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後,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道光又一連簽了好幾個條約。譬如道光跟英華人簽了《虎門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鑑於這兩個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對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在此對三個條約的內容簡單概括。
一、割香港。用道光的話講,是“暫行賞借”香港與英華人。
二、賠白銀兩千一百萬兩。請注意,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讓十三行的商人掏的腰包,對清朝財政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導致清朝統治者沒有被打醒的原因之一。
三、雙方政府來往,必須平等。
四、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允許英商在五口居住,貿易不必再透過廣州十三行之類機構中轉。選擇上海作為貿易港口說明英華人的眼光眼光還不錯。
五、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
六、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也就是說英華人在中國犯了罪,華人只能提請訴訟,但沒有審判權,一切得按照英國法律程式來。
七、海關稅率一刀切,大概是百分之五,以前約百分之二十。
除了割讓香港外,顯然最後兩條也很讓人難受。因為第六條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第七條則意味著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不過清朝統治者和大臣們不懂,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帶來的深遠危害。英華人前腳剛走,美華人和法華人後腳就到了。
因為林則徐在廣州禁菸的時候,順帶把美國鴉片販子的煙也給收了,所以美華人趁機漫天要價。至於法華人,他完全就是借英華人的光趁火打劫。
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美華人和法華人對清朝那套天朝上國的作風已經是非常瞭解了。知道對付清國這樣無知自大的國家,你要講禮貌就會被當做來朝貢的,只有用殘酷的事實教育對方才能達到目的,所以他們直接對道光說:我們也要簽約,不籤的話兵戎相見。
道光見英華人這麼厲害,以為同為白種人的美華人和法華人也是一樣的強悍,因此就乖乖地分別跟美華人簽了《中美望廈條約》、跟法華人簽了《中法黃埔條約》。
除了沒有割地賠款,美法兩國得到了英華人得到的一切,甚至比英華人還多!
其中,美華人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與美華人籤的《中美望廈條約》裡有一條“十二年期滿雙方可協商修約”的規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中美望廈條約》),也就是說美華人覺得條約不夠用了,待約滿十二年後可以改成夠用的。這不相當於送美華人一個作弊器嗎?
道光送給美華人的這個“禮物”給其他列強留下了無盡的遐思,也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無盡的後患。
法華人也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開放了教禁,法國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墳地,清政府還必須保護教堂的安全。
事實上,傳教士早就進入中國了,只是數量很少,而且一直處於非法地位。史料記載,傳教士馬禮遜在中國學漢語,他的中文老師每次上課時必須隨身攜帶一雙鞋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自己是去買鞋的,毒藥是萬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盡。
現在好了,道光開放了教禁,傳教士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地位合法化。唯一的問題就是還不夠完美,只把天主教寫進了條約。不過,清朝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傳教士的類別,實際上傳教士的地位已經完全合法化了。
講了這麼多傳教士的東西,只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情——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工作重點除了輸入商品外又加上了一個輸入傳教士,確切地說,是輸入思想意識。因為根據他們征服其他殖民地的工作經驗,輸入思想意識是逐漸影響乃至控制一個國家的最佳工作方式,雖然很卑鄙但卻很有效。
接下來發生的諸多大事件都將證明這一點,因為這些事件的背後都有傳教士的子!……簽約簽得手軟的道光肯定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應該勉強算得上一個好人,一個眼光始終停留在祖宗家法、防範漢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軟、懦弱無能的好人,一個不適合當皇帝的好人。
這個不適合做皇帝的好人在度過了並不愉快的近三十年皇帝生涯之後,即1850年就去天堂見祖宗努爾哈赤了。咸豐順利繼位了。
好不容易上位,但上位之後的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老天就送給他兩個絕大的考驗,這兩個考驗就是前文說過的袁小四出生之時咸豐正被架在火上烤的原因。
第一個考驗是太平天國起義,這事兒原因比較複雜,後面再講。第二個考驗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本來根據《南京條約》,洋人有權入五口定居和做生意,但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華人和廣州人民打過架,所以廣州人民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鬥爭”,阻止英華人入城。
