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國平軍史
“定遠”號、“鎮遠”號,是北洋水師的絕對的兩艘主力戰艦,中國海軍歷史上唯有的兩艘鐵甲艦,滿載排水量超過了7000噸,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水面艦艇。
艦載武器有4門德國造克虜伯305mm後膛主炮,2門“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4門75mm克虜伯舢板炮、8門5管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2門57mm哈乞開斯機關炮、2門47mm哈乞開斯機關炮。
以及3具4吋魚雷發射管,兩舷各1具、艦尾1具,艦上備有21枚魚雷;上述艦載武器為黃海大東溝海戰時的配置,初期5管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只裝備有6門,另外搭載有2艘艦載魚雷艇。
“定遠”號完工於1883年5月,“鎮遠”號完工於1884年3月,到1895年2月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為止,這兩艦鐵甲艦在北洋水師服役的時間有10年,歷來都是全亞洲最強大的水面艦艇。
“經遠”號,是北洋水師的裝甲巡洋艦,“來遠”號二艦為同級姊妹艦,艦長82.4米,寬11.99米,排水量2900噸,採用4座燃煤鍋爐、2座蒸汽機提供動力,雙軸推進功率5000馬力,航速15.5節,艦員編制270人。
艦載武器為1座雙聯裝克虜伯210mm前主炮、2座克虜伯150mm副炮、2門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1門40mm哈乞開斯炮、5門5管37mm哈乞開斯炮。
此外,艦載武器還有4具457mm魚雷發射管,其中,3具採用可轉動式佈置,另外1具為固定式的,裝備在水下的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除了裝甲巡洋艦以外,北洋水師還裝備防護巡洋艦,也稱穹甲巡洋艦,即“濟遠”號、“致遠”號和“靖遠”號三艘艦,艦長72.1米(一說71·93米),寬10.37米,滿載排水量2300噸,動力2800馬力,雙軸雙槳,航速15節(一說16·5節),艦上官兵202人。
艦載武器有2門雙聯裝克虜伯210mm前主炮、2門克虜伯150mm副炮、1門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炮、9門37mm哈乞開斯炮,以及若干多管連珠炮。以及4具380mm魚雷發射管,2艘艦載魚雷艇等。
北洋水師,另有兩艘滿載排水量1350噸的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三艘滿載排水量1250噸的無防護巡洋艦“威遠”號、“康濟”號、“廣甲”號等。
從上述北洋水師裝備的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撞擊巡洋艦、無防護巡洋艦來看,就其滿載排水量、艦載武器的威力等,非常明顯“經遠”號、“來遠”號這兩艘裝甲巡洋艦,是除“定遠”、“鎮遠”號這兩艘鐵甲艦以外,北洋水師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遭遇4艘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巡洋艦圍攻而戰沉;“來遠”號裝甲巡洋艦在黃海大戰中遭到重創,此後,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於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衛港內被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一魚雷艇隊偷襲中,被命中魚雷而擊沉。
回覆列表
“經遠”級和“致遠”級相比是各有所長,很難說誰更強。
在進入裝甲蒸汽時代以後,鐵甲艦很快成為了海上霸主。早期的鐵甲艦對噸位並沒有影星規定,只要裝有水線裝甲就都可以算,只是按照噸位分成一等、二等兩級。
所以日本早期的“甲鐵”、“龍驤”、“比叡”、“金剛”等軍艦雖然噸位不大,有些才1000多噸,但是因為有水線裝甲,所以還是被算成鐵甲艦。甚至江南製造局建造的“金甌”號蚊子船雖然只有195噸,但是因為有水線裝甲,在一些海軍年鑑上一樣把它算成鐵甲艦。
