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3209646951

    古人對不同年齡的人稱呼有很多種:比如古代不滿週歲的稱為襁褓; 比如2~3歲叫作孩提; 比如女孩7歲為髫年; 男孩8歲叫齠年; 又如幼年泛稱總角;孩子在10歲以下稱為黃口小兒子,以前三國演義曹操罵劉備就是這樣; 稱13~15歲為舞勺,年紀到了40叫不惑,上了50就叫知天命等等。

  • 2 # 正直LSP剪輯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 3 # 阝東木每言燕

    週歲古代叫  週歲,是國際通用的年齡計算方式。它計算的是出生後已經度過的時間長度(為基數,故也可以計算尾數,如三歲零兩個月,七歲半等)。在中國,為了與傳統的計齡方式,即計算出生後正在經歷的年份次序(為序數),才有了週歲和虛歲這兩種名稱。

  • 4 # 阿勝a

    1、湯餅:指嬰兒出生三日。

    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劉禹錫《送張盥詩》:“爾生始懸弧,我作座上賓。引箸舉湯餅,祝詞生麒麟。”

    2、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開始學說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週歲。

    3、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後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4、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裡,“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7、豆寇:本指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木,詩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寇梢頭二月初。”後常以“豆寇年華”稱十三四歲的少女。

    8、及笄:古時女子十五歲把頭髮綰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弱冠: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10、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有關碧玉的詩句很多,其中晉人孫綽的《碧玉歌》最為有名。“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寫出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

    11、而立:指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12、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13、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4、耳順、花甲: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花甲:指人六十歲。“花甲”即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紀年,順次組合從“甲子”到“癸亥”為六十年。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週而復始。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15、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16、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17、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18、上、中、下壽:下壽:六十歲。中壽:八十歲。上壽:一百歲。出於《莊子》。

    19、耄耋:耄,《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20、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21、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22、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23、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 5 # 天地情緣

    幼年

    度:小兒初生之時。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始齔[chèn]: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議論別人的是非,你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