當時廣州的最高長官兩廣總督應付英華人的辦法就是拖,表面上跟英華人說這事我們一定處理,背地裡卻慫恿廣州人民繼續鬥爭。當時英華人也沒準備繼續打仗,於是掉頭就走了,這事兒就這麼拖了下來,這一拖就是十二年。別看英華人似乎被糊弄過去了,其實英華人心中積怨已深,一忍再忍只是為等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而已。
機會終於來了。1854年,英華人援引《中美望廈條約》裡的“十二年修約”條文以及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要求修改《中英南京條約》,取得更多的特權和利益。其實英華人的要求是野蠻的、是毫無道理的,《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約”這一項。
這種問題只要清朝援引幾條國際法就可以令英華人啞口無言,偏偏清朝閉關鎖國又狂妄自大,舉國上下竟無人懂法,而這種愚昧無知正是英華人要利用的。
法華人一看,英華人要修我也要修,於是也要修改中法《黃埔條約》。英、法的要求讓咸豐覺得自尊很受傷,所以他送給英、法兩個字:不行!知識給人以力量,愚昧也給人以力量。
咸豐之所以會這麼拽,就是因為愚昧給了他和他的大臣們以力量。宅在紫禁城裡的他們還以為大清國世界第一,根本不知道科技這個玩意兒已經改變了整個世界,以為英國最多隻是在大清屁股後面多追了幾步而已。至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那只是一次巧合,勝敗乃兵家常事也。
咸豐的態度讓英華人和法華人氣急敗壞,太平天國這種農民起義你們都沒有擺平,居然還不肯給我們一個痛快話,那我們就只有自己動手了!談崩之後,英、法兩國很快做好了開戰的心理準備。但他們還缺少兩樣東西。
一是士兵,英法聯軍此刻正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猛揍俄華人,抽不開身。二是開戰的藉口。很快,士兵和藉口都有了。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聯軍大敗俄華人。同年,大清帝國也發生了兩件事情——與英華人有關的“亞羅號事件”、與法華人有關的“西林教案”(天主教傳教士馬神父在廣西被殺)。
至於事件真相如何,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兩件事給英法找到了師出有名的直接藉口。本來英法還想拉上美國一起出兵的,可美華人說自己國內經濟低迷,政局不穩,南北內戰山雨欲來,出兵一事實是有心無力。不過他們可以給予口頭支援,從外交上威脅大清國,還讓英法記得打贏之後別忘了叫上他們一起修約。
美華人的話也不全是託詞,由生產過剩引起的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馬上就要在美國爆發,更要命的是,一場以“解放奴隸”為主題的南北戰爭也在醞釀之中。好在破而後立,美國於南北內戰結束後就此踏上快速發展之路。當然了,這是後話。雖說美華人不夠意思,但箭在弦上的英、法兩國是不可能放棄出兵的。1856年年底,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後,但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道光又一連簽了好幾個條約。譬如道光跟英華人簽了《虎門條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鑑於這兩個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對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有著直接的影響,特在此對三個條約的內容簡單概括。
一、割香港。用道光的話講,是“暫行賞借”香港與英華人。
二、賠白銀兩千一百萬兩。請注意,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讓十三行的商人掏的腰包,對清朝財政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導致清朝統治者沒有被打醒的原因之一。
三、雙方政府來往,必須平等。
四、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允許英商在五口居住,貿易不必再透過廣州十三行之類機構中轉。選擇上海作為貿易港口說明英華人的眼光眼光還不錯。
五、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
六、承認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也就是說英華人在中國犯了罪,華人只能提請訴訟,但沒有審判權,一切得按照英國法律程式來。
七、海關稅率一刀切,大概是百分之五,以前約百分之二十。
除了割讓香港外,顯然最後兩條也很讓人難受。因為第六條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第七條則意味著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不過清朝統治者和大臣們不懂,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帶來的深遠危害。英華人前腳剛走,美華人和法華人後腳就到了。
因為林則徐在廣州禁菸的時候,順帶把美國鴉片販子的煙也給收了,所以美華人趁機漫天要價。至於法華人,他完全就是借英華人的光趁火打劫。
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美華人和法華人對清朝那套天朝上國的作風已經是非常瞭解了。知道對付清國這樣無知自大的國家,你要講禮貌就會被當做來朝貢的,只有用殘酷的事實教育對方才能達到目的,所以他們直接對道光說:我們也要簽約,不籤的話兵戎相見。
道光見英華人這麼厲害,以為同為白種人的美華人和法華人也是一樣的強悍,因此就乖乖地分別跟美華人簽了《中美望廈條約》、跟法華人簽了《中法黃埔條約》。
除了沒有割地賠款,美法兩國得到了英華人得到的一切,甚至比英華人還多!
其中,美華人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與美華人籤的《中美望廈條約》裡有一條“十二年期滿雙方可協商修約”的規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俟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中美望廈條約》),也就是說美華人覺得條約不夠用了,待約滿十二年後可以改成夠用的。這不相當於送美華人一個作弊器嗎?
