蠕動減弱,便秘比較多見。肛裂;肛門周圍炎症,大便時肛門口疼痛,小兒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導致便秘。先天性巨結腸的患兒,生後不久便有便秘、腹脹和嘔吐。腹腔腫瘤壓近腸腔時大便不能順利透過,也可引起便秘。 小兒發生便秘後該怎麼辦呢? 1、飲食調整 便秘的小兒大部分屬於第一種情況,調整膳食後多數便秘得以緩解。牛乳餵養的嬰兒便秘時,可將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並增加水果汁,較大嬰兒可新增蜂蜜。幼兒便秘應減少蛋白質類飲食,增加穀類食物,長增加蔬菜、水果等含渣食物。
4、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三個月以上的嬰兒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幼兒可在清晨或進食後時坐便 盆,並應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
5、適當使用開塞露和緩瀉藥 不能常用開塞露、肥皂頭通便,因為一旦養成習慣,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便秘更難糾正了。千萬不要經常服緩瀉藥,因為小兒消化功能不完善,用瀉藥後可能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