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呱呱胖的書房

    歷史上有許多被後人歪曲的人物、事件,但我認為其中被歪曲的最厲害的當屬北宋名將,潘美!

    他在演義當中還有一個新的名字—潘仁美。

    ‬戰功卓著

    潘美(925—991),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縣)人。年輕時不僅風流倜儻,還胸懷大志,他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

    漢代(後漢)將要結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徵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併滅亡,直是羞恥啊。

    不久,他就證實了自己的抱負。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初露鋒芒的潘美自告奮勇,接受了兩項看上去十死無生的任務——

    一是先趙匡胤一步趕回後周的都城開封,告訴後周的孤兒寡母們老趙造反的訊息;

    二是趕往趙匡胤的宿敵袁彥所在的陝州,進行勸降。

    沒想到,這兩個任務他都出色的完成了,潘美千里走單騎,不僅為趙匡胤打好了前站,還成功勸降袁彥,將他帶回開封!

    從此之後,趙匡胤對他器重有加!

    而與同時期的“第一良將”曹彬相比,潘美的功績也絲毫不弱:

    曹彬平南唐,潘美更是客場作戰,平定南漢,且南唐之役裡,潘美是曹彬的先鋒,很多仗其實也都是潘美為曹彬打下來的!

    此後,潘美更是為趙匡胤掛帥出征北漢,為趙光義收復燕雲十六州,立下赫赫戰功。

    最難能可貴的是,此人不光有勇有謀,還宅心仁厚!

    趙匡胤在兵變回到開封后,面對上一任皇帝柴榮的兩個小兒子,手下大將都說應該殺掉,但潘美卻將其中一個抱回自己家中,當作子侄一樣撫養!

    對於這件事,從此之後趙匡胤再也沒有提過,因為潘美做事,他放心!

    ‬千古罵名

    從以上來看,潘美不愧是一位偉丈夫、真豪傑,那他為何會遭後世如此詬病呢?

    這‬要從‬一場‬戰役‬說起‬。

    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派曹彬、潘美北征燕雲十六州,潘美負責西路、曹彬負責中路。

    一路上,潘美摧拉枯朽,連下寰、朔、雲三州,可就是因為他進展過快,使得中路主攻的曹彬就此首鼠兩端,忽進忽退,自亂陣腳,導致了岐溝關大敗。

    曹彬敗了,潘美不得不撤退,之後,楊業在陳家谷兵敗無援,力戰殉國!

    這件事其實潘美並沒有太大的責任,但他卻因此心生愧疚,因為潘美曾與楊業是多年好友,二人在太原共同駐守北部防線,配合的親密無間。

    僅僅一年後,潘美在太原病逝,終年六十七歲。

    可恨的是,五百年後,一個不知名姓的明朝人將這件事翻出重提,寫了一本《楊家府演義》,從此潘仁美就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奸邪之徒!

    本來潘美是貌比潘安,可惜就連他的形象都被寫成了張飛和母豬的結合體,挺著一個懷孕的肚子,再套上件深黑色的官袍。

    而他之所以能呼風喚雨,完全是因為他的女兒是趙光義的西宮娘娘!

    天可憐見,潘美的孫女兒才成為了宋真宗的媳婦,那是趙光義的孫媳婦,並且22歲就死了。

    真正在後宮作威作福的是曹彬的孫女才對,她嫁給了宋仁宗,成為了權傾一時的曹皇后!

    不得不說,潘美可以說已自己的宣告狼藉,成全了好友楊業家“楊家將”的美名,可悲,可嘆!

  • 2 # 南山歷史與文博

    說到歷史上被後人歪曲的人物或事件,那就很多了,那麼我們就來談談大家都熟悉但有容易被誤解的人物或事件。今天我們主講的是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

    1、關於曹操的情況

    關於曹操,一個耳熟能詳的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關於其介紹在此就不贅述。關於他的一句口頭禪大家應該都能說出來,“說曹操,曹操到”,特別是在等人的時候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它。這句話的來歷主要來源於《三國演義》,故事情節是漢獻帝被黃巾軍追殺的時候,一度陷於險境,於是便有人向漢獻帝推薦了曹操,叫其來馳援,將走投無路時,正好曹操派夏侯惇前去營救了漢獻帝,就這樣經過文學色彩的加工,便有了後來的“說曹操,曹操到”的說法。《三國演義》對曹操的這段描述我們還是能接受的。

    縱觀《三國演義》這部文學著作,大家會發現,尊劉貶曹的思想非常濃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想,主要是因為作者受古代正統觀念的影響,劉備為漢室後裔,東漢滅亡後,劉備在成都稱帝,為劉氏子孫,天經地義,是符合正統觀念的,而曹氏稱帝則為篡權,為大逆不道,是不被正統所容納的,所以才有“漢賊曹操”的說法。作者羅貫中為元末明初時人,被正統觀念所薰陶,自然是站在正統一面,這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所以,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我們只要劉備落難、被打,就不覺會有同情、幫助的情節,而曹操只要春風得意時,就會有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的衝動。顯然,這是《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主觀色彩太濃厚所致。