道光送給美華人的這個“禮物”給其他列強留下了無盡的遐思,也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無盡的後患。
法華人也得到了一樣特別的“禮物”——道光開放了教禁,法國可以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墳地,清政府還必須保護教堂的安全。
事實上,傳教士早就進入中國了,只是數量很少,而且一直處於非法地位。史料記載,傳教士馬禮遜在中國學漢語,他的中文老師每次上課時必須隨身攜帶一雙鞋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自己是去買鞋的,毒藥是萬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盡。
現在好了,道光開放了教禁,傳教士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地位合法化。唯一的問題就是還不夠完美,只把天主教寫進了條約。不過,清朝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傳教士的類別,實際上傳教士的地位已經完全合法化了。
講了這麼多傳教士的東西,只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情——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工作重點除了輸入商品外又加上了一個輸入傳教士,確切地說,是輸入思想意識。因為根據他們征服其他殖民地的工作經驗,輸入思想意識是逐漸影響乃至控制一個國家的最佳工作方式,雖然很卑鄙但卻很有效。
接下來發生的諸多大事件都將證明這一點,因為這些事件的背後都有傳教士的子!……簽約簽得手軟的道光肯定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應該勉強算得上一個好人,一個眼光始終停留在祖宗家法、防範漢人的程度上的,耳根軟、懦弱無能的好人,一個不適合當皇帝的好人。
這個不適合做皇帝的好人在度過了並不愉快的近三十年皇帝生涯之後,即1850年就去天堂見祖宗努爾哈赤了。咸豐順利繼位了。
好不容易上位,但上位之後的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老天就送給他兩個絕大的考驗,這兩個考驗就是前文說過的袁小四出生之時咸豐正被架在火上烤的原因。
第一個考驗是太平天國起義,這事兒原因比較複雜,後面再講。第二個考驗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本來根據《南京條約》,洋人有權入五口定居和做生意,但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華人和廣州人民打過架,所以廣州人民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鬥爭”,阻止英華人入城。
當時廣州的最高長官兩廣總督應付英華人的辦法就是拖,表面上跟英華人說這事我們一定處理,背地裡卻慫恿廣州人民繼續鬥爭。當時英華人也沒準備繼續打仗,於是掉頭就走了,這事兒就這麼拖了下來,這一拖就是十二年。別看英華人似乎被糊弄過去了,其實英華人心中積怨已深,一忍再忍只是為等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而已。
機會終於來了。1854年,英華人援引《中美望廈條約》裡的“十二年修約”條文以及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要求修改《中英南京條約》,取得更多的特權和利益。其實英華人的要求是野蠻的、是毫無道理的,《虎門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約”這一項。
這種問題只要清朝援引幾條國際法就可以令英華人啞口無言,偏偏清朝閉關鎖國又狂妄自大,舉國上下竟無人懂法,而這種愚昧無知正是英華人要利用的。
法華人一看,英華人要修我也要修,於是也要修改中法《黃埔條約》。英、法的要求讓咸豐覺得自尊很受傷,所以他送給英、法兩個字:不行!知識給人以力量,愚昧也給人以力量。
咸豐之所以會這麼拽,就是因為愚昧給了他和他的大臣們以力量。宅在紫禁城裡的他們還以為大清國世界第一,根本不知道科技這個玩意兒已經改變了整個世界,以為英國最多隻是在大清屁股後面多追了幾步而已。至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那只是一次巧合,勝敗乃兵家常事也。
咸豐的態度讓英華人和法華人氣急敗壞,太平天國這種農民起義你們都沒有擺平,居然還不肯給我們一個痛快話,那我們就只有自己動手了!談崩之後,英、法兩國很快做好了開戰的心理準備。但他們還缺少兩樣東西。
一是士兵,英法聯軍此刻正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猛揍俄華人,抽不開身。二是開戰的藉口。很快,士兵和藉口都有了。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聯軍大敗俄華人。同年,大清帝國也發生了兩件事情——與英華人有關的“亞羅號事件”、與法華人有關的“西林教案”(天主教傳教士馬神父在廣西被殺)。
至於事件真相如何,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兩件事給英法找到了師出有名的直接藉口。本來英法還想拉上美國一起出兵的,可美華人說自己國內經濟低迷,政局不穩,南北內戰山雨欲來,出兵一事實是有心無力。不過他們可以給予口頭支援,從外交上威脅大清國,還讓英法記得打贏之後別忘了叫上他們一起修約。
美華人的話也不全是託詞,由生產過剩引起的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馬上就要在美國爆發,更要命的是,一場以“解放奴隸”為主題的南北戰爭也在醞釀之中。好在破而後立,美國於南北內戰結束後就此踏上快速發展之路。當然了,這是後話。雖說美華人不夠意思,但箭在弦上的英、法兩國是不可能放棄出兵的。1856年年底,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