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準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於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如今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於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遊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瞭一種紙牌,既可遊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釐米,寬約2釐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華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華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遊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於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曆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製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製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聖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牌點
四種花色分別為黑桃♠(spade,又名葵扇)、紅心♥(heart,又名紅桃)、梅花♣(club,又名草花)、方塊♦(diamond,又名階磚或方片,川渝地區稱為"巴片")。黑桃和梅花為黑色,另兩種是紅心和方塊為紅色。每花色十三張,為數字一到十,英文字母J、Q、K。一到十的牌以花色圖案數代表,而J、Q、K用人頭牌代表。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
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
玩法
對方的都是大眾流行玩法
一、橋牌
二、接龍
三、拱豬
四、梭哈
五、十點半(見"十點半遊戲")
六、二十一點
七、撿紅點
八、大老二(鋤大地)
九、壞傑克
十、死纏爛打
十一、撲克王(PK王)
十二、鬥十四(zuà么四)
十三、炸金花(悶雞、抓雞)
十四、抓烏龜
十五、打千分
十六、升級
十七、雙扣
十八、夫妻牌
十九、五十K
二十、跑得快
二十一、飛七三二一("飛"為"鬼",即大王或小王)
二十二、七鬼五二三
二十三:乾瞪眼
二十四:打癩子
二十五:鬥地主
一、倒梯形
二、被囚禁的皇后
三、金字塔之謎
四、含笑的玫瑰
五、盛會
六、蹉跎歲月
七、同花大順
八、女皇接見
九、坎菲爾德
十、兵戎相見
十一、後方戰場
十二、Golf
十三、月牙
十四、勝利之門
十五、四朵金花
十六、成雙配對
十九、旋轉的鐘
二十、十四方陣
二十一、國賓進城
二十二、八龍歸海
二十三、紅與黑
二十四、四同連繪牌
二十五、王族婚典
二十六、傀儡皇
二十七、七步走
二十八、二十四點
一、撲克王(PK王)
二、7王523
三、釣魚
四、對胡
五、夫妻牌
六、對紅點
七、十點半
一、揣牌
二、五十K:3至5人玩
三、拖拉機
四、德州撲克
五、撲克王(PK王)
六、三打一
七、手把一
八、保皇
九、鬥十四(zuà么四):2至4人玩
十、打金花(悶雞、抓雞):2至17人玩
十一、抓烏龜:3至8人玩
十二、打千分:4人玩
十三、升級:4人玩
十四、雙扣:4人兩副牌
十五、跑得快:3至4人玩
十六、夠級:6人玩
十七、敲三家
十八、鬥牛
十九、 爭上游
二十、掉坑
二十一、挖坑
二十二、扯旋
二十三、紅十
人物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Ⅲthe Great 或者 Kyng Alisaunder,356-323 BC)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之子,20歲繼承王位,是個妄圖統治世界的人,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亞的藥殺水(今錫爾河)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 。
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準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於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如今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於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遊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瞭一種紙牌,既可遊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釐米,寬約2釐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華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華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遊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於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曆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製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製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聖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牌點
四種花色分別為黑桃♠(spade,又名葵扇)、紅心♥(heart,又名紅桃)、梅花♣(club,又名草花)、方塊♦(diamond,又名階磚或方片,川渝地區稱為"巴片")。黑桃和梅花為黑色,另兩種是紅心和方塊為紅色。每花色十三張,為數字一到十,英文字母J、Q、K。一到十的牌以花色圖案數代表,而J、Q、K用人頭牌代表。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作為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
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片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
玩法
對方的都是大眾流行玩法
一、橋牌
二、接龍
三、拱豬
四、梭哈
五、十點半(見"十點半遊戲")
六、二十一點
七、撿紅點
八、大老二(鋤大地)
九、壞傑克
十、死纏爛打
十一、撲克王(PK王)
十二、鬥十四(zuà么四)
十三、炸金花(悶雞、抓雞)
十四、抓烏龜
十五、打千分
十六、升級
十七、雙扣
十八、夫妻牌
十九、五十K
二十、跑得快
二十一、飛七三二一("飛"為"鬼",即大王或小王)
二十二、七鬼五二三
二十三:乾瞪眼
二十四:打癩子
二十五:鬥地主
單人自娛玩法一、倒梯形
二、被囚禁的皇后
三、金字塔之謎
四、含笑的玫瑰
五、盛會
六、蹉跎歲月
七、同花大順
八、女皇接見
九、坎菲爾德
十、兵戎相見
十一、後方戰場
十二、Golf
十三、月牙
十四、勝利之門
十五、四朵金花
十六、成雙配對
十九、旋轉的鐘
二十、十四方陣
二十一、國賓進城
二十二、八龍歸海
二十三、紅與黑
二十四、四同連繪牌
二十五、王族婚典
二十六、傀儡皇
二十七、七步走
二十八、二十四點
雙人對打玩法一、撲克王(PK王)
二、7王523
三、釣魚
四、對胡
五、夫妻牌
六、對紅點
七、十點半
多人共抗玩法一、揣牌
二、五十K:3至5人玩
三、拖拉機
四、德州撲克
五、撲克王(PK王)
六、三打一
七、手把一
八、保皇
九、鬥十四(zuà么四):2至4人玩
十、打金花(悶雞、抓雞):2至17人玩
十一、抓烏龜:3至8人玩
十二、打千分:4人玩
十三、升級:4人玩
十四、雙扣:4人兩副牌
十五、跑得快:3至4人玩
十六、夠級:6人玩
十七、敲三家
十八、鬥牛
十九、 爭上游
二十、掉坑
二十一、挖坑
二十二、扯旋
二十三、紅十
人物
梅花K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Ⅲthe Great 或者 Kyng Alisaunder,356-323 BC)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之子,20歲繼承王位,是個妄圖統治世界的人,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亞的藥殺水(今錫爾河)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