    2、《三國演義》對曹操的描寫

    正是因為“尊劉貶曹的思想”,《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的過失被無限的放大。在第四回中:曹操因刺殺董卓失敗而被迫逃亡,便逃到了成皋其父結拜兄弟呂伯奢家中借宿,呂伯奢一看曹操來了很是高興,便安排家人準備飯菜款待。誰知曹操誤把呂家磨刀殺豬的磨刀聲認為是要殺自己去領賞,曹操遂將呂伯奢一家給殺了,事後才知道自己錯殺了人。這一段,在《三國演義》中,當時曹操內心的活動則被演繹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3、正史中的曹操

    翻開陳壽的《三國志》武帝紀我們會發現,兩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三國演義》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時內心的活動被無限的放大了。我們來看下《三國志》對這一段的記載:“太祖聞其(指呂伯奢一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可見,《三國志》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後說的話是”寧可我辜負人,不可別人辜負我啊!“,而並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此話是曹操對自己過失的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強的為自己的過失做辯護,說明當時他還是心存善心的。而到了《三國演義》則變成了理直氣壯、理所應當,而且還把範圍放大到了”天下“,這就大不一樣了,直接歪曲了當時曹操內心的想法,與歷史真相背離,再經過文學色彩的加工渲染,曹操便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代言人,從此一提到曹操,人們都會想起這句話。所以,我們要正視歷史,文學作品固然精彩,但不能被其誤導了。

    小結:

    雖然曹操這個歷史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同時期的許子將就評價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評價是對曹操兩個側面的反映,從天下“治亂”出發,縱觀三國曆史,曹操確有治世能臣之才,但因其所處時代之無奈,揹負奸雄一名。但在我看來,曹操可謂一英雄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而曹操正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然因時代觀念的侷限,在史學家那便成了陰險、奸詐的白臉。

    《三國演義》對曹操的描寫,我們不能都信以為真,文學作品不免有誇大、褒貶的色彩,所以我們不能以文學的角度去評價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要結合正史、典籍等史料,綜合的去評價、去看待歷史人物,這樣我們才可能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 3 # a老L

    這事例很多,講些小人物如蔡伯楷和趙五娘故事,蔡不壞的,但編了他休妻之事。唐詩人曾為蔡鳴不平,但“滿城盡說蔡中郎”很無奈。

    其它如馬文才,跟本沒有破壞過樑山佰和祝英臺婚事;武大郎原身高七尺,一個清廉受百姓稱讚的縣官,更本不是五短身材的小販。

  • 4 # 中上行

    歷史就象一個少年,看見一群傻子,向懸崖走去。如果少年裝著什麼都沒看見。這群傻子會掉進懸崖,全體毀滅。少年獨活,但善良會使少年自責一生。如果少年叫醒那群傻孑。傻子們會活下來,但會打倒,吃掉少年。商秧幫秦王成為霸主最終破車裂,隋煬帝興科舉,給讀書人出路,但讀書人筆下他卻是歷史上最大的昏君,千多年沒人幫他說話。你想救的人,最終你會被你救起的人打倒。如果你叫他去死。他會子孑孫孫把你說成英雄。個人認為所謂的"人民"是不可信。也許我的思想是極端錯誤的。有待認識。

  • 5 # 風大豬也能飛

    蘇定方曾先後在竇建德和劉黑闥手下效力,劉黑闥死後,隱居家鄉。李世民登基後開始啟用蘇定方,貞觀四年,蘇定方隨從定襄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前往磧口,襲擊東突厥頡利可汗。蘇定方一馬當先,率領200名騎兵,在濃霧的掩護下突襲突厥大營,殺死數百人,並燒了其糧草,頡利可汗率部分殘兵匆忙出逃,餘眾投降。隨後李靖大軍趕到,一陣衝殺唐軍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唐高宗時,蘇定方又隨從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征討西突厥,在兩軍對壘不分勝負之際,蘇定方率領五百名精壯騎兵,翻越山嶺飛馳直搗敵人軍營。猝不及防的西突厥大敗,唐軍追擊潰軍二十里,斬殺一千五百多人。蘇定方65歲時,再次奉命西征阿史那賀魯。在額爾齊斯河一帶,蘇定方的一萬人馬被敵方十萬人團團圍住,蘇定方穩打穩紮,利用步兵擋住了對方騎兵的三次衝鋒,最終將十萬人打得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英雄,在《隋唐演義》中卻被描寫成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十足的大反派,在書中,蘇定方先是用暗箭殺了北平王羅藝,後又用計在紫荊關射殺羅成。歸降大唐之後,蘇定方仍然是個無恥小人,甚至還曾勾結突厥出賣大唐的行為。不僅是蘇定方,在關於唐朝的一系列小說中,整個蘇定方家族都沒一個好人,他的兒子蘇麟和蘇鳳都勾結突厥,最終羅成之子羅通將蘇麟斬首,並將蘇定方剖腹掏心,而蘇鳳則逃到了哈密國(或西涼國),生下了兒子蘇寶同和女兒蘇錦蓮,蘇寶同長大後又成了新一代大壞蛋,最後被代表正義的薛丁山殺死。