日本的“比叡”號二等鐵甲艦
這一時期的巡洋艦則沒有裝甲,主要用於偵察、巡邏、警戒等輔助任務,並不參加海上決戰。不過鐵甲艦造價昂貴,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無力建造。因此各國都開始考慮如何增加巡洋艦的防護能力,以便必要時參加戰鬥。
而增加巡洋艦防護的方法有兩個思路:第一種是加裝一層裝甲甲板,並把鍋爐艙、彈藥庫等要害部位放在甲板下面。由於早期火炮的有效射程近,炮彈彈道平直,因此擊中裝甲甲板很可能會被彈飛,要害部位不容易被擊中,巡洋艦的生存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不過早期的裝甲甲板在水線下,如果軍艦中彈進水,即使裝甲甲板沒有破損,也可能會傾覆。所以此後平面的裝甲甲板又被改成了中間平、兩門坡的穹面裝甲甲板。中間平面的這部分裝甲提升到了水線上,這樣即使水線處破損進水,軍艦也可以保持浮力。軍艦的生存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這種巡洋艦被稱之為防護巡洋艦,北洋水師中的“濟遠”、“致遠”、“靖遠”三艦就是防護巡洋艦。
第二種則是乾脆和鐵甲艦一樣,在巡洋艦的水線附近安裝水線裝甲,或者是小型的鐵甲堡,使之和鐵甲艦相似的防護力。這種巡洋艦稱為裝甲巡洋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小型化的鐵甲艦,和原來的二等鐵甲艦功能多有重疊。
雖然和防護巡洋艦相比,裝甲巡洋艦的速度要慢一些,價格要貴一些,但是防護力更好,而且價格比正牌的鐵甲艦還是要便宜不少,因此各國也多有購買。北洋水師中的“經遠”、“來遠”就是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可以看到它尾部沒有主炮
而這“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五艘軍艦,也是北洋水師除了“定遠”、“鎮遠”兩艘大型鐵甲艦之外最強的戰力。
在這五艦中,“濟遠”建成時間最早,也是德國首次嘗試建造穹甲巡洋艦,因此設計上還有不少問題。比如說“濟遠”的穹甲位置較低,導致機艙狹小,浮力不足。還有“濟遠”的火力相比噸位比較薄弱,只有2門210毫米火炮和1門150毫米火炮。
因此很明顯,“濟遠”的戰鬥力最差,先排除在外,而其他四艦可以說各有所長:
“致遠”、“靖遠”總噸位2300噸,裝備3門210毫米火炮、2門6英寸(152毫米)火炮、8門57毫米機關炮、6門37毫米機關炮、6挺加特林十管、4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最大航速18節,穹甲最厚處4英寸(101.6毫米),前後厚2英寸(50.8毫米)。
“致遠”彩色線圖
“經遠”、“來遠”總噸位2900噸,裝備2門210毫米火炮、2門150毫米火炮、4門75毫米舢板炮、2門47毫米機關炮、1門40毫米機關炮、5門37毫米機關炮、4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最大航速16節。
“經遠”、“來遠”裝備了和“定遠”類似的中央鐵甲堡,厚度為5.2-9,.5英寸(132-241毫米)。在中央鐵甲堡前後,“經遠”、“來遠”安裝有穹甲甲板,其中中央部分厚度為1.5英寸(38.1毫米),兩側斜坡為3英寸(76.2毫米)。
“經遠”裝甲巡洋艦
因此從火力和機動力來說,“經遠”級相比“致遠”級要略遜一籌,防護力則略勝一籌。
但是因為“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的總噸位有限,為了減少重量,其裝甲堡高度只有1.8米高,防護面積十分有限。而且“經遠”的裝甲堡是由3段裝甲拼接而成,一旦接縫處中彈,那麼裝甲帶就可能破裂。
像在黃海海戰中,“經遠”就在日艦“吉野”的猛烈炮擊下,左舷水線裝甲發生破裂和部分脫落。因此“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的防護能力,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經遠”的防護結構示意圖,灰色部分就是裝甲帶,可以看到非常狹小
所以綜合來看,“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和“致遠”級防護巡洋艦各有所長,很難說誰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