    一代抗擊突厥名將,竟被歪曲成勾結突厥的壞蛋,可真是夠諷刺的。

  • 6 # 像風一樣自由233740587

    雍正皇帝,其在位期間實施了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火耗歸公等政策有利於百姓的生活和國庫的收入,但嚴重損害了士紳的利益,由於記載歷史的主要就是士紳文人,所以其篡位、暴君的形象就為後事流傳,其實雍正為大清、乾隆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可惜後代一個個不爭氣,加強落後的封建社會制度,閉關鎖國的政策造成了後續中國近代屈辱的

  • 7 # 小司馬講史

    被後人歪曲的歷史人物:

    1.潘美,北宋開國名將,他和趙匡胤關係甚好。在民間有不少人認為潘美是害死北宋名將楊業的元兇,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導致楊業兵敗身亡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王詵。潘美和楊業護送邊境百姓內遷的過程中,作為監軍的王詵先是用言語激楊業去攻打進犯的遼兵,後又不聽潘美勸阻私自帶兵離開陳家谷口,這也就導致楊業兵敗身亡。楊業死後,監軍王詵被除名,這個懲罰相當重,因而王詵才是導致楊業兵敗身亡的罪魁禍首。潘美在楊業死後也被貶官三級,與王詵相比,他的擔責要小很多。

    2.金兀朮,即完顏宗弼。在民間金兀朮一直被誤認為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可歷史上的金兀朮卻是一個具有相當才能的人。完顏宗弼為人豪放,能騎善射,善於用兵。在滅遼伐宋的過程中,他多次率兵取得戰場上的勝利 。在血戰富平一役中,金兀朮率兵致使南宋18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金世宗曾言:“宗翰之後,惟宗弼一人。”由此可見,金兀朮在大金王朝中的地位。

    被後人誤解的事件: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在歷史上確有此事,但事件的主角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而是曹操。曹操在一次與呂布的交戰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上演了一出“空城計”。《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實行貶曹抑劉的方針,這才讓諸葛亮搶了風頭。

  • 8 # 亮亮老唐

    第一,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當時是個張郃對戰的,而司馬懿遠在千里之外,這是羅貫中改編創作的!正史上是孫堅和董卓對壘時孫堅用的!

    第二,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不是關羽斬的,而是孫吳政權的孫堅斬的!

    第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正史上的廖化文武雙全,活的最久的武將,見證了整個三國時期!

    第四,諸葛亮六出祁山,正史只有兩次記載。

    第五,諸葛亮氣周瑜,這是文學創作的,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沒有多大交集!

    第六,蘇定方被演義渲染成了反面人物,而歷史上蘇定方“滅三國,擒其主”72歲還在和吐蕃對戰。

    第七,穆桂英這是虛構的歷史人物,而她的原型是秦良玉,四川的一個“土司”,戰功無數,崇禎還給她寫過詩讚揚她,這是歷史上《英烈傳》唯一記載的女性將軍!

    第八,魏延演義上說有反骨,真實的他在蜀國的南方鎮壓少數民族,沒有他的坐陣,南方不可能這麼穩定!

    第九,秦始皇也是被黑的最厲害的皇帝,歷史上可是很勤政的,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歷史上很多人物都是被演義改的面目全非的,或者被“曲筆”了,我們看演義時可以比對正史看!

  • 9 # 蘭臺

    蘇聯是全世界第一個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國家。

    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首先,19世紀末美國不少工廠已經開始實行8小時工作制了,比如福特就在自己的工廠推行8小時工作者。

    其次,烏拉圭在1915年就宣佈全國範圍內實行8小時工作制,而蘇聯要到1917年才成立,因此不管是算率先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是國家層面推行8小時工作制,蘇聯都不能說是全世界第一個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國家。

    甚至可以說,雖然蘇聯口頭上宣佈實行“八小時工作制”,但是蘇聯從建國第一天開始就沒有真正實行過“八小時工作制”。

    因為在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消極怠工最多會被開除,而在蘇聯,消極怠工最高刑罰是無期徒刑。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的外祖父的兄弟就因為怠工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契卡的全稱就是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

    另外,蘇聯成立沒多久就要求“星期六義務勞動”,實際就是違反了“8小時工作制”。

    到了1930年代中期,蘇聯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將“星期六義務勞動”從“義務勞動”變成了正常的工作時間。

  • 10 # 老乒420

    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後人歪曲的?。這是個極難回答的問題,我們只知道歷史上任何人物,任何事件,只有親身經歷的人,親自經過的事,既是現實的客觀存在也是毫無偽裝最真實經歷。又何況後人因階級階層的不同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其認識結論也不會一致。

    但所有這一切又是由人用文字把他記錄下來,供後人瞭解,而記錄的人因立場觀點不同,難免有所取捨和夾雜個人杜撰或者篡改。因此對於歷史人物和事件很有可能好壞褒貶也就大相徑庭而無法折中,當然也不需折中。因此有種說法,“歷史是個美麗的少女,就看你如何去打扮了”又說明什麼?

    這就勢必出現,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有關歷史人物和事件,是否是當時的真實記錄,如果僅是份孤件,又何能證實其真偽。就是包括己久的習慣認識,誰又能確保百分百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沒有記錄人的取捨或篡改。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難道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誰又能確保不是“周公恐懼”“王莽謙恭”時而留下來的現實?。因此人們也不得不想到、所謂的“蓋棺定論”又顯得是多麼虛偽和不可靠。

    因此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後人歪曲的?不得不反問一句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毫無差錯真實客觀的寫照?而又是所有階級階層的共識。顯然永無定論。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認識也必相反。

  • 11 # 一塵行空

    有很多無法例舉!包括有很多事當下還有很多人事物無法正確的解讀!如天下公道被乎視!把總體當成整體!西方文明還在用個人個體主義代表一切!不智於天地需要一個總體性公道!世界在國際多級體系下才可長久穩定快速可持續發展!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統一思想共同維護世界整體穩定!其中最核心的是我們共生於一個生態空間!必須有一個明智的統一且地域有所不同的整體協調法度!而不是以那個國家!那個人用偏見的思想統籌全世界的命運!全人類在面對生態!和平!命運三大問題上必須共同攜手!正確面對!一切從對世界的明智認智與正確解讀開始!道是超然一切文化的科學!而科學永遠無法統一思想!統籌人類文明全域性!一一一和平使者!思想者!法度之家!

  • 12 # 世界漁樂資訊

    潘金蓮啊!自從王寶強的事情出來以後,很多人就把馬蓉和潘金蓮相提並論,

    其實,我覺得潘金蓮挺冤枉的,因為,歷史上的潘金蓮,根本不是書中寫的那樣,

    更不可能說那一句經典臺詞:大浪該吃藥了!下面,我來還原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

    潘金蓮本人,其實是很冤的,先是被寫進了《水滸》裡面,成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殺害自己丈夫勾搭自己小叔子的反派,後來,在《金瓶梅》裡面,她更是一躍成為“女一號”,變成了側頭側尾的壞女人的典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到底是如何呢?

    事情要從1946年說起,那一年,武植及其妻子潘金蓮的墓葬被人挖掘出來,這兩位名人,就是武大郎潘金蓮的原型人物,自然引起了轟動!然後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簡直是顛覆三觀!首先,武植也就是武大郎,別人其實是個標準的壯漢,身高在一米八左右。人家是正兒八經的中過進士當過縣令,夫妻二人的棺木的材料是珍貴的金絲楠木,根本不是啥貧困的賣燒餅的小人物!

    潘金蓮也是賢妻良母!潘金蓮是貝州(恩州)知州家的千金小姐,用現在的話來講,那就是官二代啊,白富美啊!家住在距離武大郎村不遠的黃金莊,而且,不嫌棄武大郎家裡窮,還資助他進京趕考。後來,嫁給武大郎以後,也是和武大郎恩恩愛愛,兩人相敬如賓,潘金蓮相夫教子,和武大郎白頭到老,還先後生下了4個兒子。

    唉,所以嘛,好好地一個賢妻良母,硬生生給塑造成了一個千古反派的形象,這個事實給歪曲的,估計也沒誰了!

  • 13 # 次弟花開

    1.楊廣

    在人們印象當中的楊廣,評價是一個沉湎女色、荒淫無道,是極其奢侈揮霍的無用君王。歷史記載中,楊廣弒父殺兄,動用大量民力修建大運河,民不聊生。事實上,隋煬帝楊廣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隋文帝時,楊廣親自率領大軍南下,軍紀嚴明、英勇殺敵,消滅陳朝。完成了國家統一大業,結束幾百年來的紛爭局面。開鑿大運河也是為了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2.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的一個殺人狂魔。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加上誅殺孔融,華佗等人才,更加的誇大了曹操的奸詐一面。然而事實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唯才是舉;酷愛文學,留下許多千古名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